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1434~1644

来源 :微型计算机·Gee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玩游戏的Geek多多少少都知道日本的光荣(KOEI)公司,这家公司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的经典游戏。而每当有媒体想要做点什么关于“玩电子游戏有助于增长见识”之类的怀旧专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在这些文章里发现《大航海时代》的名字。无数游戏玩家就是通过《大航海时代》这款游戏对距今数个世纪之前的“大发现时代”(Age of Discovery)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随着游戏主人公寻找霸者之证的道路,玩家们开始一寸寸地用自己的航程来丈量这个地球的地图,了解这个世界的文化;随着游戏对发展商业的要求,玩家们又自觉自愿地记下了真实世界的无数港口和它们的相关特产;游戏丰富的剧情设定让玩家们无论是对明朝与倭寇之间的战争,还是北美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压迫下寻求自由的奋斗史都略知—二。诚然,对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来说,这些历史和故事要在课本之外获得并不困难,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历史、地理的专业书籍总是没有《天龙八部》看起来更为惬意,游戏的魅力总是老师和课堂难以匹敌。《大航海时代》之所以成为一代经典,首先它游戏可玩性极高,光荣又在游戏背景上下了大量功夫,每个港口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特产等和真实世界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在这种完美的结合之下,难怪有不少人在回忆自己当年玩《大航海时代》的岁月时都会感慨一打通了这个游戏,世界地图熟得不能再熟,随便哪个洲都能报出一串儿重要港口和特产。在这方面说来,《大航海时代》起到的效果足够让这些玩家的历史和地理老师默默地扭过脸去,流下屈辱的泪水。不过游戏毕竟不是历史,虽然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中国的李华梅、新大陆的蒂雅、北欧的赫德拉姆,但他们显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不同时空中。虽然在游戏里我们可以操纵他们航遍全球称霸世界,但回归真实的世界,李华梅的足迹最远大概只是踏足了南亚一带,而为了自由和独立而奋斗终身的蒂雅,致死也没能到汉堡去买上一艘铁甲舰。真实的大航海时代(在学术上叫地理大发现),更多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辉煌的舞台。
  
  大航海时代前的欧洲1298~1453
  
  如果我们真的能如穿越小说中一般在不同的时空中到处穿越的话,文艺复兴时期一定是诸多历史、美术爱好者的选择。这一时期无数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品至今依然被收藏在英国等地著名的博物馆中供后人瞻仰。每一幅油画、每一尊雕像下边都挤满了游客和愿意为艺术之神奉献终生的艺术生,后者用他们的画笔来虔诚地临摹几个世纪前的线条,感受大师们将它们创造出来的每个过程。
  然而如果我们真的能如穿越小说中一般,让一个现代人凭空出现在这个时期,恐怕他第一感受到的不是能够亲近这一时期的欣喜,而是在生活上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困扰——如果你经常混迹留学生出没的论坛,就会发现时差党们抱怨得最多的就是国外的饮食。中国人的胃实在是难以接受刷上一层油,撒上点胡椒和法香就烤出来的大块肉类。然而就是这种被时差党们斥之为猪食的食物,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难得的美味——辣椒是新大陆的特产,在哥伦布同学展开他曲折的新大陆之旅之前,全欧洲的人都不知道这东西的存在。没有土豆、没有玉米、没有番茄,自然也没有西式餐点中最常见的番茄酱。平民百姓能加到餐点里的调味品往往只能是柠檬汁和糖,这光是想想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如果欧洲人本来就喜欢吃这些也倒好,不幸的是他们也痛,恨这样的饮食。胡椒、姜、豆蔻、肉桂等调味品为食物的味道带来的改变让当时的欧洲人感到疯狂。但可惜的是胡椒、姜等随便哪个中国人家里都能翻出一堆来的香料来自于遥远的印度,每一块、每一粒都要通过极其遥远的航路经阿拉伯人之手再运到欧洲。虽然胡椒和豆蔻这些东西在印度并不是什么稀奇货色,但是当横穿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阿拉伯商人将这东西带到欧洲的时候,价格已经高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航海时代》的玩家都知道,在欧洲卖胡椒可是开局发家的不二捷径。在当时胡椒之类的香料可不像现在一样,随便走到哪个城市的干杂店里掏出几十块钱就能称上一斤。在11世纪左右,胡椒几乎是按粒售卖,售价可比等重的白银。它和红花等来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的名贵药材一起被郑重地收藏起来。商人们颤巍巍地拿出称药房的戥子称量,甚至还要把门窗统统关紧,以免一阵突如其来的气流就把这些珍贵的粉末吹散,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胡椒不过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符号而已,除了胡椒,那些同样来自于遥远的东方的丝绸、瓷器,那些装在精致的玻璃瓶和瓷瓶里的玫瑰油和樟脑、鸦片,同样让欧洲从平民到贵族都陷入疯狂。《香水》中的贵妇人们迷恋的香水中的原料来自于东方,她们披在身上那些如孔雀羽毛般华美的织物来自于东方,上流社会奢靡的宴会上如流水般端上来的美酒和美食也离不开东方。这些来自遥远之地的奢侈品象征着考究、上流、精致、豪华、珍贵……一切用于现在形容上流社会的符号都可以同样用于这些我们看来只是寻常用品的东西。而早在1298年就成书的《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轰动。
  在当时的欧洲人的眼里,东方不仅仅意味着富有、奢华与神秘,更代表着在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世界上,存在着令人眼红的财富。如同现在一样,对于奢侈品的追求总是需要雄厚的财力的。在欧洲国家对于这些昂贵消耗品的追捧之下,大量的黄金白银为购买这些奢侈品支付出去,超逆差的贸易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加上15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无论是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还是耕地的雇农,都采用货币来作为经济上的流通工具。而对于欧洲而言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在1493~1520年间,欧洲产银仅4.5万公斤,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本国经济的发展,都使欧洲人感到金银的极度匮乏。而书中那些遍地都生长着胡椒的国度,自然成为欧洲人最为向往也最想要占据的地方。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更是加剧了欧洲人对于新航路的渴望: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在这座城市陷落之前,奢侈品从印度和中国发出经由这里运往欧洲。当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之后,奥斯曼土耳其人野蛮地切断了这条通道,并且对整个中东的海上通道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想获得东方的丝绸和香料,欧洲人必须冲出平静的地中海,寻找新的航路。
  然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给欧洲带来的震荡,并非仅仅在于欧亚商路的关闭。奥斯土耳其人在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仅仅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将自己的国土推进到了欧洲的中心——维也纳。伊斯兰教也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而遍布了整个欧洲。伊斯兰教 和欧洲的基督教的宗教斗争几乎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同步打响——在欧洲,基督教是普世的宗教,他们认为凡是人类都需要成为基督的教徒,不皈依的异教徒应该受到教徒的奴役。这种基督教的思想为探索、发现注入了一针精神上的强心剂,也为与探索和发现并存的掠夺蒙上了一层神性的面纱。航海家们在远航之前,心中怀着的不仅仅只是有对财富的向往,还有着把基督的光辉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伟大愿望。此时的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经济、艺术上的复苏和思想上的解放;地圆说的出现,让航海家和水手们不再担心向着大海航行最终会掉进地狱;在从阿拉伯人和中国人那里学到一些航海技术的同时,欧洲人自己在船舶制造和航海仪器的发明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从1200年至1500年问,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便整整增加了一到两倍,罗盘、直角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也相继出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发明的三桅帆船(克拉克帆船,英文名carrack),更是为欧洲人的航海提供了几乎完美的船舶。
  就这样,被奥斯曼土耳其阻塞了东方商路的欧洲人,满怀着对东方的黄金、香料、丝绸的向往,手握着玫瑰念珠和十字架,默祷着基督之名,将他们的航船开出了平静的地中海。他们航向大海另一端的、未可知的东方,去那里感召尚未沐浴在基督的圣光中的羔羊,去一圆他们为之疯狂的黄金梦。而新的世界,也随着船头破开的浪花,在欧洲人的面前缓缓打开了大门。
  
