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必然造成焦虑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焦虑也照样难以避免。
  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是双重挑战:陌生环境 亲子分离。常用的方式,包括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给孩子讲描述幼儿园生活的故事,甚至陪园,其实能做到的都只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了解新的生活规范,但并不能消除亲子分离造成的焦虑——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焦虑也照样难以避免。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补充能量。
  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从过去可以随时回到爸爸妈妈怀抱的习惯,突然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想想看,这样的巨大变化,会造成怎样的心理压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哭闹、焦躁,甚至表现出剧烈的抗拒,都是正常的。
  可以说,分离必然造成焦虑,甚至带来巨大的伤痛。无论你的前期准备多么充分,无论孩子的个性多么开朗活泼,这种“伤”都无法避免。当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搂着你的脖子大声嚎哭,这并不说明你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也不代表你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更不表示孩子有什么性格缺陷。
  反而是那些一直不哭闹的孩子更应该引起注意,不哭闹并不代表没有负面情绪,很有可能是孩子不肯或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在背后积压,当孩子遇到新的挫折时,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爆发。

避免两个极端


  分离焦虑必须经由分离才能解决,但如何对待孩子因为分离产生的情绪十分重要。我们以往对待分离情绪的态度,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

无视情绪


  认为既然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那就不用管他,哭够了就好了。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常见的方法有:
  转移注意力:“你看你看,那个玩具多好玩啊。”
  讲道理:“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不上幼儿园就不能学新东西、认识新朋友。”
  否定情绪:“有什么可哭的,幼儿园多好玩啊。”“你看,那个小朋友就不哭,比你勇敢。”
  这些方法,都是事实上对“分离”的不作为,任由孩子独自处理自己的情绪。

害怕情绪


  在孩子的眼泪和哀求面前一次次妥协,要么延长陪园的时间,要么在送园路上与孩子反复纠缠,要么干脆同意“今天不去了,明天再说。”
  与前一种态度相反,“接纳情绪”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认同。然而面对孩子的情绪大爆发,面对无休止的眼泪和“妈妈你让我做什么都行,我就是不要上幼儿园”的恳求,父母往往会陷入巨大的无力感,除了把孩子久久地搂在怀中,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害怕孩子的情绪


