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其他课程和文章的理解能力。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文本阅读的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忽略了文本阅读的本质,不再从文学史的视角去阅读和分析文本自身的人物性格及情节梗概、读者的实际感受、写作技法和文章的整体表达,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是逐渐向阅读的边缘化趋势发展。必须思考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文学视角 高中 语文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和鉴赏能力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以文学史观的视角为侧重点,加深对于语文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也能有效地应用文本阅读里的技巧,把表达技巧有效地应用到写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文学史观视角下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在阅读教学中固化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堂中,教师依然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是否能够应对考试,把灵活地应对考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教师往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记住了文章会从哪些角度出题,哪个内容是重点,标准答案是什么等等,而忽略了语文文本阅读本身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教学《病梅馆记》的时候,只会批判清政府落后腐朽的政治制度;教学《项链》的时候,就要抨击玛蒂尔德贪图荣华富贵的虚荣心态。过于片面化和笼统化的教学,让学生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无法摆脱标准答案和固化定义的躯壳。语文文本阅读变成了固化的教学,无法让高中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理解和学习整个文章内容的精神,或者对于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进行思考。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想象和思考。但是实际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与我们理想中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的。
(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反客为主
语文文本阅读最大的好处和优点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学史视角,从文章的整体感受作者实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具体形象,在阅读中引起共鸣或者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思考,加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过于“表现自我”,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实际状况。比如,在教学《项链》这篇小说的过程中,由于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反映法国的社会现实,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先通读文章,然后再对文本内容进行讲授。但是,教师由于想要节约课堂时间,于是打断同学的阅读,直接抛出问题,让同学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玛蒂尔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中心主旨。学生由于没有通篇阅读,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存在误差,只有极个别的同学认识到“她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但是,同时也是能坚强面对艰难人生的人”。即便是学生的答案接近标准答案,教师还是不满意,最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做笔记。这样的课堂提问,本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予理睬的态度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消极情绪,最终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学习效率。
(三)过度地应用互联网技术,背离了文本阅读的教学要求
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文本阅读,但是却没有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只是摘录或者提取一部分进行阅读分析,难以从文学史观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内容。并且,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过度地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文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通过投影仪观看视频和短片,忽略了文本内容的实际教学。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也没有从文学史观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所以导致学生只能浅显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很难进行综合的思考,严重忽略了文学史的视角分析,背离了文本阅读的初心。
二、如何科学有效地让教师引导高中生从文学史视角进行文本阅读
(一)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改变标准化教学
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并不是仅仅从应对考试的立场进行教学,而是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储备量,提高学生对于整篇小说或者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要从文学史观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整体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将学生从“套子”里解救出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文本阅读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灵动性,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视角进行阅读分析,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研究和剖析。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以及中心主旨等,必须从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从而引起共鸣。即使学生在理解上有偏差,也要积极鼓励,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在教学《红楼梦》片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描写贾宝玉用“孽根祸胎”和“混世魔王”這两个词,导致很多学生评价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时用了“纨绔子弟”以及“忤逆父母”的词语。这时候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贾宝玉的性格,表明他是一个不愿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人,并不是“纨绔子弟”。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做出反应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融入课堂的阅读氛围里。
(三)围绕语文文本阅读的实际内容,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语文文本阅读的兴趣,首先就要立足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寻找与之相关的短片或者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色彩。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视角进行整体文章内容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些具体的细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弥补,可以让学生能够明确文章的各个环节以及情感设置,最终回归到实际的文本阅读中去,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高中学生从文学史观的视角去进行文本阅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既能够让学生立足整体的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物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文本的感情色彩,也能让学生激发对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固化和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文本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文本阅读的学习效率,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进程,促进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晓美.浅析文学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9(31):1.
[2]孙艳.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探讨[J].新智慧,2018(31):112.
[3]刘云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散文百家,2018(1):30.
关键词:文学视角 高中 语文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和鉴赏能力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以文学史观的视角为侧重点,加深对于语文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也能有效地应用文本阅读里的技巧,把表达技巧有效地应用到写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文学史观视角下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在阅读教学中固化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堂中,教师依然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是否能够应对考试,把灵活地应对考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教师往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记住了文章会从哪些角度出题,哪个内容是重点,标准答案是什么等等,而忽略了语文文本阅读本身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教学《病梅馆记》的时候,只会批判清政府落后腐朽的政治制度;教学《项链》的时候,就要抨击玛蒂尔德贪图荣华富贵的虚荣心态。过于片面化和笼统化的教学,让学生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无法摆脱标准答案和固化定义的躯壳。语文文本阅读变成了固化的教学,无法让高中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理解和学习整个文章内容的精神,或者对于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进行思考。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想象和思考。但是实际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与我们理想中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的。
(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反客为主
语文文本阅读最大的好处和优点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学史视角,从文章的整体感受作者实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具体形象,在阅读中引起共鸣或者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思考,加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过于“表现自我”,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实际状况。比如,在教学《项链》这篇小说的过程中,由于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反映法国的社会现实,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先通读文章,然后再对文本内容进行讲授。但是,教师由于想要节约课堂时间,于是打断同学的阅读,直接抛出问题,让同学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玛蒂尔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中心主旨。学生由于没有通篇阅读,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存在误差,只有极个别的同学认识到“她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但是,同时也是能坚强面对艰难人生的人”。即便是学生的答案接近标准答案,教师还是不满意,最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做笔记。这样的课堂提问,本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予理睬的态度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消极情绪,最终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学习效率。
(三)过度地应用互联网技术,背离了文本阅读的教学要求
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文本阅读,但是却没有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只是摘录或者提取一部分进行阅读分析,难以从文学史观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内容。并且,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过度地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文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通过投影仪观看视频和短片,忽略了文本内容的实际教学。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也没有从文学史观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所以导致学生只能浅显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很难进行综合的思考,严重忽略了文学史的视角分析,背离了文本阅读的初心。
二、如何科学有效地让教师引导高中生从文学史视角进行文本阅读
(一)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改变标准化教学
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并不是仅仅从应对考试的立场进行教学,而是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储备量,提高学生对于整篇小说或者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要从文学史观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整体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将学生从“套子”里解救出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文本阅读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灵动性,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视角进行阅读分析,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研究和剖析。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以及中心主旨等,必须从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从而引起共鸣。即使学生在理解上有偏差,也要积极鼓励,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在教学《红楼梦》片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描写贾宝玉用“孽根祸胎”和“混世魔王”這两个词,导致很多学生评价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时用了“纨绔子弟”以及“忤逆父母”的词语。这时候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贾宝玉的性格,表明他是一个不愿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人,并不是“纨绔子弟”。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做出反应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融入课堂的阅读氛围里。
(三)围绕语文文本阅读的实际内容,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语文文本阅读的兴趣,首先就要立足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寻找与之相关的短片或者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色彩。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文学史的视角进行整体文章内容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些具体的细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弥补,可以让学生能够明确文章的各个环节以及情感设置,最终回归到实际的文本阅读中去,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高中学生从文学史观的视角去进行文本阅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既能够让学生立足整体的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物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文本的感情色彩,也能让学生激发对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固化和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文本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文本阅读的学习效率,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进程,促进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晓美.浅析文学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9(31):1.
[2]孙艳.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探讨[J].新智慧,2018(31):112.
[3]刘云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散文百家,20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