  葡萄牙的崛起
  
  在欧洲的地图上,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的葡萄牙并不起眼。但就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国,在大航海时代却具有令人不可忽视的先锋地位。葡萄牙是欧洲最西端的国家,地形狭长,几乎没有内陆地区。14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瘟疫之一——鼠疫,从欧洲席卷而过,带走了2400多万人的性命。非常幸运的是,体魄强健、免疫力强大的葡萄牙人在这场灾难中受到的损失远小于其他欧洲各国。一时间内,葡萄牙国内人口急剧膨胀,各种奢侈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同人口一样高涨起来,国内矛盾都开始激化。由于欧洲金矿的希缺,葡萄牙铸造货币的黄金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而黄金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上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这将葡萄牙的经济逼入了绝境。对于当时的葡萄牙而言,生产力的水平与内部稀缺的资源已经无力在内部解决整个国家出现的危机,唯一剩下的道路就是通过对外扩张将危机转嫁。然而葡萄牙毗邻欧洲强国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西班牙人几乎没有给葡萄牙人留下在陆上对外扩张的机会。
  因此,大部分国土都临海的葡萄牙人,自然将扩张的视线转向了茫茫大海。
  从自身来说,葡萄牙本身也具有足够的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1147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就夺取了摩尔人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同时也是著名的港口——里斯本。在其后的岁月里,葡萄牙从未放松过对航海的重视,甚至不惜用王权来保证航海的发展。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了海图“加塔兰地图”。这张海图是当时欧洲最完备也是最准确的世界海图,被后人誉为大航海时代的指路明灯。葡萄牙人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开始了他们争夺海洋的历史。
  
  航海家亨利
  
  正是因为举国自上而下的对航海的重视(举国体制办大事啊),引领葡萄牙走出大航海时代第一步的,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著名航海家,而是来自于葡萄牙王室的堂·恩里克王子,后世一般更喜欢称之为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
  亨利是一名虔诚而狂热的基督教徒,作为一个基督徒,自然肩负着将上帝的光辉散播到世界各地的使命。当时,欧洲普遍流传这样一个传说:非洲有一个名叫普莱斯特·约翰的强大王国,这个王国由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组成,强大而富庶。亨利对这个神秘的王国无比向往,他迫切地想要寻找这个国家,好与之联合起来,共同打击伊斯兰世界。
  在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打击异教徒、传教这几大原动力鼓舞下的亨利,在航海这人类的伟业上爆发出了令,人瞠目的力量。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和王子亨利一起,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000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在北非的穆斯林重镇休达,将这个紧扼直布罗陀海峡的小镇变成葡萄牙沿着非洲西海岸通向东方的第一站,掀开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帷幕。(此刻在遥远的东方,马三宝保正在四下西洋的途中,他带着两万多人的船队到波斯湾溜了一圈。)在休达,亨利王子审问了穆斯林战俘,从他们口中得到了穆斯林穿越沙漠与“绿色国家”的非洲黑人进行贸易的情报。然而这条可以获得胡椒、黄金和象牙的商路并不适合不擅长从陆路穿越沙漠的葡萄牙人。亨利大胆地提出开拓从休达到达“绿色国家”的海路的构想,这一设想得到了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赞同。
  但胸怀大志的亨利王子没有选择再一次出海远航,用武力去征服新的土地。他在休达呆了不久之后就回到了葡萄牙,在萨格雷斯半岛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一方面为葡萄牙培养大量的航海人才,—方面网罗各国的地理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这帮人研究和搜集广泛的地理、气象、造船、海流等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绘制出更为详细的海图和地图;对中国和阿拉伯人发明的指南针、象限仪、横标仪等航海仪器进行改进;将地中海的航船进行改进,使之适合在大西洋中航行。在1440年,亨利终于造出了一种在逆风下也能行驶的多桅三角帆船(卡拉维尔帆船,英文名Caravel),这种小船吃水浅、速度快、便于控制,能够紧靠海岸灵活地航行而不易搁浅,非常适合探索陌生的海岸。
  亨利终其一生,都不以远航和在航海史上有着伟大发现而闻名。在他的一生中进行远航的次数非常有限。使亨利名噪航海史、享有葡萄牙航海精神教父美誉的,是由于他的航海学校为葡萄牙乃至整个欧洲输送了大量的航海人才,同时推动了整个葡萄牙在造船、仪器、海图等航海科技方面的进步。
  
  葡萄牙初期的探索与殖民活动
  
  “殖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原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现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带有贬义。而在大航海时代之初,殖民是一个中性词,而殖民行为也并非是奴役和掠夺,因为在大航海时代初期被航海家们发现的岛屿和海岸往往无人居住。1418年,亨利派遣的探险队在前往加那利群岛探险的途中意外发现的马德拉群岛,就是一片无人岛;1427年葡萄牙派往西南方的探险队发现的亚速尔群岛亦无人居住。5年之后,亨利派出了16条船,带着几百头牲畜到亚速尔群岛开始进行殖民。而当时葡萄牙人在亚速尔群岛的殖民活动只限于移民、冒 险、探索发现和放牧,毕竟这些荒无人烟的岛屿没有什么当地居民可供掠夺,更多要依赖海船输送劳动力到海岛上进行开垦。亚速尔群岛在葡萄牙人的辛勤开垦下,在15世纪初已经可以向葡萄牙本地输出小麦。但这样的垦荒耗时过长,并不能非常有效地缓解葡萄牙的国内矛盾,而航海本身也需要消耗不菲的资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个又一个新岛屿的发现固然能振奋葡萄牙人的神经,但葡萄牙人期待的黄金、香料和象牙并没有随之而来。葡萄牙人的探险之旅依然是一个烧钱的行为。1433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逝世后,亨利的1434年,亨利派遣吉尔·埃阿尼什率领船队越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
  (26°08′N 14°30′W,位于今天的西撒哈拉),克服了西方人在航海探险中的第一道心理障碍——从古希腊时代起,地理学家就猜测,接近回归线的海域是非常危险的,那里海水沸腾,凡经过这里的白人都将被晒黑而不能复原。
  弟弟杜亚尔特继位,宣布将马德拉群岛1/5的税收作为航海基金。而到了1438年阿方索五世继位之后,摄政王佩德罗把博哈多尔角以南的航海与贸易垄断权交给亨利,并免除航海所得收益的一切税金。雄厚的资金保证了亨利在航海事业的继续进行,进而迅速推进了航海探险的发展。然而不论是起初发现的马德拉群岛还是亚速尔群岛,都是需要进行垦荒的无人岛,而不是葡萄牙人梦想中盛产黄金的“绿色王国”。屡次耗资巨大却不能带回真金白银,亨利的航海探险事业开始遭到国内的批评和否定。
  这一情况在1441年来迎来了转机,亨利派出了贡萨尔维什和特利斯陶组成的探险队,他们在西撒哈拉的里奥德奥罗登陆并俘虏了当地的黑人,贡萨尔维什的探险队载着满满一船的黑人返回了葡萄牙(就是这个贡萨尔维什,1445年的时候又来里奥德奥罗打劫,结果被200多个摩尔人包围起来打死,成为了大航海时代首位在非洲遇难的船长)。这批奴隶带来的利益让葡萄牙举国上下为之感到振奋,从此之后,针对亨利的批评被赞扬取而代之。而葡萄牙对外的殖民行为,也从最初的派遣本国人移民到无人岛和海岸地区进行放牧、种植变为以奴隶贸易为主。奴隶贸易成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动力之一,而长达400多年的奴隶贸易,由葡萄牙人掀开了第一页。1460年11月,亨利于萨格里什逝世,享年66岁。在他的时期,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利比里亚约4000公里前人未曾到过的海岸线被探查并画入地图。在他死后,葡萄牙国王继续派人探索了佛得角群岛以及几内亚湾以北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先后发现了胡椒海岸、科特迪瓦、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1472年,葡萄牙人西格拉指挥的船队航进到了南纬2度,欧洲人首次穿越了赤道。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都认为,赤道附近是生命的禁区,因为太阳光的直射光线带来的炙热会焚毁一切动植物,西格拉以事实否定了传统的错误观点。
  
