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商业电影营销策略的新特征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无疑给传统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冲击与改变,在此期间,我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而营销策略在电影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无疑是巨大的。本文选取了2018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爱情公寓》与《我不是药神》,旨在透过两部影片带来的反响与效应,探讨现今国产商业电影在营销策略方面的新特征。
  【关键词】 电影营销策略;新特征;《爱情公寓》;《我不是药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11-0081-02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活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新媒体的出现,无疑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影响与冲击。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着,在电影产业中,电影的营销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无疑给电影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7月5日上映的影片《我不是药神》,在上映之初就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无论是从演员的演技还是从剧情的设置,观众都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在上映的头一天票房就突破了3亿元大关,截至8月12日,上映39天累计票房突破30亿元,暂居国内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五,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位贩卖印度神油的药贩子程勇走私印度仿制药“格列宁”,拯救万千慢性白血病人,最终被捕入狱的故事。①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关于民生、医疗等方面的探讨,最终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而同年8月10日上映的影片《爱情公寓》,在首映当天以预售两亿,票房三亿的成绩打败了同期上映的暑期档影片《一出好戏》,并领先一亿票房之多,谁知好景不长,随着《爱情公寓》内容被大量爆出,导致观众得知《爱情公寓》其实是一部披着“公寓皮”的“公墓片”,无数观众在愤怒之下在豆瓣上给《爱情公寓》给出了差评,于是导致了《爱情公寓》虽然首日票房达到了三亿,豆瓣评分却只有2.6的尴尬境地。《爱情公寓》票房与口碑的反差现象也在网上引起了“现象级”的议论。
  两部影片在营销手段上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我不是药神》在上映之前就利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造势,来提高影片的热度,线下进行大规模点映,以此来拉升影片的口碑,而线上则采取明星推荐的方式,迅速提升人气。与此同时,《我不是药神》的营销团队还营造了一个话题人物——山争哥哥,以此来提升影片的热度与爆点。而《爱情公寓》更是情怀满满,先是甩出了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的口号,立马吸引了一大批《爱情公寓》电视剧的忠实观众,而在首映礼之时,片中主演聚集到一起,放出了演员们十年前后的对比图,更是引发了观众心里那份怀旧之情,自此,票房更是节节升高,直到《爱情公寓》跌落神坛,网上骂声一片,爱情公寓最终以首映3亿,最终票房5.55亿的尴尬境地黯然收场。以此对比,国产商业电影在营销策略上已经开始出现新特征。
  一、口碑为牌,导致病毒式传播
  《爱情公寓》电影在宣传之初就利用同名电视剧的影响力来吸引观众,接着喊出了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的响亮口号,更是将同名电视剧的IP利用到了极致。首先,为了规避版权纠纷先用《新次元冒险家》的名字立项并展开前期宣传,5月9日定档才改用《爱情公寓》,但又遮遮掩掩,海报除了主创人员就是一张沙发,根本无法判断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电影,而且主创人员还刻意隐去了袁弘、刘天佐、赵志伟和张双利四位真正的主演。其次,刻意低调宣传,不仅没有热门影片上映前常见的首映、路演、媒体看片会、粉丝见面会等环节,而且宣传物也是微言大义,仅有的一段片花更是云山雾罩,信息量极少。第三,为了尽量控制口碑对票房的影响,《爱情公寓》不仅没有安排零点场,也放弃了上午场次,直到下午2点才首映,这样即使第一批观众对影片再失望,评分也要下午5点左右才出来,等到话题发酵形成舆论热点,当日票房已经锁定。②最终导致《爱情公寓》的首日票房达到3亿之巨,而豆瓣评分则低至2.6分的奇怪现象。反观《我不是药神》电影,在上映之前就采取了线上线下联合造势的模式,首先利用大规模点映打开局面,迅速拉升影片人气,接着又使用重量级明星嘉宾与影迷进行现场互动,导致一大批观众闻风而动,影片口碑节节攀升,最后又利用韩寒等微博名人进行强力推荐,再一次引发粉丝观影热潮,将影片的口碑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不是药神》营销团队,将好的口碑作为底牌,在新媒体横行的当下,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将《我不是药神》推送给更多的受众,最终导致好评像病毒蔓延一样,席卷整个互联网。
