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相与 冷暖相知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自然具有生命的一切,无一不像长江里的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永不复返。一切过去的欢笑、泪水、喜悦、忧伤、痛苦……都已尽付流水,欲追之而不可得。
  ——冰心《谈生命》
  虽然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虽然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虽然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丰富生命的内涵;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体温,但是我们可以提升生命的热情。
  ——凡人名言
  《辞海》中这样解释“情感”一词,“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显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缺乏必要的心理反应与情感体验,就难以进入情感共鸣的学习状态,则目标无以达成。故此,语文教学无论哪一维度的目标都必须让学生会心、会情,动心、动情。语文教材皆是选取那些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文化内涵丰厚的中外经典作品。篇篇文化精华,文质兼美。其间流淌着作者才思,蕴含着时代情韵,辉映着科学探索,闪耀着艺术光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须情思催发、情感相与、情意绵绵,才能情趣浓浓、探究不倦、入深致微,有着强烈的心意荡漾,冷暖相知,学得真切。王崧舟先生常常作这样的思考:怎样让语文课达到“自由对话”的境界?怎样在字词句间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意会”?怎样让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各自的精神在教学中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达到精神契合?怎样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然而,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状态常常令人心酸。更多的是虚情假意,更多的是平板乏味——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审视诸多弊端,“情感沙漠化”便是致命弱点。语文不是无情物,教学必须情感化。说到底,语文是“人”的。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和语文的关系,语文教学才会喷射出缤纷的色彩,激荡起大千的景象,从而达成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语文教学大力倡导情感相与的意义便在于此。
  
  一、情浓——点燃生命之火花
  
  如何让孩子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活出精彩呢?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许多文本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会与思考,饱含“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要借助文本,挖掘文本中的生命要素,让个体生命充分地与之碰撞与融合,生命活力蓬勃生机,立体、动态生成。
  语文教学应该是饱含丰富情感的活动过程。因此,必须开通师生的情感通道,达到审美状态。应该着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学生能够跟随着教师渐入文章佳境,翱翔于文本提供的审美天地,与种种高妙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会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培养起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素养。语文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培育一味去做“文”的教学,就会失去教学的真正价值。它必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感陶冶于一炉,把语文课上得立体化,求得“教文育人”的综合效益。李吉林说得好:“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常常追求这样三个境界:a.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b.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c.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是啊!主动,丰富,幸福,倘若没有学生的情感厚重积累,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岂不是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永生的眼睛》—课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母亲去世了,父亲捐献了母亲的眼角膜,父亲去世后,作者捐献了父亲的眼角膜。这时作者的女儿说:“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看见天日。”他们一家人认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是啊,人死了,但身体的器官在另一个人身上延续下去,“生命”岂不永生?教师在研读文本后累积着拨动自己心弦的深沉情感,然后带着这样的深情与学生们一道学习文字、讨论文本、感悟生命,课堂激情浓烈,感悟深刻。这岂是仅仅在学习语言文字?这种激荡着文本所散发出来的浓烈情意,感悟着生活与生命的存在意义,不就是最高层次的生命体验与幸福感受吗?有了这样一种生命情感的体悟与支撑,语文教学的文本学习与过程探究该会多么得精彩动人啊!如果仅仅就某词句、某段落的苍白解读,岂能深入人心而达成三维目标?薛法根老师那显示感悟阅读之美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的灵动教学;盛新凤的与语言共舞、让精神欢歌的《卢沟桥的狮子》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的语
  言自主探究。这样的语文教学,将永远给人留下一串串生命浪花翻涌的生命记忆。
  
