新课程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模式是广大物理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实践和研究的热点.
  为了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要分析中学物理传统教学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究改革的措施.笔者通过长时间的
  案例研究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要从课堂结构,师生角色,
  检查评价手段三个方面进行.
  1 对课堂结构改革的探究:通过重心前移。变重教后“反刍”
  为重教前“咀嚼”
  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要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
  结构入手.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为“教一学一练”模式,学生教
  前几乎没有准备,从“零”进人课堂,教师根据自己的预设进
  行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课后进
  行“消化”.这就相当于“老牛吃草”一样,先囫囵吞枣,再进行
  “反刍咀嚼”来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无备而来,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最后靠“练”进行补救,必然是低效的、
  乏味的.
  要提高教学效益,关键是要把课堂重心前移,变重“后”
  为重“前”,变重“练”为重“学”,即变为“自学一互教互学一
  教(再学)一练”模式.在这种高效教学结构中,对每一教学
  问题的操作流程应为“学案导学”、“自学质疑”、“交流互动”、
  “精讲点拨”、“巩固迁移”,即:学案导学一自学质疑一交流
  互动一精讲点拨一巩固迁移.
  在“学案”引导下的“自学质疑”——“初学”、“知疑”、“质
  疑”,相当于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咀嚼”,让学
  生有备而来,带着质疑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先让学生
  对各自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互
  教”、“互学”;教师再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及存在的疑
  问,结合预设和生成,进行“精讲点拨”——“再学”、“学透”、
  “学懂”;再用少而精的针对性练习进行“矫正迁移”——“巩
  固”、“应用”、“提升”.
  这种高效课堂主要突出一个“学”字,关键是怎样让学生
  “好学”、“会学”和“真学”.具体措施如下:
  1.1 精编具有导学、导思功能的学案,让学生“好学”
  传统教学也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通常没有具体要求,
  没有问题引导,大部分学生不预习或泛泛的看看书而已.高
  效教学模式要通过精编具有导学、导思功能的学案,让学生
  在学案的导引下,在“求知本能”的驱动下,围绕学习目标阅
  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
  案中“导学”的问题,并对自学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
  的质疑.
  学案的编制关键是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教师要根据将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按教学程序编制成比较具体、能够引导学
  生自学和思考的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其带着问题去自学、
  思考、质疑.
  如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课前可提出导学
  问题:
  ①什么叫圆周运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圆周
  运动?
  ②如何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
  ③线速度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定义的?它与以前学
  过的速度有区别吗?
  ④什么是角速度?它是如何定义的?
  ⑤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线速度有关系吗?你能推导它们
  之间的关系吗?
  ⑥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转速含义相同吗?它们之间有何
  关系?
  ⑦圆周运动的周期是什么?周期大表示转的快还是慢?
  ⑧匀速圆周运动有何特点?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
  动吗?
  1.2 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会学”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还是习惯于被动学习,要使学生“会学”,必须培养学生以下
  “自学质疑”的习惯:
  ①养成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独立
  阅读,完成知识建构的学习习惯.
  ②养成深入研读,在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把握知识内
  涵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上导学问题的习惯.
  ③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学
  习习惯.
  ④养成对疑难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的习惯.
  ⑤养成课后对学案及时订正、整理的习惯.
  1.3 激发利用“心理本能”,让学生“真学”
  所谓本能,简单的理解就是“原始的能力”.人一生下来
  就知道吃和睡,这是人的生理本能.同样人一生下来就有对
  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的欲
  望,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求知欲”和“展示欲”,这是人的“心理
  本能”.孩子的本能是喜欢学习的,孩子最初的学习动力、学
  习方法都来源于本能,部分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就是由于我
  们对他们的“心理本能”还不够了解、不够尊重,甚至采取了
  违反本能特点的错误行为导致的.我们教育的任务只是利用
  孩子的本能让孩子自己去再利用、再延伸自己的本能,使学
  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能不断地进发出来,成为学习的
  内驱力.“交流互动”环节就是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促使
  学生为了“求知”和“展示”在课前“真学”,在课中“互教、互
  学”,真正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 对师生角色转变的探究:通过“先学后教”,切实使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人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中认为,“惟有当学生
  独立思考,展开活动,积极地钻研教学内容时,即惟有学生成
  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学生   才能掌握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师既是
  “编剧”又是“导演”,更是“主演”,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
  要想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
  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虽然多年来一直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特别是课改实施以来,更是
  强调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
  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但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没有真正
  落实到位,怎样才能切实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呢,笔者认为
  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2.1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同学都成为学习的
  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较多地强调以“教材”、“教参”和
  “教师”为中心,“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备”教参的要求和
  建议,以教师活动为主线编制教学程序,把它们作为“圣旨”
  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加以贯彻和执行.把学生作为盛装知识
  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
  师给,学生收.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灌输,教代替了学.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新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
  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
  的心灵.”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关注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前在的”状态、“潜在的”能力,充分考虑学生
  的个体差异,把学生从“认知体”向“生命体”的本源回归.针
  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位同学在课堂
  上都积极参与到“交流互动”过程中去,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
  体昧到成功的喜悦,都有所发展,从而使每位同学都成为学
  习的主人.
