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大小之辨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古名篇《逍遥游》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有鸟焉,其名为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却遭到斥鷃的嘲笑:“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斥鷃飞不过数丈,自以为是极好的飞行,不能想象翱翔万里,更想不到鹏要飞到哪里去。庄子称之为“小大之辨”,内中蕴含大与小的辨识与选择,千百年来引人深思。许多管理者十分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才是考验管理者的大智慧。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毫无作为,而是实现“抓大放小”,做到“抽身大计”。此外,优秀的管理者要懂得适当给自己留出一片清静无为的思考空间。
  大事有为,小事无为
  老子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管理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何为大事?何为小事?但凡关系到发展方向、基础条件、重要决策、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等内容,具有雪中送炭功效的事情,就是管理者应该重视的大事;而涉及细枝末节,仅仅起锦上添花效果的事情,则是可以不予考虑或暂且搁置一边的小事。
  毛泽东同志曾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谋划、决议、命令、批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
  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因为琐事干扰而分心的。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关键问题永远都是少数,而如何在一大堆的问题中找出关键问题或问题的核心节点,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学会抓大放小,工作效率就高,工作效果就好;而不会抓大放小,则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出这样的管理经验:“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事是做不完的,那就是规划未来。”他甚至明确地提出:“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管理者应清楚自己的定位,你们是教练员,而不是运动员,应该致力于出谋划策,而不是冲锋陷阵;你们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让不同的员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要事事亲力亲为。
  日本管理学者占部都美把拘泥于小事的管理者分成五种类型,其一,身为领导岗位却喜欢插手秘书职责的事务员型;其二,沉迷于各种会议、认为开会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会议型;其三,喜好参加各种盛大的场面、热衷于迎来送往的礼仪型;其四,热衷于权力之争、派系斗争的政治斗争型;其五,逢人便提当年勇、沉溺于过去之辉煌的回顾型。
  某咨询公司在对2000名员工的调查中显示,有75%的管理者像保姆一样,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自己的下属。在这些公司中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最敬业的员工是领导。网卡了,领导马上联系维修公司;新员工要接受培训了,领导马上去会场给员工打气;业务员要谈业务了,领导马上帮助业务员编写话述。弄得自己的员工永远没有机会成长。领导自己也是分身乏术,精力和体力每况愈下。
  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家典型的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平均每个月用于讨论战略问题的时间只有3个小时,即使如此,这3个小时的时间也难以得到充分运用,讨论漫无边际,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
