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更有操守吗?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一个矛盾的群体,一方面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另一面又有“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的古语。
  很多关于古人的文学作品都对传统商人的操守大加赞誉,比如描述晋商的、徽商的等。这给人一种感觉,古代商人在道德操守上要远远高于现代商人。
  实际情况如何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中国商人的道德操守确实要普遍高一些。原因很多,首先,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大范围的人员流动不多,大家都互相认识,这逼迫着商人要维系一个基本良好的社会关系。其次,商人内部更是熟人关系,很多商人雇佣的人员多是亲戚、朋友、乡亲、邻居,或者族人,他们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形成对彼此的约束,或者血缘、或者情感等。其三,对外方面,在道德体系没有崩溃的社会中,商人的道德其实也是社会道德的体现,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商业特有的,实际上,商人的道德就是传统社会道德的一个呈现和侧影。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中国社会有长期的重农抑商的传统,商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一旦失德,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往往是承受不起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环境对商人如此苛刻,仍旧不能说商人的道德操守就一定良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为富不仁”、“官商勾结”、“无商不奸”的词汇流传下来。
  所以,我认为,一个社会的道德能否维持,关键还是制度问题,如今商人失德,不是因为传统中断,而是整个社会的制度环境无法支持道德的维系,缺乏外在的维系力量,失德不受惩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社会的鼓励,违背道德几乎不需要付出成本,这才是道德和价值观崩溃的原因。假如像西方一样,对违背诚信道德的行为施以沉重的惩罚,甚至终身不能经商,那么商人的道德怎能不好?
   (据《北京晨报》别水/整理)
其他文献
几十年来,史学界一直没有找到驳斥王明诬陷毛泽东的确凿原始史料。2009年,解放军出版社图书编辑部副主任丁晓平,从民间收藏者赵景忠手中发现了一批当年中共中央调查“王明中毒事件”的原始材料, 这批包括1943年8月6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参与的《委员会记录》、《为王明同志会诊记录》等14份尘封长达66年的珍贵史料,第一次完整、权威、详实地记录了“王明中毒事件”的真实情况,成为可以澄清这一史实的最确
期刊
当初在磨店老家时,有一年,李殿华抱回一个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边啼哭不止,浑身发烫,显然是个被遗弃的病孩。李殿华虽身在乡下,毕竟是个小知识分子,略懂些医道,尤擅长儿科,见了心怜之,于是抱回家收治,几番调治后居然治愈了。女孩病虽好了,但脸上却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点,这对女孩来说是个不小的缺陷。女孩没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员,长大后就在李家帮着干活,她要以辛勤的劳动来报答李老太爷的养育之恩。她
期刊
由于日益恶化的病情,蒋介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生前最后公开露面四次。这四次露面都是在宋美龄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采取的宣传手法——      1969年7月的一天,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从士林官邸搬去阳明山官邸避暑。谁曾想,在去阳明山的路上遭到一场严重的车祸。在这次车祸中,蒋介石的胸部受到严重撞伤。宋美龄坐在蒋介石的左侧,在遭到突然撞击时,双腿撞上前面的玻璃隔板,立刻发出痛苦的尖叫。
期刊
神奇的中央特科,内部有个称为“打狗队(团)”的特殊组织,又称“红色恐怖队——红队”,打狗队自它成立的那一天起,惩处背叛党的叛徒为其重要任务,展开了惊险而又极富有传奇色彩的“打狗行动”——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一时间阴霾密布,暗无天日。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当时中共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上海创建中央政治保卫机构——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特科的主要
期刊
被曹操挟持,又被曹丕强迫“禅让”的汉献帝刘协是一个有治国之能而无治国之力的可怜皇帝。   在新《三国》中,汉献帝一忍再忍,退无可退,最后他凿沉自己的船,皇后对他说:“这一次,你终于像个男人了!”与他一同葬身水底。其实,汉献帝是病死的,而他的皇后也没有殉葬,在他死后还活了许多年。   汉献帝的皇后有两位,第一位伏寿皇后,因为支持献帝谋杀曹操,被发现,曹操派人将她从宫中的夹壁里抓出来处死,同时毒死她生
期刊
“燕子李三”的由来  他行踪不定,每次作案后,为显示自己艺高胆大,还故意戏耍权贵,仿效传奇小说中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以表示“此事由爷做”,与外人无关。“燕子李三”的名头即由此而来。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1894年生于河北涿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因其禀赋较好,身体轻快,渐渐地爬墙上树易
期刊
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东方》,向观众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39集电视剧《东方》第6集开始,有这样一组画面:毛泽东主席正式出访苏联,专列路过沈阳站时,张闻天、李富春等人到站台迎接。到了第17集,毛主席访苏结束,专列又回到沈阳。这时,毛主席高兴地会见了东北局的干部们,还视察了工厂、大学……正在热播的《东方》引起了许多沈阳观众的兴趣。这是因为,除了剧中毛主席访苏时的许多镜头是在沈阳拍摄的外,还有一
期刊
在古代,作品往往代表着“文凭”。比如唐朝,书生们经常将诗文等自己创作的成果,写在卷轴上,送给官场显贵、名士要人,借此表现自己的才华程度,以期获得青睐,希望能得到军师、师爷、谋士、账房之类的职位,挣点薪水养活一家老小。如果穷到家徒四壁的地步,家里等米下锅怎么办?文人们迫不得已,只好摆个地摊卖作品,管它后世值多少钱,先填饱眼皮底下的肚子再说——拿今天的眼光来看,相当于卖文凭。   有件趣事,讲的就是彼
期刊
吴敬梓(1701-1754)是清代著名作家,他所写的《儒林外传》被中外研究者誉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最具创新性的现实批判主义著作。那么吴敬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呢?   大家都知道明清是古代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也是科举考试走向僵化没落的时期。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据说其家族几辈人都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吴敬梓这一代,却是时运不济,他本人自1720年初次参加科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功名”可言
期刊
“大脚、不妾、可离婚……”如果1900年,蔡元培没有写这张征婚启事,也许就没有中国美院教授孙劲松先生,他也不会昨天坐在章太炎纪念馆内,讲述曾外公的故事。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杭州名人纪念馆请来辛亥革命先贤蔡元培先生的曾外孙孙劲松,讲述他心目中的蔡元培。这是“名人后代讲名人”系列今年的第一讲,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五讲。   孙劲松是蔡元培长女蔡威廉的外孙,蔡元培第二任夫人黄世振一脉,称呼蔡元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