  当能够理解分离焦虑产生的必然性,对孩子因此爆发的负面情绪,我们也就能够找到更适合的应对方式。
  送园:果断分离
  “我知道你和我分开很伤心,
  但我相信你会在幼儿园顺利度过一整天。
  我一定会按时来接你。”
  在送园的时候尽量做到态度明确,果断分离,就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无论场面多揪心:伤心落泪、号啕大哭、搂着妈妈脖子不撒手、对妈妈拳打脚踢……都请父母先深呼吸。送园时不宜展开拉锯战,而是尽量把握以下3个原则:
  1 大人要表现出镇定和轻松,你的焦灼会让孩子更恐惧与你分离。虽然这很不容易,但却至关重要。
  2 与孩子拥抱告别,并告诉他:晚上一定来接你。如果孩子搂住不放或者拳打脚踢,也要不生气,温和和坚定地拉开孩子的手,把他交给老师。
  3 果断离开,不停留,一分钟也不行,转身则更不行。
  接园:亲密重逢
  “真高兴又见到你了!
  我非常非常想你。
  爸爸妈妈的表达方式要视孩子的具体状态而定。比如,如果孩子状态还好,可以抱着他说:来!让妈妈亲你100口,不对,要亲1000口才够。
  如果孩子状态不好,那么就不适合过于夸张搞笑的方式,可以先抱抱,拉拉手,通过亲密的肢体动作传递关爱就好。等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后,再考虑更开心的游戏。
其他文献
自从放权给豆豆自己选择袜子后,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每天穿不一样的袜子去上学了。而且两只袜子的颜色差别都很大,比如,绿色配红色,灰色配绿色,总之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潮流,而是纯粹的乱搭。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全身上下都“包装”得挺好的,一抬脚就“露馅”了。但是,每天早晨,我还是由他自己乐吱吱地跑到柜子前去选袜子,高兴地和他讨论今天袜子的颜色,然后还夸奖一句,今天选的袜子很好看。  其实,豆
给宝宝送新年礼物时,新衣、新玩具通常是父母最先想到的。年年如此,新意少了,礼物也流于公式化。今年,不妨试着给孩子的新年礼物换个新花样,也许,来自心灵的温暖,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欢乐。  给宝宝更多的拥抱  最近,乐乐妈发现6岁的儿子不太愿意在分别的时候亲她的脸颊了。是孩子大了,没有从前那样亲近妈妈了?细想一下,不对,是一年到头忙工作、忙接送、忙三餐,乐乐妈自己也疏忽了与孩子的亲近。于是,乐乐妈决定趁
咨询室来了位愁眉苦脸的妈妈,没等落座,就抛了个问题出来:“我儿子越来越娘娘腔了,怎么办?”  原来,以前因为儿子皮肤白,她觉得适合粉色系衣服,就专门给他那样搭配,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可爱的。谁知后来长大了买玩具,他就开始盯着粉色的不放。前几天,儿子扎在一堆文具里,挑选文具盒,妈妈默默地祈祷“别选粉色”,可他再次精准地拿起了粉红色的那个文具盒!无论妈妈怎么劝说,他都不肯换别的颜色。  “老师你不知道,那
说到孩子的不讲理,几乎每位妈都有一本血泪账。  商场外,4岁的豆豆坐在饮料桌边,把最后一口冰淇淋的蛋筒塞进了嘴里,哦,又香又甜啊,真心不想走,还想再吃一根。  妈妈见势不妙,急了,一堆的道理涌上心头:  1.两根冰淇淋吃下去,晚饭就别指望了,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得胃病。  2.一根冰淇淋10元,两根20元,真不是一般地贵啊,持家不是这样持的!  3.男孩子要穷养,怎么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养成这样娇
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吗?恰恰相反。调查发现,不做家务的孩子统筹时间能力差,上学后经常需要写作业到深夜;由于归类整理的能力弱,很难在学习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高效记忆;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差,因为很少建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他人的劳动也少有感恩之心……而倘若根据不同的年龄,按步骤分梯度地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反倒能培养责任心和担当感。  认知的2岁:  边玩游戏边干活边干活  这个年纪的孩子手部小肌肉还没
我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3岁能帮我扔垃圾、4岁以后天天帮我开车锁、门锁;5岁能独自在家呆上两个小时;7岁能独自乘坐公共汽车上学;现在儿子8岁,已经能自行解决午饭了呢!  可是曾经,我也和许许多多的妈妈一样,对孩子的爱深切而沉重,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加倍呵护,不愿见他受一点点委屈。渐渐地,这种深切的呵护让我看到了自己母性的弱点,儿子在我的照顾下变得日渐依赖、怯懦起来,若不试着慢慢放手,只会越来
时近清明,年事已高的母亲希望我能代她回老家祭拜,顺便把5岁的安安带上,虽然外公外婆早已逝去,但安安依然是他们的曾外孙。  墓地在田间,汽车开不进去,阴雨天泥泞的小路让安安怨声载道;当我们在墓地前摆好祭拜的东西,想让安安好好地鞠三个躬时,他却怎么都不肯。  回程途中,我问他缘由,安安回答:“我不认识他们,我又没见过他们。”  就这样,一趟亲情之旅、寻根之旅尴尬结束。  安安的抵触让我认真开始思考:究
文文妈半夜被一阵咳嗽声惊醒,原来是独自睡在小床的文文正在咳嗽,文文妈赶紧让文文喝了些白开水。可是没过一会,文文又开始咳嗽,而且声音很奇怪,有点像小狗叫,跟以往咳嗽很不一样。文文妈赶紧摇醒文文爸,两人一商量,决定等天亮送孩子去医院,可是没想到天还没亮,文文就已经口唇青紫、大汗淋漓,送到医院时,医生赶紧给文文打点滴,并且开出了住院通知书。文文妈一看傻眼了,咳嗽也要住院?  孩子半夜咳嗽有时是一种极为可
《大树上的难题》开始很平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小弗,把一个普通的风筝卡在了一棵普通的树上。接下来,小弗当然像所有孩子一样,把自己的一只鞋子扔上去,想把风筝打下来,然后是另一只鞋……接着是一只小猫。  直到这里,也不过是普通的桥段,因为我们总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一再犯傻。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如此;直到,我们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比如一架梯子。  我们以为小弗会把梯子竖好,一步一步爬上去,把风筝、鞋
周日与影楼约好,一家子外出去海滨公园拍照。为了让小睿积极配合摄影师,全程我不仅是妈妈,还是“逗引姐姐”。4点钟收工回家,除小睿精神抖擞,我们都已疲惫不堪。  回家后,我与小睿分工:我去买菜,她则拿着垫脚凳煮饭。6点钟,心急火燎的我才开始准备晚餐,突然想起忘了买葱,蒸鱼怎么办?想让小睿爸爸帮忙,可刚帮小睿洗完澡的他,这会儿还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碰巧小睿又在一旁可怜巴巴地问:“妈妈,我肚子好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