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从司空见惯的问题中推陈出新,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
  一、从指导阅读开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授课时,除了要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看图、读文、思考数学知识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懂课本内容中的图、式、文,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
  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逐步提高到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二、激励学生求异思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
  培养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常有疑点、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权威,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被人们认为“是”的事物,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其中的“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内部常伴有猜想、惊讶和困惑,感到棘手,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寻找理由和证明,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异想天开。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和环境产生惊诧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其基础是人与生俱来的“探究反射”。好奇心能促使人们对新事物产生敏感,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驱使人们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和主动的思考。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因此,教师要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异想天开”。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立异能够促使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在标新立异过程中,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现出不满足现状,爱探索求异。而一旦有所发现,表现出来的精神振奋,又起着反馈作用,使他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继续独立思考与探索。所以,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想他人所非想,不要随大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三、教学方法变单一为多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立体探索式课堂训练,也是启动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的法宝。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解答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现创造的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更新认识知识结构,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
  (一)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
  一题多解训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解法,进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
  例如:“李师傅计划60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5天就完成200了,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到以下解法:
  ①列方程解答;②用分数方法解答;③用比例方法解答。
  实践证明,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透过不同的知识领域看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广阔性与创造性。
  (二)一法多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事物可以与许多事物产生联系,从而形成放射状事物链。一法多用训练,能形成放射状问题链,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经过变换和转化,同一个解题方法很好地运用于不同情况下的问题,可以使思维触及面增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广阔性。
  例如:“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针对此题教师可设计如下一组变题:
  变题1:快车从甲地到乙地10小时行完全程,慢车从乙地到甲地15小时行完全程,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变题2:小明有若干元钱,若全部买圆珠笔可以买10支,若全部买练习本可以买15本。如果买同样多的圆珠笔和练习本,圆珠笔和练习本各应买多少?
  变题3:一块布料,可做10件上衣或15条裤子。如果配套裁剪可以做多少套服装?
  ……
  上述例题和三个变题情节、事理不同,但题中隐含的基本数量关系相似,解题方法也是一致的,都可以用1÷(? ?)来解。这样不但加深了对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而且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等思维品质。
  (三)一题多问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之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加深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应用题“济南到上海的铁路长832千米,上午8时,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62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83千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
  ①几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
  ②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是什么时间?
  ④相遇时两车距济南多远?
  ⑤相遇时两车距上海多远?
  ⑥相遇后甲车再走多少千米到达上海?
  ⑦相遇后乙车再走多少千米到达济南?
  通过这一连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思维环环相扣,学习步步深入,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
  学生完全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不包办、不代替,给他们亲身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获得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喜悦。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荡舟,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呢?  1.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作文。  1.1加强说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2重视写话训练。  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
目的 探究纳米硒(nano-selenium,Nano-Se)通过调节Bax/Bcl-2比值对镉(cadmium,Cd)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试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镉染毒组、低剂量纳米
运用薄板塑性极限理论分析了巷道顶板的破断极限载荷 ,讨论了影响极限载荷的因素 ,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 The ultimate load of roof of roadway is analyzed by using th
摘 要: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 课外学习    《数学新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主学习是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如何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效,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合作探究 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规律的探索活动,它是一种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活动。合作探究性教学作为体现学生主体特性的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激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因其生长在松栎等树林地,菌蕾状如鹿茸而得名.松茸菌体厚实,肉质鲜嫩,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药用菌
期刊
摘 要: 概率与统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本文作者就概率与统计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算。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概率与统计 错误剖析    一、对各事件概念理解不透彻,滥用公式  例1.抛掷一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求P(A B).  错解:∵P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传统的应试性教学过程不能代替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多向性思维教学既能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这里我结合实
[目的]:病证结合乃当代中医临床的主要模式,“审证求机”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最为关键。探究痤疮的病证特点并其理、法、方、药,不单能有效指导临床,更能提高疗效。文献研究发现,古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发散思维、增强版主意识、夯实知识基础、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 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新,即尽可能在已知知识体系中自主地延拓,开掘和再创造的工作,而数学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