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催促孩子“快一点儿”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点,快点,上学迟到了!”“你磨蹭什么啊,快点!”“你倒是动起来啊,为什么停下来?快一点儿啊!”在催促孩子的路上,家长们的体验可不少。
   我曾经也面临这样的困惑。很多时候,我家孩子的爸爸叫他起床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快点起来,快点、快点……重复十来次,孩子虽然很艰难地起来了,却是一脸的不开心。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爸爸每天重复地叫我起床。能不能让闹钟叫我啊?”我说:“可以啊。如果闹钟响了5分钟你还没起来,爸爸再叫你,好吗?”他说:“好的,但是不能连着叫,叫三遍就够了。”按照约定,我和他爸爸沟通以这样的方式行动着,起床这件事变得容易了。
   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及备选方案,把起床这件事转变成他自己的事,既保护了他的自主性又尊重了他的想法,亲子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流畅。
   没有孩子愿意被催促。如果我们一直以这种方式安排着孩子,那我们的孩子,会更多地失去自己选择的权利,而变得散漫和拖延。
   试想一下,作为成人的我们,如果一直有一种声音,催促着你做这做那,每一步都充满了安排,是不是也会让人心里不安,让人感觉到不被信任?催着学习、催着写作业、催着找工作、催着结婚生孩子,如此种种,当你完成了每一个被催促的事件后,回头想想,这样的过程你开心吗?如今,当我们成为父母,有了孩子,又开始不断地以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催促模式循环时,有没有似曾相识?
   没错,孩子心里的感受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他的愤怒、不满、委屈,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就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慢吞吞。他以这样的方式在抗议,就像很多成年人以拖延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他不是不能快,而是他不愿意快。亲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变成了对抗。
   催促没完没了发生,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你和孩子之间没法逾越的鸿沟,你只得以这样的方式来达成你内心的意愿。黔驴技穷,不得已,很多父母失去了耐心,就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暴力冲突。而这,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学习合作。有个咨询师讲了一个他和女儿的故事。他很急切地要带着女儿出门,去参加定时的活动,可临出门时女儿却在水缸里玩起了泡泡。这种乐趣让她忽视了爸爸要出门的需求。这时,爸爸并没有催促孩子,而是如實告诉孩子:爸爸赶时间,要马上出门了,如果你愿意陪爸爸出去,我保证,回来的时候我能把这些泡泡变成各种颜色、各种稀奇古怪的形状。孩子听了,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他也顺利地带着女儿出门了。
   我欣赏这位爸爸的智慧。在和孩子的相处上,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会随着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蹲下来,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去看到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去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去尊重他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才可能建立起充满温暖的合作性关系。这位爸爸打动我的地方,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焦虑和急切,不是以高高在上的父亲身份去逼迫和催促孩子。如果他说“快点,快点,我要迟到了,你再不来,我就走了,留你一个人在家,没人管你”,相信孩子也可能屈服于他,陪他出门,但是带给孩子的是不安、威胁以及有条件的亲子关系。他的做法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寻求孩子的许可,和孩子达成合作,互利共赢的同时也拥有了简单而快乐的陪伴体验。
   合作性关系的前提是理解,是懂得。当你能够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那么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充满爱意和乐趣。编辑/刘柳
其他文献
这是被大山隔开的村子。大山的这边叫贺家屯,大山的那边叫秋岭屯,两个村子都属于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的自然屯。   苍青色的大山连着大山,峰峦起伏,那青绿色的波浪就像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海,有微风吹过,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从村子的这边到村子的那边需要多少时间?开车走大横岭路要1小时50分钟;骑摩托车走周岭,翻山越岭要40分钟;步行要穿过车岭沟的密林,再翻过裸露着褐色岩石和悬崖的大山,需要两个小时。
