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国女性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间”这个私我空间中,女性的“此在”生命通过平静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不论是厨房中的家庭主妇、躲进屋子中的倦怠女子还是深闺里的寂寞少女,都在“房间”中谱写着自己的故事,撷取对生命真谛的反思。女性的生命意识在这间房间中焕发新的光彩,如同一株峭立崖畔的兰花,在劲风席卷中勉力存活。正是生命之光的焕发将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诗人与文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大命题展现出如下的精神特质和思维博弈。
  当现代智性的阳光照进女性生命久闭的花园,女性生命的“此在”感觉在“房间”中得以复苏,而不再作为男性感觉的附庸存在。女性在“房间”中亲身演绎的种种生命事件将痛感、幸福感和无奈感一股脑地倾斜而出,她们在其中享受自由表达的快乐,也体味久违的生命知觉。在广袤的女性文化荒野上,女性更多地感受到无助和惊惶,埋藏在肌理深处的矛盾被转移、掩盖了。当空间范围缩小,处在四面墙的“夹击”下时,翟永明们才更能觉察到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共同生存困境。这种困境古已有之,却在八十年代女性自己的“屋子”中被女性本身真实再现、表达和思考。痛苦增加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在突围、退返到冷静思考的过程中,女性诗人在逐步摸索能够摆脱现实生存窘境、实现其生命价值的途径,她们在创作过程中又在其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和生命思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本自足”。
  例如,“窗”身上“潜伏”着的女性敏感的神经,在与潜伏的危机对峙的过程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这在林珂的诗歌《我的窗》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体现:
  方方正正的独眼
  很亮很亮地淌着
  夜。夜。夜。夜
  而梧桐树在窗外
  白天
  独眼又一次被刺
  匕首在窗外
  “窗”本身的功能是采光、通风,因此,文人们常把眼睛类比作心灵的窗口。但林珂却在诗中将“窗”比作方正的“独眼”在夜里明亮,它不但具有视觉作用,更被附加了女人最敏锐的“第六感”,据此暗示女性草木皆兵的生存状态,仿佛在洞察周围的危机,警惕而孤独。在白天,“独眼”“又一次被刺”宣告女性生命的又一次遭受攻击,讲述女性多舛的前途命运。匕首就在一窗之隔的室外虎视眈眈,暗示女性处境危机四伏。同时,“独眼”表示将正常视觉封锁一般,从层面暗示女性面对生命处境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她们一边逃避现实,一边又清醒地保持警惕。林珂展示了女人如陷无物之阵般的失重生存状态,以及她们的凛然勇气和超脱态度——“我心如古井”。
  其次,个人存在方式的重新思索使得女性诗人对生命更加敬畏。五感复苏、智性闪耀的女性诗人与“房间”困居、出逃再回归的博弈过程,也是她们思索女性生命存在方式,“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秘密”(伊蕾《哲学讨论》),并将之付诸实践的物化过程。“房间”将女性生存景象浓缩式地呈现,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宏观把握的机会,那些曾经“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困惑、迷惘在其中显现真相,使得女性诗人对生命更加敬畏。那些急于破坏围墙、冲出房门的愿望当然更是这一观念的激烈显现方式之一。
  我所敬畏的深院
  我亲近的泥淖
  我楼壁上的红粉
  我楼壁上的黄粉
  我深闺中的白色骷髅封印
  ……
  它尚无坟,我也无死,依墙而行         (陆忆敏《避暑山庄的红色建筑》)
  陆忆敏所描述的这座幽谧的建筑带有一种神秘的图腾色彩,是具象意义和抽象意义的结合体。以“深闺中的白色骷髅”为首的一批意象充溢着女性不堪回首的生命往事的腥腐气息,陆忆敏把它们“封印”、“打成一叠,浓墨签收”,正是一种虔诚的敬畏之举。女性的苦痛历史虽在渐行渐远,但女性知识分子并不因此而放松警惕,她们在抛弃它的同时,也因时刻以其为戒,而对生命的坚强前行抱有更深的敬意。
  女性文学叙事是根植于女性生存现实的生命叙事,当空间更准确地限制在“房间”之中时,那些被生命悲喜剧牵动的情肠就显得更加深婉动人,生、死、爱、欲一同倾斜而出,将女性对生命的感悟推向有一个高峰,她们的“房间”诗歌写作是寄寓现代伦理思辨色彩的生命叙事,道德制衡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人性本质的彰显在逐渐增强。女性在逐渐成为“房间”主人的同时,也在逐步重掌个体生命大权,“平等”成为女性诗人生命天空上镌刻着的金玉之言。作为现代伦理观念的典型代表,而不仅仅是女性宣告“自治”的笔头策略,对当代女性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较于上一次现代女性作家的小规模、不彻底抵抗,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颠覆场面,正如翟永明的“创世意识”所阐述的:
  我们的结构天衣无缝
  创世时即如此
  ……
  在男性和女性的位置中
  找到完整的幸福                                    (翟永明《我们》)
  男女“对等关系”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成熟生命”态度的表现,也是“完整的幸福”的保证。
  勃发的女性生命本体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新的爱情、家庭理念替换古老的附庸观念,使女性不再作为两性关系中的弱者出现。她们塑造现代女性坚强、独立、果断的新女性形象,并努力重返社会关系和交际关系中女性应处的位置,在消解传统旧伦理关系束缚的同时,更将自身思维模式更新。
  “平等”意识的燃烧在女性身体感觉、自然欲望的自由表达上也帮助女性争得了权力。女性生命遭到最根本的压抑来自其灵与肉的悖论性冲突,这个问题最终指向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人对生命最初的需要都是来自人的原始欲望,当生存的欲望被满足,紧接着被需要的就是生理需求的表达。“世人不会懂得坟墓两字的抽象与具体/谁知道这安溪的坟墓依旧充满冰与火血和泪?”(张烨《月啼荒郊》女性灵肉真实的被解禁不单单是女性对压迫者的抗争,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她们对其生命本真状态的接纳和认同。
  生命意识的觉醒也促使当代女性重审她们的天赋使命——生育。男权制度文化中,女性被本质化为生育的工具,目的是消除女性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可能。当代女性生命意识的高扬促使她们正视生育作为女性神圣使命而非全部宿命的真相,母性神话的假象被打破了,而仅将母性作为人的自然生命本质之一,“母性贵重而可怕的光芒”(翟永明《女人·世界》)让男性笼罩下的泥古形象黯然失色。
  既然是人性就有正有反,母性亦然,不能因既定的审美化了的“母性”离间女性自我。八十年代女性诗人从不讳言自身包含的分裂性、多面性和矛盾性,并在自我批判和认同的过程中,正向地、不走极端地、坦承地面对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和最真实的精神状态。可以说,这是她们人本立场的卓越表现之一,她们所描述的母性“残酷、冷漠”的部分也并不会因此受到道德的指责,因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恰恰是不做过多道德判断的,她们只是不避讳人性中固有的真实和遗憾。至此,母性终于真正在女性精神家园正位。
