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业的发展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对传统电视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对电视业的影响,以及新媒体时代电视业的生存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电视业  发展
  当今正值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成为人们最依赖的伙伴,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分流了大批电视观众,对传统电视的优势地位带来巨大冲击,给传统电视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电视产业面对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创新,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对电视业的影响
  首先,网络电视、网络直播以及网络新闻杂志等各种新型媒体模式的发展及进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收视习惯,人们不再需要每天守着电视机才能观看节目,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空间,借助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随时都可以满足人们的观看需要,这样就导致传统电视媒体播出渠道的垄断优势正在消失。
  其次,传统电视媒体由于受到地域覆盖、播出次数和时段、固定电视受众群老龄化,以及优秀导演、主持人、节目编导等专业人才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导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持续下滑,广告的受众覆盖面和影响力偏弱,有线电视收视费和时段广告收入大幅减少,盈利空间逐渐缩小,所占的市场份额也逐渐下降。
  另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电视产业链中的制作、销售、传播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对有线传输网络的冲击和威胁最为明显,打破了电视行业传统的思想观念,固有的运营模式及传统的电视产业链已经不能适应技术时代的发展,整个电视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业的生存对策
  1.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
  传统电视媒体应发挥新媒体无法取代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积极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要将互联网平台,作为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造势,比如曾经大热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因为成功利用视频网站、广告、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话题营销,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由此可见,利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强化节目与观众的沟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另外,可将新媒体中那些正能量的新闻节目,插播在传统电视媒体新闻报道中,以充实节目内容,或者将部分有积极社会影响的网络节目,重新剪辑成精华版,在传统电视节目中播放,以扩大传播的受众范围,改善电视传播的效果,实现电视节目与网络媒体的强强联合。
  2.加大电视广告的植入
  传统电视媒体要在电视广告产品的运营发展中,积极使用互联网思维,及时引进一些智能终端的技术,从而实现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促进数字电视广告的发展和进步。应与新媒体携手,通过跨频道资源共享的模式,灵活多样地推出一些既可在央视等传统媒体播放、又可植入到新媒体的广告组合产品,从而不断满足商家及广大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另外,针对现在的年轻人习惯通过网络视频、手机APP来观看电视节目的情况,电视媒体可以积极利用手机APP视频前贴片广告模式,在播出网络电视节目时,通过广告冠名、视频播放中间插播广告、贴片广告等形式,从而扩大广告效应,增加移动APP的广告收入,提升广告的营销效果。
  3.加快电视产业的转型
  电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快转型,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价值和服务选择,使电视产业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电视媒体应打破与受众之间传与受的关系,使受众不仅是被动接受,更多的转为积极参与,让电视成为一个大家可以发言的公共平台、人人可以参与的娱乐广场,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爆的《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智勇大冲关》等全民体验竞技挑战类节目,就因为受众的参与面广,而成为了收视热点。电视产业要积极挖掘、整合资源,并且充分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将传统电视产业与电影、餐饮、服务等其他产业进行积极的整合,逐渐延伸电视产业的产品链,拓宽发展领域,并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经营方式来壮大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最终实现多元化经营和跨界发展。
  总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全媒体融合积极推进的背景下,要促进我国电视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抓住新媒体为电视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突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促使传统电视的生存环境、视频内容、节目形态不断變化,实现产业的突破和服务的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必然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必然提出新要求,催生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着新问题,需要处理协调好各方关系,主要需要处理好西方话语体系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关系,处理好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
期刊
摘要: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本文主要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主要特色为核心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九年一贯课程;九年一贯课程内涵;九年一贯课程特色  一、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研究典范的时
期刊
摘要: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和政府部门执政来说,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和政策的制定,不仅私密性比较强,而且这些档案材料的价值都比较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新形式的要求来创新管理思路,并且对管理工作进行改善和优化,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档案的安全性能,并且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在进行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加的规范有序。本文就新形
期刊
摘要:为研究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运用问卷法对福州市某高中共231人进行团体施测。研究发现:1.高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2.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于心理弹性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3.高中生社会支持水平对于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4.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水平可正向预测其心
期刊
摘要:贵州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从节目制作的角度观察,贵州特色地方方言大方话的发展潜力巨大,独特的方音与词汇的结合正是大方话的魅力所在。推广和研究大方话,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方言 节目 大方话  方言区与各地方言节目的实况  1.1方言区的划分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文化也存在千差万别的差异。为了规范语言和便于交流,在2000年10月31日颁布
期刊
摘要:2017年1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2018年6月团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2018年7月2,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青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将在深入分析《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1902年至1949年的《大公报》天津版广告版面的整理收集与归纳总结,分析《大公报》广告的特点。通过对《大公报》广告的分析能够透析到天津近代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非常明显的西洋化现象以及天津本土文化观念的转变等。本篇就主要根据对《大公报》广告进行分析同时探究近代天津社会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近代;天津;大公报;社会发展;广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报纸作为近代社会主要的传播媒介
期刊
摘要:科技的高速发展引领着新闻行业的快速转变,新元素的兴起使现代社会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在新媒体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行业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模式也渐渐转变,原有运作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对信息的渴求,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经过重重筛选,层层编辑,一尘不变的刻板新闻稿,取而代之的是想要看到更加新鲜更加有趣更加丰富的新闻,这也对新闻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新闻行业的变革顺潮流大势而动,原本公知单一的
期刊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快、高龄老人比例高,但现有护理人员专业性低、年龄大、流动性高,严重跟不上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的进程。据此,本文以城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为主题,通过访谈以及问卷的方式对护理人员、护理专业学生以及老人进行调查分析,从护理人才本身切入,寻找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人才;养老服务  一、研究背景及意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中,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环境产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潮流,高职院校应尽快改善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优化行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行政管理部门非常关键,在素质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应尽快明确改革定位,创设科学合理的行政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以下笔者展开论述。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