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玩”与英语“play”的语义差异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助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和FLOB语料库,在语义场和类联接理论视角下,对汉英“玩”的句法搭配模式进行了英汉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汉语中的“玩”主要有两种搭配模式:“玩+NP”和“玩+结果状语”,其中“玩+NP”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得到凸显,而英语中的“play”则主要有6种用法,分别为play光杆,play…role/part,play+NP,play with+NP,play+Adv以及play构成的介词词组,其中得到彰显的结构是“play”作为光杆动词以及“play…role/part”和“Play+NP”结构。
  关键词:玩 类联接 语料库 搭配模式
  
  一、引言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的生活态度趋向娱乐化,“玩”的文化异军突起,这不仅体现在内容品种的增加(如玩传奇、玩空手道、玩躲猫猫等),还体现在领域的拓展,玩①不再只停留于玩游戏层面,而是延展至一些传统观念支配下应该认真严肃对待的领域,比如学术、政治、感情等方面,出现了诸如“玩学术、玩政治、玩情感”等说法。然而,“玩”文化的兴起,并没有引起语言学家足够的重视。纵观语言学界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对“玩”进行了研究。李玄玉(2002)对“玩”后接的宾语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由此反映出的人们在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上的变化。佟秋妹(2005)从方言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她以徐州方言为依据,从词汇意义、结构意义、语境制约意义和历史来源四个方面来研究该方言中的动词“玩”,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方言语料。赵超(2008)从词源的角度详尽考察了“玩”的来源并概括了它的基本义项,对在某些场合可以与“玩”替换的“泛义动词”——“做、搞、弄、干”进行了区分。但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将汉语“玩”和英语“play”进行专门对比研究,也没有人基于专门的语料库对这两个词进行考察。因此,对“玩”进行探索性研究是极有价值的,而从英汉对比角度对汉语“玩”和英语“play”进行句法搭配研究及翻译将更有意义,这既能促进英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英汉词语用法的差异,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也会起到很大帮助,有利于外国学生更清楚细致地了解汉语动词“玩”的具体搭配用法。
  本文在语义场和类联接理论框架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洛杉矶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UCLA Corpus of Written Chinese)和英语语料库FLOB,辅之以中国知网及Google搜索引擎,试图通过英汉对比分析来窥探汉语“玩”和英语“play”的句法搭配模式差异及词义演变模式的差异,初步探索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
  二、理论综述
  (一)语义场理论
  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最早是20世纪20~30年代由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学者提出来的。Trier(1934)和Porzig(1934)有关语义场的理论开创了语义学研究的新阶段(Ullmann,1962:7)。Trier(1934:69)指出,“语义场是单个词和整个词汇之间的现实存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与词相同的特征,即可以在语言结构中被组合,同时还具有词汇系统的性质,即由更小的单位组成。”(束定芳,2000:69)。也就是说,语言中的各个词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按一定的概念组成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彼此休戚相关,它们不仅在语义变化上相关,而且相互制约相互规定。若借用Saussure的概念来说,就是词义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例如,在“animal”这一共同概念下,“cat、tiger、wolf、cattle、dog、elephant、sheep、fox”等词共同构成一个语义场,在这个语义场中,“animal”是上义词,而其他词则为下义词。词义的演变往往是在一个语义场中以语义链的方式演进的。
  (二)类联接理论
  Firth在阐述词语搭配时提出了类联接(colligation)这个概念(引自刘润清,1988:99)。Michell(1975:120~122,转引自杨惠中,2002:101)对类联接做了较为清楚的阐述:类联接指的是语法范畴的结合。类联接不是与词语搭配平行的抽象,而是高一级的抽象。类联接是关于句法结构和范畴的陈述。一个类联接代表了一个类别的词语搭配,也可称为搭配类(collocational class,collocational type)。比如,N+V就是一个类联接,它代表一类搭配。类联接和词语搭配紧密相联,一个类联接的确立必须以足够的词语搭配行为为依据(杨惠中,2002:336)。
