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楞次定律为例,探讨基于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思维;探究式教学;楞次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06-3
  高中生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阶段后,由于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科学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往往遇到“知识一学就‘会’,题目一做就错”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科学思维不完善导致的。科学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同于可视的科学活动。它是学生头脑中对科学事物的反映,是不可视的,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带来了挑战。科学思维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为目的,是对科学材料进行处理并得到科学理论的活动中产生的。学生只有在自主的探究式活动中自发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科学思维得到发展。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材料进行处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品质,使自己的科学思维更加严谨、深刻、灵活,并日趋完善。探究式教学是关于“探究之探究”,指“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1]。因此,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楞次定律”为例,探讨基于高中生科學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
  1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思路
  探究式活动是可视的外显活动,而学生的科学思维则是内隐的、不可视的过程,它伴随外显活动产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是它的外部反映。探究式活动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两个过程平行进行,互相影响。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完善科学思维。图1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2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2.1 演示实验导入
  教师先准备好长约50厘米的铝管和长短口径大小相同的纸管(用硬质纸卷成)。课上教师同时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磁铁从铝管和纸管上方开口处释放,让学生观察:两块磁铁是否同时落地。实验发现,经铝管下落的磁铁明显比经纸管下落的磁铁慢。由于铝管并不能吸引磁铁,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学习动机被激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甲:除重力外磁铁受到一个向上的阻力的作用。
  学生乙:基于上节课的知识,磁铁在铝管中下落的过程中,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铝管中会产生电流。
  学生丙:感应电流也会产生自己的磁场。
  学生丁:磁铁受到的力与铝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关。
  ……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生甲: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学生乙: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注:如果学生不能想到这两种因素,教师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如图2所示,磁铁插入、拔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磁铁极性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不同。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总结这两种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设计、实施实验及收集数据
  “楞次环”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在横梁上固定A环和B环,A环闭合,B环不闭合,横梁可以在顶针轴上转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每小组发放一套“楞次环”实验装置,根据上面对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的猜想,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设计实验。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楞次定律结论的得出
  引导学生得出初步结论:
  第一、当通过A环的磁通量增加时,A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通过A环的磁通量减少时,A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可以将其总结为“增反减同”。
  第二、当磁铁靠近A环时,A环会因“拒绝”磁铁靠近而远离磁铁运动;当磁铁远离A环时,A环“挽留”磁铁而靠近磁铁运动。可总结为“来拒去留”,其实质是感应电流对运动的阻碍。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甄美”的科学思维方法得出最终结论即“楞次定律”。
  ②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教师请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课程最初的落磁实验的原理,并帮助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认识楞次定律。铝管中感应电流的能量不会凭空而来,磁铁的势能除了转化为动能之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因此,铝管中的磁铁不如纸管中的磁铁下落得快。
  3 分析与结论
  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式活动的基础。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演示落磁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四组实验,演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利用楞次环实验收集大量资料,为后续得到的结论提供依据。
  第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情境,教师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预设的问题不能得到预期的回答,这时,教师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思考发生认知结构的转化。
  第三、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科学探究的过程伴随着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类比四组实验,推理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分析楞次环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最后通过“甄美”得到完美的“楞次定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使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55—59.
  [2]邢红军,宁成,胡扬洋.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2(4):18—20.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从远古走来,盛久而不衰,至今,依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小学已经比较普遍地开设了书法课,意在让所有学生写好汉字,传承书法。基于此的书法课堂就要把握《纲要》,学会传承,精研范字,亲近儿童,坚持传统与现代的规定性,在由此及彼的因袭里,在古今的融汇和灵性的传承中走向丰满,走向立体,走向写字和育人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纲要》;传统;范字;儿童  【中图分类号】G292.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习字的主要阵地,必须融入“墨香”,让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笔画变化的精妙,字体结构的优美,造字会意的神奇,从而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字教育;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36-02  【作者简介】张晓华,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德育处副主
摘 要:在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结合新课程标准对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与局部分析。结合必修一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分析模块主题呈现顺序,明确《相互作用——力》一章在必修一整体知识逻辑结构中的地位。再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加涅学习层次理论对“牛顿第三定律”所在具体章节内容展开剖析,把握教学重难点。为一线物理教师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帮助。 
摘 要:变压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器件,与之相关的知识也是高中物理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文章在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重难点剖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该节课程的完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是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变压器,进而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变压器模型的构建过程。同时,通过自制教具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变压器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联系生活;渐进式教学;教
裴建军
期刊
[摘 要]硬笔因其携带书写的方便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硬笔书法又有着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是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艺术角度审视,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不断提高硬笔书法的艺术性,取法传统的毛笔书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要根据硬笔特点,对传统毛笔书法进行科学的取舍,不断拓宽硬笔书法学习的内容,丰富硬笔书法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硬笔书法;传承;取舍  [中图分类号]G292.1  
“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简介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始创于1989年。1988年底,《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分析了当年的办刊情况和我省的教育发展现状之后,决定开展一项面向年轻作者的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一是锻炼教师,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作者,以适应教育刊物发展的需要。  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在广大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
杨秦懿
期刊
摘 要:利用电子白板的动画功能,启发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能很好地呈现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而采用便携式小白板,可以汇总和共享实验数据,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最终寻找到普遍规律。将“双板”巧妙的联动,能增强互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升物理实验课教学品质。  关键词:“双板”联动;互动;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2
摘 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物理压轴题分值大、难度高,而且涉及的物理规律多、物理情境新颖、运算过程复杂,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2021年八省联考的试题是一次全员模拟的高考演练,文章对部分压轴题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其中用到的数学思维方法。  关键词:八省联考;物理压轴题;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8-0043-4  从物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