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不可行分析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可行性研究》一文较具创新性和启发性,但也存在理想化和偏颇性问题。针对文章中提到的库房机器人应用现状与启示、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场景以及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主要的技术难点,结合档案库房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效益、管理职能以及技术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商榷,并最终得出结论,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现阶段较难实现。
  [关键词]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
  [分类号]G270
  《档案与建设》杂志2019年第 3期刊发了王啸峰所撰的《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可行性研究》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文章从研究现状、主要应用场景、主要技术难点和风险点、实际应用以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管理机器人在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1]在信息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王文对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应用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启发性,但是其认识显得较为理想化并有失偏颇。本文拟从管理效益、管理职能以及技术因素等三个方面与之进行商榷。
  一、管理效益
  王文在“库房机器人应用现状与启示”部分以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为依据,分析了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的实现基础。[2]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与档案库房管理存在本质区别,以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为依据得出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实现基础与可行性的认识有失偏颇。
  1.從收入角度分析
  物流行业追求利润。2019年3月2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1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报告指出,2018年物流业总收入为10.1万亿元。[3]智能仓储管理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物流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极大地提高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其收入。从长远来看,这一收入值将大于智能仓储管理机器人研发或购买的投入,符合物流行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及其长远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档案事业作为面向公众的服务性行业,2013年财政部下发的《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就明确指出,档案部门要取消利用档案收费。[4]档案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购买价格昂贵的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显得得不偿失。
  2.从成本角度分析
  首先,机器人作为高精密机器装置,其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我国在机器人制造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只能进行一些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整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取,国内无法自行研制与生产,[5]这就使得机器人研发成本更加高昂。此外,档案本身具有唯一性,为保障档案实体的安全,其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做到谨慎、细致,这就要求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设计上更加精准,进而增加了其研发制造的成本。
  第一,王文中提到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是以智能密集架、标准档案卷盒以及实体档案RFID标签的应用为前提和基础。[6]除去成本较低的档案卷盒,智能密集架以及RFID标签的应用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传统档案密集架的价格约在1000元以下每立方米,而智能密集架的价格则在2000—3500元每立方米不等,是传统档案密集架花费的2—4倍。同时,为使得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能够自动读取档案信息,不仅需要在档案盒上粘贴RFID标签,还需要在机器人抓手端增设RFID阅读器,在其系统内增加RFID标签读取程序,这些都将增加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成本投入。
  第二,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机械性故障、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其正常使用,由此产生的维护工作也将花费档案馆有限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增加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总体成本投入。
  3.从效益角度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子档案能够缓解库房紧张的压力,为档案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利用服务以及更为丰富的档案信息,减少纸质档案在反复利用中的损耗,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原始性。电子档案的来源大致有两种:一是将纸质档案数字化之后形成的电子档案,二是直接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当前,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率已得到了显著提高,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也已逐渐深化。2014年国家档案局就已发布了《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用来规范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低消耗、高效率的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摒弃了原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时保存的方式,只保存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开始积极建设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的试点,[7]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积累经验。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管理对象为实体档案,其主要功能的设计是以实体档案管理为依据的,而实体档案将逐渐被电子档案取代,相应地,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档案馆、室实体档案保管中的应用也将逐渐减少。在这一趋势下,档案馆对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资金投入无法得到足够的回报。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高成本、低回报的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并不符合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