  二、现实为引,引发共情心理
  《我不是药神》电影在上映之初就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而该电影之所以赢得好的口碑,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的内容优质、制作精良,影片拍摄手法熟练,后期剪辑流畅,叙述故事能力强,符合大众审美;③另一方面也与电影反映出的问题有关。和很多主流商业片不同,影片涉及到买药难、买药贵、穷人生病的绝望、绝处逢生的惊险、生存与法律的冲突等问题,而在我国内部,药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边缘”问题,属于灰色地带,很少有电影触及这一类题材,而《我不是药神》不惧题材的敏感度,将社会现实问题血淋淋地剖开,将当下社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最热门的话题,经久不衰的难题,完完全全地展示出来,并且通过荧幕最客观地摆在大众面前,正是通过对于现实社会一些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作为引子,勾起了受众关于买药贵与治病难的回忆,最终引发了受众对于片中人物的共情心理,导致一系列连锁效应。
  三、诚信为本,得到良好反馈
  透视《爱情公寓》电影的票房与口碑的反差现象,之所以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固然与影片的质量离不开,可是要说导致这个现象最直观的原因,就是电影《爱情公寓》的宣传团队利用同名电视剧做幌子,误导受众以为该片是同名电视剧的后续,最终的影片内容却与受众期望的现象造成巨大反差,使受众产生受骗上当的感觉,最终丢失了收获高票房的机会。而反观《我不是药神》,首先采用线上线下联合造势的模式进行推广,在点映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热议之后,精挑细选一些出彩的影片作为宣传语进一步宣传,而观众在观看了影片的内容之后,发现与宣传口语别无二致,因此导致好评不断,最终形成良好的循环,造成了高票房高口碑的现象。   四、结语
  对比《爱情公寓》与《我不是药神》两部影片发现,国产商业电影在新的环境下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特征,首先是注重口碑的累计,利用口碑去造成连锁反应,吸引更多的受众去观影;其次是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更多关注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利用现实的题材来打动受众内心,引发受众与影片人物的共情心理,最终引发强烈的社會反响;最后在宣传上,不再进行虚假宣传,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宣传,最终引发良好的反馈,赢得更高的口碑与票房。
  注释:
  ①任燕、周丽:《“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成因及其现实影响》,《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5期,第123-124页。
  ②宋维才:《〈爱情公寓〉票房与口碑反差现象透视》,《中国电影报》2018年8月15日。
  ③修芳芳:《分析国产年度力作——〈我不是药神〉成功原因》,《品牌研究》2018年第6期,第55+60页。
  参考文献:
  [1]宋维才.《爱情公寓》票房与口碑反差现象透视[N].中国电影报,2018-08-15(007).
  [2]朱楠.“情怀营销”的概念、传播机制及存在问题[J].今传媒,2015,23(11):69-70.
  [3]张静.《大鱼海棠》情怀营销效果及原因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4):79-85.
  [4]梁瑾.浅析情怀营销与品牌营销的情怀[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44.
  [5]张倩.解读情怀营销[J].公关世界,2016,(04):8-9.
  [6]胡柯柯.情怀难敌现实——论持续经营的重要性[J].时代经贸,2016,(14):57.
  [7]李敏.情怀营销的概念、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30):53-54.
  [8]蔡郁婉.电影《我不是药神》:喜剧式表达与现实关怀[J].艺术评论,2018,(08):65.
  [9]闫萍.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关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2):64.
  [10]桂琳.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J].中国文艺评论,2018,(10):30-37.
  [11]饶曙光.现实底色与类型策略——评《我不是药神》[J].当代电影,2018,(08):21-23.
  [12]陈献勇.现实主义的回归与转型——《我不是药神》的文化解读[J].新世纪剧坛,2018,(05):32-35.