  梦断新大陆的哥伦布
  
  在葡萄牙的航海史中,《Geek》提到了它的宿敌西班牙。在葡萄牙人为自己国内的各种矛盾焦头烂额之时,邻居西班牙家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和自己的邻居一样,西班牙也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门前那片一望无际的大海。葡萄牙人在西非一面进行着殖民活动和奴隶贸易,一面计划绕过非洲到达东方,而和葡萄牙不同的是,西班牙则计划着由西欧横渡大西洋以到达印度、亚洲的东海岸。于是,西班牙的航海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并不是一个西班牙人,而是意大利热那亚人。在身世上出生于下层市民家庭的哥伦布更和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没有什么可比性。虽然出身低微使哥伦布在儿童和少年时期没有得到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但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羊毛纺织的小作坊主,所以他在帮助父亲经营的少年时代,就曾经远航到突尼斯和马赛等地。1476年,大约25岁的哥伦布作为一名小水手登上了一只去英国的船队。但这支船队在葡萄牙的圣文森特角附近遭到了法国和葡萄牙船队的袭击,哥伦布所在的船被击沉,他抱着一只木桨在海里游了6公里才登上了葡萄牙的海岸。身无分文的哥伦布去了里斯本,并在里斯本得到了一名热那亚侨民的收容。
  这次遭遇成了小水手哥伦布人生的转折点。在当时航海最为发达的葡萄牙里斯本,哥伦布学到了远航航行的技术,与航行相关的气象、水文、船舶知识以及航海必需的观测和制图的知识。流落到葡萄牙仅一年,哥伦布得到了去爱尔兰和冰岛的机会;1478年,他又受一个热那亚商人的派遣,去西非附近的马德拉群岛采购食糖,再运回热那亚。随着在热那亚人中声望的逐渐提高,哥伦布逐渐发达起来并得到了热那亚人上层的信任。因此,哥伦布收获了他相当有价值的婚姻——他的岳父是葡萄牙马德拉群岛圣港岛的总督。受妻子家庭的影响,哥伦布在马德拉群岛住了一些日子,听说了大量发现新岛屿和新陆地的故事,这些故事激起了哥伦布对发现新的世界的向往。同时,他还在岳父手中继承到了大量的海图和航海相关的图书和资料,并因为他的婚姻得以同一些葡萄牙的上层交流。在这些交流中,哥伦布再度获得了许多关于航海的信息。随着信息的积累,哥伦布产生了向西横渡大西洋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的大胆构想。根据来自一些古籍的不靠谱的地理知识和自己错误的计算,哥伦布认为在里斯本或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上,向西最多航行2500--3500海里(哥伦布认为海洋在地球表面从西向东只占70度,而1度的距离是50海里,但实际距离是这个的两倍多)就可以到达亚洲大陆。哥伦布被自己这个伟大的构想打动了,他停下了手中的生意,四处活动,积极筹划,从精神和技术上都做好了远航的准备。而遗憾的是,他的钱袋没有准备好——哥伦布CA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开支。最初哥伦布选择了游说葡萄牙王室,然而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对哥伦布的计划不太感兴趣。首先哥伦布的计划看上去太疯狂,国王指派的评审委员会认定这个计划是无法实现的;更何况当时葡萄牙优秀的航海家迪奥戈·康(Diogo Cao)的船队已经推进到了西非的刚果,葡萄牙人的航海重点偏向于西非一带。因此,哥伦布的提议注定不会受到国王的重视。
  无奈之下,哥伦布离开葡萄牙去了西班牙,希望在西班牙寻求支持他远洋航行的金主。1479年,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东部的阿拉贡王国通过联姻而合并,新生的西班牙由伊莎贝拉女王和她的丈夫斐迪南国王共同统治。葡萄牙之前和卡斯蒂利亚达成的《阿尔卡索瓦斯条约》承认了西班牙对加那利群岛的宗主权,但加那利以南的地区得由葡萄牙去探索和发现,西班牙只能探索加那利群岛以北的海域。这与哥伦布提出的向西航行以寻找新的航路的计划不谋而合。哥伦布在对西班 牙上层贵族和伊莎贝拉女王进行游说的同时,依然没有放弃和葡萄牙的接触。在迪奥戈·康第二次探索非洲南端的远航失败之后,葡萄牙国王又开始了和哥伦布的谈判。但很不幸的是,1488年12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罗缪·迪亚士(Bartolomeu Dias)胜利返航,为葡萄牙带来了发现新航路的“风暴之角”(后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的消息。这一喜讯使葡萄牙人完全失去了对哥伦布的兴趣。葡萄牙人放弃了谈判,而哥伦布只好将他的希望重新投向西班牙王室。
  幸运的是到了1491年底,西班牙人终于打败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的摩尔人,取得了收复失地格拉纳达的胜利。而葡萄牙不断发现新陆地和岛屿的消息刺激着西班牙人的神经,进行一次探险式的远洋航行,为西班牙开疆拓土正是伊莎贝拉女王急需的。更幸运的是,哥伦布还得到了大商人桑塔赫尔的支持,这名商人不仅积极向伊莎贝拉女王游说哥伦布的航行计划,还表示可以出资资助。终于,哥伦布拿出自己的家底,换到了女王的投资和许可证——虽然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船队只有三条船,但这次航行的费用除了国库的拨款和几个商人的投资、哥伦布自己的借款和积蓄之外,伊莎贝拉女王还变卖了自己的一批首饰……
  哥伦布是一名优秀的航海家,不仅在于他掌握了大量的航海知识,他更是一名心理高手。在1492年9月9日,哥伦布的船队以“圣玛利亚号”为旗舰(另外两条船是“平塔号”和“尼娜号”),从加那利群岛开始向未知的世界进发。从起航的第一天开始,哥伦布就开始向他的水手们谎报航行的航速和航程,以免船员们因为船队离开陆地太远而紧张。不过讽刺的是,当时测量航速是用沙钟测量一个漂浮物体从船头漂到船尾的时间,这种测量法粗糙而原始,误差极大(约为9%),而误差的结果反而使哥伦布谎报的数据更加接近于真实数据。
  1月13日,船上的水手发现罗盘磁针开始向西偏移,随着船队航行得越来越远,偏移越变越大。到了17日,罗盘已经向西偏移了整整一度。这个情况很快在水手中引起了恐慌,因为在当时的海上,在不能通过太阳和星星判断方向的雨雪、大雾天气,船的航行方向全靠罗盘的指针,而欧洲的水手所习惯的罗盘方向都是微微往东偏移的。迷航的恐惧很快让水手们感到危险。面对众人的疑惑,哥伦布很快地发挥了他的“忽悠”天赋,对水手们解释说罗盘并没有失灵,而是因为天上北极星的星位发生移动导致的,并下令天亮之后把船向北开——纠正航向之后,船上罗盘的指针偏向果然消失了。哥伦布作为船长的权威性和罗盘的正确性得到了维护。而这次航海中的小插曲在人类的发现史上也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在欧洲人中,哥伦布第一次发现了地磁偏角,即地球磁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之间的偏差。而根据航海日记,也使得当时观测到的地磁偏移的角度可以进行测量。
  又继续航行了3天之后,船队遇到了大片大片的绿色植物,开始哥伦布的水手们以为靠近了陆地,仔细查看之下才发现这不是陆地上生长的植物,而--是海藻——哥伦布的船队驶入了北纬20度35度、西经35度--70度的马尾藻海。马尾藻海围绕着百慕大群岛,与大陆毫无瓜葛,所以它名虽为“海”,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只能说是大西洋中一个特殊的水域。马尾藻海覆盖大约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船队花了接近三个星期才从这片海的南部穿过,继续前航。到了9月23日,船队里的水手们情绪开始浮动,出现了对远航的怨言。这种情绪随着日期的推移而逐渐加强,哥伦布只好不断劝说大家,目前离西班牙已经非常遥远了,而到印度则相对较近,如果掉头返航的话,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陆地,一直向前航行反而更为安全和可靠。这样的安抚起初还有一些作用,但是随着枯燥的航行也逐渐失去了效果。终于到了10月6日,哥伦布不得不在船长、大副和要员召开的会议上向大家许诺,再继续向前航行4到5天,依然没有要发现陆地的迹象的话,船队将返航。
  5天时间很快过去,在哥伦布的船队不得不返航的时候,有水手在海水中发现了芦苇、藤蔓这些陆地植物和被砍削过的木棍、加工过的木板——这些都向哥伦布透露出有人类居住的陆地的讯息。到了晚上10点左右,终于有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的船队经过了30多天的航行,终于登上了西半球上的第一块陆地,被当地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岛的珊瑚岛。哥伦布把这里命名为圣萨瓦尔多,即神圣的救世主之意。哥伦布在岛上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的名义占有此岛。水手看到了岸上星星点点的火光(哥伦布事后声称是自己首先看到陆地上的火光的,并以抽签的方式确立了自己“发现美洲第一人”的地位)。
  在岛上考察的时候哥伦布遇到了当地的土著泰诺人,并用出航时就准备的玻璃珠、小铃铛、帽子等货物(当时航海探险的标配)和泰诺人交换鹦鹉、标枪等土特产。虽然这些泰诺人文明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但哥伦布已经坚定不移地认为他到达了亚洲边缘,因此他将这附近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将泰诺人称为印度人。在岛上修整了两天之后,哥伦布抓了6名当地的土著作为向导和翻译,启航去继续寻找日本岛,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和宝石。在接下来的航行中,哥伦布和他的海员先后到达了长岛、朗姆岛、克鲁克德岛等岛屿,但他们一粒黄金都没发现,倒是找到了美洲的特产作物玉米、土豆和甘薯。哥伦布在当地向导处得知附近有一个被称为科尔巴(现在的古巴)的大岛,于是他下令航向他所认为的日本—古巴。当10月28日哥伦布在古巴登陆时,他遗憾地没有发现这里有传说中的黄金和宝石,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神秘的中华文明、日本文明或者印度文明,倒是发现当地的男女老少都拿着烟杆抽烟。在当地土著的言传身教下,远道而来的西班牙人很快就学会了抽烟,并随着他们的航行把烟草和对烟草的嗜好带到了欧洲。发现古巴并非他想像中的日本之后,哥伦布很快判断古巴是中国最为贫瘠的地区,而富庶的日本群岛应该在古巴以东。船队很快又开始了向东的航行。12月6日,西班牙人停靠在海地圣尼古拉湾,哥伦布以为他终于抵达了日本,并在12月9日举行了对海地的占有仪式。在海地,哥伦布一行倒是弄到了不少黄金,还得到了当地酋长的赠礼,其中有一个木制面具,面具的耳朵、鼻子和眼睛都是由黄金制成的。
  在考察完整个海地北部之后,哥伦布开始了返航之旅,并于1493年的3月4日在里斯本靠岸,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欧洲世界。哥伦布和他的发现震惊了整个欧洲,让整个欧洲知道了新世界的存在。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也被认为是地理大发现即大航海时代的标志性开端。
  在发现新大陆之后,哥伦布又进行了数次远航。在其后的第二次远航,即哥伦布的第三次远航中,哥伦布登上 了南美洲的陆地,继发现北美洲后,成为第一个发现南美洲的人。在这次远航之后,欧洲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哥伦布发现的大陆是一块新大陆,而非他之前所认为的亚洲。为了查证这一点,哥伦布于1502年开始了他的第四次远航。这次远航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约1500公里,最终在今天的牙买加登岸。与此同时,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do Vespucci)代表葡萄牙对南美洲东海岸进行考察,他提出这是一块新大陆,而不是哥伦布口中的亚洲(美洲也因他而得名)。
  不过哥伦布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迷了路,他终生都相信,他是在中国天子的某个省区登陆的。
  哥伦布的远航让美洲向欧洲的殖民者们敞开了大门,同时将玉米、甘薯、土豆、番茄、辣椒等植物从美洲带回了欧洲。这些植物在欧洲开始种植并传播开来,其中玉米、土豆和甘薯极大地解决了困扰人类发展的粮食问题,而从美洲带回的烟草、咖啡、可可、橡胶等经济作物,更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哥伦布远航的成功对当时的欧洲社会和各国的探险家们造成了强力的刺激。又一轮探险、远航、发现和殖民的新高潮席卷了整个欧洲。
  