  三、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机读语料库的出现给词语搭配及其句法表现形式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使搭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相结合成为可能,因为语料库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使用实例,而且其语境共现检索功能也使得观察统计更省时、更准确,从而在有限时间内量化搭配强度、突出显著搭配,这对于归纳词语的搭配规律和使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杨节之,2007:42)。语料库的语境中的关键词检索(KWIC)能够为分析词汇搭配提供丰富翔实且令人信服的例证。
  (一)研究工具
  本文使用Word Smith Tools(5.0)作为语料检索工具。Word Smith Tools是一个操作较为简便的软件包,包含数种用于语言学分析的应用程序,其中最为常用的三个功能是语境共现检索(Concord)、词频列表检索(Wordlist)及关键词检索(Key Words)。在本研究中,我们仅使用前两个功能。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库为洛杉矶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UCLA Corpus of Written Chinese)和FLOB语料库。FLOB(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 English)语料库收词100万左右,且为书面语语料库,对英语“play”的搭配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则是严格按照FLOB模式编制的,库容100万词,所收集的语料能反应中国过去十年书面语的变化,是对兰卡斯特语料库的更新。用这两个语料库更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玩”用法上的对比研究,而之所以要使用中国知网和Google搜索引擎,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中出现许多新的搭配,这些在静态的语料库中无法查到,所以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可以说明动词“玩”和“play”义项搭配上的新趋势,力图发现某些新的搭配规律。
  (二)汉语“玩+X”的语义句法搭配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9)对“玩”做出的释义是:①玩耍,如:玩火;②做某种文体活动,如:玩扑克,玩足球;③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如:玩花招;在此基础上,“玩”引申出另外三种意思:④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轻视,戏弄,如:玩女人;⑤观赏,如:玩月;⑥供观赏的东西:古玩。第一、二种义项着重于玩的活动范围,第三种突出玩的方法手段,第四种则是说明玩的态度,第五种表明玩的心情,第六种则是玩的名词用法。本文着重讨论“玩”的前五种意义及其用法,以及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演变义及其用法,也即“玩”作为动词,“玩+X”的结构。
  1.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结果
  我们使用人工标记手段,在加州汉语语料库中对“玩”进行手工检索,得出所有检索行。经统计,“玩”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为114次,其中作为名词和无宾语动词使用28例,作为动词后接成分使用86例。通过对语料一一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玩”后接成分的类联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玩+NP”,其中包括两个变体:“玩+起了+NP”,“玩+着+NP”;另一种是“玩+结果状语”,其中又包括三种情况:玩+Adv,即玩直接加结果状语,中间不添加任何成分,如“玩够了、玩惯了”;“玩+得+Adv”表示玩的结果,如“玩得炉火纯青”“玩得出色”;“玩+出+NP”表示玩的结果,如“玩出智慧、玩出名堂、玩出新意”。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一:“玩”的搭配模式
  搭配类型 例子 频率 百分比
  玩+NP 玩+NP 玩电脑、玩游戏、玩手机 45 52.3%
   玩+起了+NP 玩起了BBS、玩起了鬼、玩起了游戏 8 9.3%
   玩+着+NP 玩着玩具、玩着我们的“国粹”、玩着无聊的游戏 7 8.1%
  玩+结果状语 玩+Adv 玩够了、玩惯了、玩通宵 10 11.7%
   玩+得+Adv 玩得开心、玩得炉火纯青、玩得舒舒服服的 7 8.1%
   玩+出+NP 玩出智慧、玩出名堂、玩出新意 5 5.8%
  其他 玩了个痛快、玩个新花样 4 4.7%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出,“玩+NP”彰显出独特的绝对构词优势,我们认为这和“玩”的本义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随着人类语言的演变及生产生活交际的需要,也出现了不少语言变体。“玩+起了+NP”表示玩的动作的开始,“玩+着+NP”表示“玩”这个动作正在进行。如果删去“起了”和“着”,它们所构成的短语结构仍然成立,符合语法要求,有清晰的语义。所以单从句法角度而言,这三种结构是可以互换的。当然,从语义角度来说,互换后句子的意思也就改变了。“玩”通过“玩+Adv”“玩+得+Adv”和“玩+出+NP”来表示玩的结果状态。这充分显示出汉语语言的灵活搭配能力以及多变的句型模式。
