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合作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要想课堂取得高效,就要花工夫备好课。集体备课实现了备课资源共享,教学预案、教学智慧共享,实现了高效备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利显见,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个性化备课的缺失”。
  集体备课往往强调趋同和统一,以至于出现多个教师共用同一课件、同一教案去上课的情况。可是,我们的教学果真这样简单吗?
  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可能为图方便,缺乏必要的备课梳理,懒得再改动原有共享的课件、教案(显然改动也是比较需要费心费力的)。其实,在集体备课之后,教师还应有一个“二次备课”的环节,二次备课能架起“从集体备课到课堂生成之间”的桥梁。集体备课下的教学,往往会形成趋同效应:一方面,有关教育管理部门一味地强调集体备课,会更多地呈现一些教学的共同规定性;另一方面,教师在互相参与的过程中因择优的原则而趋同,认为共享教学资源是群体教研智慧的结晶,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于是也不再兼顾到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的发挥,自然也就少了些个性化备课。其实每个教师各有其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已形成了教师自身的风格。如果教师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觉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其备课之中,那么备课的个性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
  以上是从教师层面来思考个性化备课缺失的原因,其实个性化备课缺失的深层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意识。我们常说备课要“吃透两头”(教材和学生),但在操作过程中,却是少了一头:我们往往重视于教材内容的拿捏,即使是集体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也常会更多地关注教材,研究教材文本或知识,挖出可讲的因素,然后确定教学内容、拟订讲授方案,然后依“案”讲授,一切按既定的方案来办;至于学生方面就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等等就很少顾及到了。从本质上来说,理想的教学应该游走于教学预设与课堂有效生成之间的,课堂既收获着预设的精彩,也邂逅未曾预约的惊喜!“目中无人”式的备课,必然产生“目中无人”式的教学,也势必导致千篇一律式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那么与具体的鲜活的学生的学情与思想现状结合起来,因材而教,因生而学,个性化教学也便呼之欲出,自然生成了。可见,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个性化教学所以缺失,其根本原因是一种“以生为本”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行为中的缺席!
  教学是最具个性化了的,在集体备课的教学场景下,个性化备课如何实现呢?
  一、要“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之后,教师还要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读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具体的甚至是特殊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备课环节可称之为“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要注意哪些问题?(1)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应先有教学设计,避免先入为主,也就是说必须有“首次备课”作基础。为此,教师必须独立研读教材,认真理解文本,仔细思考,研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如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应如何处理?真正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又是什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落实?在什么地方切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等等。有了这些想法后,独立设计出一个较为可行的教案或学案,再参与集体备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避免集体备课时出现的趋同效应。(2)自己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预设不可依样画葫芦。在集体备课后,尚需进一步参考与借鉴他人的教学资讯,必须做到真正理解教材、理解文本内容。教案是在对教材或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形成的教学思路,如果全盘照抄集体备课时其他教师对教材或文本的理解,必然会导致人云亦云,缺乏个性。自己连教材都不能有效地把握,就拿着别人的课件或教案去上课,肯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在“二次备课”时还要进一步理解他人的设计意图,认识其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有效性,力求扬长避短,为我所用。(3)独立思考,融入自身教学风格。集体备课时,教师们会感受到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有的作风求实,有的擅长启发,有的富有激情,有的精练精讲,有的擅长点拨……这些个性在他们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会体现出来。于是在集体备课的情景下,教师自己的个性很容易被遮蔽,为此教师要思考自己的教学个性是什么、特长在哪里、自己班上的学生与其他班上的学生的情况是否一样。有了这些独立思考后,再去进行教学预设,效果肯定会比较好一些!
  一个成熟的教师不应只依赖于集体备课的成果,不应被所共享的教学信息群迷失,而应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于漪老师曾说自己是这样备课的:拿到文本后,独立钻研教材,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这是“第一次备课”;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接着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作进一步微调,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这是“第三次备课”。[1]于漪老师的备课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具备对教材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能力非常重要。
  如在《长亭送别》(苏教材必修五)“执子之手”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法是:落实文学常识,释题,并穿插长亭意象,梳理课文内容层次,积累成语典故如“望夫化石”等,结合元曲分析其艺术手法,如情景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外形描写等,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与内在情感,品味作者将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在落实一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首曲子,将它改变成现代诗歌,要求保留其意境。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请学生到讲台上来模拟人物口吻进行朗读。这就是“二次备课”后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化设计,自然教学的实际生成效果就不同,学生改写得也很不错。
  例1 “端正好”现代版
  碧云衔接着蓝蓝的天空/一腔愁怨如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中带着忧伤/唯有那西风紧紧吹着/伴着北雁/那南飞的一字天/哀愁/往往是一生的羁绊。
  霞光抛洒在那一片霜林/或许这一幕也染着我的色彩/泪水,淋漓地下/离别的忧伤萦绕在心头!