  达伽马与印度航路
  
  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欧洲之后,葡萄牙国王为当时自己拒绝了哥伦布的远航计划而懊悔不已。为了不让西班牙独占整个新世界,1494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葡萄牙王国与西班牙王国在西班牙北部小城托尔德西拉斯签订条约,把原先划分势力范围的“教皇子午线”西移至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1里格约等于5.56公里)的经线,线东属葡萄牙王国,线西属西班牙王国。面对西班牙的压力,葡萄牙决定加快航海的步伐,尽快打通从葡萄牙到印度的航路。在慎重考虑之后,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出身于航海世家的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
  1497年,达伽马的船队从里斯本起航。葡萄牙人对这次远航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船上的海员中不少是参加过迪亚士远航的老手,甚至还有一些人参加过迪奥戈·康的远航(1486年迪奥戈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南纬22度的克罗斯角,并进入了西南非地区)。船队最初在迪亚士指挥的一条船的陪同下航行(迪亚士去西非的埃尔米纳赴任总督),途中达·伽马采纳了迪亚士的建议,没有沿着海岸航行,而是直接航向非洲最西端的佛得角,再从佛得角航向好望角。在好望角附近,达伽马的船队和当地的土人发生了冲突,船员打死打伤了一批土人,但达伽马本人也被弓箭射中了腿部,受了轻伤。绕过好望角之后,达·伽马的船队进入了印度洋,他们在莫赛尔湾和当地土人进行交易并立下了远航的第一根石柱。其间部分船员因为受不了远洋航行的艰苦密谋叛乱,想夺取船只私航回国,被察觉了动向的达·伽马弹压下去。
  船队很快越过了迪亚士航行到达的最远点大鱼河,踏上了完全陌生的海域。期间船队因为受到坏血症的困扰(患坏血病的原因是长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大航海时代海员们的最大敌人,直到18世纪中叶才得以有效防治)而不得不在莫桑比克的赞比西河一带休整了一个月后才继续出发。在休整其间达伽马在赞比西河立起了远航的第二根石柱。船队继续向印度航行,在莫桑比克港达伽马雇佣了几个当地的阿拉伯引水员。但很快船队的基督教信仰暴露了’当地人和船队的关系迅速紧张,一些穆斯林甚至还准备夺取船队的船只。达伽马见势不妙,向港口开炮后迅速离港。此后,达伽马的船队屡次与穆斯林发生摩擦,在蒙巴萨时上百个带着阿拉伯弯刀的当地人曾经试图占领船队中的旗舰“圣卡布里埃尔号”,雇佣的阿拉伯引水员也在船队停泊在蒙巴萨的时候逃走。这种情况一直到船队航行到马林迪时才有所好转。达·伽马在马林迪雇佣了阿拉伯航海家伊本·马基德,在马基德的领航下乘着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航行了24天,航程3000多公里,终于在1498年5月18日这一天在印度卡利卡特港登陆,到达了葡萄牙人梦寐以求了几十年的印度,打通了从葡萄牙到印度的航线。
  达·伽马在卡利卡特港立下了第三根石柱并和当地人展开贸易。由于受到穆斯林的敌视,以及离港时达·伽马不愿交纳税金,葡萄牙人和当地人之间的斗争很快升级,双方互相扣押人质并在海上交火。达·伽马的船队凭借火力优势得以逃脱。不久之后,船队踏上了返航之旅,不过由于没有马基德领航,不少港口又和达·伽马的船队处于敌视状态,达·伽马的船队在返航途中损失巨大,达伽马的亲哥哥也在船队航入大西洋后不久就病逝。整个船队返回里斯本时,只剩下了55A。不过这次远航意义非凡,它打通了葡萄牙到印度的航线,让葡萄牙人可以从印度获取廉价而优质的香料,葡萄牙借由此航线向东方大肆扩张。
  1502年,达·伽马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远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在航行途中,达伽马多次打劫沿途遇到的阿拉伯商船,到达印度后,葡萄牙船队炮击卡利卡特城并强迫当地的统治者签订了不平等的商贸条约。葡萄牙人还在印度西南海岸构筑要塞,并留下了一支固定的小舰队用来打劫来往于印度洋的商船。1503年3月25日,达·伽马率着13艘装满了香料、丝绸、宝石的海船启程返回葡萄牙,这次远航带来的纯利润超过了远航费用的60倍。
  正是从这一天起,牢固确立了由此开始的主宰整个殖民时代的三部曲:发现新的土地——与新发现的国家进行和平贸易——殖民和征服。
  从印度开始,葡萄牙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向东占据了马六甲、菲律宾、香料群岛、澳门等殖民地,并与中国和日本通商,迅速成为16~17世纪的殖民大国和海上霸主。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大航海时代涌现了大批著名的航海家,为人类的地理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16世纪,剩下的只有一件最伟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乘坐一艘船环绕全球,并一反历代宇宙学家和神学家的看法,测量和证明我们生活的大地是球形的。这一功绩便成了斐迪南·达·麦哲利约什(Fernao deMagalhaes)梦寐以求的理想和终生事业。这个人在历史上就叫斐迪南·麦哲伦(英文写法是Ferdinand Magellan)。作为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同样在人类的航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次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始于1519年,是16世纪初以来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1480年左右,麦哲伦出生于葡萄牙北部的海港城市波尔图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大概10岁左右,麦哲伦进入葡萄牙宫廷开始当差,并在两年后成为了葡萄牙王后的侍童。1496年,16岁的麦哲伦得到了进入国家航海事务厅的 机会,在航海事务厅,麦哲伦开始熟悉航海和探险的工作。
  尽管麦哲伦出身于所谓的贵族家庭,但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给葡萄牙王后当侍童的经历也未能给麦哲伦带来飞黄腾达的机会,空有贵族的名头,经济上却颇为拮据。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不少和麦哲伦一样的小贵族都加入了国家组织的远征队和探险队,以期能获得财富和荣誉。在进入航海事务厅学习了较为系统的航海和探险知识之后,麦哲伦积极要求加入探险队,却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在1505年麦哲伦才获准加入葡萄牙赴任印度的总督阿尔梅达的船队,真正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
  然而,麦哲伦最初在海上的生活并不像一名探险家而更像一名士兵。他先后参加了一系列对非洲蒙巴萨、基尔瓦城邦的抢劫活动和第乌海战,并在东非海岸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据点修建和情报收集工作。在进行环球航行之前,麦哲伦在印度和东方的马来群岛大约度过了8年时间。在8年内麦哲伦参与了大量的战斗,并四次身负重伤。但这8年的航海生涯和不断的战斗让麦哲伦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经验,并培养了他机警、坚强和凶狠的性格。
