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diagnosi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ifferentiated from dermatofibroma using non-li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数量、分布及特点.方法 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调研及上报方式,对中国2020年开展AIS-EVT(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成形、支架成形)的中心数量及AIS-EVT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年AIS-EVT治疗量50例以上和100例(高容量中心)以上中心的分布特点.结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计算中国AIS-EV
目的 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病灶影像学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波指数[PR间期、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头颅MRI和MRA排除大面积脑梗死和大血管闭塞.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连续静脉输注72 h(0.4μg·kg-1·min-1维持30 min,续以0.1μg·kg-1·min-1泵入维持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性,60岁.2021年8月17日因“步行后头昏10个月,伴频发活动后左侧肢体僵直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020年10月开始频繁出现步行后头昏,伴头重脚轻感,全身无力,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肢体抽搐等,休息后可好转.于2020年12月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具体用药不详,后患者未复诊.半月前患者出现频繁发作性左侧肢体由远端至近端的僵直,发作时左侧肢体伸直体位,上肢显著,每次持续数秒后自行好转,最长不超过30 s,频繁时每小时发作数十次,发作时全程意识
在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过程中,根据临床问题选择适宜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是保证得到正确研究结果的基础.本文就脑血管病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登记研究和临床试验,简要介绍其基本方法、适用研究问题和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辅以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不同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设计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痴呆可给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带来毁灭性影响,并造成巨大的社会花费.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预防痴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治疗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延缓痴呆发病将带来巨大的个人和社会效益.经验性证据表明,在高收入国家,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使痴呆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这些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支持痴呆是可以被预防的,而且一些预防措施已经在发挥作用.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痴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审慎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多认知功能正常的个体到记忆门诊就诊,以寻求评估痴呆风险、预防痴呆或提高认知功能的方法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因和首要致残原因,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在此背景下,急需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针对脑血管病预防和诊疗的循证证据,从而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临床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在目前众多的临床研究项目中,能真正实现转化、指导临床甚至改写临床指南的高质量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设计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方法学问题与
规范的临床研究数据库的构建及管理可提高研究数据的质量.本文重点介绍了构建临床研究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库建立工具、管理流程和常见问题,并探索了数据库跨库链接机制,强调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以期为研究者开展临床研究项目提供系统依据和原则性指导.
空间定位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脑内部的空间导航神经网络系统是空间定位能力的结构基础.海马区、内嗅区、海马旁回、压后皮质和丘脑是与空间导航功能相关的大脑皮质.位置细胞、头向细胞、网格细胞、中间神经元、边界细胞、整合细胞和运动敏感性细胞是参加空间导航功能的主要细胞.与空间导航相关的大脑皮质及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空间导航神经网络通路.本文对与空间导航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空间细胞及神经网络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空间定位能力提供切入点.
目的 调查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对导师的期望,探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导师的培训思路.方法 2021年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读全体脑血管病专业的163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培养层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学术型、专业型)、选择导师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如师德师风,协调、合作、沟通能力,科研学术能力等8项)、选择导师时期望导师具备的能力(责任心、指导态度、实践指导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学位论文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指导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