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奶奶”催生人间温暖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的83岁老人,在中原省会郑州引发了一场滚热的爱心潮。这位老人拒绝乞讨,更不要别人的施舍。她用自己的双手养着患病的儿子,以及自己收养的13岁少年。
  “气球奶奶”的自尊自立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有人甚至专程从外地赶到郑州,就为了亲手买一只老人的气球——
  
  拒绝乞讨, 83岁“气球奶奶”靠卖气球为生
  2008年12月4日,中原省会郑州被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寒流袭击,行人们包裹在厚厚的冬装里,而郑州经三路一家大型超市大门右侧冰凉的石墩上,却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右手紧紧攥住一把绳子,绳子上拴着一个个可爱的氢气球。老人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仅仅卖出一个气球。 她的身边还铺着一块塑料布,布上放着十几双自己缝制的儿童鞋,针脚细密厚实,鞋面有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喜兴图案。
  老人名叫孙玉兰,来自豫东商丘市柘城县,娘家在周口市鹿邑县,这已是她来郑州卖气球的第三个年头了。刚来郑州时,她每天都背着一个蛇皮袋子,迈着颤巍巍的步子穿行在住处附近的楼院小巷。因为她腿脚慢,抢不过那些年轻人,每天捡废品换来的钱仅够吃饭的。于是,有老乡便给她出主意:“你这么大年纪,还捡什么废品,还不如到二七广场人多的地方乞讨呢,准保来钱快!”
  听了这话,孙玉兰像受了侮辱似的,生气地说:“人要脸,树要皮。我要强了一辈子,到死也不能坏了名誉,我不干!”
  在郑州捡了3个月的废品后,在广州卖气球的外甥回到了郑州,他建议姥姥不如和他一起卖气球,每天卖得好能挣好几十块呢!孙玉兰动了心。
  外甥每天都从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小商品城批发一大堆气球,然后吹好让老人去卖。老人所住的都市村庄靠近一家大型超市,超市前人气较旺,她每天都占据这个风水宝地。逢周末,她也会赶到动物园大门口买,那里小朋友多,生意好。
  很快,孙玉兰租房附近的常住户、商贩、看车人、上班族,都熟悉了这位整天被一堆花花绿绿氢气球包围的老人。热心人天冷时劝她赶快回家暖和暖和,天热时劝她到有空调的地方凉快凉快,可孙玉兰总是固执地坚守着她的生意,她每天8点多出工,晚上11点多还不肯收摊。
  人们既同情又佩服这位可敬的老奶奶,连郑州市城管严查市容的时候也不收她的摊儿。
  有很多路人同情孙玉兰,有的施舍钱给她,她坚辞不收;有的买了气球又把气球还给她,老奶奶还是倔犟地把气球塞给人家。她说自己只靠力气吃饭,不靠别人“可怜”过日子。
  
  没白没黑“做生意”,只为三个未了心愿
  在郑州的3年里,孙玉兰是和孙女小丽一起居住的。祖孙俩租住在经三路北段一个叫枣庄的都市村庄里,她们的房子在一个又深又窄的胡同内。每天深夜,孙玉兰收工后,就用右手拄着拐棍,左手牵着几十个氢气球,颤巍巍地迈着她那三寸小脚,迈过胡同内凸凹不平的水泥地,再气喘吁吁地爬到四楼,才算回到自己的“家”。孙玉兰和孙女租的是一室一厅。她深夜回到家里时,孙女常常已经睡熟了。
  孙玉兰的大儿子杨传顺住在她隔壁的一个房间,他今年60岁,患有严重的胃病,胃病发作时常疼得满地打滚儿,孙玉兰心疼大儿子,2008年4月,她打电话让大儿子来郑州,由她来照顾饮食,房租也是从她卖气球的钱里出。杨传顺的任务就是在家里把气球吹好,然后送到母亲卖气球的地方。
  小丽是孙玉兰二儿子的女儿,多年前,二儿子远走黑龙江谋生,并在那里定居。从此,小丽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今年23岁的小丽几年前从一家中专学校毕业,现在一家工厂上班,工资不高,还时常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孙玉兰没白没黑地卖气球,是因为她心里有三个未了的心愿:帮大儿子治好胃病;到黑老江看望多年未见的二儿子;回商丘老家看望已经70多岁的弟弟,还有寄养在弟弟家她收养了12年的智力发育不良的孙子“小羔”。
  提起苦命的孙子“小羔”,孙玉兰流出了浑浊的老泪。那是12年前的一天傍晚,在她娘家的村子里,她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个1岁左右的男孩,神情恍惚,孙玉兰就在后面悄悄跟着他,果然,那男子走到村头一片荒草丛中,丢弃孩子扭头就走。孙玉兰急忙抱起孩子,大声喝住中年男子,责问他为什么扔孩子。那男人未开口眼圈就红了,他说家里孩子多,这孩子“脑子”有毛病,他没有钱给他治病。孙玉兰问这孩子的名字,那男人只说乳名“小羔”。孙玉兰劝那男人:还是把孩子抱回家吧,如果不想要,我就抱回家养着。那男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把男婴送给了孙玉兰。