  2.“玩”的新用法
  若细心观察近几年的语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玩+NP”存在一个语义演变的过程。例如:
  (1)老鞋匠玩时尚 月入8000(《Popular Science》2010/05)
  (2)天上也可以玩摄影——谈谈航拍摄影(《数字生活》2010/02)
  (3)铁路也玩“实名制”(《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02)
  (4)学术研究怎能玩空手道(《科学与文化》2005/09)
  (5)看美国人玩政治——评克里斯·马修斯(《硬球》《全国新书目》2004/01)
  我们发现,“玩”这个动词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与“玩”相关的语义场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在“玩+NP”的结构中,不仅传统意义上游戏性质类别的词可以进入,需要谨慎严肃对待的事物名词也可以进入此类结构,如“玩政治、玩情感、玩品味”。人们从玩的态度和活动范围角度进行了创新。在“玩时尚”的结构中,既含有人们放松的心态,也体现出现代人另类个性的特征。而“玩摄影”则体现出人们态度的转变,不再像以前传统观念下一板一眼地从事一项任务,缺乏创新,而是娴熟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全方位玩转摄影,以此来体现完美精湛的技术。“玩实名制”和“玩政治”体现出在这个世俗文化当中,人们出现生活娱乐化的现象,通过语言层面来反映和释放生活的压力。而“玩空手道”则体现了隐喻机制在语言词义演变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是人们对此事物的认知映射到彼事物上,形成了始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王文斌,2007)。空手道是一种武术之道,也是一种健身术,它是通过巧妙应用拳、脚,探究真、善、美的动态的禅道。而人们把空手道运用于谈学术研究,则是凸显它的飘凌,在动作上的腾空。通过武术域,映射到学术研究的这个域,来说明做学术应该脚踏实地,有严谨的学风,而不应该弄虚作假。
  在Google搜索引擎的基础上,我们于2010年4月2日对“玩+NP”②(其中NP为正式文体的词或抽象词汇)的部分例证做了一个统计(如下表所示),显示出现代社会玩的文化的蓬勃兴起以及范围不断拓展。
  表二:“玩+NP”的新用法
  玩+NP 频数(次)
  玩政治 12,100,000
  玩空手道 4,570,000
  玩心眼 14,100,000
  玩新潮 2,240,000
  玩情感 24,200,000
  玩品味 6,860,000
  …… ……
  
  从以上搜索结果可以看出,凭借玩的新用法在中文网络媒介中的使用率,词典编纂者在重新编写词典时可以考虑将其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
  3.“玩”的用法小结
  王文斌(2001:255)指出,多义词的演变过程往往不是朝一个单一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演进,而往往是在辐射型(radiation)的变化中交织着连锁型变化,在连锁型(concatenation)的变化中又交叉着辐射型变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在《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王文斌,2007)一文中,他进一步提出多义词词义演变的仙人掌发展模型,也即词义的变化轨迹类似于仙人掌植物的叶茎生长方式,一个茎球连着一个茎球,并向多方向发展,中间既有辐射型的生长,又有连锁型的延伸,而词义最终植根于特定的文化沃土,吸收特定文化的养分。我们认为,“玩”词义的发展也可以借用仙人掌发展模型来进行解释,现在拟构建出“玩+NP”的发展模式大致如图1所示:
  
  图1:“玩+NP”的发展模式
  A:玩耍,如:玩刀、玩枪、玩火等;
  B:做某种文体活动,如:玩扑克、玩足球、玩篮球等;
  C: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如:玩花招、玩鬼把戏、玩花样、玩心眼儿、玩手腕等;
  D: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轻视,戏弄,如:玩命、玩女人等;
  E:观赏,如:玩月、玩山水等;
  F:从事,经营,买卖,如:玩学术、玩政治、玩二手房、玩股票、玩期货等;
  G:弹奏,演奏,如:玩小提琴、玩钢琴、玩吉他等;
  H:品味,玩赏,如:玩古董,玩字画等;
  I:追求,表现出……样子,如:玩个性、玩排场、玩档次、玩亲民、玩深沉、玩清高、玩高雅等。
  其中A~E为《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列“玩”的义项,而F~I则为我们经语料收集总结出的“玩”的新义项。从图1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在以根须表示文化养分的基础上,“玩”以“玩耍”为基本义,通过缩小玩的范围,出现了义项B,并且通过方法手段和态度心境的限定,出现了义项C、D和E。在B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活动领域的类比延伸出F和G义项。而H和I义则是在E义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三)英语“play+X”的语义句法搭配模式