  前面提到过,阿美利哥·维斯普奇经过实地考察指出了哥伦布把新大陆当作亚洲的错误,他还认为绕过南美洲的南端可以到达东方。1513年西班牙冒险家巴尔博亚绕过巴拿马地峡,在高山顶上发现了西边有一片海洋。这个发现使当时的西欧人相信盛产香料的亚洲就在这片被称为“大南海”的海洋对面,如果能找到一条沟通大西洋和这片海洋的海峡或是找到南美洲的尽头,就能够到达真正的东方。继续开辟从西方到东方的新航路或者寻找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峡,成为了当时的欧洲航海家们的目标。
  1515年~1516年,作为伤残军人退伍后的麦哲伦开始拟定自己的远洋探险计划。在麦哲伦的远航计划中,船队将向南去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峡,或者向南绕过新大陆,然后再向西渡过大南海。他相信自己就算找不到沟通两片大洋的海峡,也可像发现好望角的迪亚士一样,绕过南美洲大陆的尽头。
  麦哲伦对他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因为根据掌握的资料,他估算得出,“大南海”应该只有几1千公里宽,比地中海只宽一点点。但实际上地球周长比麦哲伦计算的长3000公里,太平洋在东西方向上更是比地中海宽了超过三倍(当时还无法准确地测定经度,自然也无法确定地球的大小,具体解释请参阅2010年4期《Geek》上的相关文章)。我们不禁想到,如果当初麦哲伦正确地计算出了太平洋的宽度,他还有没有勇气进行这次史无前例的航行?(哥伦布当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幸亏他运气够好,“遇到”了美洲。)
  在1516年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远航请求时,他也遇到了哥伦布同样的命运。在麦哲伦的航海计划中,直接的目的是控制香料群岛的贸易,他的观点是,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必定在离美洲西海岸不远的大南海中,既然那里距离印度和锡兰非常遥远,那就不可能离美洲很远。但是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已经为葡萄牙国王解决了香料的问题——当时的葡萄牙从印度已经能够得到大量的廉价香料。因此葡萄牙国王对麦哲伦的计划不感兴趣,对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而言,沿着恩里克王子和迪亚士、达伽马等人开辟的新航路来扩大地盘、打家劫合远比投资在麦哲伦的远航上有意义得多。于是,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像当年的若奥二世拒绝哥伦布一样拒绝了麦哲伦。再加上国王之前拒绝了麦哲伦增加薪水的要求,并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这使得麦哲伦对葡萄牙彻底失望了,他也和哥伦布一样,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
  1518年,麦哲伦在西班牙成功地游说了热衷于取得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查理一世(后来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升级为查理五世),并在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组建船队。得到了这一消息的葡萄牙国王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并担心犯下他堂兄拒绝哥伦布的错误,于是他派出公使劝说麦哲伦归国,但遭到了麦哲伦的拒绝。被拒绝后的葡萄牙国王又开始派人挑拨麦哲伦和西班牙船长的关系,并贿赂了船队的采购人员,导致麦哲伦船队采购的很多食物质量相当低劣,甚至有变质的食物混杂其中。
  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以“特立尼达号”为旗舰,率领由五艘船组成的船队从塞维利亚起航;不过直到明20日,他们才从桑卢卡尔的瓜达尔基维尔河出海口驶向大洋。在船队航行到加那利群岛附近时,麦哲伦收到了岳父的来信,提醒他船队中的西班牙船长可能发生叛乱。其后,麦哲伦在选择走哥伦布开辟的西班牙航线还是走卡博拉尔开辟的葡萄牙航线时和船队中的西班牙船长进行了斗争。麦哲伦扣押了“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胡安·德·卡尔塔海纳,另派安东尼奥·德·科卡代替,后来又把这艘意义仅次于旗舰的大船交给自己的堂兄弟阿尔瓦罗-德·麦斯基塔指挥。
  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半月后,船队到达了里约热内卢湾。船队在里约热内卢进行了修整和补充给养,并用船上携带的一些货物和当地人进行交换。据记载,当时一面镜子或者一把小剪刀换来的鱼足够十个船员吃一顿,一个鱼钩也能换来五六只火鸡。编年史家皮加费塔还记录了当地的印第安人把敌人剁成块,放在烟筒里烤干后一块一块食用的恐怖习俗。
  第二年的2月3日,船队到达了巴伊奥德洛斯帕托斯(现今称为企鹅湾),在此之前,麦哲伦等人已经进入了文明人类未曾航行过的水域。探险者们在那里发现了企鹅,这种企鹅被命名为麦哲伦企鹅(中文别名麦氏环企鹅)。3月31日,麦哲伦的船队进入阿根廷的圣胡利安港,由于环境恶劣,麦哲伦决定缩减口粮,船队开始捕猎补贴储备。4月1日,被麦哲伦撤去船长职务的卡尔塔海纳发动叛乱,参与叛乱的“康塞普西翁号”船长加斯帕尔·凯塞达杀死“圣安东尼奥号”的舵手艾洛里亚,抢夺了“圣安东尼奥号”,形成了三比二的局面(除了无足轻重的“圣地亚哥号”,其余三艘——“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西翁号”和“维多利亚号”——均站在叛乱分子一边)。麦哲伦沉着应战,派出旗舰“特立尼达号”上的船队警卫以送信的名义登上“维多利亚号”,趁船长门多萨读信之机刺死了他,取回了对“维多利亚号”的控制。随后麦哲伦平息了舰队的叛乱,处死了凯塞达,按16世纪惩罚的惯例将已死的船长门多萨和凯塞达大卸八块,并流放卡尔塔海纳。在圣胡利安港休整5个月后,麦哲伦的船队航向圣克鲁斯港,在圣克鲁斯港休整了2个月后开始探航,并在10月21日发现了一个海峡口。历经一个月零七天的探险,船队终于找到了海峡的出口,打通了联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通路。这是欧洲人苦苦寻找了20年的地方,麦哲伦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把这个海峡命名为“圣徒海峡”(一般叫“麦哲伦海峡”)。
  1520年11月28日,船队驶出了海峡,进入了西欧人口中的大南 海、现在的太平洋,并在太平洋航行的途中发现了麦哲伦星云。进入大南海之后,麦哲伦的船队被坏血病和食物储备不足而困扰,船员们甚至开始吃船上的老鼠和船上的牛皮、木头的锯末,19名船员相继死亡。所幸大南海天气很好,风浪较小,极度虚弱的水手不需要和恶劣的海上情况搏斗。因此,麦哲伦将大南海命名为太平洋。船队在海上航行了接近3个月,终于在3月6日抵达了马里亚纳群岛,得以休整和补给食物。1521年3月28日,船队抵达了里马萨瓦岛,船队中一名来自于苏门答腊岛的船员亨利用马来语和当地人对上了话。这次对话表明麦哲伦向西开辟前往亚洲的新航路的理想已经实现,他从西方绕到了东方,西方学者鼓吹的地圆说终于被麦哲伦的远航实际证明了。
  然而麦哲伦却没有机会回到西班牙接受国王的封赏。一个月后,麦哲伦在帮助当地统治者进攻附近岛屿时被土人砍死。5月,剩余的船员在塞巴斯蒂昂·德尔·卡诺的领导下开始返航,历经艰险之后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驾着仅剩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证明了地圆说、海洋一体说,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乃是一个陆少水多的“水球”,也进一步证明了哥伦布发现的不是亚洲而是一块独立的大陆。船队开辟了从南美洲到菲律宾的航路,使得美洲和亚洲通过航路联系起来。在航行途中,麦哲伦还发现全球各地存在的时差现象。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
  ●1492~1588
  