  二、管理职能
  王文在“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的可行性分析”部分提出了三个应用场景,以下笔者将对其一一进行分析、商榷。
  场景一:档案库房日常巡检。王文指出:通过智能机器人,实现档案库房人员不进库房,即可对库藏档案温湿度进行自动记录、异常情况监控、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日常档案巡检等。[8]
  第一,机器人的研发投入较大,在档案库房环境日常管理中,其工作内容的技术含量与机器人本身的科技含量并不对等。对于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检测与自动调节,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空调、除湿机、温湿度记录仪的联机使用来实现,温湿度主控微机负责收集各库房温湿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下达各种控制指令到各控制器;主控微机实时显示、存储各库房温湿度数据,还可进行数据统计、打印报表等。计算机与摄像机、烟感探头、报警器的联机使用,可以对档案库房的安全情况实行自动检测、自动报警和自动摄像并记录存贮等。[9]2014年3月,“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课题被国家档案局批准立项,课题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各类综合档案馆、各大央企及各事业单位档案部门。[10]档案库房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库房设备相结合来实现智能管理,其成本远低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且可行性更强。   第二,对于日常档案巡检,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借鉴图书馆智能化机器人的使用经验,机器人能够帮工作人员找到错架档案并记录其信息,但在遇到特殊载体档案或录入机器人系统的档案信息发生变化时,仍然需要档案库房人员手动处理,并不能完全实现档案管理人员不进库房就解决日常档案巡检中遇到的问题。
  场景二:档案库房的实体管理工作。王文认为:通过智能机器人,实现新入库档案的上架、借阅档案的出库、归还档案的入库、年度档案实体的盘点等工作,自动生成各类档案统计年表。[11]
  第一,从档案信息利用的角度出发。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趋向于利用便捷的电子档案,实体档案的借阅量较少。以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根据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一卷档案一般不超过2厘米,如此一来,同类内容的档案即会存在分开组卷的情况,在装盒过程中由于受到档案盒容量的限制,其可能会被装入不同的档案盒中。而在同一案卷中亦存在档案密级和保管期限不同的情况,如此,则每份档案向社会公众开放利用的时间也会不同。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的档案,利用者在借阅某一份档案时,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不仅需要定位到档案盒所在的位置,还需要准确取出具体的某份档案。面对类似的复杂情况,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为利用者提供档案时,可能出现提供的档案資料不全面或为未开放档案的问题。
  第二,从档案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较强的工作,保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进行档案实体管理的前提是将档案信息录入到系统之中,这样的做法将会对档案信息安全产生威胁。若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系统出现网络安全漏洞,则可能造成档案信息泄露的事故。
  第三,从实现可能性的角度出发。王文在“应用可行性分析”部分列举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的例子,这一例子虽然证明了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机器人仅适用于实体档案的取还和运输,而王文中提到的实体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场景则需要机器人拥有更加精密的设计。
  场景三:实体档案的辅助整理功能。王文认为,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内置程序实现实体档案的装订、盖档号章、编制页码、装盒等日常整理工作。[12]
  第一,从档案纸张保护的角度出发。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原始性和唯一性,[13]一旦遭到破坏,将无法弥补与挽回。一方面,对于年代久远的档案,纸张不仅是档案信息的载体,也是档案所反映信息的一部分,与档案信息一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及研究参考价值。然而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纤维的变化使得纸张酸性增强、抗张强度降低,进而出现发黄、老化、变脆、残缺等现象。为延长纸张的寿命,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需要对纸张进行修裱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档案库房人员根据不同纸张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制定修裱方案,选用合适的工具,在不改变档案本身留下的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工作。由于不同纸张受环境影响的情况各有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档案采取针对性的修裱措施。而档案库房人员的经验难以数字化、机器人抓手接触档案的摩擦力及压力难以控制,这都使得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完成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时,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修复、折叠、编码、装订等过程中,还可能对纸张造成不可逆的二次破坏。这些因素使得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实体档案的辅助整理情境中难以广泛应用。
  第二,盖档号章虽然是一项简单、微小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档案载体的大小、纵横向以及页边距来确定位置。当出现特殊载体档案、珍贵档案或需要盖章的位置有图片、文字等情况时,需要档案库房工作人员从档案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灵活处理。由于现阶段档案载体、信息的情况较为复杂,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完成这项工作时,将会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对于零散的档案,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辨别及梳理,这要求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对档案内容有逻辑的思考。此外,这一步骤同样涉及上文已经提及的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笔者在这里就不再做具体阐述。
  三、技术因素
  王文列举了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三个主要技术难点,这些技术难点能否突破,是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是否能顺利研发和投入应用的关键。笔者将针对这三个技术难点,结合图书馆在机器人应用方面已有的经验,分析现阶段机器人在档案库房管理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困难。
  1.实体档案的定位
  王文认为,因为各单位档案库房的场地、形状、设备型号不同,导致对实体档案的密集架定位较为困难,如何让机器人准确识别每份档案的位置是所要面临的难点。[14]其中所提到的问题涉及实体档案定位的两项关键性技术,即文献定位技术和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
