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问梅 鸟倦飞而知还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53602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梅开时节,故友新茗再次相约于太华寺梅树下煮茶。恍然如去岁前夕。
  泊车入太华。满目玉兰依旧含蕾如玉,今冬暖和,一碧万倾阁前的两树梅花点点绯红将放,侧面的腊梅开到了七八分,寒香迎人。竹影摇曳映在院墙上,似有朱砂写竹的韵味。
  执壶穿廊,诸友已用红泥炉砂铫起炭煮着水了,阵阵榄香随风轻散,橄榄炭红焰炽热,侧耳可闻砂铫里涛声细涌。遂速以本色粗麻布和深紫手织布为席,两蕊腊梅,一炉沉烟各占东西,如今设茶席,只求实用简洁,老友们都会带专用杯,喝开时,五色斑澜,趣在自然。今次仍置建窑粉青荷盏一组。是为新参加的朋友而备。
  水开了,吴兄带了一支越南竹筒茶,建议先试试,起8克左右用盖碗润茶后开汤,前三泡烟火气明显,茶味淡薄,越南竹筒茶的制程应该与版纳一带相似。茶质尚区别不小。于是仍旧开泡老班章,不料今天的老班章也表现不佳,喝得忒不过瘾。
  此处高峻,一有风过身上就觉得微寒,遂拿出沧州穿山甲兄去年赠的文山老茶来,这茶该是温热暖身的。文山老茶干茶条索紧结褐亮,润茶的第一道水就香高色艳。砂铫水温高,泡开后汤色橙黄,舌面茶韵饱满,两颊生津,落喉后回甘快而明显。
  三两盏下去,丹岩琴馆馆主贺红刚君凝神抚琴。四下静谧,唯青瓷薰炉里沉烟袅袅。太华雄峻,一碧万倾阁背山面湖,尽揽山色水意,下可阅尽滇池烟波,远可望昆明城里的人间烟火,栏杆边临崖有一冬树,阳光从屋顶后照过来,正好把这树照得亮堂堂的,树叶灿如黄金叶子般明亮闪烁,山坡上的树木已微有暮色,偶有飞鸟入林,便不见出来。想必已是归巢。
  宋代朱长文《琴史一声歌》里说: “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昔日在丹岩琴馆曾闻贺君的琴歌,众友便请贺君一歌。贺红刚君抚琴吟《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古韵行腔。琴歌一唱三叹,悠然太古,应了此时此景。
  静听曲罢,取专事老生茶的清水泥老壶泡上世纪80年代中茶公司生茶,气韵十足,十余泡后把叶底放进“秋水云天”铸铁老壶里慢煮,每人分得一盏,茶汤厚滑似有黏性。
  “观自在”的黄良伉俪携“寒木春早”分赠诸友,这恐怕是今年最早的绿茶了,黄良君说此茶产于西双版纳。因当地冬季气温皆20摄氏度左右,所以别处还是寂寂寒冬,此间的茶叶就已萌发。前日曾在观自在得饮黄良君以自创淋茶法冲泡的“寒木春早”,豆香馥郁,润泽如甘露。丝毫没有新茶的寒涩之气。饮后和身边朋友念叨了几日,今日正好索得几袋回去与他们分享。
  前年此时,也是在太华尝观自在的早春绿茶,当时尚有小梅弄茶,子瑁与王柏君抚《梅花三弄》、《寒山僧踪》、《关山月》,还有专程从临安赶来的向君折纸为扇司炉。今日“太华”壶独守深闺, “秋水云天”与红泥炉和砂铫结了茶水姻缘。眷眷浮生,偶拾清欢,一碧万倾阁前,山水依旧梅如故。
  乘兴下山,红日西落,一行人赶往北市区大木君的“和唐”,这也是一个宜茶宜琴的好玩地方,直到夜色阑珊方才“鸟倦飞而知还”。
  次日,贺红刚君得诗记此茶聚:太华琴音澹,庭柯曳古姿。欲留冰魄影,难觅雪中姿。玉盏盛芳韵,清歌壮逸思。不觉寒意涌,天晚欲归时。
其他文献
开栏的话:  他们是久经商海沉浮的企业家,也是对发展茶业有着执着追求的茶人。他们的智慧。从茶园、茶厂一直贯穿到销售终端。茶有道,经营管理亦有道。在他们的心目中,企业也是一道茶。究竟如何才能把这道“茶”泡好呢?且听他们如是说。  早春的傍晚,夜幕犹如一张无形的巨网悄悄地笼罩了下来,有些闷热的空气里似乎在酝酿着一丝雨意。车在通往城南小镇的公路上亦步亦趋地行驶着,粘附了几点雨滴的车窗外,城市的嘈杂与灯火
期刊
在那个帝制向晚的朝代,暮色掩映的浮光掠影中,跳跃着几缕清朗明晰的身影,他们都是些有情有义的男子,虽是男儿之躯,却有着女子般纤柔细腻的情感,用浓郁绵密的字句编织着深邃的爱情诗文,一个是纳兰容若,一个是沈三白。为他们所爱的女子,既是不幸又是荣幸的,无情地被旧时戴上了繁缛的枷锁,又幸运地在柔情似水的男子那里得到了救赎,就像是幽深的暗窑里骤然投进的一束光亮,给黯淡的人生里终于点染了些鲜艳的色彩。然而,容若
期刊
