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师德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应归功于教育,而承担教育这一光荣任务的主要是教师。教师在伟大而神圣的岗位上,练就了崇高的师德,为造就一代新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师德对于社会道德的先导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今,社会对教师寄托着更殷切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崇高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崇高师德的表现与作用到底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敬业与乐业结合——崇高师德鼓足了教育进步的动力
  
  “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惯例,工人加班要加钱,职员延时下班要加钱,社会上其他各种从业者,若要加班加点而不加工资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与众不同,只有教师打破了这一切向钱看的惯例。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知识的传授与人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当过教师的人都深有体会:教师的工作其实是无所谓上班和下班之分的,上班教学,下班后,思想上还在想着教学中的成败、想着学生的学习、想着还有学生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一位教师风趣地说,就是蹲在厕所里,脑子里想的还是教育教学的事。是啊!教师心中总有着想不完、做不完的事!教师职业要求教师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热爱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实践证明,教师的工作光靠行政干预、规章约束、经济奖惩来进行调节,是难以确保教育效果的。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崇高的师德,教师的敬业精神,正是崇高师德的体现。
  自古就有“穷不读,富不教”的说法。今天有人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清贫”。教育战线是高智力人才集中的地方,现代教师面对着非常多的社会诱惑。如果教师去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挣钱的行业,应该不比一般人差。可是,广大教师不为金钱所动,乐守三尺讲台,甘愿终生贫困。我校黄老师,为了给自己的家人治病,学会了针灸按摩技术,并给自己的家人治好了顽症。一些患者听到消息后,纷纷来找他治病,他利用暑假治好了近百名患者的疾病。尽管他不肯收治疗费,但是,病友往往以物质形式表示感谢,一个月下来,物质收入相当于其月工资的十倍有余。有卫生部门的人提议请该教师到医院开一个专科门诊,所有手续由医院办理,医院保证该教师的年薪不少于六万元。然而,这位教师不为钱所动,甘愿只拿每月不足一千元的工资,决不离开三尺讲台。后来黄老师为了不分散教学精力,索性谢绝了一切病人。这样的选择似乎不通情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乐业精神恰恰就融合在这种选择之中,它更能体现教师道德的高尚。
  乐业是以敬业为基础的。教师最大的期望和乐趣不在于个人境遇的贫富变迁,而在于自己教育的成功、学生的成才。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其愉悦程度不亚于科学家面对自己设计的卫星上天。在这种乐业精神的支配下,教师往往放弃了自己许多生活上的需求,废寝忘食地工作,以育人为乐,把自己的快乐融进教育事业之中。
  敬业与乐业结合,敬业更乐业,这就是崇高师德的首要表现,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也是推动教育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之源。
  
  竞争与合作结合——崇高师德开启了时代发展的先河
  
  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竞争作为一种促进发展的机制,引入教育之后,使教育增添了活力。教师们为了教育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你追我赶,在竞争中涌现出大批专家型教师,呈现出大批教育教学成果,培养出大批新型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些,不能不说是竞争机制丰富了师德的内涵。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作性非常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再造,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关心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能力爱好是不尽相同的,仅有竞争是不够的,还必须靠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教师间取长补短,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整体力量的优势(如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课题、相互学习教学经验),以发挥教育教学的最佳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
  教师们要知道:只有参与竞争,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度,不断提升自己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参与合作,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让个人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因此,广大教师能自觉地做到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并通过竞争与合作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竞争与合作结合,是崇高师德的第二个表现。
  竞争与合作结合,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不图个人名利,一切只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教师的情怀,这就是教师的又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智力与情感结合——崇高师德展示了事业成功的艺术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的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智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占有量,并无私地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在商业领域,为了各自利益,许多信息是保密的,而在教育领域中,没有哪个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是对学生保密的,这便是智力因素在崇高师德上的闪光点。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使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情感因素占80%。因此,目前许多部门把情商的高低作为人才招聘标准已获成功。其实,教师工作是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紧密结合,并使情感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堪称典范。
  教育实践使教师深深体会到: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有经验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智力与情感的结合,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动力。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深深地知道,必须以人格来影响人格,用情感来唤醒情感!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关心、热心、细心、耐心,去换家长的放心,这是教师崇高道德的真实写照。教师在家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但是他们一见到学生,就把烦恼抛之脑外。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经常处于满意、热情、激动、愉悦、爽朗之中,不让自己的忧怒神色、抑郁面容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
  智力与情感结合,不正是教师崇高道德的独特表现吗?就是这独特的情感艺术,成就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广大教师真正为人师表。
  