期刊
发小来看我,我们在路边摊吃小龙虾。虾膏掉在衣服上,我从包里拿出一支小林急救去污笔给她。她感叹:“你一直活得这么贵。”   活得贵一点,是我的理想。在月薪只有几百块钱的时候,我就在过自己眼里贵一点的生活。   过贵一点的生活,是上班后第一个室友教我的。   室友中专毕业,入职比我早,收入却不比我高多少。她给人一种很有钱的感觉,我一度以为她是富二代。她有一只黑色的小拎包,隔几天就用软布擦一下,换季要收
期刊
老公出身在軍人家庭,但小时候身体弱小,体质不好,性格内向。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基本没有什么朋友,受了委屈还动不动就哭鼻子。不仅他爸爸总觉得他不像个小男子汉,连他也觉得自己不够酷。   有一天,他爸爸拿一个崭新的足球回家,对他说:“踢球去!”   从那天起,足球(男子汉)的大门就朝我老公打开了……直到今天,老公都很感激当年的那个足球。他说,热爱足球,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专业球员,但却是培养一个男孩子的
期刊
“六一”儿童节来了,自然要跟孩子们说声“节日快乐”,孩子快乐成长也是为人父母的最大心愿。但是当心愿遭遇现实,有些父母不免担心,快乐了,能够成才吗?  名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求学必然辛苦”。而作为舶来品的“快乐教育”,则从风靡一时到被质疑批判。当“我们被快乐教育忽悠了多少年”的呼声四起,不禁要问,喜欢人云亦云的父母们真的了解“快乐教育”吗?  “快乐教育”最早由十九世
期刊
曾几何时,人们提起“快乐教育”,就认为要放任孩子的天性。还举以反例,咱们小时候就是总在被迫学习,所以不快乐。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在嬉笑玩闹中探索世界,也是在随心所欲中招人厌烦。   对孩子来讲,不受约束的放任是快乐的,但这样的人生无疑会一无所知,空虚无味。孩子生而白纸,先有教育而后能言快乐。“快乐教育”,从来就不等同于“随心所欲”。   时不时看到有新闻讲,谁家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家长焦虑成疾。于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入冬的雪还没下几场,已然腊月了。一般来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我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年味。自打我毕业到鞍钢工作也近30年了,每年的春节大部分都还是在东北过的。且不说,过去春运紧张一票难求。单是老家那边冬天没有暖气,那份湿冷也让妻儿苦不堪言。慢慢的,把回老家江南过年当成了一种情结。甚至当有人问我咋没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则笑着说,我老家在马鞍山,我现在工作生活在鞍山,两地之間就差一个“马”
期刊
夫妻回家路上撞上老汉   2018年11月的一天,浙江衢州青年王林驾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汽车后排坐着他的妻子林莉。小两口家在衢州西郊的一个村子,同在衢州市郊一家工厂上班。   一天没见到儿子了,两人回家的心情有些急切,王林踩油门的脚不由加了力,车子开得飞快。再过一个村子就到家了,前面拐向另一个村子的道口,接近道口数百米时,前面行驶着一辆三轮车,从背后看开车的是个老汉,看到老汉在左边的岔路口有拐弯的
期刊
老同学聚会,大家围绕孩子教育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对教育的无奈和焦虑写在脸上。年近不惑的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好不容易在城市成家立业,摆脱了父辈那种窘迫而艰难的生活;但如果我们的孩子稍不努力,考不上重点大学,他们的社会流动轨迹将滑向底层。所以我们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各种才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进。   家长们尚且焦虑不安,孩子们更不可能放松和快乐。我们明知孩
期刊
1990年的李子柒,至今未婚。   最近一个视频里,有记者问她:“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   李子柒爽朗地笑了,她一边继续手上的工作,一边说:“无非就是善良和孝顺嘛!”   她说得很快,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我平时拍摄的时候,会挖老大一个坑,特别费劲。如果这个人能帮我挖地,我会优先考虑。”   李子柒的视频都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虽然一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觉得这是她美化下的田园生活,是商业利益权衡下投
期刊
去年同学会,联系上了一个老同学。老同学住在华盛顿,每天朋友圈里满满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自采的樱桃、西梅,以及岁月静好式的自拍,搭配文字鸡汤。我很羡慕她,过得可真好。   “好什么呀。5年前,她老公出车祸死了,好不容易从丧夫之痛里走出来,一个男人又冒充高干子弟骗走了她老公的抚恤金。她得了抑郁症,吃药看医生两三年了。”听知情者这样描述她的生活,大家都沉默了。再看她的朋友圈,还是那么好看,我却很少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