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哲:在“差异度”里寻找黑马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乱象丛生、烽烟四起的投研江湖,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新的力量,搅动着整个行业的格局。由尹哲领衔的方正证券研究所,和老牌券商相比还很年轻,但他在投资方面的实战经历,又使其在研究领域迅速获得了买方认可。8月底,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尹哲所谈的很多研究方法和理念,并不像老牌券商那样一板一眼,多少还有些剑走偏锋,但这可能也正是后起之秀的取胜之道。
  
  研究员排名有其合理性
  
  《投资者报》:最近几年投研行业可谓乱象丛生、黑嘴横行,社会公众对此也有很多质疑,在这个节点上,有些人勇敢地站出来做了很多解释,比如高善文。方正证券研究所作为相对年轻的研究所,对这种行业的普遍现象如何看?
  尹哲:我觉得媒体有批评是对的,媒体肯定是要批评各种各样的现象,这是必然的,这是舆论监督最重要的功能。
  至于社会公众对券商研究员的质疑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主要是因为研究员薪酬高,第二是预测不准。其实这两点是正常的,是可以解释的,但至于说是做黑嘴、搞利益勾结等,这都是违法的事情,没得说。
  研究员这个行业,不但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工作强度和压力也很大,我们所的研究员每天工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以上,工资高点我觉得正常。至于预测不准的问题,这也是很正常的,要是每次预测都准,那就不叫预测了,那是神仙,是内幕。
  
  《投资者报》: 研究员的压力大,是不是也体现在了排名上?很多研究机构好像很注重这个排名,说是只要到了前三名,就会涨工资。
  尹哲:卖方研究行业就是竞技行业,这里就是一个竞技场,就像体育行业,如果你能拿到金牌是很风光,但如果你只做到第四名,那很多东西就都跟你无缘了。这就像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只有那么三个人能够跑上去拿牌,剩下的也有几十个人每天拼命跑跑跑,但是最后什么都没有,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竞争性的市场就是这个样子,排名存在是自然的,而且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投资者报》:现在公众对券商的研报总是半信半疑,以后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会不会很有市场?
  尹哲:第三方研究机构现在国内很少,所以它要多起来也是必然的,但是能否成为主流,也不一定,应该是一个补充。在国外,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也有不少,但是做得很大的并不多,真的能做得好的,也都被像高盛、美林这样的投行收购了,所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要成为主流很难。
  因为客观地说,这根本上还是一个客户资源的问题,券商的研究所不管怎么说,手上都有很多客户,这是第三方研究机构没法比的,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客户嘛。
  
  《投资者报》:听说在您加盟方正证券研究所后,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研究所要出彩就不能做全职太太,这如何理解?
  尹哲:我们的研究所原来只对内服务,不做卖方,也没有什么品牌。不做全职太太其实主要是说研究所不能只对内部服务,也要对外服务,纯粹的对内服务就是全职太太。全职太太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你每天干了很多活,对家里贡献非常大,但就是没地位,时间一长,就做成黄脸婆了,气质也上不去,最后老公还看不起你。
  
  集中力量在“差异度”里寻找黑马
  
  《投资者报》:在大多数公众的眼里,研究员如果不整出几只黑马,是很难在江湖立足的。我们在网上看到,说您们研究所去年就找到了好几只黑马,并因此获得很多买方的认可,是这样吗?
  尹哲:去年的高铁板块,是我们研究所最先推的,在这个板块里我们确实发现了像晋亿实业、太原重工、时代新材这样的大牛股。今年的情况也不错,我们推了一些电力设备的股票,比如东方电热,最近就走得不错。还有一些我们推荐的股票,最近有些回调,但是如果投资者是在我们推荐时就进去的,到现在还是赚钱的。可以说,我们做卖方是从零开始,但进步还是很快的,买方对我们也很认可。
  
  《投资者报》:您最开始在卖方,然后到了买方,现在又回到了卖方,这种经历是不是使您特别能够理解买方的需求?
  尹哲:这对我来说,相对有一点点优势,但是从整体来说,在和买方沟通方面,我觉得我们的研究所还是一个学生,像申万、中信,他们跟买方沟通的能力、技巧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当然,要获得买方的认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买方觉得你对他们有帮助,你给他推荐了股票,他赚了钱,他自然就愿意给你付佣金,给你回报,没赚到钱,关系再好,他看见你也是一肚子火。
  而作为买方的基金经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人,这帮人跟我们一样也都是苦孩子。你说基金经理哪个不是从底层拼上来的,天天还有人赶着,甚至有人说就像赛狗一样。但他们也是很实在的人,你推荐的股票不错,或者说这个股票他也看到了,但是他信心不是很足,你是专门做行业研究的,你来给他们路演一下,说清楚为什么这个东西值得投资,你说服他,他买了赚钱了。这就是有价值的,他就会认可你,很简单。
  
