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体育小镇”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各地方政府、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四川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体育小镇的发展,但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体育小镇的本质、定位、发展路径等方面尚不明晰,使得四川体育小镇建设运营呈现出较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从乡村振兴时代需求背景下,厘清体育小镇的概念内涵,进而对四川体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体育小镇高速有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体育小镇;发展
近年来,体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拓展领域,在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过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四川体育小镇在宏观政策与民间资本的双重助力下,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然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梳理体育小镇的内涵要义,找出其高速有效的发展的规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体育小镇的内涵特征
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代体育产业,是旅游目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体育产业聚集区一体化的新模式,充分与农商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有机结合,逐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目前,学术界对体育小镇内涵尚未统一,部分学者从体育小镇建设内容出发,认为其发展要充分与康养、旅游、休闲、环境等多功效有机结合,形成多模式的产业发展平台。也有学者从管理机制方面对体育小镇内涵进行定义,认为体育小镇需要因地制宜、结合生活、生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科技+、文体旅融合。从体育小镇的定位来看,强调与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因素等充分结合。
体育小镇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全面推广,再到规范化建设的三个阶段。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意见以来,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资本支持、国家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体育小镇建设热潮持续高涨。2019年底,全国体育小镇已超过300家,涉及水上运动、自行车、冰雪运动、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多个项目。四川体育小镇概念自2018年提出以来,各地市区政府纷纷出台相应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其建设发展进程,但由于定位偏差、概念模糊、责权不清等问题,使得四川体育小镇建设运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发展可持续性较弱。
2.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实证研究
2.1监管缺失,体育小镇“变味”
体育小镇在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企业纷纷加入体育小镇的建设申报,然体育小镇尚处于发展初期,仅凭借小镇的运营盈利实现资本快速回报无法实现,于是资本市场纷纷瞄准了“体育地产”概念,在四川的10余个体育休闲小镇由房地产公司投资修建。“体育地产”本是一个体育小镇发展的重要助推,可以为体育小镇提供资金、完善配套设施等。但由于监管的缺失与疏忽,以及资本的逐利性使然,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借体育小镇之名进行高
收益投资,申请一系列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后,压缩体育休闲用地面积,不能真正的助推体育
小镇在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全面健身等方面的价值,使体育小镇丧失其发展的原动力,
成为资本市场逐利的工具。
2.2体育特色小镇未见“特色”
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初,需要充分的市场前期调研与规划设计,将流行运动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相结合,也可与所在区域体育部门、体育资源禀赋、场馆特色、体育俱乐部充分结合,提供个性凸显,特色明晰的体育项目。然而四川省目前的20余个体育小镇项目雷同率极高,管理模式类似,缺乏个性化特征。就目前而言,四川体育小镇以自行车赛道、登山健身步道、户外素质拓展营地三类为主。运动项目的雷霆导致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尽失,游客吸引力降低,竞争力羸弱,最终造成资源浪费。
2.3体育特色小镇配套服务较弱
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多选在距离城区较远的村庄或山区中,所以交通的可达性与配套设施服务的便利性对其发展尤为重要,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目前四川体育小镇的游客群体主要为自驾游群体,其道路设施及路标等较为完善,但公共交通较为缺乏,极大的制约了非自驾群体的参与度。同时,体育小镇的医疗、参与、住宿等设施服务也较为缺乏,多数体育小镇运动主体尚无基础医疗服务提供,住宿环境欠佳,导致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且重复游玩率低,直接影响了体育小镇的经营效益。
2.4体育小镇发展可持续性弱
四川体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以登山、水上项目为特色的小镇在春夏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冰雪主打的小镇在冬季较为热门,这就导致了体育小镇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淡旺季之分,有些小镇甚至仅旺季开放,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体育小镇目前发展从战略上未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季节导致的淡旺季波动,较少的小镇会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开发相应的运动项目,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3.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规范设计
3.1多元化融合
首先在体育小镇的建设初期做好规划与调研,充分联动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体育协会、体育场馆等主体,将PPP模式引入体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来,强调政企合作,各司其职。目前四川体育小镇的建设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PPP模式能够有效结合多方资源,联动多部门进行统筹规划,保障体育小镇的方案有效性,同时该模式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小镇建设投入高、周期长、资金回收率低、运营周期长等问题。在多元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区域特征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在资本与政策的有效支持与结合下,盘活原有的体育资源,建设个性化明晰的体育小镇。
3.2特色化管理
通过以四川地区特有的体育文化及产品来助推体育小镇发展。国外知名体育小镇多具备完善的产销一体化平台,以休闲运动相关产品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区。目前四川区域内尚未有知名度高、特色突出的体育小镇,我们可充分借鉴国外体育小镇的先进经验,依托体育小镇所在地区物质资源及文化背景,加强开发创新型体育产品,设计推出适合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以增强游客对体育小镇文化认同、参与身份认同为目标,从体育项目体验、产品营销、休闲服务等多方促发展。同时,打造以体育项目为依托,充分联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结合多产业特色,创新升级的多为发展空间,形成以体育休闲为特色核心的产业聚集。
3.3持续化发展
四川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努力。首先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与体育小镇的赛事举办、特色项目推广、营销宣传融为一体,提升体育小镇的知名度,以及游客的“便利性”,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其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小镇的建设管理要充分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明确体育小镇的环境发展定位、目标、以及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律,使得体育小镇实现绿色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祥海.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索——以广西攀岩特色小镇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03):34-35.
[2]阮晓东.特色小镇概念延伸下的商业机会[J].新经济导刊,2017(10):64-69.