得闲饮茶已成风尚,好友相聚除了一同品茗,话题之中也常常出现关于茶的种种。近日闲暇翻阅几本与茶有关的书籍,突然发现这盏中之物不仅得天地之精华更是对历史影响颇深,一杯清茶让四方来朝的“宾客”见识了天朝上国的博大精深,亦改变了几个国家命运乃至时代的变迁,当真有些成败萧何之感。几番斟酌,将其梳理出来,聊作茶友们品茗闲话之谈资。    “Tea”是闽南语还是英语?    如果一个闽南人同一个英国人聊天,怎么
期刊
叶氏《煎茶诀》,国内罕闻。在日本则有用日文假名标注的汉字刻本两种:一是宝历(公元1751年~公元1764年)本,现藏大阪中央图书馆;二是明治戊寅(公元1878年)刻本。现存宝历本并非原刻本,而是宽政丙辰(公元1796年)的重刻增补本,有蕉中老衲序及木孔恭后记。蕉中老衲精于茗饮,所以在叶氏原文内掺糅了许多他自己的煎茶体会。明治本删去了一些认为非叶氏原作的段落章句,但同时又添加了其它内容,反而使《煎茶
期刊
一杯好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告诉外宾,什么是中国茶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世博未到,茶已飘香,去年12月,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根据16家由当地政府和茶企业报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中,按照联合国馆的“硬指标”和招管会制定的严格规定,评选出10
期刊
“各种泡茶情况”分成使用场合的不同与饮用目的不同。几位朋友来家作客,正式泡一壶茶招待,这是第一种场合;这几位朋友坐一下就要走,每人用盖碗奉一杯茶,这是第二种场合;今天举办活动的开幕式,数百人与会,备个大桶茶请大家饮用,这是第三种场合;单位里供应同仁整天的用茶,泡桶双倍的浓缩茶让大家兑着开水喝,这是第四种场合;家人出去郊游,准备一瓶茶水路上解渴,这是第五种场合:力公桌或书房里。一边做事一边喝茶,一边
期刊
从甘肃兰州前往青海西宁,乘火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西宁古称“西海锁钥”,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抵达后,我们与长期研究青海饮茶风俗和青海茶马互市的青海师范大学唐仲山教授取得了联系,在青海的几天里,他陪伴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塔尔寺,带我们拜访了精美的唐卡收藏家,领我们体验了青海当地的茶风茶俗,带我们到湟源县参观了著名的丹格尔古城、金牛山、赤山、哈拉库图城,并深入乡间亲自体验民风茶俗……因为有唐教授的倾力相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禅茶”颇为流行,也使茶文化更为风靡,在媒体上有关“茶禅”或“禅茶”的活动和议论文章,屡见不鲜,各地纷纷成立“禅茶会”或“茶禅会”,争相举办“禅茶大会”,且都是国际性的大活动。会中表演起“禅茶”,内容愈来愈丰富、精彩。为了参加这些活动,经常让人分身乏术,足见彰显于世的“禅茶”热,方兴未艾。也由于这波“禅茶”热,更加助长了吃茶风气的流行,也促进了风起云涌的学禅活动,茶
期刊
我想,我是不懂茶艺的。  据说,一套供游人观赏的武夷岩茶茶艺表演要有十八道工序,我一直到现在也记不住那十八道工序到底是什么。虽然记不住,但是。我喜欢看这样的表演。当然,我看的不是茶,也不是艺,而是看那沏茶的女子。世上的女子千差万别,表演的女子也千差万别。她们有的拘谨,有的坦然,有的羞涩,有的大方。有的明眸皓齿,单纯清澈,有的闭月羞花,千娇百媚。台上,每每看她们以肢体的轻盈将茶从沉睡的叶片,幻化成荡
期刊
一天的繁忙过后,很多人都想将身心放松,跟朋友在一个宁静的地方聊天、品茶。尽管都市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坊、茶馆,但是,这种场所标榜的幽雅安静卸经常被客人的喧闹打破,而那份难得的闲适也就此打断。其实,不妨在自己家里开辟出一个角落作为茶室,装修成你喜欢的样子,品茶亦可,聊天亦可,沉思亦可,发呆亦可。没有旁来的嘈杂打扰,在真正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里和心灵约个会。  卦卦:私人茶室,顾名思义就是在家中特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