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济迅速发展激发城市道路的压力,促使城市路网扩展或者改造。在历史底蕴较为丰厚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历史的传承难免不会出现碰撞,本文针对协调道路建设与历史、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原理
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下游,是我国的文化要地。这个省份囊括了中国众多古都,同时这个省份也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讲话。我省要充分发挥古都名城众多的突出优势,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然而河南长期以来都是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中心,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而工商业的发展才是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虽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开始走向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但河南省各个城市发展不均衡。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项,其开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够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带动GDP快速增长;带动流通业发展,增加其出口额;公路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公路建设改变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化发展。势必会造成公路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碰撞。在这其中协调好文化传承与现代交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
(一)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催化了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国城镇平均密度最大的省份,各个城市发展程度不均衡,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城市道路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因“过速”城市化,城镇化速度太快,城市空间发展过于迅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压力激增。对于河南省古都较多的省份来说,有古都的城市道路一般较窄,路网规划不适应当代交通。人口的激增造成交通拥堵、道路压力的增大,使路网的扩展不可逆转。在如今“以史为镜”注重历史文化的时代下,如何做好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协调道路设计与文化保护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道路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的重要性
在一座城市中,具有特殊色彩的古建筑符号是人们的归属感,是人们深扎根、求生长的地方,等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理的归属感。看到这些特殊的符号,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城市,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然而,经济潮流的来袭,让很多人忽视掉历史符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这种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城市与地区失去了与历史联系的纽带。
二、 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要点
(一)旧路改造
经济发展促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以及车流量的激增,过去路网前景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如今城市道路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对于出行造成很大困扰。旧路改造或者升级是道路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提高道路质量还要注重城市的自然、人文因素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旧路改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难题。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需在施工过程中花费较大精力维持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其次,按照原有道路线形进行规划给改建工程带来困难并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使用功能缩短寿命。旧路改造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综合考虑未来城市的交通流量情况,以原有道路设计准则为基础,在现有道路的条件下进行改造。
(二)自然环境的保护
道路建设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在设计时要理性分析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将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利用自然美景为公路增添风采。此外,要减少公路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立足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道路路线,做好生态设计,使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降低驾驶者行驶过程中产生疲劳感的几率。河南省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深切贯彻落实我国大力倡导的“退耕还林”环境保护政策,道路两侧种植树木且已经具备相当大规模,因此在道路建设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三)建筑物的规避
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路线选择往往会受到建筑物的限制。对于历史古都,在传承历史的背景下,建筑物的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早期的城镇发展中,为了经济的发展,人们多表现出目光的短浅,破坏自然、毁坏遗迹。也正因如此,有多少历史遗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追寻。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的传承会引起质疑。所以在线路规划前应实地勘测,详细了解个建筑物的类别、性质和权属,综合考虑路线方案。
(四)少占耕地,少拆迁”原理
河南省为平原地区且以农业为主,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且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在这种情况下,在路线设计时应该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占地拆迁不仅提高公路造价,还给工程实施和政府工作带来困难,降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减少拆迁,既降低了道路工程造价,也大大降低了因拆迁带来的政府工作的困难度。
三、 设计原则
(一)道路线形设计
首先,实地勘测设置合理道路线形将,从道路周边的环境 以及安全性两个角度入手。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路途多平坦起伏较小,在路途行驶过程中会容易使驾驶者产生疲劳感,因此在弯度较小道路处不采用直线,而多采用圆弧曲线来降低驾驶途中的由疲劳产生的风险。
其次,改善目前已有的弊端。极端天气出现的强降雨以及道路工程存在的弊端是目前已存在较大问题。在进入涵洞的纵坡路段的位置,由于两侧纵坡排水沟截留能力不足,导致积水继续引流至凹形竖曲线路段,从而造成该路段严重内涝。积水过深使驾驶者面临着随时熄火的危险,从而造成该道路的堵塞。道路设计中也要实现景观设计和道路线形设计的完美融合,达到优化、完善设计的目的。
(二)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设计的作用不仅在于夜间照明,同时在人流、车流负载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在河南省利用率较高农村道路以及乡镇道路上,照明系统并不完善并且不能很好的发挥照明作用,很容易对机动车驾驶员造成干扰,进而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由此可见,道路照明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 安全的夜间出行条件,为交通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结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后盾。城市道路的建设不应该拘泥于满足日常需求即可,也要充分考虑人文理念,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城市道路的建设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打造自己的“精品”。
作者简介:
张敏(1999.0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童晓晨(2000.01—),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原理
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下游,是我国的文化要地。这个省份囊括了中国众多古都,同时这个省份也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讲话。我省要充分发挥古都名城众多的突出优势,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然而河南长期以来都是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中心,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而工商业的发展才是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虽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开始走向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但河南省各个城市发展不均衡。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项,其开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够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带动GDP快速增长;带动流通业发展,增加其出口额;公路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公路建设改变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化发展。势必会造成公路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碰撞。在这其中协调好文化传承与现代交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
(一)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催化了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国城镇平均密度最大的省份,各个城市发展程度不均衡,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城市道路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因“过速”城市化,城镇化速度太快,城市空间发展过于迅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压力激增。对于河南省古都较多的省份来说,有古都的城市道路一般较窄,路网规划不适应当代交通。人口的激增造成交通拥堵、道路压力的增大,使路网的扩展不可逆转。在如今“以史为镜”注重历史文化的时代下,如何做好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协调道路设计与文化保护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道路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的重要性
在一座城市中,具有特殊色彩的古建筑符号是人们的归属感,是人们深扎根、求生长的地方,等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理的归属感。看到这些特殊的符号,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城市,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然而,经济潮流的来袭,让很多人忽视掉历史符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这种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城市与地区失去了与历史联系的纽带。
二、 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要点
(一)旧路改造
经济发展促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以及车流量的激增,过去路网前景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如今城市道路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对于出行造成很大困扰。旧路改造或者升级是道路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提高道路质量还要注重城市的自然、人文因素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旧路改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难题。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需在施工过程中花费较大精力维持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其次,按照原有道路线形进行规划给改建工程带来困难并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使用功能缩短寿命。旧路改造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综合考虑未来城市的交通流量情况,以原有道路设计准则为基础,在现有道路的条件下进行改造。
(二)自然环境的保护
道路建设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在设计时要理性分析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将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利用自然美景为公路增添风采。此外,要减少公路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立足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道路路线,做好生态设计,使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降低驾驶者行驶过程中产生疲劳感的几率。河南省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深切贯彻落实我国大力倡导的“退耕还林”环境保护政策,道路两侧种植树木且已经具备相当大规模,因此在道路建设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三)建筑物的规避
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路线选择往往会受到建筑物的限制。对于历史古都,在传承历史的背景下,建筑物的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早期的城镇发展中,为了经济的发展,人们多表现出目光的短浅,破坏自然、毁坏遗迹。也正因如此,有多少历史遗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追寻。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的传承会引起质疑。所以在线路规划前应实地勘测,详细了解个建筑物的类别、性质和权属,综合考虑路线方案。
(四)少占耕地,少拆迁”原理
河南省为平原地区且以农业为主,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且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在这种情况下,在路线设计时应该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占地拆迁不仅提高公路造价,还给工程实施和政府工作带来困难,降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减少拆迁,既降低了道路工程造价,也大大降低了因拆迁带来的政府工作的困难度。
三、 设计原则
(一)道路线形设计
首先,实地勘测设置合理道路线形将,从道路周边的环境 以及安全性两个角度入手。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路途多平坦起伏较小,在路途行驶过程中会容易使驾驶者产生疲劳感,因此在弯度较小道路处不采用直线,而多采用圆弧曲线来降低驾驶途中的由疲劳产生的风险。
其次,改善目前已有的弊端。极端天气出现的强降雨以及道路工程存在的弊端是目前已存在较大问题。在进入涵洞的纵坡路段的位置,由于两侧纵坡排水沟截留能力不足,导致积水继续引流至凹形竖曲线路段,从而造成该路段严重内涝。积水过深使驾驶者面临着随时熄火的危险,从而造成该道路的堵塞。道路设计中也要实现景观设计和道路线形设计的完美融合,达到优化、完善设计的目的。
(二)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设计的作用不仅在于夜间照明,同时在人流、车流负载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在河南省利用率较高农村道路以及乡镇道路上,照明系统并不完善并且不能很好的发挥照明作用,很容易对机动车驾驶员造成干扰,进而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由此可见,道路照明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 安全的夜间出行条件,为交通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结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后盾。城市道路的建设不应该拘泥于满足日常需求即可,也要充分考虑人文理念,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城市道路的建设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打造自己的“精品”。
作者简介:
张敏(1999.0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童晓晨(2000.01—),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