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政治核心素养涉及内容较多,这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做好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主动履行社会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为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持续创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灵活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公共参与素养;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社会公德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快速,思维不断健全,是立德树人的關键阶段。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通过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的培养,培养其优良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格。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仍需不断加强。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优化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俱进。
  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课程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八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被各学科的作业、试卷、补习班等填充的很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感。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好奇于外界事物,思维活跃敏感,他们一旦不能被学习内容或教师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即便教师在公共参与事务方面有所倡导,也会被学生忽视。
  除此之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对事物仍然缺乏一定的认知,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不深刻,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敷衍过关即可,并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这致使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不高,而公共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二)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学生成长路上,教师为重要领路人,教师自身的授课风格、性格特点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现阶段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多数教师仍采取单一化的口头授课方式,他们照读教材中的内容、案例等,不善于设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焦点中的问题,甚至连讲课的声调都缺乏抑扬顿挫的激情。这种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经常会使学生反感,学生经常左耳进、右耳出,甚至根本就不听课,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指哪里,学生打哪里,学生如同木偶一般,在课堂中配合教师的节奏翻书、划线、写字等,缺乏自主思考的欲望和兴趣,课堂学习流于表面,学生根本不能进行更深入的钻研和探索,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也使课堂失去意义。
  (三)缺乏拓展,拘泥于固有的教学资源
  传统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文为中心,教师以口头理论说教为主要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却忽视了对时下外界的关注。在课堂中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将道德与法治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接受知识存在较大局限性。
  二、 培养八年级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公共参与素养指的是公民主动的、有序的参与社会生活中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自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努力践行社会公共精神的意愿及能力,包括公民拥有积极维护社会公共事务的思想意识,以及具备响应号召,参与至公共事务时间的能力两方面的内容。
  八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也不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完全独立的思维能力,而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学习中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在实践中锻炼公共参与的能力,进而实现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实践探索能力的锻炼。
  (二)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必要性
  为了有效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在认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自我思辨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走向更有益于自身、有益于人民和有益于社会的正确道路。首先,应保证学生对公共参与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更能够凸显出人民民主地位,强化八年级学生对公民参与权和知情权的认识。
  为了能够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至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活动中来,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种民主管理的程序,并理解民主监督为人民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的作用。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若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与,增强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将会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个体社会价值认识,进而为社会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公共素养的培养策略
  总体来说,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爱国意识,对当前国家和国际形势比较关注,他们对祖国在国际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对于外国势力对我国内政的干预也会无比愤怒。但是,由于其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思维尚不健全,也存在对公共事务缺乏参与知识、意识淡薄或践行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进而限制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八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公共素养提出了几个策略。
  (一)树立榜样,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直接接触的人,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引导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示范作用,其所具备的认知水平、人格品质等均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为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首先应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去引导学生,进而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更具针对性。教师要能够对社会知识加强了解,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当今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而逐渐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变成应试考试的工具,使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只注重考试成绩,要求学生按要求背诵知识。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和实践的热情,不断满足学生表达对社会问题、焦点事件看法的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社会中存在争议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鼓励持不同态度和看法的同学之间互相辩论,在课堂上充分包容学生,无论学生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都应给出中肯的评价,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作用众所周知,这对教师自身的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与领导、同事交往中展现出热情、友善、积极的面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经常与学生分享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让学生与教师的相处中不但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爱与关怀。
  (二)知识拓展,紧密结合时政热点话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是教育改革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是为祖国培养多方面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在教材已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能争爱辩的特点,以社会上流行的焦点问题、新闻动态和时事政治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
  例如,网络上一个看似搞笑的段子说,“在中国,行人走路无需看红绿灯,只要凑够一小撮就可以走了。”这简单的一句话看似好笑,实则反映出一部分人不遵守公共秩序,弃公共交通规则和自身、他人安全于不顾的社会现象,以及一种普遍的侥幸心态。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些人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吗?你认为这种事情发生的根源是什么?遇到这样的事情,初中生应该怎么做?促使学生思考自身及周围人的行为习惯,并对这种现象的对错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心中就已经形成一个关于对与错的概念,并对自我行为有所规范。