  常见的档案文献定位方法有条形码与RFID标签两种形式。首先,利用条形码进行档案位置识别成本较低,且条形码对于档案载体的影响较小,实施的可行度较高。但条形码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信息涵盖的内容十分有限,不适用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要求含有大量信息的精准定位;此外,如出现遮挡物,扫描器将无法进行扫描识别。[15]因此,利用条形码实现档案文献定位的方法工作效率较低,不适用于馆藏数量较多的档案库房。其次,RFID文献定位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16]它具有非常大的信息存储量,同时具有读取方便的特点,能够帮助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更加方便地实现档案的定位。但利用RFID标签实现定位即利用射频信号与磁场的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磁性载体档案的剩磁消失,使得磁性载体记录的内容缺失或损毁,这对于档案本身来说是无法挽回的损害。且RFID文献定位技术存在定位不精确,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一定误差的缺陷。因此,RFID文献定位技术在档案库房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推广的难度较大。   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主要包括6大类,分别是磁自动导航技术、光自动导航技术、超声波自动导航技术、视觉自动导航技术、惯性自动导航技术和全球定位导航技术。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保护应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光、磁自动导航技术的应用会对档案载体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磁性载体档案,因此,笔者将主要讨论除磁自动导航技术、光自动导航技术之外的剩余4项技术。其一,超声波自动导航技术通过发出超声波、反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三个过程来完成自动导航,具有采集信息速率快、制造成本低廉、测距速度快捷、数据的实时性能优良以及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优点。[17]且这一技术在2016年已经在新加坡图书馆被投入使用,能够为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实现档案实体定位提供借鉴,较适用于现阶段的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其二,视觉自动导航技术即通过摄像头对机器人所在环境进行信息收集,将收集到的信息数字化并纳入机器人的系统之中,机器人将这些数字化信息与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场景相结合实现自动导航。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若采用这一技术,为保障自动导航的精确性,需要在其设计中增加较多的图像传感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狭小空间内的灵活度。其三,惯性自动导航技术和全球定位导航技术由于其定位精准性的限制,很少实际应用到机器人自动导航中。
  2.实体档案的抓取
  王文认为,文书、科技档案等采用卷盒管理,但卷盒规格的不同令机器人准确识别位置和准确抓取成为面临的难点。[18]这一说法对于实体档案抓取所面临的困难认识不够全面,除了不同规格的卷盒,实体档案的紧密型排架以及有限的操作空间同样是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所面临的难点。
  实体档案的抓取主要涉及三部分的设计:机器人移动平台的设计、机器人拾取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以及机械手夹持器的设计。[19]首先,对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移动平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其平衡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使其能够在狭小的档案库房空间内灵活移动。档案库房因馆藏量以及库房面积的不同,对于机器人体积的要求会有所差异,在尽可能缓解机器人平稳性与运动速度这一矛盾的前提下,实现按照某一标准批量生产较为困难。其次,对于机器人拾取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主要采用多自由度关节型机械手,有助于增强机器人的柔顺性和灵巧性,符合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保护档案实体安全的要求。但这一类型的机械手臂存在成本较高、控制比较复杂的缺点,[20]并不适用于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实际操作经验较少的初步发展阶段。最后,对于机械手夹持器的设计,档案库房中档案排架较为紧密,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抓取档案时,其抓手缺少足够的操作空间,这就要求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的机械手具有智能的力感知能力和足夠灵活的执行器,将档案从紧密排列的密集架中拨出,并避免在抓取过程中与其他档案发生刚性碰撞。为使得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更好地完成抓取动作,需要在其末端执行器上安装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多传感器,这将使得机器人的体积增大,运动灵活性下降。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兼顾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体积、运动速度与灵活度的目标较难实现。
  3.不同实体档案的管理
  王文认为,因各单位馆藏的历史档案众多,对文书、科技等卷盒管理的档案较为规范,但涉及实物档案、特殊载体档案等,由于其形状的不规范,给库房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难题。[21]这一观点充分考虑到了实物档案管理区别于文书、科技等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但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要做到对实物档案的精准管理,就现阶段来说较为困难。实物档案的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包含纸、木、石、铁、布类、塑料、玻璃等材质,其表现形式包含印章、字画、雕塑、剪纸、奖杯、徽章等。由于实体档案体态、材质各异,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且实物档案管理现状存在标准不统一、管理形式化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因此,现阶段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进行实物档案管理较难实现。
  综上,王文中所提到的三个技术难点,除档案文献定位中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可借鉴图书馆机器人应用的经验,采取超声波自动定位技术外,其他的技术难点在现阶段的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研究中都较难解决。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研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王文将机器人与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相结合虽具有一定意义,但在现阶段档案库房实际管理中较难实现。
  *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范式论视阈的档案学科与档案职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TQ034)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6][8][11][12][14][18][21]王啸峰.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可行性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03):55-56+59.
