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高水平“三型”技能人才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南通职业大学在“双高”建设实践中,提出绘制现代建筑产业全景图、构建五层三分课程结构、加强“金课”和融合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开发师制度、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路径方法,全力推进课程体系高质量建设,以实现高水平“三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三型人才;课程体系;“双高”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38-06
  【作者简介】1.马成荣,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校长,研究员(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管理与课程教学;2.徐胜,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双高”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网络化控制;3.徐广舒,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4.周开俊,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高职教学管理。
  课程体系建设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1]南通职业大学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打造“三接三契六融合”教改样本,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
  一、把握“三型”人才内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培养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知识集成创新能力;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创新驱动产业经济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有生力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产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基于以上考虑,南通职业大学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区域行业企业需求和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明确“双高计划”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职业道德和新时代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建筑工程过程性知识及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理论知识;具有安全、环保、质量意识;经历必要的职场化训练等。二是复合创新型人才,懂設计、精施工、会预算、善管理;能运用BIM、物联网等新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信息采集、自我反思能力等。三是国际视野型人才,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理、历史及文化;具有境外实习经历;获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2]23具备上述三种类型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就称为“三型”人才。
  二、打造“三接三契六融合”教改样本,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新路径
  目标确立后,学校组织专题性学习培训、专家辅导、全员研讨等活动,全面将其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引领性改革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建立“三接三契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接”是指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表现;“三契”是指课程思政、1 X、人工智能的契合,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革新;“六融合”指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教室与车间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是校企共同培养的具体落脚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该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全景图为逻辑起点,以培养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所需的“三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绘制现代产业全景图→实施专业分类管理→确定重点发展专业→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以五层三分课程结构、打造五类金课、加强融合课程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
  (一)以产业全景图为指引,科学规划课程建设体系
  产业经济发展是专业群建设的外驱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需要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全方位的融合,而课程是专业组成的基本要素。[3]南通职业大学以“现代建筑=传统建筑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化管理”为设计思路,围绕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建造施工、工程运维等工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空主轴,绘制现代建筑产业全景图。[4]17我们密切跟踪现代建筑业上、中、下游产业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态,准确把握产业部门、企业群体和关键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绘制的产业全景图把“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方向。
  (二)以岗位统整专业,构建五层三分课程结构
  聚焦服务面向,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基于建筑产业全景图和组群专业岗位对接度分析,依据“岗位相关、技术相近、基础相通”原则,采取以岗位统整专业的方法,将工程造价、物联网应用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建筑工程设计、智能建造、工程咨询等三个岗位群专业。[5]18专业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从“五层五分”到“五层三分”的课程结构。
  根据现代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岗位需求,开发与核心岗位有关的技术基础能力、技术核心能力,设置建筑识图与构造、BIM技术、装配式等12个教学模块,群内专业选择相应课程模块的全部或者部分课程,实现“模块化、厚基础、多方向”的课程设计目标。同时,嵌入思政教育、SEQ三识教育、双创教育和1 X技能证书等,建设通识基础课、专业群平台共享课、各专业分立必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职场过渡课等类型课程。重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能力本位、实践导向、1 X融合、岗位群课程统整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专业群建设将以BIM和物联网等技术为主线,建筑施工技术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融合,增设建筑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会计与投资审计方向)等专业方向,服务现代建筑工程产业链,进一步体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6]25   (三)以“金课”建设为抓手,提升课程体系实施水平
  推进“金课”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7]学校以建设“金课”工作坊为载体,开展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五类金课建设,加快推动学校课程优化升级。
  一是以标准建立保质量。学校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要求,遵循校级、省级、国家有关课程建设标准,对五类金课的建设标准与评定标准建立二级指标体系,并提出具体要求,抓好金课的“建、用、学、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建设措施及效果,努力实现金课的建设目标。
  二是以结构优化全覆盖。金课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有规划、有重点地分类建设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岗位统整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职场过渡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以示范引领促推广。依据专业定位和建设基础,精心打造具备一流的课程团队、一流的课程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课程资源、一流的课程管理等特点的校级金课。在校级金课建设的基础上,逐年择优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五类金课。注重发挥各级各类金课的品牌效应和引领效应,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三型”人才培养提质培优。
  (四)以融合课程建设,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格局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制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资金,以“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和“示范课”建设为重点,开发建设“认知中国:建筑强国的崛起”等特色思政精品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全体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一是开发建设企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海外实践项目和学业深造项目,开足开齐思想品德类、自然科学类、文史哲学类、军事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公共艺术类、创新创业类七类通识基础课程。二是开发融合思政、1 X、双创等元素的高水平专业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南通职大特色的“三型”人才培养融合课程体系。把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SEQ)作为专业和课程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从教学、管理、文化三个层面,细化三种意识融入方式,在育人环境、教学团队、班级管理、学生社团等方面,在课程设计、内容呈现、学习资源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全面贯彻SEQ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双创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通过建立BIM技术、智慧建筑等相关的技能积累中心,聘请校内外技能大师、名师名匠、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为双创导师,开设双创讲堂。三是开设以安全卫生、实验实训和公益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教育风尚,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
  (五)以课程开发师队伍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内容建设
  课程开发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也是知识创新、教学改革的源泉,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业務提升的平台举措。学校建立课程开发师制,启动“狼山计划”课程开发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支由课程开发师、首席课程开发师和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队伍,使课程体系的“设计施工”更系统、更科学、更精准。学校合理规划培养内容,优化培养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研讨小组、组织到名校挂职锻炼等途径,采取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课程开发师培养对象提高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与水平。同时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对于考核合格人员给予教科研资助和职评优先待遇。课程开发师培养工程将为学校培养一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国际视野的、胜任课程开发理论与实务要求的“四有”专业教师队伍,研制一批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具备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培育一批体现“三教”改革精神的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和教科研成果。
