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逐渐恢复正常 将如春回大地

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个承上启下的年份。经济向潜在增速收敛,逐渐接近L型底部确认,转型进入下半场,新旧动力逐渐形成均势,但仍不稳定,间或“乍暖还寒”;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制约。
  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2016是一个并不轻松的年份,几大指数全年悉数收跌,市场以惨烈的暴跌熔断开头,以持续近一个月的阴跌结尾,中间大部分时间震荡反复,考验着投资人的耐心和承受力。
  对于2016年的市场,笔者曾在年初的《2016展望:回归常态》中做过一些分析,认为“综合而言,相比2015年的跌宕起伏,我们猜测A股在2016年可能回归常态,股市不疾不徐,震荡反复,但全年方向大概率向上。”,“如果把15年的A股市场比做‘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上半程跑得太快导致迷失了方向,我们希望16年的A股市场是那只乌龟,不紧不慢,一步一个脚印,但方向清楚,目标明确。”,如果把年初的熔断影响去除,市场的走势倒有几分符合以上猜测,一是市场确实回归常态,波动率逐渐下降;二是震荡特征明显;三是股指从熔断低点开始全年震荡缓慢爬升。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
  相比股票市场的平淡,2016年的经济基本面倒是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一是经济总量平稳,新增就业稳定;二是PPI结束过去5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带动企业盈利同步改善;三是供给侧改革取得进展,煤炭、水泥、化工、钢铁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出现明显的利润改善。
  展望2017,首先需要回答,始于2016年中的经济企稳,是一次脉冲式的复苏,还是更具有中期含义的改善。脉冲式复苏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速下滑的过程中,任何改善都是非常短暂的。而笔者认为,看待这一问题,需区分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从2011年开始,笔者就一直认为转型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期间必然经历诸多徘徊隐忍,曲折反复。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因此对于经济的阶段性改善,确实不要轻言转型已大功告成。然而,本次经济的周期性改善,是对过去5年调整的修复,当周期的钟摆再次回转,不至于昙花一现。尤其我们看到周期改善的背后,是一些民营占比较高的行业,面对市场压力自发完成了产能的调整,发出成功化解经济转型压力的积极信号。因此,这是本次经济改善更为重要的中期含义。正如央行周行长在IMF的演讲中所言,“中国经济转型终将大致完成”,相信时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朋友。
  2017年经济的看点之一,是全球需求的温和复苏对我國出口的提振。率先复苏的美国已迎来第二次加息,而欧盟、日本等传统发达市场经济数据也出现一些改善,股市表现可圈可点;俄罗斯、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过去一年也有不俗表现,汇率低位企稳回升,股市自低点已上涨超过30%。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经济似乎正在艰难走出08年危机以来的泥潭,迎来一次需求提振,尽管力度略嫌不足,但也可改善我们的出口,为中国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7年,政策的支持力度或边际下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计货币政策或较2016边际收紧,财政政策力度也难以进一步加大。总体而言,政策总是相机抉择,当经济恢复部分自身动能的时候,政策力度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经济会在2017迎来L型底部的确认吗?这是个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毫无疑问,近几年我国GDP增速不断向潜在增速收敛,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改善,离L型底部确认的时间应该越来越近。刘世锦老师曾为当前中国经济见底开出三个观察指标,投资增速见底、PPI转正、企业盈利改善,目前以上三个指标都已符合条件。不过,我们依然不敢在目前时点马上给出肯定的答复,主要原因是对房地产市场仍心存一份谨慎。虽然,按照高善文博士的观点,1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幅去库存的积极现象,并估算15个月后库存去化基本完成,这一判断数据扎实,令人鼓舞。但我们担心的是,房地产作为一项最主要的居民配置资产,过去多年几乎单边上涨,牛气冲天,导致价格中累积泡沫。而且在16年,无论是土地购置的开发环节,还是居民新增按揭贷款的购房环节,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加杠杆现象,这让我们略感不安。过去几年,我们亲历了诸多资产泡沫破裂或是拥挤交易的坍塌,从前几年的大宗商品和钢贸,到最近两年的股、汇、债,置身其中,惊心动魄。按照中央防控泡沫和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已一定程度泡沫化的房地产价格,会一直独善其身吗?“什么时候买房都是对的,什么时候卖房都是错的”,这一迄今为止最拥挤的交易,会逆转吗?当然,泡沫是可以通过时间慢慢消除的,拥挤交易的解除也不必然导致踩踏,这是我们衷心希望的。因此,如果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软着陆,则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中国经济L型底部的确认也就近在眼前。