  自从1492年格拉那达的征服开始,西班牙人已经完成了许多惊人的伟业。在哥伦布开辟了通往南美的新航路后,1519年,科尔蒂斯率军到达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的首领送给他象征日、月的大如车轮的金银盘各一个,可是科尔蒂斯却绑架了阿兹特克的首领,用炮击和骑兵冲锋,在一个小时内就杀死六千多阿兹特克人,又将阿兹特克王宫中的金银劫掠而去。
  1532年,皮萨罗率军进攻秘鲁,囚禁了印加王,要印加人用黄金堆满囚室,再用银子堆满囚室旁的两个小屋,以此作为释放条件。而当金银到手后,西班牙人却将印加王绞死。
  借着杀戮与掠夺,西班牙人征服了墨西哥、秘鲁,在中美、南美和北美建立殖民地,侵占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中南美洲(根据1494年重新确立的“教皇子午线”,巴西属于葡萄牙)。此后,这一地区逐渐通用西班牙、葡萄牙使用的拉丁语,因此有“拉丁美洲”之称。而随着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西班牙人经由新航路开始向菲律宾扩张,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了西班牙人的挑战。在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人挤走了葡萄牙人,将菲律宾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并以当时的太子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直到19世纪末,菲律宾都处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出征非洲时战死,而最有希望的继承人,塞巴斯蒂昂祖母的外孙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葡萄牙上层阶级希望借助西班牙的强大来挽救葡萄牙的日趋衰弱,并获得西班牙在拉美及亚洲的利益。在这样的动力推动之下,1580年,葡萄牙迎接菲利普二世为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西班牙也因此成为地跨亚、欧、非、拉美的超级殖民大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国力空前强盛。然而好景不长,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格兰海军彻底击败,西班牙人的狂热信念幻灭了。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对来自新大陆的财富的挥霍掏空了西班牙的身子,30年后这个殖民大帝国逐渐走上了下坡路,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登上了海洋的舞台。
  