[3]石秀廷.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2):39-42+67.
基金项目:
四川體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资助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CTY2019YB21)
【关键词】乡村振兴;体育小镇;发展
近年来,体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拓展领域,在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过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四川体育小镇在宏观政策与民间资本的双重助力下,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然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梳理体育小镇的内涵要义,找出其高速有效的发展的规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体育小镇的内涵特征
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代体育产业,是旅游目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体育产业聚集区一体化的新模式,充分与农商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有机结合,逐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目前,学术界对体育小镇内涵尚未统一,部分学者从体育小镇建设内容出发,认为其发展要充分与康养、旅游、休闲、环境等多功效有机结合,形成多模式的产业发展平台。也有学者从管理机制方面对体育小镇内涵进行定义,认为体育小镇需要因地制宜、结合生活、生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科技+、文体旅融合。从体育小镇的定位来看,强调与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因素等充分结合。
体育小镇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全面推广,再到规范化建设的三个阶段。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意见以来,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资本支持、国家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体育小镇建设热潮持续高涨。2019年底,全国体育小镇已超过300家,涉及水上运动、自行车、冰雪运动、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多个项目。四川体育小镇概念自2018年提出以来,各地市区政府纷纷出台相应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其建设发展进程,但由于定位偏差、概念模糊、责权不清等问题,使得四川体育小镇建设运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发展可持续性较弱。
2.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实证研究
2.1监管缺失,体育小镇“变味”
体育小镇在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企业纷纷加入体育小镇的建设申报,然体育小镇尚处于发展初期,仅凭借小镇的运营盈利实现资本快速回报无法实现,于是资本市场纷纷瞄准了“体育地产”概念,在四川的10余个体育休闲小镇由房地产公司投资修建。“体育地产”本是一个体育小镇发展的重要助推,可以为体育小镇提供资金、完善配套设施等。但由于监管的缺失与疏忽,以及资本的逐利性使然,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借体育小镇之名进行高
收益投资,申请一系列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后,压缩体育休闲用地面积,不能真正的助推体育
小镇在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全面健身等方面的价值,使体育小镇丧失其发展的原动力,
成为资本市场逐利的工具。
2.2体育特色小镇未见“特色”
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初,需要充分的市场前期调研与规划设计,将流行运动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相结合,也可与所在区域体育部门、体育资源禀赋、场馆特色、体育俱乐部充分结合,提供个性凸显,特色明晰的体育项目。然而四川省目前的20余个体育小镇项目雷同率极高,管理模式类似,缺乏个性化特征。就目前而言,四川体育小镇以自行车赛道、登山健身步道、户外素质拓展营地三类为主。运动项目的雷霆导致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尽失,游客吸引力降低,竞争力羸弱,最终造成资源浪费。
2.3体育特色小镇配套服务较弱
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多选在距离城区较远的村庄或山区中,所以交通的可达性与配套设施服务的便利性对其发展尤为重要,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目前四川体育小镇的游客群体主要为自驾游群体,其道路设施及路标等较为完善,但公共交通较为缺乏,极大的制约了非自驾群体的参与度。同时,体育小镇的医疗、参与、住宿等设施服务也较为缺乏,多数体育小镇运动主体尚无基础医疗服务提供,住宿环境欠佳,导致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且重复游玩率低,直接影响了体育小镇的经营效益。
2.4体育小镇发展可持续性弱
四川体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以登山、水上项目为特色的小镇在春夏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冰雪主打的小镇在冬季较为热门,这就导致了体育小镇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淡旺季之分,有些小镇甚至仅旺季开放,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体育小镇目前发展从战略上未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季节导致的淡旺季波动,较少的小镇会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开发相应的运动项目,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3.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规范设计
3.1多元化融合
首先在体育小镇的建设初期做好规划与调研,充分联动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体育协会、体育场馆等主体,将PPP模式引入体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来,强调政企合作,各司其职。目前四川体育小镇的建设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PPP模式能够有效结合多方资源,联动多部门进行统筹规划,保障体育小镇的方案有效性,同时该模式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小镇建设投入高、周期长、资金回收率低、运营周期长等问题。在多元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区域特征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在资本与政策的有效支持与结合下,盘活原有的体育资源,建设个性化明晰的体育小镇。
3.2特色化管理
通过以四川地区特有的体育文化及产品来助推体育小镇发展。国外知名体育小镇多具备完善的产销一体化平台,以休闲运动相关产品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区。目前四川区域内尚未有知名度高、特色突出的体育小镇,我们可充分借鉴国外体育小镇的先进经验,依托体育小镇所在地区物质资源及文化背景,加强开发创新型体育产品,设计推出适合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以增强游客对体育小镇文化认同、参与身份认同为目标,从体育项目体验、产品营销、休闲服务等多方促发展。同时,打造以体育项目为依托,充分联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结合多产业特色,创新升级的多为发展空间,形成以体育休闲为特色核心的产业聚集。
3.3持续化发展
四川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努力。首先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与体育小镇的赛事举办、特色项目推广、营销宣传融为一体,提升体育小镇的知名度,以及游客的“便利性”,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其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小镇的建设管理要充分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明确体育小镇的环境发展定位、目标、以及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律,使得体育小镇实现绿色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祥海.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索——以广西攀岩特色小镇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03):34-35.
[2]阮晓东.特色小镇概念延伸下的商业机会[J].新经济导刊,2017(10):64-69.
[3]石秀廷.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2):39-42+67.
基金项目:
四川體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资助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CTY2019Y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