  [13]陈玲.《我不是药神》对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启示[J].西部广播电视,2018,(19):72-73.
  [14]修芳芳.分析国产年度力作——《我不是药神》成功原因[J].品牌研究,2018,(06):55+60.
  [15]赵平.新媒体环境下新主流电影营销探析[J].当代电影,2017,(12):167-169.
  [16]李坦.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产电影口碑营销策略[J].戏剧之家,2017,(03):119-120.
  [17]林梦麓.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百鸟朝凤》的营销策略浅析[J].视听,2017,(04):72-73.
  [18]任燕,周丽.“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成因及其现实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123-124.
  [19]修芳芳.分析国产年度力作——《我不是药神》成功原因[J].品牌研究,2018,(06):55+60.
其他文献
【摘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時代外交的重要理念,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性的思想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新形势中展现出巨大的道义价值,本文将通过伦理学的视角,深入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立足的人性假设与道德诉求,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其他共同体的在伦理价值上的超越性,不仅仅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简单理解为利益共同体,而是突出其蕴含的独特的具有
期刊
【摘要】 马克思将“人”作为其思想理论的基点,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蕴含深刻的本质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057-02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黑龙江大学研究成果,名称为“东欧社
期刊
【摘要】 齐格蒙特·鲍曼在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的影响下,通过对共同体主义的批判,尖锐地指出了在“流动的现代性”下个体的基本价值——自由和确定性存在的矛盾,个体追求安全这一确定性要牺牲大部分自由,而追求自由要以牺牲安全作为代价。共同体作为个体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天堂”,却往往出现一些“变异”,在对这共同体分析的基础之上,鲍曼通过将承认差异和实现平等结合起来,提出了共同体重建的可能设想。 
期刊
【摘要】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能人志士面对“数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纷纷提出“救国图强”的主张,其中,最开始提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被后来的人也用到了外交领域,即“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它作为一种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几乎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同西方打交道的外交史上。当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中华民国的外交政策及实践中也体现出“以夷制夷
期刊
【摘要】 网络文学作为逐渐兴起的文学形态。其产业价值和学术价值被重视的同时,网络文学类型小说创作同质化、套路化问题逐渐暴露,成为限制其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文学作家Priest的悬疑罪案类小说《默读》,从内容、思路、观念等不同层面彰显了其作为侦探类型小说对传统文学资源进行借鉴与应用的突破性尝试,直接证明了网络文学借鉴纯文学、严肃文学乃至传统文学资源进行创作的可行性。这种尝试不仅有利于启示网络
期刊
【摘要】 我国记载地理状况的传统由来已久,历代史志目录中记载了大量的地理著作。通过具体分析可知,这是因为《史记》形成的著史传统和确定统治疆域、方便区域管理的需要。而地理书籍被归于史部目录之下,则是因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更为密切,掌管地理事务的官员责任被记录于《职官志》中,有关职官的专著被列为《职官篇》,附于史部。最后,从元代扈从纪行诗的研究和大数据建设与学术地图的编制来具体说明地理学方法在文史研究中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道德建设却相对滞后。再加上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传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问题。而“孝悌”作为“百善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培育良好家风、营造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孝悌;道德;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有利时机,并且找到了旅游文创市场的现存问题。运用旅游文创产品与旅游业互相带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展开对旅游文创改革方案以及对旅游文创的设计。  【关键词】 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市场需求;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068-03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 理论自始至终都是指挥实践活动的先导,在探索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前瞻性的,这一论断在音乐领域也同样适用。本文把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当作切入点,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性,探讨二者合作发展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给相关创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内在联系;融合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中外文化交流实践,被诸多学者称为是“中国文化与印欧文明完美结合的展现”。禅宗作为中国化最为彻底的宗教学派,其自身的萌芽期与鼎盛期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经历了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哲学思想由本体论向心性论的转化,同时禅宗在后期发展到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无神论倾向的发展。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