  二、情润——通达训练之路径
  
  离开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教学便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训练语言文字?那种肢解的、僵硬的语言文字训练当然是低效的。因为,它们缺少情感的介入与浸润。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请看特级教师朱瑛在教学《师恩难忘》一文时是如何情感浸润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师:(板书“叩拜”)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从“叩拜”一词,你能够想到什么画面?
  师:同学们想得非常好!是啊!我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神奇,有的词语阅读了让人想到一幅画;有的阅读了让人想到一个动作;有的阅读了让人想到一种情境。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词。
  师:(板书“戛然而止”)请大家读一读,注意“戛”字与哪个字像?
  师:(板书“嘎”)请你读读这两个字。
  师:从课文中找到“戛”这个词,读读它前面和后面的文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一组四字词语课件: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春雨点点、深深感谢、恭恭敬敬,指名读。
  师:是的,作者每当想到田老师,想到田老师上的课,就会想到这些词。
  生:投入地齐读这些词。
  师:每当想到田老师讲的故事,回忆起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就会记起这些词。
  生:深情地齐读这些词。
  师:长大后,作者成了了不起的作家,每当他取得成绩,受到表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田老师,想到这些词。
  生:再次深情地齐读这些词。
  师:同学们,文中说田老师的文笔与口才都很好,你们说说“娓娓动听”这词是描写田老师口才好呢?还是文笔好?
  师:那么,说一个人口才好除了“娓娓动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师:说得好。娓娓动听、出口成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些词来赞美我们的田老师一点也不为过。同学们,请拿起笔,尽可能地用上这些词(指屏幕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以上六个词)。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心中的田老师,介绍一下田老师上课。
  朱瑛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联系语境说词义,方法的指导,语言的运用,写作的深化,文本的拓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流畅生情,三维目标的推进浑然一体,入文入情入理。又如孙双金老师上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他通过不露痕迹地对“忸”与“纽”的辨别形义,以读促情,巧妙自然。对文本中其他诸多词语的落实也是随机引带,以读促感,妙手点拨,融雪无声。事实上,有不少语文老师还只是简单地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机械认读,在字词意上照搬字词典的注解作机械理解,割裂的、无情感的训练只能是消极灌输而无生命活力的。而唯有在浓浓的情意相与中,这种训练才让人津津有味,丰润起来。
  
  三、情满——创新探究之旅途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要把握好“言”与“意”之间的转换。“意到”而“言不达”之时,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运用语言,能够情绪饱满地思考、合作、探究。坚实地来回于文本学习中,来回于文本与生活探究中,语言才会真正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灵动工具。
  课堂教学在和谐、激情中,声情并茂,乐于探索。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彰显,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培育。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过程探究。只有让学生纵情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地自我体验,掌握方法,发挥才智,激荡情感,才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语文,内化语文。才能因探究有力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比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可以巧妙地作这样的“探究”设计:分别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各自扮演“船夫”,根据文本内容如何更好地、个性化地招呼游客。前面两排扮演游客,直接对话。其余同学观察评判。由于同学们在深入学习文本后皆有积累,情境有趣,于是他们各自进入角色,情感丰富,情绪饱满,展示着自己的才干。他们自由地想象,充分地表达,自然地内化,无尽地享受,在有滋有味中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文本与生活的探究与内化。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文,无论是字词句训练的探究,还是情感价值培育的探究,都在浓烈的情感相与中自然生发。特别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最后的“辩论”探究设计。想做花生的为正方,苹果、石榴的为反方。通过台上、台下的激烈辩论,从文本延伸到生活、社会,学生们情绪高涨,表达深情。老师机智点拨,灵动导引,提升了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当然,课堂教学中探究无处不在,设计各有千秋。然而,只有能够最大限度地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全方位得到培育与发展,才是最有质效的课堂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把每一堂课都看做是一次精神的探索。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理和才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在探究之旅。这种情意交融的探究过程融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为一体,整体推进,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四、情深——培育人文之根系
  