  英语“play”与汉语“玩”相对应,但用法却远没有“玩”那么丰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对“play”作为动词的释义主要有5种:①玩耍(延伸出装扮、假装,开某人玩笑两组义项),如:play with a ball、play pirates、play a joke等;②参加活动比赛(包括由此延伸出的“赌博”义),如:play football,play the casinos,play the stock-market等;③演奏,如:play the violin,play the flute等;④表演,扮演(某人的)角色;以某种方式表现、装成(某种人),如:play Hamlet、play the politician、play the diplomat等;⑤其他(如快而轻地动,敷衍地做等意思),如:A smile played on/about her lips.He is only playing at his job in the city:he’s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being a racing driver.
  我们使用Word Smith Tools(5.0)作为语料检索工具,在FLOB语料库中检索所有“play”的用法,共检索到252个检索行,其中作为名词使用的为90例,作为动词使用的占162例。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又将“play”作为动词使用时的用法细分为6种,如表三所示:
  表三:“play”的搭配模式
  搭配模式 共现词语 频率 百分比
  Play光杆 to,will,shall,stop,could,etc 38 23.5%
  Play…role/part military,powerful,constructive,pivocal,active,special,etc. 32 19.6%
  Play+NP Play+somebody Hamlet,Siegfried,confessor,permitent,etc. 36 22.2%
   Play+game/music golf,chess,basketball,card,music,etc. 36 22.2%
  Play with+NP skills,the pride,the other white children,etc 5 3.1%
  Play+Adv all day,for another couple of weeks,well,skillfully,badly,etc 11 6.9%
  其他 Play about a decaying tyranny,play their way out of trouble,play out. 4 2.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play”在实际操作中的句法搭配模式,它倾向于出现在光杆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在play…role/part,play+somebody和play+game/music的结构中。“play”的这些用法结构基本固定,词义也较为固定。
  为了增强本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我们又通过COCA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对“play”的动词用法进行检索验证,发现位居前十位的典型性搭配分别为“role、games、ball、golf、basketball、roles、football、baseball、piano”。同时我们也在Google搜索引擎上对“play”进行再次检索并进行人工筛选和排查,并没有发现“play”有产生除《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释义之外的新用法。由此我们认为,“play”词义相对固定,没有出现有如汉语“玩”作为动词时海量吸附新词进入“玩+NP”的趋势,“play”作为动词的典型搭配模式为“Play+game/music”,“Play…role/part”和“Play+somebody”。
  四、“玩”与“play”的语义差异及其认知阐释
  我们通过表四来比较“玩”和“play”的语义差异。
  表四:“玩”和“play”的语义差异
  序号 玩 例子 play 例子
  ① 玩耍 玩刀 玩耍 play with a ball
  ② 做某种文体活动 玩足球 参加活动比赛 play football
  ③ 弹奏,演奏 玩钢琴 演奏 play the violin
  ④ 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 玩花样 表演,扮演(某人的)角色 play Hamlet
  ⑤ 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戏弄 玩女人 装扮、假装 play pirates
  ⑥ 观赏 玩山水 以某种方式表现、装成(某种人) play the politician
  ⑦ 从事,经营,买卖 玩学术 开某人玩笑 play a joke
  ⑧ 品味,玩赏 玩古董 赌博 play the casinos
  ⑨ 追求,表现出……样子 玩深沉
  
