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性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创作中时常超越故事情节的发展,依照自己的艺术构思来支配和表现不同时空中的人物,尤其擅长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内心深处的卑陋与丑恶。本文试从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的叙述视角的艺术性、人物心理共性与个性融合的文学典型性、意识层流的创设运用、内心独白的自我剖析,对鲁迅小说作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描写 鲁迅 小说 心理表现技巧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广阔地反映生活,而且能深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有助于突出作品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都重视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写,不仅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谈举止,人物的视、听、味等感官以及表情、动态和静态等多方面地、直接地、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还可直接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多层次表现人物的情感,方式多样。纵观鲁迅的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其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在继承传统创作方式与借鉴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之间,创造了“鲁迅式的”新形式,形成人们常对其作品评价“表现的深切和形式的特别”的冷峻艺术特色。本文试从鲁迅小说心理描写的几个特色来谈谈其艺术性。
  1.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叙述人称常用两种方式:一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二是以“他”——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第一人称常会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但受耳闻目见的限制,空间延伸小。第三人称则没有约束,不受限制,并且站在客观的立场,可对主人公进行评说,空间延伸大。鲁迅的小说喜欢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做叙述角度,但“我”只是做线索人物,并非主人公,于是便有了第一人称的口吻,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的艺术效果。
  比如,《故乡》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作为小说的情感发展主线的。“我”是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表,“我”是闰土生活的见证人,既知道他的过去,也了解他的现在。“我”的抒情是闰土客观生活经历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我”的心灵震动由闰土心理内部发展的两种相反的形态所掀起:儿时的“迅哥儿”到成年的“老爷……” ,简短的称呼已使“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透过这句带揣测性的话语,反映了闰土心灵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况且,“我”的“兴奋”与“我”眼中闰土的“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的对比,更可体现出闰土的麻木及心理变化的过程。将一个被生活、封建思想、军阀压迫、帝国主义层层剥削压迫下的下层农民形象典型的塑造出来。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是孔乙己一生遭遇的见证人。通过他叙述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从而揭示孔乙己内心:“窃书不能算偷……”的尴尬与窘迫,“排出九文钱”的故作潇洒,“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与慌张;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孔乙己的名字、过去和现在等进行品评,推测其心理及性格发展的历程。
  鲁迅小说这种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以“我”的听见所闻带出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舞台,对主人公进行观察,揭示思考与推测,使其具有第三人称的叙述效果,它没有一般作品中“我”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局限,而是没有约束,不受限制,据作者之所能尽意地描摹特色各具的环境,刻画心态各异的人物,呈动态变化,它像一部无声的摄像机将人物内心世界的阴晦面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揭示主人公悲剧形象的社会根源。
  2.人物心理共性与个性融合的文学典型性
  小说人物的典型性在于,人物往往是社会某一类人共性的聚合,共性概括得越广泛,这个人物形象就越有代表性,揭示的社会问题就越有普遍性。同时这个人物又要具有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物的独有性格特征,个性越突出,人物形象就越鲜明,越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往往是对人物内心的解剖,最能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丑陋面。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这样的艺术典范。
  以《阿Q正传》为例:从共性方面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地反映了旧中国整个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是长期的封建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沉淀与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失败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阿Q向往革命,渴望改变艰难处境的强烈愿望,也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的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心声。而从个性方面看,阿Q的心理活动又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地主、资本家以钱财傲视他人,官僚们以权势地位傲视他人,知识界也可以知识傲视他人,然而所有这一切于阿Q无缘,他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就只好:“我们先前一 一比你阔的多啦!算是什么东西!”这却是阿Q的自夸,不可能是别人的。他的“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工作很合拍,偶有“颂扬”,也就感到很对味甚至不辨是真心还是讥笑,而感到“很喜欢”,这种心态自然也就为阿Q所独有。
  另外,《狂人日记》中也有一些精彩的描述,在鲁迅笔下的这个狂人看来,不管自家的还是外面的人,个人还是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体现着吃人的动机:出门时赵贵翁“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出门后更感到了“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这两句简洁、鲜明的语句,就是狂人当时似狂非狂、诚惶诚恐的真实心理写照。从共性方面看,狂人满脑子的“仁义道德”就是当时时局“白就是黑,黑就是白”的普遍反映。从个性方面看,狂人终日神思恍惚,恐惧无限,合乎精神病人常有心态,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处于被迫害的感觉之中,仍然奋起反抗斗争的特殊灵魂。可以这样说《阿Q正传》成为反映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狂人”是当时人吃人社会的影子。
  3.意识流手法的创设运用
  意识流是近代和当代西方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它重内心而轻现实,中国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则往往重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客观评述,让读者自己去品味人物的心理。而鲁迅的小说却大胆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在其作品中,让人物的意识展现,让读者直接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深层的活动、茅盾与挣扎。   《狂人日记》鲁迅运用了一切艺术手段,多面地不仅描写了一个狂人的外在行为特征,还深入刻画了狂人的内在的心理特征:从狂人的视觉、思维、推理以及错觉和幻觉,来表现这个处于被迫害的,仍然奋起反抗斗争的反封建的灵魂。在这篇文章里,鲁迅为“狂人”设置了一个“圈子”。“圈子”以外的人都是被狂人怀疑为可能吃人的对象,虽然这不过是他自己的想象而已。但是,圈外环境的存在又使他不得不产生恐惧之心,即使圈中也并非安全之久地。狂人的一切思维活动,兴奋多动、惶惑多疑,又离不开“迫害狂”的恐怖心理。其特点是,从‘内心独白’中所体现出来的非理性的主观性。在小说中,鲁迅更运用了主人公的幻觉、错觉等表现手段来揭示他的被压制的潜意识心理。在这里,鲁迅留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与思维空间。