  “海贼王”德雷克
  ●1572~1588
  
  葡萄牙和西班牙吹响了人类征服海洋、发现新世界的号角,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远航冒险带来的好处深深地刺激了西欧各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使欧洲人认识到还有整整大半个地球等待着他们去掠夺与征服。虽然整个大航海时代最光辉灿烂的两页已经被哥伦布和麦哲伦所占据,然而其他的探险家在航海史上做出的贡献依然不可磨灭。
  15世纪末,英国开始将海外探索和地理发现的注意力转移到西北和东北航道,以避免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威胁。同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私掠船队开始在大西洋袭击从墨西哥和西非返回的西班牙船只,掠夺船只上的金银和黑奴。在这些私掠船中,英国人佛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开始崭露头角。
  1572年,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巴拿马打劫了西班牙运送黄金的骡队,并抢下了几艘西班牙大帆船。德雷克因为这次行动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召见,成为了女王的亲信。1577年,德雷克在女王的支持下开始了远航,一边寻找南太平洋上传说中的未知陆地,一边打劫西班牙人的船只。
  1578年明,德雷克的船队在麦哲伦海峡附近遭遇了大风,旗舰“金鹿号”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被吹到合恩角一带。德雷克考察后得知麦哲伦发现的火地岛并不是大陆的一部分,火地岛之外依然是广阔的海域。
  之后德雷克的船队继续向北航行,在航行过程中德雷克发现西班牙人在海图上画出的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实并不存在,他根据自己的航行重绘了智利一带的海图。在德雷克的探险途中,他不断打劫西班牙的船只和港口,以至于到了船队返航之时,德雷克认为沿途劫掠导致他们沿原路返航将十分危险,因此做出了北上穿过西北通道,环绕美洲大陆,东渡大西洋回国的大胆决定。“金鹿号”沿着美洲太平洋海岸一路北上,一路在墨西哥海岸和尼加拉瓜抢劫西班牙人。船队一直航行到加拿大温哥华一带,却没有发现他们想要找的海峡,只得开始掉头往南。
  1579年6月,德雷克的船队到达了圣弗朗西斯科湾,德雷克在那里和当地的印第安人达成了协议——当地居民和土地归附英国。他在岸边建造了纪念性和主权性的石柱,石柱上镶嵌了一块铜牌,铜牌上除了女王和德雷克的名字,还有女王的头像、王徽、英国人抵达的日期和当地居民志愿服从女王统治的字样。
  7月,德雷克的船队离开圣弗朗西斯科,历时3个月横渡了太平洋,然后经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到爪哇岛,然后通过爪哇岛直达好望角,之后在
  1580年6月绕过了好望角。1580年9月,德雷克的船队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二次环球航行。船上满载着价值50万英镑的金银珠宝和香料,相当于当时英国王室一年的收入。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向德雷克表示祝贺,并封德雷克为爵士。至此,德雷克由臭名昭著的海盗,摇身一变成为了英国的贵族。1 588年,德雷克当上了海军中将,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巴伦支的极地探险
  ●1594~1997
  
  1594年,荷兰皇室派出了一只由三 艘船组成的船队,去探索从挪威、莫斯科公国和鞑靼的北边通向中国的航路。这只船队绕过了新地岛向北推进,A航行到了北纬77度左右的新地岛最北端的卡尔谢纳角。虽然这次航行并没有找到荷兰王室所渴望的航线,但荷兰人依然看到了新航线开辟的曙光。被激起兴趣的荷兰人又派遣威廉·巴伦支(Willem Barents)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远航。
  在巴伦支的第三次远航中,他提出了沿着北极前往东亚的大胆构想。船队A向北航行,一个月之后巴伦支的船队发现了熊岛。随着船队越往北,海面上浮冰和恶劣的气候使航行越发困难。巴伦支在新地岛的冰港停泊时,港湾封冻,船舶被冻在冰里。巴伦支只好率船队在冰港驻扎越冬,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在北极地区建立越冬营地。在11月北极的极夜到来后,气温下降到零下60摄氏度,对巴伦支一行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坏血病也开始侵袭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1597年5月,冰层松动后巴伦支发现被解冻后的大船已经无法使用,于是荷兰人拆下大船的木料制作了两艘小艇开始向荷兰返航,但巴伦支却因为坏血病而死于返航途中。
  在俄罗斯的新地岛、挪威的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以及熊岛之间的一片海域被后人命名为巴伦支海,以纪念这位为人类的北航而献出生命的伟大航海家。
  
  寻找北方航道的哈德逊
  ●1607~1611
  
  继荷兰人之后,英国人也踏上了向北寻找西北通道的道路。1607年春,英国人派出由亨利·哈德逊(HenrvHudson)领导的船队寻找穿越北极直达中国和日本的航路。
  亨利·哈德逊第一次远航就达到了北纬80度23分,比巴伦支当年到达的地方更靠北,成为当时航海者所到达的最北点。他的航行很快因为不可逾越的冰层的阻挡而被迫返航。但亨利·哈德逊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并将格陵兰海有大量巨鲸出没的消息带回了欧洲。消息传开之后,英国和荷兰的捕鲸船便蜂拥而至,在格陵兰海域获取了大量的鲸油等资源。
  其后,亨利·哈德逊先后为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服务,对西北、东北航道进行了多次探索,三次深入北极圈,并发现了拉布拉多半岛北岸、哈德逊海峡等,并深入考察了后世称为哈德逊河的北美大河。
  然而,哈德逊在1611年的第四次航行中被叛变的船员们放逐,从此没有人再见过哈德逊,他的最终命运也无法得知。
  
  澳洲大陆的发现者——塔斯曼
  ●1642~1644
  
  相对于新大陆的发现,澳洲大陆的发现耗时更长,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关岛起,大约历经了三个世纪的时间。而在这三个世纪中,最为重要的发现者是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
  1605年,西班牙航海家奎洛斯在南纬10度的达夫群岛以南发现了大片陆地,奎洛斯以为自己发现了新的南大陆,便将这块土地命名为“圣灵的澳大利亚”。而实际上这块土地只是一块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的群岛,18世纪的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关于这个人的英雄事迹,在本期的sicienceMuseum中有详述)为之取名为新赫布里底群岛。
  1642年,塔斯曼从非洲毛里求斯起航,从西向东横渡了印度洋,在11月24日发现了澳洲南部大陆附近的大岛,塔斯曼将其命名为范·迪门之地。200多年后,为了纪念塔斯曼,该岛被改名为塔斯马尼亚。12月3日,塔斯曼一行在亨利湾登陆,并在陆地上插上了刻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的标杆和奥兰治亲王旗,宣布了这块土地在法律上的归属。12月,塔斯曼看到了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西麓,但塔斯曼并不知道新西兰是一个岛屿,而把它认为是南大陆的一部分。1643年1月,塔斯曼的船队在新西兰北角一带登陆,在寻找淡水的途中和当地毛利人发生了冲突。此后,塔斯曼在航行中还发现了汤加群岛、斐济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一系列岛屿。回到荷兰之后,荷兰当局对塔斯曼发现新西兰之事秘而不宣。
  塔斯曼的第一次航行开辟了从非洲到澳洲的新航线,也大致圈定了澳洲大陆的范围,但他并没有搞清澳大利亚大陆到底是一个巨大的群岛还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因此,荷兰当局和东印度公司于1644年再次派遣塔斯曼率船出海,以对澳大利亚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探查。在第二次航行中,塔斯曼查明了卡奔塔利亚湾是海岸而非通往南方的海峡,在地图上标明了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西北部的准确海岸线,从而证明了荷兰人在卡奔塔利亚湾附近发现的各片陆地属于同一块大陆。
  