  语文教学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强烈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人文熏陶,特别是情感态度的滋养。文本中那些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及常识性课文,都表现了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或美的理念,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描写的画面,抒发的情感或者阐述的哲理,在儿童眼前展示一个美妙的世界。让儿童充分感受其美,并为之感动,使之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并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形成和潜在智慧的发展。凭借语言文字,迸发浓烈情感,探索生命的积极意义,扬起人生理想,为完美的人生聚积能量。把智育、德育、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贯穿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我们要引领着学生在先哲先贤、在思想者和践行者们那一篇篇充满睿智的文章和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中去感悟社会和人生,去实现精神的觉醒、灵魂的提升,让生命之翼丰满,让生命之美绚丽。加强关怀教育、个性教育、人格教育、思维教育,使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充分展现人文魅力,散发浓浓深情。
  如于漪教学《多收了三五斗》,通过“巧引”、“美读”、“精讲”,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饶有趣味地掌握文本“双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农民的悲苦无告的非人地位,从而珍爱今天美好生活和憧憬未来!
  窦桂梅老师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通过不同层次朗读的深入拓展,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韵味,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个中浓浓的滋味。引领学生充分体验文中三个“悄悄地”词语所蕴含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细心和耐心。紧紧扣住“扑”、“抓住”、“忍”这些词语,特别是“忍”字,强烈体悟到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整堂课教学,学生入情、入意,充分地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之中,接受情感熏陶,体会母爱伟大,积极构建着美好的人格。
  吉春亚老师教学《小镇的早晨》,给予学生一片广阔自由的空间,通过默写,引“恬静”;品味,读“恬静”;积累,背“恬静”;尝试,写“恬静”;延伸,拓“恬静”,让学生们情感遨游于文本研读之中。浓墨重彩投注于倡导和鼓励学生调动存储的记忆的表象,并融合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源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的意念形象,然后用语言充分表达,在描述美中抒发自己热爱之情,从而越发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于漪说得好,“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在追求这样一种效果:教师激情洋溢,学生进入情境,浓郁的艺术氛围笼罩,结束时有一种刚刚欣赏了一场好戏后的充实、愉悦之感。”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情感相与、激情荡漾中冷暖相知、春风化雨,人文之根不断地粗壮、蔓延、深邃。整个人因深厚的人文素养而焕发,而挺拔!生命充满智慧!
其他文献
走进浙江省绍兴县职教中心4000多平方米的实训中心,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模具制造机械:数控车床、铣床、合模机……与普通工厂不同的是,车间内还整齐地摆放着课桌,所有的机器上都有详尽的操作规程。你会由衷地对眼前的景象发出赞叹:现代化的设施、快节奏的生产流程、倾心指导的教师、神情专注的学生……这种景象构成了一幅该校开展“半工半读”,着力构建“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在车间”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全新画面。车间里的
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其前身是原国家城市建设部1956年创建的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建校50年来,学校主动面向山东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现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学、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管理学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随着山东建筑大学向建设多科型大学的目标迈
期刊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由之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教育的跨越化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建网:选择新路子    我校地处浙西经济欠发达地区,虽已于2003年就跻身于省级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然而,当时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随
期刊
【背景】  新课程倡导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心,并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予引导。但是很多老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这种理念过度发挥,滥用表扬,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案例】  听一节随堂课。一上课,老师把一颗颗红五星拿给同学们看,说:“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准备了20颗红五星,谁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筋,老师就会奖给他。想不想要啊?”“想!”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期刊
【摘 要】从分析WebQuest式研究性学习设计模式的特性入手进行了讨论,同时对WebQuest所存在的局限性,如:不适合所有的研究性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要求;设计模板束缚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思维和创造力;只对个人或少数学生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WebQuest 研究性学习 局限性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和WebQuest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期刊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数学课堂结构是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
期刊
我们学校数学组经过九年的探索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先学后交,当堂拔高”为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先学,指的是预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编制的预习提纲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学;后交,指的是展示课,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课,是学生数学才能的展示课。下面,我从预习、展示、反馈三方面来谈一下数学课堂教学。    一、搞好数学预习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
期刊
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班级中的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学生则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参与口语交际。怎样让每位学生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并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觉得不妨试着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口语教学。
期刊
前不久,我们幼儿园大班搞了一次亲子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让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得到再次地融合与升华,从而达成我们预设的活动目标。透过活动过程中温馨、愉悦的情景,一些细微的花絮引发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深思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肩负着为孩子铺设人生成长轨道的责任,这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作为家长、老师光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引领孩子健康地成长。这
期刊
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发现,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还没有在教学实施中真正体现,传统的课堂单项灌输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比较普遍。管理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融合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一、管理模拟教学法的界定    模拟,通常是指一个实际的或抽象的系统行为特征用另一个系统的行为来表示,往往以鲜活生动的演示方式来表达复杂晦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