  再比如,韩国乐天集团理事会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并且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的热点事情,国内多地民众自发的反韩、抵制韩货、打砸乐天超市。将这种关系国家主权安全、民族荣辱的大事件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必然会激起学生或是愤怒、或是理性的看法。教师可以趁学生热情高涨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我们不满韩国乐天的行为,也不反对国内民众自发抵制韩货的行为,但是我们应理性地看待打砸韩系手机、车辆等行为,因为这些财产不只是出自韩国,更是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遇到这类盲目打砸事件,首先初中生不能参与其中,其次应阻止身边人参与其中。
  (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辅助设备和方式,渲染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师生就可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某些问题的探讨和分析,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很多社会生活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社会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不做违背国家安全和违背基本道德的事,并积极的奉献。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偏向于法律、规则和制度的知识内容,教師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然而,在课堂中运用播放视频案例、讲述典型事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才能更好的使学生融入课堂,进而积极的分析和感悟。
  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中的第二部分——服务社会,在这一课时中,对于日常实践生活少,生活于两点一线之间的学生来说不免无所适从。而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一些参加运动会的志愿者、自发组织环保活动等内容,就会使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具体事务有所了解,进而思索自己应从哪里做起。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走出,联系生活实际,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大有裨益。
  (四)课堂迁移,走入社会生活实践
  说到底,公共参与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也是为了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班级的板报,突出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主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各自生活的社区,通过画报、分享等方式,在公共活动中积极宣传绿色上网,做守法网民的思想。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学习,使便利的网络成为生活和学习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学生沉浸于网络游戏,成为网瘾少年的毒剂。
  参考文献:
  [1]吕华娟.用微课点燃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参加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评比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21(7):53-54.
  [2]刘谚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21,18(2):36.
  [3]尤燕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2):117-118.
  [4]李建英.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建构[J].学周刊,2021(8):75-76.
  [5]陈克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61.
  [6]曾昭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6.
  [7]宋美艳.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20(2):30-31.
  [8]肖丽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8):21-23.
  [9]韦荣平.均衡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20(6):94.
  [10]李红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38-39.
  [11]覃立锋.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探索[J].科学咨询,2020(40):258.
  [12]刘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尝试[J].中外交流,2020,27(24):220.
  作者简介:余克亮,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洋后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福建中考恢复到全省统考后,历史学科也由开卷考转为闭卷考。然而,很多教师对于突如其来的闭卷考,一时适应不过来,特别是对于如何转变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更是手足无措。因此,文章结合实践,认为可以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紧跟课改步伐,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堂巩固;初中历史;优化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课改形势下,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实施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的存在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有序展开,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从体育学习中学到知识、技能,收获成长方面的启示,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对常见安全风险的发生原因做出深入分析,并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规避策略,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风险;规避策略  一、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然而,就目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语文写作教学,影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文
摘 要: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推动了一线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学为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对其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实践“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是小学教师授课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点、方法以及策略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以学为中心”的实践过程,以期为各位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以教為中心存在问题概述 
摘 要: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启蒙工作当中,对幼儿的自信心进行培养,既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在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启蒙工作当中,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和启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则不够。为了进一步落实幼儿教育启蒙工作,促进幼儿教育启蒙工作的有效发展,文章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活
摘 要:学习共同体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标准的操作方法过程,最重要的是愿景、理念和制度。从前人研究中可以看出,该教学研究较为侧重于基础研究学习型社区理论,但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却很少有实践性研究。缺乏深入扎实的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在当前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设置与应用思路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是解构教师话语权,同时使学生在课堂学
摘 要:深度学习在新时期下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新方向,教师可以将其与授课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不仅可以  极大程度地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推进教学一致性的开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授课方案进行针对性地调整,让学生轻松吃透历史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思考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科思维的生成。为此,文章针对初中历史的深度学习,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设
摘 要:从多样性的角度看,初中生物教学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虑到以前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明确生物教育的目标,加强教育改革,扩大生物教学的实验时间,从不同角度实施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越来越开始注重素质教育,重
摘 要:在“3 1 2”的新高考综合改革选科模式背景下,走班制成了高中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走班制的高中教学方式下,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在思想上要形成统一认识,充分认识走班教学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利用学校有限的软硬件资源为走班教学服务,遵循教育规律,降低学生对走班制的不适应性,有效推动走班制在高中教学的落实。但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实际的挑战,文章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分析走班制模式在管理、教学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是将来孩子们沟通世界的桥梁。可惜由于家庭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等各种因素,很多农村初中生早早就厌弃了这座桥梁。在农村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厌学英语的学生没有学习英语学科的热情,在英语课堂中面对毫无生机的学生,教师只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导致厌学英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受到拖累。所以,笔者对古县中学初中生英语厌学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