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疗乙肝的“四步阶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约有1.3亿人携带有乙肝病毒,其中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至4000万。有道是“大三阳、小三阳,大夫见了愁断肠”,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也足见其治疗比较棘手。因此,在传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外,人们也在寻找其他治疗思路,藏医学就是其中之一。
  
  藏医对乙肝的认识
  乙型肝炎在藏医学中属于“赤巴”病的范畴,藏医名为“青乃丹吾” ,是18种肝脏疾病之一。
  《四部医典》说:“青乃丹吾患后无觉察,失眠乏力身重无食欲,贫血肌肉日益渐削瘦。”患者自感肝区不适或胀痛,夜不能寐,身体有沉重感,懒惰倦怠,无食欲,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吐泻,肤色呈现灰黄或淡紫,消化力弱,身体日渐瘦弱。
  
  “四步阶梯”治疗法
  遵循“三因学说”,对于乙肝疾病的治疗,藏医强调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按人体各脏器的生理特点,胃、胆、肝同时施治。在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里,就有治疗肝病的系列药物处方收载,而且效果显著。昆仑藏医药治疗中心资深藏医多杰主任,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和藏医学精髓,采用“激活、杀毒、治养、巩固”的“四步阶梯”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第一步:激活免疫系统,修复再生细胞
  免疫耐受是乙肝治疗的一大难题,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平衡被打破,机体对其不能产生有效抗体,甚至出现免疫耐受,“四步阶梯”疗法的第一步就是修复再生细胞,不断激活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第二步:杀灭乙肝病毒
  四步阶梯疗法选用青藏高原纯净、药用成分高、生物活性强的藏药材,促使人体自身产生内源性干扰素,进入肝细胞后杀灭乙肝病毒。所用药材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会对肝产生“再损伤”,符合藏医 “治肝不伤肝”的理论。
  
  第三步:治肝养肝
  “四步阶梯”疗法选用促进肝细胞生长的药物,在抗击乙肝病毒的同时,利用高原植物药中的有益成分养肝护肝,达到边治边养的目的。
  
  第四步:提升人体脏腑机能,防止复发
  藏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若单纯治肝,即使病毒复制得以短时控制,由于相应器官的功能未得到改善,病毒很容易卷土重来。因此四步阶梯疗法强调对胃、胆、肝的全面调理和治疗,注重对人体多脏腑和“精、气、神、血”的调整,抑制病毒再复制感染,以整体的思路治疗乙肝。
  编辑/张宇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德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科、回归生活,提高语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合理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
我的龟头起红疹,发痒,起皮。前些年用肤轻松、皮炎平涂一下,能消退,但不出半月又出现,至今30年了,近2年加重,治皮炎、湿疹、癣等药物都用过。均无效,实在难受。另外,从2006年春开始一
您有没有遇到过早上起床,没有吃糖,可口里却感觉甜甜的?您有没有经历过本来是咸咸的食物,现在到了嘴里竟然感觉是苦的?您有没有遭遇过味觉突然减退?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大家知道,舌面上有无数个味蕾,它们是感觉味道的“先锋”,能辨别酸、甜、苦、辣、咸五味。食物入口,味蕾就将味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味觉区,人就能感觉出哪个食物好吃,哪个不好吃。但有些人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
我今年71岁了,1995年3月患脑梗塞,经治疗有后遗症,走路困难。2006年3月小便时发现有白色乳状沉淀,经医院化验是精液。精液怎么会和尿混在一起呢?这种疾病该怎样治疗?
何首乌10克,茄花7个(无茄花时茄子叶适量也可)。水煎取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连服7天。
我今年61岁,是一名直肠癌患者(高分化),现术后7个月。我现在进行放疗、化疗,反应大,体质较弱,最近出现阴道出血。有的医生说可以不化疗了,有的医生建议继续坚持化疗。请问:我还需要化
实木家具的原材料,一些是两块或者多块木材黏成单板,也有一些是碎木黏合后贴皮。这种制作方法也就会涉及到用胶的问题,而很多胶都是含甲醛的,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实木家具,虽然采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人体内所有细胞与组织器官中。硒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和调节甲状腺激素代谢,硒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缺硒可致甲状腺肿大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有T3和T4两种类型。生理状态下,甲状腺主要合成T4及少量的T3,而T3则主要在外周组织由脱碘酶将T4脱碘转化而来。当人体内硒浓度降低时,可引起外周组织和垂体中的
医学探秘  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诞生,使许多疾病摘下了不治之症的帽子,并因此挽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如今,作为最早诞生的抗生素,它依然活跃在抗菌第一线。本期医学探秘,为您讲述——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
黄精30克,桑寄生15克,乌龟1只(约200克,去肠杂),红枣5枚,共放入沙锅煮汤,调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