  例2 “一煞”现代版
  秋风吹,吹干了离人泪/远处的青山缠绵向前/载着你远去的身影/林叶稀疏/你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流泪/淡淡的云烟升起/浓浓的暮霭相掩/夕阳西下/寂寞的长道上/只有我孤单的身影/守望
  秋风吹,吹干了离人泪/稻香摇曳,马鸣嘶嘶/我的归人,你何时归来/秋风吹,吹干了离人的泪!
  如此改写,很显然需要改写者揣摩人物“崔莺莺”的思想性格、心情等,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怀,形成体验,再造诗意,可谓“现代与古典相映,诗境与文境同辉”!
  在集体备课的情景下,我们尤应突出个性化备课,而“二次备课”是实现个性化备课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不一样,其结果也必然不一样。集体备课倡导的“同质异构”“异质同构”“异质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呈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展示独特的教学魅力,推进有效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体备课后的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将对教学情境预设的有效性起到决定作用!
  二、要“目中有人”
  不管是备课、课堂教学,还是谈话或是作业布置、辅导等,教师都应关注学生,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在集体备课后,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的具体情况,为班上的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二次备课”。个性化备课必须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如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应该专门为他们设计某些教学情境,给他们以人文关怀:给情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信心——让他们拥有成功的学习体验;给乐趣——为他们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给机会——培养他们参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的意识;给台阶——降低教学内容的起点;给方法——指导后他们的学习方略。当然,教学设计应关注三类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优秀生、中等生与相对后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均应涉及并关注,让优秀生吃得好,让中等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倘能如此,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好的备课,都应当将学生考虑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因此在集体备课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情况、认知水平、心理现状、个性特点的研究。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学记》中这样论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其意是说,现在的教学,嘴里念着书本,提问很多,讲述又多有歧义;加快学习进度而不顾学生的适应能力;指派教师不激发他的诚心,教授学生不考虑适合他的才能;使施教的人有悖于师道,求教的人有悖于学道。这样,就是教师隐瞒自己的学识而学生怨恨自己的师长,忘记得也会很快。教育不能成功,就是由此产生的。可见在我国古代的教学论中十分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说的是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
  因此,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目中有学生,那么教学的个性化也能自然体现,教学方才有效!将“备教材与备学生”两者糅合起来,将“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科学的、人性化的、“目中有人”的教学。
  三、要“制度引领”
  学校要构建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规定教师不能照抄照搬用共享的课件及教案,必须调整,或增删或改易,重新构建教学设想。
  集体备课,有利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在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得到更高层次上的团结与合作。在师资力量较弱的学校实施,会使教学更有成效!但集体备课也不能过繁过密,否则,会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批改作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是“要我教”还是“我要教”,是“厌教”还是“乐教”。教师既是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学习者,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强烈的主体需要。一个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激情、教育梦想,会引发他去努力,去追求,去思考一些教学现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集体备课的教学场景下,教师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甚至三次四次备课,依据学情进行调整,必将会实现个性化的备课,也必将推进有效教学。这既给教师带来课堂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既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泠沅.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备课经验[J]. 上海教育,2007(01B).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用基于钯(Ⅱ)被一氧化碳还原的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碳。所得单体钯在氯存在下在酸性介质中与碘酸盐作用产生ICL_n~-类物质,它容易用焦宁G以离子对形式萃入苯中。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脊柱病变定位仪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7例可疑脊柱肿瘤患者,其中90例采用CT引导下脊柱病变穿刺定位仪辅助活检术;87例采用徒手CT引导下穿
为了克服加速器中束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新建的储存环必须采用逐束团数字反馈系统。数字反馈系统采用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来实现对束流信号滤
针对航空γ能谱测量工作时矿致异常信息在时域批次性干扰下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结合小波变换理论与测线标准差变异系数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线单元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方法 对在从2011年3月到2014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所以,对一所学校来说,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它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我们经过四年多探索,初步构建起了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质量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  一、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驱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
目的介绍一种腹部正中切口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2147例首次手术行腹部中线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腹时间(47&#
当前新型核能利用系统及核数据评价的发展对快中子诱发^239Pu裂变核数据提出了更高的精度需求。本工作基于已提出并构建的Potential-driving模型,通过中子诱发^239Pu(n,f)裂变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组服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汤。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写作难,这是学生的共同感受。学生面对写作任务.不知道思绪从何开始、沿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去克服写作出现的种种障碍。写作教学难,这是教师的一致体会。面对不同学生写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