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印边境地区“两高一山”环境平均海拔4000米,终年有积雪,且地形复杂,深山峡谷,河流湍急,气候严寒,高原缺氧,多为不毛之地;交通阻隔,道路时常沿山谷延伸,只有少数山口可通行,并为高山所限制,横向道路几乎没有。此环境将会对人员和武器装备带来很大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高海拔、低气压、低云层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产生的电磁影响,会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弹道和射程造成影响,致其作战效能下降。
【关键词】两高一山;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使用
1.“两高一山”条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性能的影响
1.1装备技战术性能指标普遍降低
一是对车辆机动能力下降。车辆发动机功率下降,载重量减少,机动速度减慢,水和燃油沸点降低,耗油量增大,机动距离缩短,冰雪道路路况,车辆机动受限。二是网电装备技术性能下降。峰壑纵横,视距缩短,作战地幅狭窄,此类地形地貌对电波有效传播和装备战术配置产生一定局限。容易形成电磁遮蔽,降低设备技术性能,造成网电装备有效距离缩减,使装备实际作战效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三是射击精度下降。“两高一山”地区因大气密度低,所以导弹的飞行速度将有所提高,同时有效射程也相对提高,而导弹加速段的速度(0.35-2.2秒)相差很小,所以相同速度下高海拔地区的速压头相对较小,定性的判断可以认为导弹有效启控点要稍有延迟,海平面的有效启控点为0.9秒左右,而高海拔地区的有效启控点为1.0秒左右。高海拔地区导弹的最大可用横向过载降低16-25%,对付高速目标和机动目标的能力稍有下降。
1.2装备故障率增高
高原地区自然气候复杂,对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构成严酷考验。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3000米气压降低30%,海拔5000米气压降低5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平均减少30%-60%。据统计,在低压缺氧的高原地带,发动机启动阻力增大,运行功率至少降低30%,连飞机发动机都会遭遇起动困难、推力减小等问题。而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会造成油气管路密封性降低、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座舱玻璃银纹、轮胎剥皮等故障。当网电装备长期暴露于高寒低温状态时,极易造成数字乱码、功率降低、信号衰弱等功能性减退,使作战地域内网电对抗装备技术性能明显衰弱,甚至不能正常工作。高寒气候,还容易使强弱电线缆、显示荧屏、电路板、插接器件出现难抻、脆裂、易断等自毁物理现象,增加了网电装备故障发生率和技术保障难度。
1.3装备误操作增多
据测算,严寒条件下武器装备故障率、损坏率与其他季节相比增加约35%,对战时维护修理和给武器装备提供特殊的物资保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易引发安全隐患。“两高一山”条件下,路段常年冰雪覆盖,多为冻土,路况复杂,装备附着力下降且车辆制动距离增加70%左右,装备上的液压系统,操作存在延迟,易使操作员产生误判,导致装备出现险情等情况。二是违规操作,导致装备受损。训练中,如果官兵对“两高一山”条件下操作装备的技能掌握不牢,可能由于加温、加高压不彻底、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早期磨损等意外损坏现象。三是管理不严造成器件丢失。“两高一山”环境下,小装备、器材等容易丢失。
2.“两高一山”条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的影响
2.1空情难于掌握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空导弹性能下降,特别是武器系统用来发现目标和进行跟踪制导的雷达功率降低,侦察盲区增多,地形回波杂乱,不易判别目标,捕捉目标十分困难,对利用地形低空进入的飞机难以收到及时发现的效果。同时随着敌军在电磁领域的优势以及我现有电子战设备对特殊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反空袭战斗行动将受到严重电子威胁,全面掌握空情很困难。
2.2通信联络不易,指挥协同困难
高原特殊的电磁环境,导致无线电通信受高山阻隔和地质影响,电波干扰大,常出现衰落现象,通信距离大为缩短。在风雪等复杂气象条件下,因电离层变化,通话时断时续,有时完全中断。有线电联络因高山、沟壑阻隔,线路架设费时费力费器材,线路维护较困难,通信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战时敌人进攻过程中实施的强烈电子干扰使通信联络更不易。由于指挥的主要途径-“通信”受到限制,致使指挥员的决策不能及时下达,加上受高山阻隔和地形割裂,兵力部署大多情况下相对独立,阵地分散,加上受机动条件的限制,难以组织及时有效的互相支援,对协同作战影响较大,指挥协同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2.3后勤保障任务艰巨