  展望2017,我们需讨论一下美国加息的影响。美国的两次加息,都让全球绷紧了神经。市场担心加息将推升美元指数,资金回流美国形成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一些比较脆弱的新兴经济体的重压。这一逻辑完全自洽但在现实中并不总是发生。以史为鉴,我们发现在1999-2000、2004-2006最近两个美国加息周期中,并未见到美元指数的同比例提升。因此,加息和强美元并不一定同步存在。而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以MSCI新兴市场股票指数衡量,美国加息背景下的新兴市场上涨倒是从不缺席,体现出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龙头,其复苏对全球经济和股市的拉动,一如其08年危机所带来的冲击。
  我们还需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可能动向。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大众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大幅提升,人民币后续的市场表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预期,导致“人无贬基”成为笑谈。站在目前这一时点,考虑到经济周期的不完全同步、中国仍需消化经济转型压力和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等因素,我们认为人民币在1-2年的时间内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幅度可能比较温和。而从中期的角度看,人民币还有一定的升值动力。首先,一国货币很难在经常项目大幅顺差的情况下持续大幅贬值。例如,日元在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内,并没有大幅贬值,原因就在于常年保持较高的顺差;其次,从资本项目看,我们存在双向错配,境内居民低配海外资产,而海外资金也大幅低配人民币资产,两者对冲,从长期看,作为能够持续增长的大国经济体,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资本流入会大于流出;另外,美元指数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向,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多极化趋势的确立,美国经济在全球中的份额在逐渐降低,美元指数相应也在走一个长期缓慢的下降通道,表现为在每轮经济复苏中指数无法触及前高,这也反证了人民币不会持续走低的观点。汇率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产业的竞争力,从产业角度观察,除了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方面获得优势外,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也在不断追赶和赶超,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会对中长期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持。   2017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个承上启下的年份。经济向潜在增速收敛,逐渐接近L型底部确认,转型进入下半场,新旧动力逐渐形成均势,但仍不稳定,间或“乍暖还寒”;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制约。同时实体经济出现更多的盈利机会,资金在虚和实之间的权衡,对投资标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事和题材将黯然褪色;证监会的IPO正常化举措,以及严厉打击投机的努力,将削减壳资源的价值。总体而言,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蓄势阶段,估值基本合理但存在结构性高估;上一轮牛市形成的风险已大部分释放但又没有完全消化,新的盈利机会在酝酿和生成但又不是遍地开花。历史上宏观条件类似的年份,市场走势都略为纠结反复,市场在磨底但不至于突破前低,底部蓄势抬升但又不足以马上发动趋势性行情。但这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几年以后回头再看,或许从2016年的2638点开始,市场已经走在缓慢爬升的慢牛路上。
  由于市场的驱动力从流动性逐渐切换到业绩增长,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投资标的的质量,关心估值的合理、报表的成色和成长的确定性。2016年,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投资主题得到青睐,这一偏好预计将在17年持续,不过众多的资金追逐将使这类机会愈加稀缺,同时市场利率水平的上行也将使资金对这类标的的筛选标准更加挑剔。而对于在16年休息了将近一年的成长股,或会迎来重装上阵的机会,不过只有那些确定性的成长才会脱颖而出,而伪成长将继续沉沦。周期性板块利润继续改善,但股价可能不复16年的风采,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的风险,金融等板块伴随着中国经济硬着陆预期的逐渐消除,或将有不错表现;同时,随着经济的改善,各经济主体名义收入的提高,大消费行业也将迎来机会。