  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每天的日子过得很悠闲,许多人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片刻不得空闲。但正所谓“当局者迷”,超负荷工作的管理者反而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柳传志反复強调要“站出画外看画”。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资源稀缺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如何使资源尤其是优秀的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值得思考的。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管理学关注的是一个组织的资源配置问题。管理者应该建立有效的甄别机制,基于资源稀缺的客观事实,确定哪些事情值得做并且应该做。企业战略方向的确定和坚持,意味着企业在抓住机会的同时,抵御住了诱惑;管理者不去做某些事情,是因为他希望把另外一些事情做得更好。忙与乱经常是相伴而生的,忙得过头了,往往容易出乱了。只有在大事面前思路清晰,小事面前难得糊涂,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守住理智。
  北宋名臣吕端,在太宗、真宗两朝为相,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吕端大事不糊涂。”据《宋史》记载,在立吕端为相前,太宗赵光义曾与当时的宰相吕蒙正商议,吕蒙正认为吕端为人糊涂,不能任用为相。原来,吕端曾任蔡州知州,虽然将一个经历旱灾、水灾和蝗祸的百业凋敝之地治理成远近闻名的粮仓,但却传说他在蔡州常饮“状元红”,因不胜酒力,往往伏案酣睡,鼾声不绝。太宗的回答是“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心用其为相。
  吕端担任宰相之后,果然不负重托,屡屡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得非常有己见。为相之后,吕端担心具有同样声望的名臣寇准心中不平,便奏请太宗,让身居参知政事的寇准与他同到政事堂议事,得到太宗的应允,理性地处理了同事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件不糊涂的事,叛军李继迁的母亲被宋朝军队抓获,太宗想杀掉她,以示惩戒。吕端立即上奏太宗:如果杀了李继迁的母亲,将更加坚定了他的反叛之心,不如将他的母亲妥善安置赡养,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降,其母的生死系于官军之手,也好牵制他。太宗听罢连声称好。后来,李继迁的母亲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顾性命前来奔丧,被俘后其子纳款请命,一场暴乱就此得以平息。
  管理者应该向吕端学习,对原则性的问题要有准则,当仁不让,而对不关乎原则的小事情,则不必太过较真。但可惜的是,许多管理者就是因为太精明,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结果,过于斤斤计较的脾性不仅破坏了整个企业的氛围,而且让管理者自身也疲惫不堪。当然,并不是说管理者要对小事放任不管,而是要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而定,做好时间管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管理者一方面受到时间、精力、资源的限制,应该抽身谋大计;另一方面,细节决定成败,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张瑞敏说过,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叫做不容易。成功的企业与失败的企业之间的差距,往往是从一个小小的分野开始的。而海尔集团的崛起,正是从“不许在车间内大小便”这样最基本、最简单的细节开始,经由6S管理、OEC管理这样的细节管理而逐渐得以实现的。

  以英国糖果和饮料业巨头——吉百利史威士公司为例,公司只是对高层会议做了两项很小的改动:第一,要求所有的会议材料至少在开会前5天分发给所有的与会人员,让他们能尽早熟悉相关会议的内容;第二,在会议材料上加了一个标准的封面,注明会议的目的是分享信息还是实施决策,从而为标明需要决策的议题留出更多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人、一些企业不关注细节,致使执行力非常弱的同时,另一些人、一些企业却陷入了对细节关注过度的怪圈。过度关注细节,很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管理者要对细节有效地区分。那么,什么才是构成企业的关键性细节呢?从丙吉问牛的典故中,管理者可以很好地体会到关键性细节的真正内涵。
  《汉书》中记载,汉宣帝时期,丙吉担任丞相。一次寻访时看见有人聚众打架,他头都不抬,匆匆走过,当看到路上拉车的牛在吐舌头喘粗气,却急忙走过去查看。随从非常不解,就问丙吉,为什么有人聚众打架这样的大事你不过问,一头牛异样你却这么关心呢?丙吉回答:“有人打架看似大事,但是有巡城的专人会去处理,不会有更大的危害,而牲畜异常,往往预示着两个潜伏在小问题背后的大问题:牛生病了,动物生病可能意味着有大的瘟疫要流行;牛喘粗气,可能也意味着他们感知到了未来的天气,今年可能会大旱。几个人打架和瘟疫肆虐、粮食减产绝收,你说哪个是大事呢?”
  不愧为一代名相,他分得清楚什么是看似重要却并不重要的大事,什么是看似不重要却非常重要的小事。在如今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每天纷繁复杂的事物太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辨别过滤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大事小事,又怎么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该做的事呢?