  三、深化“三教”改革,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三教”改革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而课程体系和“金课”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南通职业大学找准产教融合突破口,着力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关键问题,做实课程体系建设,提高“金课”建设质量。
  (一)推进教师改革
  学校围绕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建设、金课开发、“三教”改革、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教改“种子库”,鼓励教师立足实践,积极开展教改研究。加强领军型人才培养,加快团队负责人培育,组建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打造教学名师与产业教授、能工巧匠、杰出校友等组成的跨专业跨学科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通过产业学院平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加强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说专业”“说教改”等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金课”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为“金课”建设提供高质量师资保障。
  (二)推进教材改革
  完善教材建设与选用机制,优选教材,原则上必须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紧扣企业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SEQ教育、思政元素、双创教育等内容,遴选典型生产工作案例,校企共同开发“互联网 ”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和个性化活页教材,以及包括岗位标准、工作操作步骤及要点、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实训工作手册式教材。   (三)推进教法改革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发系列模块化课程,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实施专业群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需求随时进行线上学习,开展课前研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线下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智慧校园,利用“云物大智”技术,建设集学校远程课堂教学、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生顶岗实习考评于一体的远程教学系统。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法,鼓励和支持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四、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价,提供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保障
  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内涵,也是体系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通过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意识等举措,提升整体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水平。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双高”专业群相关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定期会商制度,依据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制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安排落实教学任务;成立由“双高”建设办公室、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部门组成的“双高”专业群教学部,负责组织开展“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开发群内专业课程资源等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学校组织开展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五课”教研活动,加强“三教”改革经验模式的研究、培训和推广,鼓励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打造高效、优质、示范课堂;健全专业群全方位、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定期形成教学实施质量监测报告。
  (三)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學校根据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课程专业特点、课程类型、课堂授课方式等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涵括思政教育及师德师风、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内容,采用定期与非定期、普查与抽查、现场听课与可视化平台听课相结合等方式,以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为多元评价主体,开展多视角、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活动,并针对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反馈的严重问题启动“教学改进单”处置程序,及时开展专项督导计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A/OL].[2020-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6]姚亚峰,徐广舒.“双高计划”视阈下专业群建设探究——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26).
  [3]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4][5]马成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之“五型”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
  [7]张毓龙.“金课”理念下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J].江苏高教,2020(12):152-156.
其他文献
在“以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而教师则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实现个性化阅读、多角度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开放点”。  一、基于阅读“差异点”,引导阅读  由于生长环境、性格特征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也体现了读与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点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  一、阅读的吸收积累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书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发展离不开阅读思维的激活。但当下阅读教学,充斥着对文本粗浅的感知、生硬的分析、刻板的理解,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睡眠状态。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阅读教学才能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和谐发展。  一、把握思维起点,让语言实践活动摒弃程式  1.把握学段要求,以适切方式贴近学生实际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支架是指起支撑作用的构架。在阅读教学中,所谓的支架主要是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为学生提供的支持与辅助。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在学生阅读支架的搭建方面,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生长点、需求点入手,为学生搭建起恰当的阅读支架,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  一、适切的学习支架使教师让学  “让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拥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
现行的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便是阅读与习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将阅读与习作圈成了一个同心圆。  一、 明确主题,找准圆心  主题好比这个单元的圆心,在它的周围围绕着文本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习作等,只有将这些有机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学,各项语文活动最终才能落到实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
语文课“费时低效”是广大教师心中的“痛”。特级教师黄厚江指出: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即语文课要回归语言的本质,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吴忠豪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语文课应该用课文学语文,要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课文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评价语文课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是否“学了语文”,即掌握了多少学习语文的方法,积累了多少语言文字,提高了多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面试
第一,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  课堂上我们要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口味。  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一课有一课的导入方法。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巧法”。要学会“难得糊涂”,你糊涂了,你的学生才会聪明;要学会“偷懒”,你懒惰了,你的学生才更勤奋。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用学生
【教学目标】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拓宽交际思路,有话可说,乐于开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的课余生活。你认为哪些时间属于课余时间?  (预设:下课后、放学后、周末、寒暑假……)  2.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做些什么?  3.观看几段录像,说一说他们在做些什么。  (播放视频内容:课间,同学们在教室和操场上活动。)  4.指导学生说话时要注意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突出语用训练,强调言意兼得,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获取美的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对于散文教学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浅析其中典型的表达技巧——“借物喻人”。  师:现在课文已经初步学完,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题目为什么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开设说话课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说话课上,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话训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发展语言能力大有好处。  1.看看说说  如以《水果》为主题的说话训练课,先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