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4月24至26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刘雁飞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包文辉会长亲临会场,并作了鼓舞人心的开幕致辞。大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中国工程院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王红阳院士、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主席Steven Wong教授、Clinical Chemistry主编Nader Rifai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学教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陈文祥研究员以及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酶活性(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 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冠心病患者150例,健康对照者130名
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心力衰竭(HF)诊断和管理最常用的标志物。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是研究较为深入且广泛应用的新兴标志物。研究显示,MR-proANP可作为急性HF的独立诊断指标,但诊断价值较BNP和NT-proBNP无明显优势;预后价值特别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判断初步显示出了较BNP和NT-proBNP更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心血管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 DMD)是X染色体隐性致死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 500男性活婴,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伴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主要累及青少年男性,一般在12岁以前丧失站立和行走的能力,最后因心肌和呼吸肌无力而于20岁前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病是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
期刊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NAP)表达。 方法方法学建立。采集研究对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应用PE标记抗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NAP表达方法。运用BD公司QuantiBRITETM PE于流式细胞术评估每个细胞结合的抗体数(AB/c),间接反映待测细胞mNAP的表达量。观察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柠檬酸钠3种抗凝剂、标本放置
目的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4至8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1例。用酶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2、4、8、24、48 h血肌酐值;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2、4、8、24 h血NG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基因型的构成以及毒力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从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55株UPEC,对其开展系统分群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筛查46种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开展药敏试验。毒力分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55株UPEC中A、B1、B2和D群分别占9.1%、5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2013年3至6月使用hsp65基因测序比对的方法鉴定杭州地区762株结核分枝杆菌和20株NTM,通过比例法药敏试验获得70株MDR-TB,测定其与20株NTM对利奈唑胺的MIC,分析利奈唑胺对MDR-TB和NTM体外抑菌浓度的差异。结果所测70株MDR-TB的利奈唑胺MIC均≤1 mg/L,MIC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UPLC/MS/MS)方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25(OH)D2]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以用于常规临床实验室评价维生素D含量。方法方法学建立及评价。2013年5月至8月征集的500名北京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清用于建立参考区间。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25(OH)D2-D3和25(OH)D3-D3作内标,首先用硫酸锌溶液和甲醇溶液沉淀血清
酵母菌种类繁多,对其准确、快速地鉴定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协助临床正确治疗病患的前提。有较多的方法和技术被用于酵母菌的鉴定,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采用酶学、血清学、蛋白质和核酸分析技术等鉴定方法[1-3]。目前,酵母菌自动鉴定系统利用一系列常规的显色反应和荧光生化测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广泛应用于快速鉴定从临床标本分离的酵母菌。其应用不仅避免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而且检测时间缩短、准确性高,能够为
期刊
目的分析我国全血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现状并与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室间质评软件收集参加2013年第2次全国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活动实验室的全血细胞计数项目(WBC、RBC、Hb、HCT、MCV、MCH、MCHC和PLT)目前所用参考区间的相关信息,包括参考区间上限和下限,参考区间的来源和参考区间是否验证等。回报结果剔除所有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公司的数据后,使用Microsoft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