  德鲁克说过,战略家要在所获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做出某种权衡。他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鹰,鹰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以广阔的视野发现猎物,同时它又必须飞得足够低,以便看清细节,瞄准目标并进行攻击。
  找准关键性细节,战略和细节之间就不再相互割裂。在企业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那些重要性很高、绩效却反而很糟糕的细节就构成关键性细点,应该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管理者的工作日历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蝇头小利羁绊,不为小恩小惠纠结,不为一时名利阻滞,当是管理者应有的小大之“辨”。不謀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成就大我,才有大作为。身为管理者,不可不摈弃“小”,不可不涵养“大”。 责编/齐向宇
其他文献
2005年的6月10日,在武汉大学念大三的宫玉峰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全身乏力,医生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学校为他募集了四万余元,然而巨额医药费很快让宫家一贫如洗,连房子抵押的几万元也很快花光了好心人将宫玉峰的遭遇发到了网上,万余元善款很快送到他手中,可几次化疗后,钱又没了   宫玉峰彻底失望了:父母养育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什么抱负都没来得及实现,却在快要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得了这种病,年迈的父母砸锅
去西安开会,想到贾平凹,便欲借机拜访他。请当地朋友老李向平凹先生转达我的意愿: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云时很近。老李联系后告知我他在场,没有可能召见不懂预约的人。既然在场,就有可能见面嘛。老李急了,数落我没文化,人家平凹先生“在场”,是指他回到乡村进入了创作状态。  人物就是人物,不同我等“人”和“物”难达胶合状态。后来做课题“雇主眼中的核心员工”,使我对“在场”一词更添了“禅房花木深”的感觉,它该是心
从一个稚嫩无知的小猎头成长为可以跟企业HR 侃侃而谈的顾问专家,到底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和怎样的成长呢?依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大致需要经历四个阶段: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道自己不知道;3.不知道自己知道;4.知道自己知道。通过笔者的观察和总结,每个个体的悟性、学习能力、执行力、反思和纠正自我的能力,坚持不懈的毅力等不同方面存在差异,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第一年:无限痛苦  
跟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会幸福吗    有个人我并不喜欢她,但她很喜欢我。她比我大八岁,是台湾人,是我们公司供应商的一个部门经理。从一开始就是她主动追求我,当我们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表白。当时我对她不是很动心,觉得自己也比较有能力,以至于她百般邀请我去她公司发展,我也没答应。  现在过了一年,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反倒觉得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怀念以前她对我的种种好,想回到
面对人类日渐膨胀的物质欲望和对大自然的肆虐践踏,德国古典浪漫诗哲荷尔德林不无感慨地说:人类对大地要深怀一颗感恩的心。荷尔德林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无私地赐予了人类阳光雨露、清风朗月、山水万物,无私地哺育着人类生息繁衍,人类应当对大地深怀一颗感恩之心。  十几年前第一次读到荷尔德林这句话的时候,灵魂如被重锤猛然敲击,我深深地被诗哲这句满怀深情又不无忧虑的感叹震撼了。十几年来,这句话一直在心头盘桓萦绕,如
欢迎来到超职场时代  二十五年前,街边的IC充值卡电话还是新生事物,当时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有朝一日竟然可以通过小小的智能手机和千里之外的朋友视频通话,谈笑风生。同样,以我们现在的认知,二十年以后我们将要面临怎样的社会形态,根本无法想象,社会极有可能在那时进入全面人工智能时代。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专家都在费尽周折地为提高组织绩效目标寻找各种方法,但其出发点始终跳不出这样一个主题:如何有效管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HR 这样自嘲道:每天起来要拜三座庙,第一座——猎头公司,不差钱,我只要人;第二座——招聘平台,不差流量,就想要份真实的简历;第三座——招聘会,海报、传单、PPT宣讲会样样不落,就等你来签合同。  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招聘,从详定职位分析,到职位评估、制定薪酬,再到职位发布、背景调查、能力测试,最后深入面谈,可往往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威廉·怀特在《组织人》中讲道,在候选人成
员工职业病如何认定  HR来信:  我公司一名从事仓库管理的员工,自去年开始由于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开始休病假至今。现在医疗期已过,员工本人的劳动合同也将到期(不符合连续工作满十年和两次签订合同等条件)。双方也同意合同到期终止,但员工本人考虑到今后的治病费用,并且认为自己的哮喘等病症是由于工作环境不良所致,要求进行职业病认定,请我公司出具相关工作证明资料。基于以上情况,我公司要如何应对该员工的职业
在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万达网科突然宣布大举裁员,员工从6000名裁至300名,成为大概率事件。如若成行,这意味着网科人员将从最高峰削减95%。作为万达集团第四次转型的里程碑,万达网科科技集团的成立在最初被赋予打通实业 互联网的桥梁作用,公司旗下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圈的全新消
李敏(化名)就职于国内一家领先的智慧零售公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一名经理,她需要统筹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同事看来,已经在公司效力接近十年的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人力资源专家”,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不过,李敏的内心却在备受煎熬。  由于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个事业部都亟须吸纳人才,现有的人才招聘系统并不能满足公司对于人才的巨大需求。李敏迫切地想要提升招聘的效率,但改造招聘系统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