  表中义项①、②和③为“玩”和“play”的共有义项,而④到⑨则为各自的个性义项。可以看出汉语“玩”的语义比“play”丰富得多,“play”无法承受“玩”所吸附的新用法。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中西方思维差异有关,西方人讲究严谨、逻辑性,而东方人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注重辩证思维,喜好通过类比进行螺旋式思考,所以可以通过一个动词“玩”与不同的词进行搭配组合,产生新的用法。当它们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词汇化之后,则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另一方面,汉语词汇中频繁出现新搭配、新用法,并为人们广泛接受,这反映出中国人追求创新,至少在语言层面上竭力进行推陈出新,以吸引听话者注意。另外,中国人普遍容忍性较高,比较善于灵活地创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通过利用“玩”具有语义模糊性这一特点与不同的词语进行搭配,从而出现了诸如“玩政治、玩学术、玩高雅”等表达。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的反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充分资源用于享受。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压力骤增,人们期望通过多种途径来释放压力,语言表达就是其中一种,使得原本严肃的行为轻松、幽默化,缓解紧张情绪,达到生活娱乐化的目的。
  通过观察表四我们也发现,英语“play”和汉语“玩”在很多义项上是不对等的。汉语“玩”的有些词义是英语“play”所没有的。比如新近比较热门的“玩政治、玩心眼、玩品味”等,我们不能直接翻译成“play politics”“play heart and eye”和“play taste”。在很大程度上要意译,或许可译成“deal with politics skillfully”“be calculating”和“seek for high taste”。同样,英语动词“play”所含有的一些义项也是汉语“玩”所不具备的,如“play…role/part”表示“扮演……角色”,而不能简单翻译成“玩……角色”;“play out”是“精疲力竭,过时”的意思,而不是“玩出来”;“play Hamlet”也不是“玩哈姆雷特”这个人,而是对其进行角色扮演。
  五、结语
  本文基于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和FLOB语料库对汉语“玩”和英语“play”的语义句法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两者的常用类联接模式。“玩”倾向于出现在“玩+NP”的结构中,并且由于当今社会的浮躁氛围和世俗文化,能够进入“玩+NP”名词短语不再只限于游戏类的词语,正式文体的词语也与其进行了搭配。英语“play”则主要是用作光杆动词或用于“扮演……角色”“玩游戏”这一类结构中。这一发现不仅有利于提高英汉语言学习者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英汉互译时选词的贴切性,而且能够增强他们对于英汉词汇句法语义差异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为汉语词典的编纂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注 释:
  ①“玩”作为名词的用法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关于“玩”作
  为无宾语动词及与其他动词搭配构成动词短语的情况,我们将另文论述。
  ② “玩”在普通话中经常儿化,本文对“玩”和“玩儿”不作区分。
  参考文献:
  [1]Firth J.R.Papers in Linguis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2]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7.
  [3]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Mitchell,T.F.Principles of Firthian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1975.
  [5]Taylo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UP,1989.
  [6]李玄玉.说“玩”[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7]刘润清.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8]聂亚宁.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
  [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9]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佟秋妹.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11]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4).
  [13]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7.
  [14]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 构造”的对比——一项基
  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8,(2).
  [15]解海江.汉语义位“吃”词义扩展的认知研究[J].烟台师范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16]杨春生.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4,(12).
  [17]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8]杨节之.语料库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116).