  一晃12年过去了,13岁的小羔虽然患有先天性脑瘫,智力发育不良,但靠着孙玉兰的精心抚养,如今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孙玉兰很想念小羔,她说自己得好好“做生意”,攒足了钱回趟周口老家,给小羔买漂亮的衣裳和书包,再看一看自己70多岁的弟弟。
  
  博文引发爱心竞赛:如果你在郑州,去买老奶奶气球吧
  白雪娇,一个纯洁、善良的女孩儿,在附近一家高职院校上班,每天都要骑车路过孙玉兰卖气球的这家超市。有几次,白雪娇单位加班回家很晚了,却还看到老奶奶站在那里,心里不禁涌上一阵酸楚。那段时间,卖气球老奶奶的身影总在白雪娇的眼前挥之不去,别的老人像她这个年龄都在家里颐养天年,为什么她却还得忍受风吹日晒?这一连串的问号折磨着白雪娇。
  2008年11月24日晚,白雪娇终于跨出了帮助老人的第一步。那天晚上,她推着自行车来到老奶奶面前,伸出手买了她一只气球。老奶奶非常高兴,白雪娇主动和她聊了起来。聊天中,白雪娇被老奶奶的身世及自尊自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4天后的深夜,白雪娇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老人居住的都市村庄,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住处。孙玉兰见这个和善可亲的闺女找上门来,很是高兴,拉着白雪娇的手说个没完。白雪娇亲耳聆听了老人的那三个未了的心愿,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把老奶奶卖气球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发在自己名为“中原小白”的新浪网博客上,并发出呼吁:如果您在郑州,去买老奶奶一个气球吧!
  令白雪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篇博文在省城郑州竟引发了一场爱心竞赛,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充满着丝丝暖意。2008年12月1日,一位网友看到她的博文后非常感动,全文转载到了在当地颇具影响的大河论坛上。一时间,“气球奶奶”的故事成为热点话题,众多网友认为老奶奶“自食其力、值得尊重”、“看了欲哭”、“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去买老奶奶的气球,帮她完成心愿。甚至还有网友留言,要老奶奶娘家的具体地址,准备开车带老奶奶去周口探望她的弟弟。
  经媒体报道和各大网站转载,一时间,“气球奶奶”自尊自立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当地网友纷纷以自己理解的方式给老人以帮助:比如多给钱而不要找零,买下气球再还给老人,甚至策划帮老人卖气球活动……所有这些,无不令我们感受到一种人情温暖,一种淳朴的、生生不息的民间大爱。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我戎马一生,大半辈子是在军旅度过的,早年很少探家,偶尔回乡一次,所看到的依然是穷乡僻壤,乡亲们过着穷困的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军队逐渐走向正规化建设,干部休假制度得到落实,这才有每年一次的探亲假期。借此机会回家孝敬老母亲几天,同时也和乡亲们拉拉家常。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退休后回家的次数也多了,不只是看看家人和乡亲,还想看看我魂牵梦萦的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
期刊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孤独的老妇人,没有任何亲人、朋友,常年生活在一家收费低廉的敬老院。除了必要的花销,不多为自己花一分钱。老人去世了,敬老院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写有老人名字的存折,上面有6万多元的存款。周围人不解,她完全可以吃饱穿暖生活得更有情趣。  其实再想想,就明白了老人的不安: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人世,为了不可预知的未来,她以尽量低的成本维持自己“活着”,尽管直到去世,这笔“养老钱”也没有
期刊
鹦鹉反复喊救命  令警察哭笑不得  据美国媒体9月5日报道,警方在3日接到报警电话称,一户人家里传出女性呼喊“救命”的声音。警方随即赶到现场,在无人应答的情况下破门而入。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整个房间不见人影,倒是有一只鹦鹉在笼中反复呼喊着“救命”,令警察哭笑不得。  这只10岁大的鹦鹉名叫卢纳。据它的主人德利昂介绍,这个小家伙已经不是第一次把警察招上门来。7年前,它在家中模仿婴儿哭声,一连“哭”了