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及作战行动特点的影响,各种物资器材需求量增大,尤其是油料、维修器材的消耗比一般地区高出一倍,甚至几倍。另外需要供应大量防风沙、防寒等特需物资器材。而所需的这些物资器材,因当地人烟稀少,物资贫乏,经济自给力较差,难以就地筹措,军队所需生活和作战物资,几乎全部靠内地筹措,靠战役、战略后方供应,致使物资品种增多,运输量增大。在道路少、路况差、距离远、通车缺少保证和战场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实施后方补给,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延长了补给时间,也加大了补给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后勤保障任务尤为艰巨。
3.提高“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能力的对策措施
3.1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部队“两高一山”条件下作战适应能力
一是预有准备。培养官兵“两高一山”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意识,突出做好战备方案修订完善、物资器材储备、装备维護保养、关键路段积雪清理等工作准备。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要紧前储备严寒作战环境作战时所需的防红外模块、雪地伪装网、荒漠伪装网、防滑链、备用电瓶、低温启动液、车辆快速启动器、取暖炉、防冻液、报警器等各类物资器材,确保性能完好,切实做到用时有备。二是强化训练。常态组织“两高一山”条件下适应性训练,重点针对受气候影响较大的体能、防寒、伪装、防护、野外生存、装备保障训练要素开展训练常识教育和应急训练,不断提升部队全域全天候作战能力。三是深入研究。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部队机动、防护、作战保障、政治工作、后装保障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切实摸清“两高一山”条件下武器装备底数和技战术性能,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
3.2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导致导弹飞行速度有所提高,有效射程增加,同时导弹的发射区和杀伤区远界增大,近界稍微外推但变化不大,导弹的平均可用过载稍有下降,对付高速目标和机动目标的能力减弱。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体化情报报知网对主要来袭方向要重点搜捕,及时、准确地通报搜捕情况,准确掌握进入战区内空袭兵器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及技术参数等目标诸元,以便为便携式地空导弹部队提供准确可靠的射击诸元,同时应灵活配置火力分配,在作战的主攻方向上应采用梯次部署,多层打击,形成多层设防,多层打击的拦截体系,将主要兵力在敌无人机可能来袭的方向上成扇形配置,确保有较高的毁歼概率。
3.3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战法研究
一是在战法运用的指导上更强调整体性。针对高原高寒边境地形,敌军空袭规模等特点,强调各种防空力量的联合抗击,发挥各种防空力量的整体作战威力,并强调在打击的同时要作好防护,做到打防并重。二是在兵力使用上更具有灵活性。采用“隐蔽设伏、寻机打击”,“卡口制谷、层层打击”,“灵活机动、动态掩护”的战法并针对边境地区对空战斗的特点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
【关键词】两高一山;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使用
1.“两高一山”条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性能的影响
1.1装备技战术性能指标普遍降低
一是对车辆机动能力下降。车辆发动机功率下降,载重量减少,机动速度减慢,水和燃油沸点降低,耗油量增大,机动距离缩短,冰雪道路路况,车辆机动受限。二是网电装备技术性能下降。峰壑纵横,视距缩短,作战地幅狭窄,此类地形地貌对电波有效传播和装备战术配置产生一定局限。容易形成电磁遮蔽,降低设备技术性能,造成网电装备有效距离缩减,使装备实际作战效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三是射击精度下降。“两高一山”地区因大气密度低,所以导弹的飞行速度将有所提高,同时有效射程也相对提高,而导弹加速段的速度(0.35-2.2秒)相差很小,所以相同速度下高海拔地区的速压头相对较小,定性的判断可以认为导弹有效启控点要稍有延迟,海平面的有效启控点为0.9秒左右,而高海拔地区的有效启控点为1.0秒左右。高海拔地区导弹的最大可用横向过载降低16-25%,对付高速目标和机动目标的能力稍有下降。
1.2装备故障率增高
高原地区自然气候复杂,对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构成严酷考验。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3000米气压降低30%,海拔5000米气压降低5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平均减少30%-60%。据统计,在低压缺氧的高原地带,发动机启动阻力增大,运行功率至少降低30%,连飞机发动机都会遭遇起动困难、推力减小等问题。而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会造成油气管路密封性降低、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座舱玻璃银纹、轮胎剥皮等故障。当网电装备长期暴露于高寒低温状态时,极易造成数字乱码、功率降低、信号衰弱等功能性减退,使作战地域内网电对抗装备技术性能明显衰弱,甚至不能正常工作。高寒气候,还容易使强弱电线缆、显示荧屏、电路板、插接器件出现难抻、脆裂、易断等自毁物理现象,增加了网电装备故障发生率和技术保障难度。
1.3装备误操作增多