  《投资者报》:在卖方研究领域,有些在宏观判断上极具优势,有些在策略上做得很好,您们研究所刚刚起步,在发展方向上,有哪些优势或者特色?会不会倾向于寻找黑马?
  尹哲:第一,我们不可能做到大而全,也没必要;第二,市场那么大,谁也不可能把它全吃下,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一块,就像你们媒体一样,你们有你们的特色,别的报纸有别的报纸的特色。
  对于我们研究所而言,一个主要特色就是集中力量办事,在某些领域做到精深,其中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我们现有的50多个行业研究员里,90%的人员放在六大板块里面(高端装备制造、TMT、化工、医药、大消费、农林牧渔)。
  之所以选择这六大板块主要有三个考虑:第一,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这个从长远看有更多的机会;第二,行业的成长性好;第三,板块里公司的差异度大,比如说银行板块的差异度就比较小。
  
  《投资者报》:在差异度巨大的板块里,是不是比较容易找到黑马?
  尹哲: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公司差异度大的板块,其实就是因为这一点,找到黑马的机会多嘛。
  
  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研究体系
  
  《投资者报》:在对六大板块进行基本划分的基础上,您们在挑选股票方面还有别的独特方法吗?
  尹哲:除了上面所说的行业领域之外,我们还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将重点放在湖南和浙江两省,因为,方正证券的前身是浙江证券,后来浙江证券又合并了泰阳证券,而泰阳证券原来就是湖南证券,所以我们在湖南和浙江两省搞调研会有很多资源优势,其实这也是在我们现有力量下进行集中再集中。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T形研究方法,T形的纵向就是根,即基本的研究架构,就是行业的研究体系和数据库,这样才能对行业有真正了解。T形的横向就是跨行业,联通产业链。简单地说,就是先建立起研究的方法论,之后再以产业链为线索大力开展跨行业合作研究。去年我来这里后,最开始的三个月,我要求所有研究员一份报告都不出,先建体系和数据库,建立好了再说。
  去年我们在研究高铁板块的时候,就是这样干的:先以交通运输行业牵头,实际上整合了六个行业参加,把上下游行业聚到一起讨论,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最后推荐标的大部分都是机械设备股。再比如,我们马上要研究军工,也是以军工行业牵头,机械、材料、电子都会参与进来,大家各自找各自的标的,然后再从总的格局里看这些标的,这样做和你在自己的那个格局里看这个标的,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正如彼得·林奇所说的:当你在一个局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一个更大的局,如果还不行,就再看一个更大的局,这样就能看清了。
  
  股市机会将在9、10月到来
  
  《投资者报》:现在市场又处在一个关键时点,下一步如何判断?策略上该如何操作?
  尹哲:市场走到现在,可以说跟我们之前的判断是越来越符合了,我们始终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通胀,而是资产泡沫,主要是房价泡沫。我们对政策的判断就是,中国今年一定会拼命地压住房价泡沫,然后推动转型,这也是这一轮中美博弈的胜负手。只要我们的楼市政策扛住不松,房地产市场是顶不住的,而只要房价松动,或者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预期形成,股市就会好起来。
  
  《投资者报》:很多人可能会怀疑,房地产搞下去了,经济也会下去,股市怎么会好呢?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逻辑吗?
  尹哲:因为只有房价跌了,政策才敢放松。如果房地产这个泡沫不破,即便货币政策放松,银行放钱出来,也不管监管部门名义上如何规范这些钱的使用方向,这些钱拐个弯又都会跑到房地产泡沫里面去,根本进不到其他实体行业去,这时候股市也不会好。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个“交谊舞理论”:当整个经济处在非极端状况时,政策就会成为行情节奏的主导因素,即“经济退,政策则进,股市就好;经济进,政策则退,股市就差”。因此,当看到经济数据不好的时候,我们恰恰不应悲观,而应准备迎接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向的刺激或调控。过去几年都印证了这一点,在经济非极端时期,政策将主导行情节奏,行情往往会在经济数据表现不好的时候启动。目前,中国经济就处在一个经济要退政策要进的阶段。
  说白了,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给房价泡沫算命,算它能扛多久,初步预计能扛到9、10月左右,到时股市的机会就来了,就有得玩了。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站在新一轮牛市的门口,但最后还有一道腐朽的门槛挡着我们,那就是高房价,什么时候把它踹掉,牛市就开始了。
  