  [3]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2019-04-29].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 201903/23/339377.shtml.
  [4]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EB/OL].[2019-04-29].http://www.mof. 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 wg2013/wg201307/201312/t20131217_1025844.html.
  [5]姚钱,聂洁珠.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前瞻[J].科技创新导报, 2018,15(05):248-249.
  [7]吴頔.自贸区推广电子档案“单套制”[N].解放日报,2017(001).
  [9][13]高利娟.档案库房智能化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城建档案, 2015(04):30-31.
  [10]童红雷.档案库房智能化建设探索[J].中国档案,2016(01):76-77.
  [15][19]赵志光.图书馆智能化机器人三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05):63-66.
  [16][20]方建军,张晔.图书馆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2(07):79-83.
  [17]李翠花.图书馆自动导航智能化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3):80-82.
其他文献
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河宿迁段和龙王庙行宫分别入选中国大运河的遗产段和遗产点。作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的典型水乡,宿迁的运河史要比京杭大运河更为悠久,演变也更为复杂曲折。悠悠运河,不仅便利了宿迁与外部世界的交通,促进了宿迁经济的发展,更为今日宿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沧桑运河史  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水经注疏》载:“偃王治国,仁义著闻,羽舟行上国,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十三五”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目标,“到2020年,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更加健全,电子文件法律地位和行政效力得以确立;电子文件保管利用更加规范,国家对核心电子文件资源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主要基础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制定发布,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电子文件管理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已经移交档案馆及档案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的管理,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政府信息已经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据此,政府公开信息与档案、行政机关与档案馆等关系似乎很清晰,按理应
期刊
摘要:《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十七条“删除权”严格限制个人数据的处理,其对原始记录的影响与档案真实性的维护息息相关。文章着重对删除权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个人在公共空间的信息记录删除范围和社交媒体归档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工作者应分级处理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数据,科学划分公域空间和私域空间,完整地保存以政府为核心、以维持社会基本运转为目标的社会记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社
期刊
[摘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是档案文化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美国国家档案馆具有成熟的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呈现出以人为本、形式亲民,双线并重、宣传品牌等鲜明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在资源建设、宣传销售、参与主体等方面存在不足,可从转变开发思维、多元主体合作、创新开发理念等方面着手予以改进。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档案文化产品开发  [分类号]G273.5  Prospects f
期刊
江苏各地201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在全市统一部署开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一场展览:“新中国的记忆——档案见证无锡辉煌70年巨变”展览启动仪式暨2019年纪念国际档案日广场宣传活动于6月6日上午在无锡市中心南禅寺广场正式启动,无锡市委副书记徐劼出席启动仪式。一份梦想:为青少年寄存一份珍贵的梦想档案。6月份,无锡市档案史志馆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开展
期刊
[摘要]为宣传普及档案知识、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助力守护世界文献遗产,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写出版了“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文章从实践者的角度介绍丛书编写的背景和缘由,阐述丛书主题、内容、文字、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并对编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中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最后就档案编研对世界记忆、档案部门、苏州城市以及档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实践层面上的参考。  [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社会技术、社会治理方式、公众观念与需求的发展与转变使档案职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我国档案职业主体结构、客体形态、内容以及技能与条件等职业要素入手,分析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现状与不足,并提出档案职业要顺应时代需求、明确职业定位、加强主体专业化建设和客体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和拓展职业技能、改善职业环境,从而促进职业认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民生建设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的指示,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服务为突破口,多方位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在服务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依法建档,服务民生  民生档案是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门档案,涉及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不仅内容庞杂,而且涉及个人隐私,为公众办事、购房、就业、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尚待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尚需健全以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升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必须强化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大数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呈现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