  水是冰的另一种形式,柔情和冷硬本就是一体。女性生命并非靠条例、制度规定其形态,她们有权利保留美好和丑陋的每一面。当代女性诗人以坚强的诗心、细腻的笔触和勇敢的生命激情完成了对女性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救赎,谱写了一曲生命从“被迫离席”到“成长回归”的赞歌。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南海争端的法律问题入手,首先介绍了南海争端在法律上存在的四个问题。然后对中国在南海争端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政治解决方式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进而提出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南海问题,为南海争端的执法维权工作出谋划策。希望建立一种南海争端的法律解决机制,为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某种助益。  关键词:南海争端;执法维权;法律对策  一、关于南海争端的法律问题  (一)“九段线”的法律属性 
期刊
摘 要:人教版高中必修文言(包括古诗词等)的选编,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从中华典籍的四部分类法谈起。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必修;文言;中华文化;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作为古老文明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卷帙浩繁。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如何在短短三年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熟悉的了解,这给我们语文教材所应该选哪些古诗文提出了新的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甘肃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河特大桥起点引桥T梁架设过程的回顾,简单总结了小半径曲线桥架设大跨径T梁施工时常见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桥;大跨径T梁;架设  一、工程概况  泾河特大桥起点引桥T梁是在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开始的。施工时间是在冬春交替阶段,经历冬季施工,使原本紧张的工期显得更加紧迫,这就要求施工组织管理更加严谨,总体策划更加完善,避免造成人为的工期浪费。 
期刊
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已被视作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对这个二十世纪环球瞩目的壮举,以文字形式,率先向世人介绍的专著是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绍的著作是勃沙特的《神灵之手》;首次向全世界报道长征的经过,是斯诺在英国出版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当年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安徽枞阳县人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则是最早用画笔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唯一形象史料。  近代著名的文
期刊
为前人作传,既是对前贤的致敬,也是关怀自己的时代,借助前贤的思想情怀与人格风范,呼唤某种精神境界的努力。因此,在上个世纪初,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的沉重空气中,罗曼·罗兰用他的“名人传”集合起贝多芬、弥盖朗琪罗、托尔斯泰等一批备受磨难的英雄,召唤人们追随先贤的足迹,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梁启超在他的启蒙宣传活动中,也希望用传记作品对国民进行教育和激
期刊
摘 要:弗洛伊德认为神话是其所属民族的无意识的表达。在对比父系社会中中国和西方神话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神话中的表达的女性无意识欲望的两部分:女性欲望和母性欲望。女性的无意识欲望是如何进行代际传递的,它又是如何支持父性的传递。  关键词:精神分析;神话;女性;母性  一、精神分析与神话  1.弗洛伊德与俄狄浦斯王的神话  “他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但是他尽力之所能,避免神谕所预言的命运,但当他发现于不知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古代词坛领域中,纳兰性德与李煜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纳兰词在艺术创见上既独树一帜,又对李煜词有所继承和发展,故二者在词作艺术上颇有灵犀之处。虽梁启超曾云“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然纳兰词却并未达到与李煜词齐肩的文学地位,甚至远不及李煜词流传广泛。对此,在简要概述此二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后,可就纳兰词自身的艺术特点并在综观先前词史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纳兰词在后世之所以不及李煜词流传深广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很明显。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与沟通,互相理解和尊重也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文化又以错综复杂的形式存在。看似相同,而又有不同。现代社会不是战争年代的斗争而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国界之别。我们需要冷静的去判断自文化和异文化才可以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关键词:自文化;异文化;尊重;理解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很明显。
期刊
摘 要: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传奇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了每个人心中的一段佳话。目前学界对于司马相如的人格、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后世小说戏曲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想象加工都有相关的研究。本综述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学界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归纳,从“琴挑文君”故事入手,窥探史学记载与文人想象的不同,以期对当下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司马相如;卓文君  一、司
期刊
铁凝作为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其小说受到广泛重视。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恩怨纠葛的生活,富有生命的张力和情绪的感染力。  一、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给人以逆来顺受、压抑无能的感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自知寄人篱下,自认为倍偿生活艰辛。于是整日里以泪洗面,忧郁症、肺痨齐发。要么为小事哭哭啼啼,要么药不离口,终是一种落寞无能的形象。至近现代,鲁迅先生刻画的祥林嫂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