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压力的研究述评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已百万计,就业压力也就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人们更加重视的是通过发掘自我潜能和美德来缓解压力。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和就业压力的综述来揭示积极品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品质 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84-0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就业压力进行研究。1994年我国经济学家戴园晨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国在90年代就业问题最大。而最早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研究的是路红(2000年)。所谓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处于就业这一特殊情境下,由内外压力源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不适现象。
  当人感受到压力时,就会运用一定的应对方式来缓解压力所带来的不适。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通过发掘人类自身潜能和优秀品质,以应对压力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痛苦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二、就业压力相关研究
  (一)就业压力源研究
  前人在对就业压力源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自编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再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丁西省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来自就业环境、教育背景、就业指导、个体特征和社会支持5个方面。陈宇红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为职业素质评价的压力、就业竞争环境的压力、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就业心理预期的压力、缺少求职帮助的压力、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钟新、董玉倩、武永花、靳伟倩虽然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但都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惠茜提出了就业压力源可分为就业指导、个人、社会环境、家庭及亲朋关系、学校、专业6个方面。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压力源概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部压力源,包括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另一部分为内部压力源,即个人自身因素。
  (二)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应对方式按其对压力产生的作用可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吴文峰、唐本钰、罗晶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症状,而消极应对方式如回避、幻想会加剧被试的就业压力感受。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渡过择业期。
  (三)就业压力与积极品质关系研究
  1999年,Hillson和Made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
  (积极品质)的概念,后来塞利格曼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
  “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和“Positive character”,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范方仕研究发现拥有较高心理韧性水平的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小。
  综上所述,在心理学范畴内,目前对就业压力的研究更多的还是着眼于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进行研究,而有关积极品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较为罕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更多能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品质,并通过研究找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的途径,以帮助毕业生在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位置,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西省.大学生就业压力成因测试与分析[J].人资社科,2014:236-237.
  [2]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55-59.
  [3]董玉清.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及主题对策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2013(01):188-190.
  [4]惠茜.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及其影响[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03):92-96.
  [5]吴文峰.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4-97.
  [6]唐本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84-88.
  [7]罗晶.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51-52.
  [7]范方仕.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09):699-705.
  [8]刘潇.亲和与利他:对心理危机的预警干预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3:3-4.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 要 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是回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司法实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侦查人员以情况说明等笔录形式参与诉讼过程,而不是出现在法庭上,出庭参与作证,传闻证据被法院大量采纳,违背直接言词原则,剥夺了被告人的对质权。《刑事诉讼法》将这一制度纳入其中,对于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意义重大,但其中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内容稍显,操作性较差,在司法实践中易被选择性忽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虽然已明确遗传学背景、环境因素及免疫学异常在A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赏识教育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有比较强的应用作用。本文分析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及高职教育管理中的现状,指出了高职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对赏识教育在这部分问题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职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 2012年3月14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作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未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这一修正,给现行司法实务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了辩护、证据规则的适用。  关键词 新刑诉法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立
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一直是近几年来社会学学界的热点问题,而考察和研究社会分层结构,又历来是社会学学科的传统,是充分展示社会学学科特色重点领域.《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充分体现。  新课程又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不同需求。传统的观念认为备课只备教材,认为只要自己教材熟悉掌握就
高校宿舍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出现新的模式,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当前宿舍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将探讨高校宿舍管理的模式和管理中的侵权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环境问题已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而且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并介入环境问题研究.从社会学的
摘 要 什么样的政府是法治政府,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法治政府既要满足理论上所设定的要求和条件,更应满足社会对政府法治化的诉求。评价政府是否达到法治的要求,被接受服务的对象应该感受的最直接、最具体,也最有发言权。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长期自己评价自己法治化程度的做法,这是“自己做自己法官”,是制约我国政府法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完成从自我评价向社会评价的转变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爱国主义、诚信、感恩等教育活动融入资助体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自主选择各种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