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读。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选择和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书籍,以课内为基础,立足课内,带动课外。
【关键词】阅读能力;指导;感悟;兴趣;榜样;好书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有获取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的是能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2.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学就是一个考验我们知识武装的过程,优美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无疑是一股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优美的语言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你就是孩子身边最有力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使学生喜欢阅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重视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读懂“言外之意”,理解深层意蕴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仅仅能够理解作品字面意思,即表层意蕴,而对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即字面底下所含蕴的意味,则把握不住,因而也就不能领悟作品作包含的独特审美意蕴。欣赏文学作品,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
四、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
教师选择和推荐的读物要针对性强,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1、选择和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书籍
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指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语文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此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介绍有关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发明创造,就介绍他看有关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有所用,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一些老舍先生写的其他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后,学生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趁机介绍几本有关科学认证的书。再如,可介绍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文章,了解生物有哪些其它有趣的现象,说给同学听。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能力;指导;感悟;兴趣;榜样;好书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有获取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的是能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2.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学就是一个考验我们知识武装的过程,优美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无疑是一股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优美的语言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你就是孩子身边最有力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使学生喜欢阅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重视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读懂“言外之意”,理解深层意蕴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仅仅能够理解作品字面意思,即表层意蕴,而对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即字面底下所含蕴的意味,则把握不住,因而也就不能领悟作品作包含的独特审美意蕴。欣赏文学作品,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
四、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
教师选择和推荐的读物要针对性强,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1、选择和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书籍
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指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语文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此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介绍有关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发明创造,就介绍他看有关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有所用,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一些老舍先生写的其他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后,学生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趁机介绍几本有关科学认证的书。再如,可介绍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文章,了解生物有哪些其它有趣的现象,说给同学听。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