  2.2 充分利用“交流互动”,在课堂上实现同学间的互教
  互学
  通过“自学质疑”这一环节后,对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了
  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展示自我”本能的驱动下,
  针对学案上的问题勇敢地交流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会以
  “批判”的心态认真听讲,随时进行生生互动,每位同学既是
  “演员”也是“观众”还是“评论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成
  了一名“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既活跃了课堂,又
  提高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人人
  为师、人人为生,使“课堂”变为同学们互教、互学的“学堂”.
  为了使“交流互动”能够在课堂上顺利进行并起到应有
  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安全的“交流互动”氛围,要给学生较为充足的
  展示时间和空间;二是要认真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和
  素质(声音洪亮、口齿清楚,逻辑性强);三是要在小组内先交
  流后展示且展示的面要广、形式要多样(举手主动展示,小组
  推荐代表展示,老师指定展示,个人自由展示,集体回答等);
  四是要有评价激励机制,可以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或其他
  评优评先联系.
  2.3 充分利用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上实现“以学定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根据预设进行讲授,给
  学生思维的时间很少,这样相当于猜谜语时,不给学生试猜
  的时间,不让学生思考,直接揭出谜底,这就会出现通常所说
  的“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而在“一案四环节”教学中,教师先倾听学生“交流互动”
  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切实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
  惑,注意捕捉生成性问题,然后利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帮
  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他们“指点谜津”,对学生的“奇思妙
  思”甚至是“胡思乱想”要给予重视并进行分析引导.教师要
  结合预设和生成调整“精讲点拨”的要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切实做到“以学定教”.
  如在分析人教版课标教材《物理1}P.85《用牛顿运动定
  律解决问题二》中图4.7—4“人站在体重计上,下蹲、起立时
  的超重、失重问题”时,如果直接教师讲解,灌输给学生,即使
  暂时接受了也理解不透、记忆不牢.而先让学生亲自探究、体
  验发现下蹲过程中体重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最后恢复正
  常.然后让学生分析原因,在学生激烈讨论、交流互动后,再
  进行点拨,使他们明白下蹲包括两个过程:先加速向下,再减
  速向下,最后静止,所以先失重、后超重、再等重,从而使同学
  们理解示数变化的原因.
  又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教学中,学生对拔河比赛时
  为什么两队之间的拉力一样大还会有胜负之分?要让学生通
  过交流互动,领会胜负不是取决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而是
  取决于同一队受到的拉力和脚下能提供的摩擦力的大小.
  3 对检查评价手段创新的探究:通过激发利用“心理本能”。
  变“强制”为“自理”
  教学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外,检查落实和评价激励手段也是非
  常重要的,所以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在检查评价手段上也要
  进行创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3.1 变老师一人“暗批”为全体师生“面批”,从而实现共勉
  和共享
  传统教学中是靠老师一个人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学
  习任务,通常的手段是,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和巩固练习,统
  一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好交给老师进行批改.这种检查
  手段有它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病:一是只有老师
  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部分学生可能会敷衍了事,甚至
  出现抄袭现象,老师了解到的情况也不一定真实.
  要改变这种检查评价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交流互动”这
  一手段,对“自学质疑”的情况进行检查,这样的检查是在全
  班同学和老师面前进行的一种“面批”手段,这样的批改可以
  把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使全班同学
  吸取教训,给老师点拨提供素材,也可以使一些好的想法、做
  法得以共享.
  3.2 变行政式“强制”为利用“心理本能”的“自理”,从而变
  被动为主动
  传统教学中检查评价靠的是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手段,容
  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现在我们是充分激发利
  用学生的“心理本能”,促使学生为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更好
  地展示自我而使学习成为自觉行为,真正变“强制”为“自
  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改革,师生角色的转
  变,检查评价手段的创新,充分激发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
  可以实现“以学为本,先学后教”,进而构建出中学物理的高
  效课堂.
其他文献
建设部公布电梯、塔式起重机生产许可证换(取)证第一批企业名单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换证管理办法》(试行)(技管许发[1991]14号)的通知要求,建设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一、电力改革的概况 1、世界电力改革近况简述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力产、供、销的一体化,即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同时性不存异义。由于电力行业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其高度的
我厂加工了一批皮带轮的零件(见图1),由于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周密的分析,采用的工艺措施得当,关键的精车工序提高工效10倍以上。所采用的工艺措施是:1.车削皮带轮的夹具设计了球型浮动
虽然文献中没有提到第二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指征和手术方法等,但临床上确实遇到了少数病人需要作第二次鼻中隔矫正术。这是由于第一次手术时因各种原因而使鼻中隔没有矫正满意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就实现了年产柴油机达122万台,一年完成了过去20多年的产量,并实现了年出口创汇超 2000万美元,还实现了跨六省、跨行业的经营。我们从标准化的侧面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已经基本涵盖了污染防治、资源与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必要的法律基础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物理概念的名称学生一看就明白其含义,但是有些物理量的名称,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本文举列举三个例子说明,希望教学中引起物理教师的重视。 The names
【主干知识】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基本过程;3.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各种因素;4.归纳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离体
Human right is the most fashionable political rhetoric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Although there is not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it has aroused gro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