  走进新时代
  
  17世纪末,澳洲、北美,北亚一些地区的发现,以及北方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结束。但是实际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却从未停下脚步。比如近期因通航权争执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的西北航道,就是直到1 906年才被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第一次走通,而这条欧洲与亚洲之间最短的航线,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山融化而价值愈发凸显,甚至美加两国都几乎为此翻脸,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支持人类开拓探索的根本动力,归根到底还是利益,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这话真是一点没错。经过了几百年的探索与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与掠夺,欧洲人将我们这个原本各自独立的世界连成了一体,建立起了一种新的统治秩序,统治者当然是他们自己,而亚非拉国家要么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么正在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而对内,由于来自殖民地的财富大量涌入欧洲,并且集中在了极少数权贵阶层手里,导致欧洲国家(尤其是几个航海大国)物价飞涨,没有能力从新世界的收益分一杯羹的普通民众纷纷破产,失去土地的他们又恰好成为最好的工人,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最早开始走出欧洲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对新航路盼开辟一事上,将“天主教传播到全世界”这样的想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新兴的英国与荷兰则是新教国家,宗教上的对立让他们势不两立,注定要分出高下胜负。西班牙人是最早的海上霸主,曾经手握世界上最庞大的财富,但是他们对得来太过容易的财富只是无尽的挥霍,无数来自新大陆的白银流入东方,换来了丝绸、茶叶、瓷器等无数西方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海量白银的流入在冲击东方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体系的同时,迫使两国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制度,同时也淘空了西班牙那原本并不牢靠的根基。等到来自新大陆的财富被挥霍一空,西班牙才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没留下。而之后崛起的英国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掠夺原料——建立工业体系——倾销产品,这一套模式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东印度公司——圈地运动——_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人的成功让欧洲各国群起而模仿,很快将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收入自己的囊中。然而当世界已经被完整地呈现在人类面前之后,一个残酷的事情被摆在了面前——土地是有限的,好的土地更是稀缺资源,于是战争开始了,大国与大国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当一轮又一轮的战争结束之后,新的秩序被确立,人类迈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最初为了将天主教传播到全世界而踏向海洋的伊比利亚人,恐怕很难想到恰恰是因为自己踏出的这一步,最终结束了天主教在欧洲的野蛮统治,开启了人类文明上的新时代。
  回首这数百年的人类历史,大航海时代无疑是一把钥匙,它为人类打开了一扇大门,从落后愚昧的中世纪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尽管中间的过程充满了血腥,但又确确实实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地理上的发现让科学战胜了愚昧,思想从宗教的蒙蔽中解放出来;广阔的市场让工业战胜了手工业,生产力从小作坊中解放出来。没有大航海时代,就没有人类文明爆发式的发展,宗教改革、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都将大大延后,人类将长期被中世纪的愚昧与黑暗所统治,一如当时的中国。而经过了大航海时代的洗礼之后,全世界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姿态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欧洲人可以喝着印度的茶叶、穿着中国的丝绸、驱赶着非洲的奴隶在美洲的庄园里生产着即将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这在以前的时代是完全无法想像的。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往前推进,地球也变得越来越小,到了今天终于成为一体。而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一切,都来自世界上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落,通过强大的工业与运输业,来到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一切种种,都是由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所开始……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话叫“久走夜路,必撞鬼”。咱先不谈它所包含着的关于因果报应的深刻哲学原理和现实意义,光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走夜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走夜路的时候还碰上个下雨天,那无疑更是杯具中的杯具。在雨天走夜路,就算你是一个信奉马恩列斯的坚定无神论者,也不见得安全。因为天雨路滑加上夜间行车司机视线模糊再加上你爸不是李刚,随时都有可能让你与马克思同志提前会面。即使不走马路,那也难免会
期刊
什么时候我们会切身地感觉到水的重要性?当然是停水的时候啦。鉴于各位从出生到现在,已经习惯了家中随处可得的自来水,在享受便利水源的同时多少知道有自来水厂专门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虽然知道这水从哪里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水去了哪里呢?这就要涉及到“排水系统”的问题了。  现代排水系统或者叫“排水工程”并不是单指通常所说的下水道,实际上它包括建筑排水、市政排水、污水处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非常庞杂,咱们
期刊
说起三哥们的世界观来,咱们不能不说说印度的历史。差不多在公元前3000年的样子,在南亚次大陆流淌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印度河周围,产生了地球人的文明。不过这样的文明显然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持续多久,很快就被另外一个强大的外来户给灭了——1000年之后,一支在欧洲大陆混不下去,被迫南迁的雅利安人由于受到高加索山脉的阻挡,只好转而南下。经过N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周围发展到了恒河周围,成为了现代印度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要夸一个人懂得很多,就会说他“学问不错”、“很有学问”之类的。但是不管学问有多高,总比不上创造出“学问”的人。说起来,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不仅“学问”这事有起源,在历史上也有被称为“学问之父”的人,那就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jstotle)。亚里士多德几乎在每个学科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即便从他出生到现在的2300多年当中牛人辈出,也丝毫没有动摇到他在科学史乃至人类史当中的地位。黑格尔
期刊
是的是的,我知道手机可以看时间,所以现在腕表其实算不上是生活必需品。但不是必需品并不代表不被需要。如今的腕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彰显自己品位的时尚元素存在。不过Geek从来不是时尚的(最多是有点骚包而已)。所以Geek选择的表应该是低调的,实用的,方便的。本着这个原则,我最终入手了西铁城的AsB009-53E。相信我,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么平平淡淡黑不溜秋的一块表,要价居然快要突破四位数了。难怪说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所以中国人过节也一向过得折腾和麻烦。而一年的十=个月里,最麻烦的月份又莫过于二月。因为这个月即使没有春节,但也一定有情人节(Valentine's Day)。这是一个西方的传统节日,虽然跟咱中华文明八杆子都打不着,但那并不妨碍这个以爱为名的节日的迅速流行。所以每年一到二月份,“送什么给她?”就成了广大GG们的大麻烦。巧克力?拜托,吃了会长胖的!想减肥的MM表示压力很大呀!
期刊
移动硬盘说白了就是将本来内置的硬盘塞进盒子里,再接到USB接口上用,是件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事儿。再加上大多数移动硬盘板砖一般的分量,对地主这样的懒人是不如轻巧灵便的高速u盘那样有吸引力。不过既然日立在春节之前送来了2TB容量的LifeStudio Plus,那么咱们还是先开苞研究一番再说吧……  开苞的过程咱们先省略,其实LifeStudioPlus里面的东东也没什么,别看包装内的东东密密麻麻摆了
期刊
DIY Straws采用纸盒包装,大小与一盒VHS录像带差不多大。不过说实话,地主拿到这个名为DlY Straws的东东的时候完全没将这玩意儿当回事——不就是吸管嘛,作用与咱们在麦当当、开封菜这些店铺免费拿到的吸管没什么不同。不过这家伙用过DIYStraws之后,态度尽然来了个向前翻腾720度的转体——面对如此有创意的东东,难怪大家都说将复杂变简单是技术,将简单变复杂就是艺术了……  在DIY S
期刊
前面已经提到过,有不少艺术学院的学生或者原创设计者通过创意集市而走上了职业道路。他们中的不少人混出头后还开办了自己的原创品牌,甚至在主流市场都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原创品牌的拥有者们都想法设法凡事亲历亲为,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工业流水线的气息。话不多说,我们这就来了解下部分从创意集市发家的原创品牌以及设计者的有趣故事。   Paw Ptints(爪印)是由从伦敦Ca
期刊
话说头发这玩意儿今天永远比昨天要长(准备遁入空门的同学请自行跳过),要是隔段时间不去打理,那还真不是个样70打理头发,现在潮一点的同学都去美发店做头发,这感觉好像咱们天生就没生头发,得去美发店好好坐坐,再让别人认真做做才有了头发一样。先不说咱们到底有没有时间去美发店吧,就算是有时间去,一到里面,一群汤姆、杰克、加西亚……就上来围观你了。甭管你到底有没有头发,去那里干什么,第一个步骤总是先洗头,顺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