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碳”目标下旅游低碳转型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计算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发展绿色低碳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下而上”法对江西省2000—2019年旅游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进行计算,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西省旅游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科基金(4226103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1YJAZH08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碳”目标下旅游低碳转型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计算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发展绿色低碳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下而上”法对江西省2000—2019年旅游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进行计算,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西省旅游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活动及废弃物处理是江西省旅游业主要碳源,碳排放总量从56.23(104t)增加到516.72(104t),呈持续上升状态。(2)江西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波动发展趋势,且存在“北高南低”地带性差异。(3)江西省MI指数均值为1.22,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呈持续改善状态,其动态趋势受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指数双重影响。(4)规模、结构、质量、开发创新、环境、行业技术与行业投资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产生作用。本研究为促进江西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国内习惯称之为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TM)感染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好发于免疫低下的艾滋病患者,即使在接受抗真菌治疗后仍有较高病死率.该病临床表现与器官受累情况有关,一般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多为播散型,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体重减轻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既可累及皮肤及黏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对电解质的分类、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现研究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电解质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对电解质
目的 了解我国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并采用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探讨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采集1208名独居老人的数据资料,有662人(54.8%)对目前的生活表示满意,546人(45.2%)对目前的生活不
目的 探讨中国乐普与美国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器在凝血检测中的的应用结果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患者标本120例,应用两种血栓弹力图仪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血栓弹力图仪的R时间、K时间、α角、MA值等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血栓弹力图仪在凝血检测中正常参考值范围有异同,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各项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本文结合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实际案例,从生活、信息、角色、故事和任务五个方面对真实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目前,膜分离技术主要在石油化工、食品工业、医疗工业、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渗析、气体膜分离和渗透蒸发等技术进行介绍,以加深人们对该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解。
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对含铒不锈钢中第二相的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中第二相以Ni-Er系为主,存在两种元素组成一致但含量差异明显的第二相,两种第二相中Ni、Er摩尔分数之比均为2∶1;不锈钢中第二相大部分呈长条状,沿晶界呈网状析出,其析出数量随着Er含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当Er含量由1.62%增加至7.45%时,第二相的析出面积百分数由7.0%增至24.5%
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是推进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于经验性理解,概念性理解是指超越具体事实或现象,在抽象观念(概念、原理或理论)的层面上把握事物间联系、机制或变化的深层次理解。概念性理解的形成是通过反省思维对事物意义不断概念化的过程。其表现特征体现在个体的知识组织和提取、模式识别或问题表征、解释与预测现象、问题解决与应用迁移等诸多方面。概念性理解本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是一种以现实为指向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