  [19]赵超.“玩”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
  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郑红燕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杰博士新近出版了专著《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他在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打磨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以汉语状语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也是汉语语法学界修饰成分研究的最新成果。此书见解独到、论证充分、资料扎实、结构合理、结论可信。    一、较高的选题价值,全新的研究视角    胡明扬先生指出,围绕着句法研究有两大范畴,一是有关核心谓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英汉给予类动词和投掷类动词为例,从句法-语义界面入手,利用相关语料集中考察了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并加以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动词的双及物结构有不同的语义解读,取决于动词的语义结构具有不同的凸显和侧重。给予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隐性语义,具有[+状态]或[+结果]指向。而投掷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显性语义,具有[+事件]指向。第二,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可以
期刊
摘 要:《說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从它对汉字字形、字义的分析可以窥见古人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表示统治者(君,王,帝,皇)和被统治者(臣,妾,童,宰,奴,民,婢)两组称谓字的分析,窥探古人的等级观。  关键词:汉字 字形 字义 《说文解字》 等级观    叶秀山在《美的哲学》中指出:“西方文化重语言,重说;中国文化重文字,重写……中国文化其深层次的结构是以‘字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初步探讨了象形字、形声字的造字法所反映出的汉民族的认知模式。象形这一造字法反映出汉民族在认知事物时,常常把各个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把事物和文字联系起来,使事物和文字成为一个整体。形声造字法反映出汉民族在认知事物时,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并把含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以形声字的形式归为同一个范畴。  关键词:汉字 造字法 象形字 形声字认知模式    一、引言    目前,
期刊
摘 要: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读者不仅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文本的心理表征,而且对文本意义会形成相应的语义表征。然而语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成功的语义理解基于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因此,本文依据情景语境理论,举例分析了情景语境对语义理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文本理解中语义表征形成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而构建了文本理解中语义表征的认知心理学模型。  关键词:情景语境 语义理解 语义表征 认知心理学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音韵学、文献学及方言学的角度论证了广东方言中指儿媳的“心布”即古汉语中的“新妇”,同时,从汉外借词的角度进行了佐证。  关键词:心布 新妇 语音演变 借词    南开大学刘叔新先生的《词汇研究》是研究词汇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第287页谈到粤语与少数民族语借词时,认为粤语指儿媳的“心布”一词借自古百越语,对此,笔者不甚赞同,现提出与刘先生商榷,同时也请方家指正。  原书如是论述:“粤方
期刊
摘 要:越南语和汉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接触,汉越词是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在现代越南语里不仅仅存在着大量的汉越词而且越南人还能利用汉语语素造出自己的词语,即称“越造汉越词”,也称“越创词”。这种造新词的方式在现代越南语里起着很积极的作用,也是越南语造新词的一种趋势,使越南语词汇越来越丰富。新造出的越造汉越词,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  关键词:汉越词 越造汉越词 造词    什么是汉越词?阮如意先生(Ng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人民日报》国庆社论(1949~2009)作为话语分析对象,对54篇国庆社论中的情态词语“必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必须”的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必须”句从使令用法向事理用法转变;从主要受话对象来看,“我们”的范围从党政干部向人民大众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党政机构与人民大众的对立,淡化了不平等的权势关系。总体而言,《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中,说话者、党政机构以及人民大众三者
期刊
摘 要: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两者又有差异,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地使用某一词汇,较多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英语语篇中上下义词汇项经常出现在同义语篇中,形成连贯的衔接。它们各自的类属关系,表明各自的层次和语义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为基础,探讨了政治演讲语篇《不自由毋宁死》的连贯性。通过分析该语篇的语言特征,揭示出语篇的连贯性是表层/显性衔接手段和深层/隐性衔接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连贯性 政治演讲语篇 认知    一、引言    自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衔接”和“连贯”概念以来,连贯便成为评价语篇质量的重要标准。连贯指的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互相影响和互相关联的方式。传统语言学认为,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