期刊
现年79岁的韩桂山曾在1958年的德国莱比锡获得军事三项个人冠军,这枚金牌是新中国的首枚国际比赛金牌,他的奖杯和军功章至今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可谁能想到,这位军体英雄竟会与糖尿病结下不解之缘,患病长达18年之久。  当年卸下冠军光环后的韩桂山先后担任过总参谋部参谋、导弹卫星总装厂厂长等职。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韩桂山担任运动会总务处副处长,工作纷繁,责任重大,每天上班
期刊
老公爱打鼾。随着家庭的小康、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日益发福,他的鼾声便跟着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由阳春白雪、低吟浅唱,进而如潮如涌,如吼如雷。  初嫁时,老公的的鼾声,曾扰得我辗转难眠。为逃避老公的鼾声,曾想尽了一切办法。  第一招是和他讲好,要他稍等,待我睡后,他再入梦。老公欣然应允。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此招不灵。由于思想紧张,我越想睡越睡不着;老公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了安乐窝,心情一放松,便阻挡
期刊
我退休快20年了,老友们都说我不像年过70的人,头脑清楚,不忘事。其实我的秘诀,就是多年前看到的一方药膳,我照方坚持进补,感觉颇有效果。  冬季,我每天的早餐是:碎核桃肉10克,醪糟(糯米酒)20克,加水300毫升,煮沸后,打入鸡蛋一二只,搅匀,一餐吃完,这种进补每月不少于20次。夏季,我又改为:枸杞10克,红枣5枚,大米80克,加水500毫升,熬粥。粥熬好后稍凉,即刻食用。每天最少一餐,多则两餐
期刊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康乐社区的96岁老翁李兆魁和100岁的妻子李淑兰已经结婚83年,他俩在一起的故事,人们说,比电视剧《金婚》还有看头呢。携手走过83年婚姻的李兆魁夫妇,膝下有7个儿女、9个孙子、5个孙女及多个曾孙,还有1个玄孙,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81口人了,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他们最大的子女已经77岁,最小的也已经58岁了。  二老自1925年结婚以来,已度过了钻石婚,2008年8月18日
期刊
老同志的贴心人肖森明  ■潘华清    “张叔吗,发放生活补贴啦,稍晚些我给您送过去。”“老陈叔吗,明天我们外出钓鱼,请带上草帽或雨伞,我已经备好矿泉水了。”……   负责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似乎平日里也较清闲,但要让过去一贯领导别人的领导干部成为“被领导”, 被他们视为贴心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民航海南空管分局的肖明森则从一点一滴做起,老同志们都乐意和他长期相处。发生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
期刊
我5年前做了胃部手术,众所周知,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担负着消化和吸收的重任,人体只有依靠这条“生命线”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取多种营养。胃切除了怎么才能吃得好我一直担忧,经过医生指导,我改变了饮食习惯,适应“改组”后的胃肠道,照样吃得很香甜。  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有幽门,它能够有节律地进行收缩和松弛,使食物缓慢地从胃排向小肠。当胃切除后,这扇特殊的“门”同时也被切除,新建立的胃
期刊
电话铃声 惊醒梦中人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大连市董桂兰的丈夫李军却在结婚16年后离家出走了。那是1993年的一个早上,做生意的李军突然收拾衣服装满了一个小皮箱,妻子董桂兰见状习以为常地问了句“出差啊?”“啊。”李军在沉闷的气氛中扔下这字后便出了门。可是,一两个月过去了,李军连个音讯也没有,这下董桂兰急了,隐隐的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祥预感。有人告诉她,李军在南方某城市和一个女的住在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