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头学校在推动挫折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同时,以系统协同理论为指导,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逻辑框架,构建中小学挫折教育“1+N+3”模式,将挫折影响因素、挫折反应、发展变化、实现路径等要素综合起来,实现挫折教育要素间的协同合作,进而达到挫折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一、模式构成
桥头学校“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N”“3”。这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构成要素。
“1”在模式中指一个中心点。任何一种挫折教育模式,都要回答一个基本性的问题,即“为了谁,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挫折教育是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开展挫折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任何偏离这个中心点的思路或做法都是错误的。
“N”在模式里是变量的代表,这里主要指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影响因素指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其归纳为家庭问题、情绪问题、学业挫败、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心理疾病等。实际上,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因素,如社会(如政治、经济等)和自然因素(地震、自然灾害等),还有主观因素指个体的生理因素(如残疾等)。本研究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一般性规律和普遍性联系而展开,因此我们归纳出以上6个比较共性的影响因素。这六个共性影响因素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共同体。其中家庭问题又居于首位。以桥头学校为例,2019年以来,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待个案117人次。
另一个“N”指是的实现路径,即指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而采取的不同心理介入方法及路径,我们将其归纳为心理谈话法、跟踪访谈法、注意迁移法、目标转移法、角色体验法、情景设置法、社会调研法等。对学生挫折教育而言,这些路径是共性路径和基本要素,但共性的路径因选择的不同,组合的不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确定发展目标,进而选择相应的方法。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的时间段,路径的选择、组合和运用顺序是有差异的,也是一个变量。这些变量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1+N+3”挫折教育模式的变量体系。
“3”在模式中指一个学生完整的心理变化及发展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依次为外在呈现——介入改变——阶段结果。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非此即彼的关系,每个阶段间相互交叉、相互重叠。发展状况影响着任务或目标,为实现任务或目标,又要选择相应路径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实现路径一样,都是影响学生挫折教育的变量要素。
影响因素、实现路径和发展阶段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1+N+3”的挫折教育模式(见下图)。这个模式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发展性等特征。
二、运用遵循
学生心理变化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1+N+3”的挫折教育模式既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因此,“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的实际运用,要遵循准确定因、定标、定时、定法的原则。
第一,准确定因。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多样,成因也多样,不同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也各异。因此,针对具体的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准确寻找出根本性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也就是所谓“对症下药”。这也是“1+N+3”的挫折教育模式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准确定标。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重点任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影响因素,同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同阶段,具体阶段挫折教育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也应有区别。
第三,准确定时。如前所述,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外在呈现——介入改变——阶段结果三个阶段。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每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不同,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这也要求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实现路径也不同。
第四,准确定法。即确定路径选择和路径组合。确定了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进而再确定相应的路径。但路径运用的顺序、组合不同,实施效果也不同。因此,既要科学选择实现路径,还要准确做好不同路径运用的顺序和组合。
“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的构建,有效解答了挫折教育中的諸多问题,如不同学段、年龄段、群体的中小学生挫折分类,中小学挫折教育实施困境及原因,有哪些有效路径和方法,如何对路径方法进行监测,如何对实施效果进行诊断评估等。模式的构建,既是对学校学生挫折教育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又推动了挫折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使理论接了地气,实现了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模式构成
桥头学校“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N”“3”。这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构成要素。
“1”在模式中指一个中心点。任何一种挫折教育模式,都要回答一个基本性的问题,即“为了谁,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挫折教育是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开展挫折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任何偏离这个中心点的思路或做法都是错误的。
“N”在模式里是变量的代表,这里主要指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影响因素指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其归纳为家庭问题、情绪问题、学业挫败、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心理疾病等。实际上,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因素,如社会(如政治、经济等)和自然因素(地震、自然灾害等),还有主观因素指个体的生理因素(如残疾等)。本研究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一般性规律和普遍性联系而展开,因此我们归纳出以上6个比较共性的影响因素。这六个共性影响因素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共同体。其中家庭问题又居于首位。以桥头学校为例,2019年以来,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待个案117人次。
另一个“N”指是的实现路径,即指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而采取的不同心理介入方法及路径,我们将其归纳为心理谈话法、跟踪访谈法、注意迁移法、目标转移法、角色体验法、情景设置法、社会调研法等。对学生挫折教育而言,这些路径是共性路径和基本要素,但共性的路径因选择的不同,组合的不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确定发展目标,进而选择相应的方法。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的时间段,路径的选择、组合和运用顺序是有差异的,也是一个变量。这些变量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1+N+3”挫折教育模式的变量体系。
“3”在模式中指一个学生完整的心理变化及发展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依次为外在呈现——介入改变——阶段结果。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非此即彼的关系,每个阶段间相互交叉、相互重叠。发展状况影响着任务或目标,为实现任务或目标,又要选择相应路径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实现路径一样,都是影响学生挫折教育的变量要素。
影响因素、实现路径和发展阶段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1+N+3”的挫折教育模式(见下图)。这个模式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发展性等特征。
二、运用遵循
学生心理变化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1+N+3”的挫折教育模式既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因此,“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的实际运用,要遵循准确定因、定标、定时、定法的原则。
第一,准确定因。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多样,成因也多样,不同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也各异。因此,针对具体的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准确寻找出根本性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也就是所谓“对症下药”。这也是“1+N+3”的挫折教育模式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准确定标。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重点任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影响因素,同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同阶段,具体阶段挫折教育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也应有区别。
第三,准确定时。如前所述,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外在呈现——介入改变——阶段结果三个阶段。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每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不同,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这也要求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实现路径也不同。
第四,准确定法。即确定路径选择和路径组合。确定了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进而再确定相应的路径。但路径运用的顺序、组合不同,实施效果也不同。因此,既要科学选择实现路径,还要准确做好不同路径运用的顺序和组合。
“1+N+3”的挫折教育模式的构建,有效解答了挫折教育中的諸多问题,如不同学段、年龄段、群体的中小学生挫折分类,中小学挫折教育实施困境及原因,有哪些有效路径和方法,如何对路径方法进行监测,如何对实施效果进行诊断评估等。模式的构建,既是对学校学生挫折教育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又推动了挫折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使理论接了地气,实现了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