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并且城乡差距一直存在,由此便导致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为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外流出,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监管和感情的交流,容易形成自闭、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对策优化农村留守兒童教学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如何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如何实现综合国力的腾飞?因此,作为基础教师的我们,理应肩负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保证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笔者将简要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学的现状,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借鉴。
一、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留守儿童容易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儿童正处于思想和意识的启蒙阶段,其对是非善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儿童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监管,再加上祖父母对其思想道德教育的疏忽,就容易沾染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小偷小摸,如果放任不管,将来很有可能会做出更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其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虽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也曾开设德育的课程,目的是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行,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儿童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他们一旦离开学校便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有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因而便逐渐养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对待陌生人时刻保持着警惕的心理,对于其他学生也不能敞开心扉。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养成了欺负弱小的不良品行,这种教学现象也亟待解决。最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产生弃学、厌学的心理,如此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二、在小学教学阶段,实施温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净化农村小学周边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对是非对错的分辨还未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加之学校周边环境的“污染”,极易沾染不良风气,如抽烟、酗酒、斗殴等,如果教师对此不闻不问,那么儿童就会受“污浊之风”的影响越来越深,最终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者,更是守护者,理所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小学教师可以联合其他教师或者向校领导反映,通过有效的手段净化农村校园周边环境。如,禁止在学校周边开设游戏厅、网吧、KTV等娱乐性营业单位,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种优质的教学环境,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家校共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感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温暖,因而其心理容易孤僻,有些则正好相反,反而感觉无人管教,形成了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不论是孤僻或者自傲都是不良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农村教师应当积极与儿童家长取得联系,联合家长的力量,开展家校共育。教师应当知道,家长是与留守儿童有着浓浓血缘亲情的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家长给予留守儿童特有的温暖。如今的信息技术已逐步趋于完善,家长只需要抽出极少的一些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就可弥补儿童心灵上的空虚,给予儿童必要的家庭温暖,因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应当善于联合家庭力量,实施家校共育,还农村留守儿童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三)调动社会力量,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通过调动社会救助力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时,他们必定会在心中怀有感恩,促使其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相机记录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发给社会相关部门,如社会基本生活保障部门或者社会公益救助站等,向他们寻求帮助,进而将所得物资全部用于救助贫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综上所述,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教师的“痼疾”,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从以上三点入手,温暖农村留守儿童,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念,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2]靳澤群.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6.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39。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如何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如何实现综合国力的腾飞?因此,作为基础教师的我们,理应肩负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保证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笔者将简要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学的现状,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借鉴。
一、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留守儿童容易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儿童正处于思想和意识的启蒙阶段,其对是非善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儿童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监管,再加上祖父母对其思想道德教育的疏忽,就容易沾染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小偷小摸,如果放任不管,将来很有可能会做出更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其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虽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也曾开设德育的课程,目的是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行,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儿童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他们一旦离开学校便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有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因而便逐渐养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对待陌生人时刻保持着警惕的心理,对于其他学生也不能敞开心扉。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养成了欺负弱小的不良品行,这种教学现象也亟待解决。最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产生弃学、厌学的心理,如此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二、在小学教学阶段,实施温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净化农村小学周边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对是非对错的分辨还未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加之学校周边环境的“污染”,极易沾染不良风气,如抽烟、酗酒、斗殴等,如果教师对此不闻不问,那么儿童就会受“污浊之风”的影响越来越深,最终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者,更是守护者,理所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小学教师可以联合其他教师或者向校领导反映,通过有效的手段净化农村校园周边环境。如,禁止在学校周边开设游戏厅、网吧、KTV等娱乐性营业单位,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种优质的教学环境,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家校共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感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温暖,因而其心理容易孤僻,有些则正好相反,反而感觉无人管教,形成了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不论是孤僻或者自傲都是不良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农村教师应当积极与儿童家长取得联系,联合家长的力量,开展家校共育。教师应当知道,家长是与留守儿童有着浓浓血缘亲情的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家长给予留守儿童特有的温暖。如今的信息技术已逐步趋于完善,家长只需要抽出极少的一些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就可弥补儿童心灵上的空虚,给予儿童必要的家庭温暖,因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应当善于联合家庭力量,实施家校共育,还农村留守儿童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三)调动社会力量,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通过调动社会救助力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时,他们必定会在心中怀有感恩,促使其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相机记录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发给社会相关部门,如社会基本生活保障部门或者社会公益救助站等,向他们寻求帮助,进而将所得物资全部用于救助贫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综上所述,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教师的“痼疾”,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从以上三点入手,温暖农村留守儿童,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念,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2]靳澤群.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6.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39。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