  这种以人物心理变化来做暗线的结构方式也具有开放性。如《狂人日记》、《伤逝》是以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的,而《故乡》、《孔乙己》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推动着人物命运的变化及情节结构的变动,因此,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及描述比较典型、详尽、细腻,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就会有许多全面、高度的推测与扩展。
  4.内心独白的自我剖析
  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也最能深层揭露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让读者直接目睹人物内心的错综复杂的活动,将人物的整个心理部析过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引导读者进入人物心理最深层。鲁迅的小说除运用意识流手法外,还善于运用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的灵魂,对人物内世界进行深刻剖析与自省,从而揭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一件小事》、《伤逝》、《阿Q正传》就是其中著名的篇章。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他以“涓生的手记”为副题,显示出这是一部带有浓重的自剖性质的追忆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鲁迅达到了他小说心理描写的极高境界:细腻的情感描写、回忆与心理描写的穿插,以及内心情感的波动流变。
  它围绕着涓生的回忆来展开,心理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开展。在小说中,涓生的自剖以剖析其情感变化为基点,涓生的心理活动也随之而展开。当涓生从情意绵绵的爱情温室走向那“爱情新生活”的自剖与探索时,他们的爱情也随之出现了危机,生活的压迫与无情更使涓生心灵的解剖走向心灵最深处,得出了最实在的结论:“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有意义的人生全盘疏忽了”。最终决定斩断情丝,“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分离”。这里,鲁迅深刻而巧妙地把一个知识分子对爱情的热烈及对生活要义的争取的矛盾淋漓地展现了出来。鲁迅的深刻就在于他能通过人物深沉的悔痛来显示其心灵阴暗的一面;自责越深,越体现其人性的软弱无力的一面——“善”与“恶”的融会。
  还有《阿Q正传》中鲁迅对赵太爷的心理刻画一样解剖得非常深刻:“阿Q,听说你在外面发财”,赵太爷踱开去,眼睛打量着他的全身,一面说“那很好,那很好的。这个,……听说你有些旧东西,……可以都拿来看一看,……这也并不是别的,因为我倒要……”
  这语言与动作相结合的描写,深入而细致地刻画了赵太爷当时的心境:赵太爷因为“吴妈事件”,已经规定“阿Q从此不准踏进赵府的门槛”,现在自己托人寻了他来,就感到有些难于开口了,此时的赵太爷可说是尴尬万分;所以赵太爷在开头就说了一些客套话,这是符合人物的特定处境的,赵太爷那种“哪边风大哪边倒”的人是最怕得罪比他“强”的人的,这也为后来称阿Q为“老Q”埋下了一笔;鲁迅几次运用了省略号,表现了赵太爷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但在阿Q 的不理不睬下,还是只好全盘说出,暴露了他的贪欲。层层剥露内心深层的东西。阿Q的外部变化剖开了赵太爷内心的层层秘密,这就是鲁迅剖心的高超技艺。
  5.结论
  很多人不喜欢鲁迅作品,认为难懂,但读过他的小说的人又会有一个感觉:作品深度不一定深入,但小说中的人物却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阿Q,还是孔已己,甚至《故乡》中的小配角杨二嫂,都会让人过目不忘,我想这应得于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处理方式。
  它使传统心理描写与西方心理描写融合,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共性,同时又烙上人物独有的无法替代的心理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应该考虑了中国与西方小说中的这个异同,所以他才敢于在自己创作中打破常规,既重人物的外在表现,尤其是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又借鉴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剥露人物内心深层的东西,表现人物内心深层隐藏的思想秘密,从而既让读者有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又让作品人物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也鲜活于读者头脑中。
  总之,鲁迅小说的心理表现视角是多样,对于文学创作中如何继承与革新不失为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南开学报》1983年第6期第50页.
  [3] 《〈呐喊〉〈彷徨〉心理描写特点》,《鲁迅研究》1985年第2期第45页.
  [4] 魏福惠.《鲁迅研究》,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2期地方35页.
  [5] 王晓明选编.《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自剖小说·鲁迅》,上海出版社,1994年版.
  [6] 刘叔成.《文学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当长,文言知识点众多,其中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诵,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的高一阶段,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思路点拨,化文章、知识点的繁难为简易,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一文言文教学 罗列重
期刊
【摘要】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
期刊
【摘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看多写,勤于积累。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小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根据笔者多年习作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从本文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培养 提高  众所周知,语
期刊
【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背景 教学实
期刊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还有可逆转性。因为这时出现的问题较轻微,若及早发现,并能及时的改正,将会事半功倍。因此,这时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了,教师的工作做全面并且细致,便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  【关键词】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教师 作用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教育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每个
期刊
【摘要】我们常说要对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那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呢?①教师要少偏心,多爱心;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③勤与家长联系;④多与孩子交心。  【关键词】公平 公正 对待 学生  有一次,我和学生聊天时,一个学生怯怯地说:“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你上课幽默风趣,教学方法独特,而且课后能和我们谈心交朋友,对我们也关怀备至。”听到这,我心里
期刊
【摘要】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在语言教学中,作为班主任,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与配班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环境 表达能力 发展
期刊
【摘要】有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由此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一年级,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更是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今年的一年级一开学,我就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
期刊
【摘要】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诵读 语文能力 写作知识  古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限制,虽对其作文的思想水平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主题”必须基于符合社会的基本基本价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学科魅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兴趣 能力 数学味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了它,同时,数学又是一门知识网络连带性紧密、逻辑性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