  《投资者报》:如果这真是一波牛市,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牛市呢?
  尹哲:这肯定不是一波疯狂的牛市,从长期来看应该是一个慢牛的走势,会有很多机会,而且这个牛市的质量会提高。因为下一波牛市是经济转型带动的,经济质量会提高,包括我们市场本身的变化,像融资融券,尤其是转融通,这意味着市场获利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你现在看到烂公司也不能砸它获利,但是转融通之后,是烂公司就可以做空,砸下去也能获利,这样,烂公司就归烂公司,好公司就归好公司,该出仙股就出仙股,股市的分化会加速,该上去的上去,该下来的下来,不会再像上次牛市那样鸡犬升天了。
  当然,就今年而言,由于政策与经济的博弈会不断反复,曲折发展,现象会扑朔迷离,决策层只能在其中试探着相机抉择,这就会使市场向任何方向突围都会发现存在很多内在的约束和外部的反扑,进而使得市场中持各种观点的人都能从短期现象与数据中找到支持,这势必导致投资者信心迷茫,市场对短期冲击缺乏抵抗力,所以震荡将是一个常态。
其他文献
如果人人都可以轻松赚到暴利,暴利的背后一定潜伏着某种危机。最近几起民间借贷危机事件的爆发,似乎预示着整个“高利贷”行业的危机将不期而至。  早在今年6月,就有媒体曝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事件,黄鹤一去不复返的背后,可能让数亿元的民间借款血本无归。而这些通过民间途径借给黄鹤的资金,正是年息36%的高利贷。另据媒体报道,因为收贷无门,与江南皮革公司合作的担保公司,其老板也不得不跑路了。 
期刊
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近日被接连下调,但相比身处衰退风险的欧美,中国显然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情况:各国央行严阵以待地考量着出台措施来提振经济,而中国远未到政策实质性放松的节点。    增长下行,仍敢于调控    自6月以来,市场有关经济与政策的一系列利好“传说”至今仍是个“传说”:通胀压力明显释放、紧缩力度有所减弱、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实际上,物价或已在7月见顶,但调控压力未有缓解;7月财政存款大增,积极
期刊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国务院会议多次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问题。同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也表示要扩大直接融资,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应该扩大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而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主要是通过发展股票、债券市场等渠道。不过,“我们认为更多的靠发行公司债,美国就是典例。” 
期刊
2011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增长超过30%,然而,中国银行业的前景可能会有多糟?淡马锡和美国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却选择在靓丽半年报前作出减持决定。这是为什么?  中国银行业的潜在坏账规模,以及化解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铁路贷款风险过程中的增长空间受到考验,大小银行股价的分化走势或将展开。基于此忧虑,我们在研究上市公司半年报过程中,剔除了相关公司。    投资者忧心银行“健康”状况    8月11
期刊
上市公司2011年中报披露已于8月31日落下帷幕,尽管许多人看到整体A股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仍在增长,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乐观。  在通胀加剧、经济问题涌现、宏观经济趋势不明朗的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根基已开始动摇。如果我们以每半年为一个考察期,按环比的角度来看待过去的18个月,就会发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已然放缓,盈利能力出现回落,现金流净额也持续下滑。这也说明市场低迷自有其背后的逻辑。
期刊
“中间业务收入大增、业务转型加快”,是各家银行“秀”中报的一大资本。  虽然看起来很美,却无法掩盖人们对于其收入来源及划分方式的困惑。  到底哪些业务属于中间业务范畴?《投资者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目前从国际到国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际上对中间业务也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基本上非传统的业务都划归到中间业务,即非利息收入。”中国社科院安国俊博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直观理解就是不占
期刊
8月29日,随着中国太保发布完2011年中报业绩,至此,三大保险公司中报披露完毕。  受制于银保新规、加息等影响,寿险保费增长显著放缓,而产险则保持了强势增长。  与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全面发展不同,只有寿险“一条腿”走路的中国人寿,净利出现了负增长。    人寿业绩下滑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净利润保持增长,中国人寿却出现下滑。  中国平安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8亿元,创
期刊
新天科技成为海通证券“保荐+直投”的又一案例。  8月31日上市的新天科技,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其直投公司海通开元也入了股。  根据7月8日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部分直投操作被叫停。  这项规定何时实施,时间点如何界定,证监会没有明确,比较模糊。一券商直投公司总裁告诉记者,通常认定为颁布指引日开始,过去的项目不在限制之列。  新天科技是海通开元去年投资的项目,因此逃过一劫。
期刊
伴随着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结束,各家公司的中考成绩悉数亮相。  在上半年这一多事之秋,国内经济经历内忧外患。远有美欧债务危机不断酝酿深化,波及全球,近有物价高企通胀加剧和地方债的压力。  早在2010年初,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就日渐严峻,在此期间,一向受到投资者青睐的新股和次新股,业绩如何?  8月31日,在中报披露谢幕后,《投资者报》跟踪分析了2010年以来上市的556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
期刊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但相关服务是否到位,并与所收取的费用匹配,这得听客户的感受。  企业是银行客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贡献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大来源。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对企业客户展开调查,从客户的反应情况看,其对银行的服务并不满意。  “银行对企业的服务往往有一些霸王条款。”  8月31日,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经理俞先生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在服务时,往往说是内部规定,没法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