据测算,严寒条件下武器装备故障率、损坏率与其他季节相比增加约35%,对战时维护修理和给武器装备提供特殊的物资保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易引发安全隐患。“两高一山”条件下,路段常年冰雪覆盖,多为冻土,路况复杂,装备附着力下降且车辆制动距离增加70%左右,装备上的液压系统,操作存在延迟,易使操作员产生误判,导致装备出现险情等情况。二是违规操作,导致装备受损。训练中,如果官兵对“两高一山”条件下操作装备的技能掌握不牢,可能由于加温、加高压不彻底、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早期磨损等意外损坏现象。三是管理不严造成器件丢失。“两高一山”环境下,小装备、器材等容易丢失。
2.“两高一山”条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的影响
2.1空情难于掌握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空导弹性能下降,特别是武器系统用来发现目标和进行跟踪制导的雷达功率降低,侦察盲区增多,地形回波杂乱,不易判别目标,捕捉目标十分困难,对利用地形低空进入的飞机难以收到及时发现的效果。同时随着敌军在电磁领域的优势以及我现有电子战设备对特殊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反空袭战斗行动将受到严重电子威胁,全面掌握空情很困难。
2.2通信联络不易,指挥协同困难
高原特殊的电磁环境,导致无线电通信受高山阻隔和地质影响,电波干扰大,常出现衰落现象,通信距离大为缩短。在风雪等复杂气象条件下,因电离层变化,通话时断时续,有时完全中断。有线电联络因高山、沟壑阻隔,线路架设费时费力费器材,线路维护较困难,通信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战时敌人进攻过程中实施的强烈电子干扰使通信联络更不易。由于指挥的主要途径-“通信”受到限制,致使指挥员的决策不能及时下达,加上受高山阻隔和地形割裂,兵力部署大多情况下相对独立,阵地分散,加上受机动条件的限制,难以组织及时有效的互相支援,对协同作战影响较大,指挥协同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2.3后勤保障任务艰巨
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及作战行动特点的影响,各种物资器材需求量增大,尤其是油料、维修器材的消耗比一般地区高出一倍,甚至几倍。另外需要供应大量防风沙、防寒等特需物资器材。而所需的这些物资器材,因当地人烟稀少,物资贫乏,经济自给力较差,难以就地筹措,军队所需生活和作战物资,几乎全部靠内地筹措,靠战役、战略后方供应,致使物资品种增多,运输量增大。在道路少、路况差、距离远、通车缺少保证和战场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实施后方补给,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延长了补给时间,也加大了补给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后勤保障任务尤为艰巨。
3.提高“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能力的对策措施
3.1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部队“两高一山”条件下作战适应能力
一是预有准备。培养官兵“两高一山”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意识,突出做好战备方案修订完善、物资器材储备、装备维護保养、关键路段积雪清理等工作准备。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要紧前储备严寒作战环境作战时所需的防红外模块、雪地伪装网、荒漠伪装网、防滑链、备用电瓶、低温启动液、车辆快速启动器、取暖炉、防冻液、报警器等各类物资器材,确保性能完好,切实做到用时有备。二是强化训练。常态组织“两高一山”条件下适应性训练,重点针对受气候影响较大的体能、防寒、伪装、防护、野外生存、装备保障训练要素开展训练常识教育和应急训练,不断提升部队全域全天候作战能力。三是深入研究。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部队机动、防护、作战保障、政治工作、后装保障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切实摸清“两高一山”条件下武器装备底数和技战术性能,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
3.2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导致导弹飞行速度有所提高,有效射程增加,同时导弹的发射区和杀伤区远界增大,近界稍微外推但变化不大,导弹的平均可用过载稍有下降,对付高速目标和机动目标的能力减弱。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体化情报报知网对主要来袭方向要重点搜捕,及时、准确地通报搜捕情况,准确掌握进入战区内空袭兵器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及技术参数等目标诸元,以便为便携式地空导弹部队提供准确可靠的射击诸元,同时应灵活配置火力分配,在作战的主攻方向上应采用梯次部署,多层打击,形成多层设防,多层打击的拦截体系,将主要兵力在敌无人机可能来袭的方向上成扇形配置,确保有较高的毁歼概率。
3.3加强“两高一山”条件下便携式防空导弹战法研究
一是在战法运用的指导上更强调整体性。针对高原高寒边境地形,敌军空袭规模等特点,强调各种防空力量的联合抗击,发挥各种防空力量的整体作战威力,并强调在打击的同时要作好防护,做到打防并重。二是在兵力使用上更具有灵活性。采用“隐蔽设伏、寻机打击”,“卡口制谷、层层打击”,“灵活机动、动态掩护”的战法并针对边境地区对空战斗的特点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