  育人与自育结合——崇高师德揭示了“青春不老”的秘密
  
  “传道、授业、解惑”是古代师者工 作的职责。如今,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把教师的职责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当今教师的职责。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有一定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在育人的同时,努力自育!
  道不高不可为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自己的道德水平不高怎么成呢?广大教师应该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为此,教师必须“日省吾身、三思而行”,不断地自育、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言”之高标、“行”之楷模。
  学不深不可为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电脑学习、向同仁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新科技、新知识不断涌现,催促着教师们在书山上努力地攀登。
  技不巧不可为师!教师的教学技巧,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常言道:从师不高,学术不妙。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就谈不上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既能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又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道高、学深、技巧的高标,教师们育人自育,把育人与自育结合,这是终身学习观念的良好体现,也是崇高师德的又一独特表现,这是使广大教师永葆青春与活力的秘诀。
  总之,崇高的师德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她引领时代潮流,应该是引领民族道德发展的先驱。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师德的先进性,并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师德,弘扬师德的热潮。当然,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队伍中也有鱼目混珠的个别现象,我们既不能因此而否认崇高的师德,也不能把教师道德神化、教条化。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要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令人赞赏的职业,让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活得更有尊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促进崇高师德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师德的先导作用,促进民族道德的提升,推动全民族的进步。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某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忙碌于筛选汇集自己在小学期间的作文,并录入电脑、排版、自拟“书号”和“出版社”,印刷装订成书。我很好奇小学毕业生“出版”自己的文集,就询问了小学生小笛的家长小吴对自己孩子出文集的看法。小吴开心地告诉我,小学毕业这段时间,自己的女儿忙碌得很,把小学期间的作文进行筛选,每天用一些时间把选出的作文录入电脑进行排版,现在已经按“书”的规格编辑印刷成册,交给学校用于毕业展览。小吴
“南山”与“秋色”看似不可此拟,实则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首先应该是各司其责,各得其所的。但是在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并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可以殊途同归。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可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唐代诗人杜牧在《长安秋望》诗
顿悟就是忽然开朗,恍然大悟。  语文是用文字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写作环境的手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通过各种技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引起学生与作者“跨时空”的共鸣,是最为关键之所在。因此“顿悟”是升华语文的永远的主题。    入情入境,体会文本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课中,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有一
翻转课堂诞生于美国,基于视频技术的教学模式,随着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在中国的风靡而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对象。而与MOOCS的结盟,又使其如虎添翼。在目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面组织的慕课联盟C20(小学、初中、高中)中,学校所践行的就是翻转课堂。然而,从文化学来说,基于异质文化的事物总有适应性的问题,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产生适应性的“翻转课堂”是我们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国学大师吴宓,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述和体会他在清华学堂,接受外国老师指导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的——“外国教员其教法纯用质问,与中人异。其授课也,只言明日须预备至若干页。明日上课则呼学生起立,令之诵读,令之讲解,并设为问题令为答出。或以一字为题,令作一句,包含此字于其中。一人答而不合,则问第二人,则问第三人,问至多人不知,始将此一句为之解明。于是质问之间而铃已鸣,则又言明日须预备至第若干页,遂即下堂。其教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进多种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拓展性教学——拓展已经成为语文公开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凡公开课就必有拓展,每文必拓,每课必拓。本来,适度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借助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文化积淀,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理所当然。但现在课堂中充斥的拓展现状却让人担忧,语文课堂成了说说笑笑、唱唱跳跳的场所,俨然是满汉全席的大餐,语文的味道越来越淡。审视当前这些拓展,笔者发现
应该说每一个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经常会听到班主任说,要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学品如人品等等。同时,也经常听到班主任的种种抱怨。比如说学生的素质一届不如一届,每天都要应对学校繁琐的检查,科任老师总是在喋喋不休地数落学生,还有家长在学生教育上不配合而要求却很多等等。结果就是每天都是在烦闷、焦虑中与学生周旋,身心俱疲。就此我想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我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近三百年来,德国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以赫尔曼(F.Herrmann)教授为首的开发团队以寻找一种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新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宗旨。基于不同水平的物理课程具有相同的课程结构的观点,找一条简约的路。使学生不再被繁琐的物理概念所累,开发出了一套新的中学物理教材,为物理课程的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这套教材的开发在二十五年前就开始了,并在德国的许多学校进行
教育机构,包括大多数研究团体,依然忠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哲学。到目前为止,即使是那些对狭隘的系统提出过挑战的人也没能够松开教育机构对儿童教育方式的束缚。  当前的教育更注重传输“答案”,而不是学习“答案”。学习“答案”即发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反复尝试(其间又会产生新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重在传递大量的信息和事实,教师通常把经过处理的、精炼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而省略了学习的自然步
[题记]她虽不是歌星,没登过舞台,但很多人熟悉她的歌声;她虽不是影星,没演过戏剧,但很多人知道她的故事;她虽只是个普通的教研员,却因全面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成了郧县教坛的名人——她就是湖北省郧县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杨庆娥,一个拨亮山区英语教师心灯的人。    “罗慧慧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中获得一等奖了!”“她又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了……”郧县小学英语教师获奖的喜讯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