  2017年,我们期待股指期货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那将如春回大地,很多市场中性策略将重新苏醒,而股票市场也将迎来源头活水,吸引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入市。
  2017年的风险,首先需要关注是否会出现类似滞胀的情形。尽管通胀不会失控是目前的主流预期,也符合现阶段的宏观特征,但也需关注导致通胀失控的“黑天鹅”,例如原油、猪肉、农产品价格的超预期飙升,如果演化成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类滞胀场景,将对市场形成额外冲击。
  我们还需关注防控资产泡沫是否对股市存在外溢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经历过15年的大起大落和16年的熔断惊魂,股票市场应该不屬于防控对象,但需关注其他领域防控资产泡沫产生的流动性传染和冲击,就如12月的债市风波对股市的波及。17年我们要关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类似的风险释放和外溢效应。
  2017年,还需关注美国是否会超预期加息,美国加息的次数和力度如果超预期,也会对股市形成负面影响。当然,我们还要关注特朗普新政,尽管本人更倾向于认为,是时势造英雄,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总之,承上启下之年,我们应该心怀谨慎,因为这是风险继续释放的一年;我们还应该心怀期待,毕竟可以回归投资的本源,回归基本面和价值,去寻求稳定的回报;我们更应该心存乐观,风险可能依然交织,但已不复当年之勇,度过这承上启下之年,新的趋势或将徐徐开启,毕竟,世界最终将属于乐观者的。(感谢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供稿,本文作者莫泰山,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策略师。)
其他文献
产融结合在互联网时代,其最为值得期待的方面应当是“科技”和“金融”的高度融合,以百度金融为代表的将引领互联网金融2.0时代的先进企业应当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持续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2017年1月5日,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的中信百信银行(以下简称“百信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复。在笔者来看,百信银行获批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其作为国内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的历史地位,而是在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
期刊
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来换取环境改善,这个说法不太成立。因为如果我们放慢经济增长速度,那意味着我们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要延长,如果我们不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就没办法把我们的产业结构变成以服务业为主。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只有7.0%。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速度下滑,我认为有机制问题、体制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但其实更多的是外部性因素。既然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素为主,
期刊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民营银行要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并用较大篇幅对民营银行股东提出了众多监管要求,要求民营银行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加强股权管理,规范股东持股行为;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严格控制关联授信余额,严禁违规关联交易。  银监会于2014年启动了民营银行试点工作,首批5家试点银行已全部获批开业。2015年6月,《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
期刊
网银在线正式成为中国银联收单成员机构,这也是拥有支付牌照而不接入银联收单体系不多的最后几座阵营之一,其中最大的非支付宝莫属,这次京东与银联的合作,更是让支付宝的阵营中失去了一个重要同盟者,这会不会让它感到春寒料峭呢?  刚刚是2017年开始工作的第二天,在支付领域里就爆出一个“大新闻”: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京东金融旗下的支付公司——网银在线正式成为中国银联收单成员机构。这也
期刊
宗庆后是著名企业家,居高声自远,一言一行影响力巨大,但见识水平跟他的财富不相称。娃哈哈至今不上市,公司治理是一人独裁,都反映出宗庆后思想的取向。  也许是因为中国经济真的到了关键的关口,企业家们近日纷纷出来直言,继曹德旺说税负太高之后,又有宗庆后、马云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  大转型的中国,头部已经领先世界,下半身尚处在农业社会,各种观点混杂交锋本也正常,但是在这个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期刊
功挂牌新三板仅一年后,被称为“自助游O2O第一股”的驴妈妈旅游网母公司景域文化就准备退出了。1月3日下午,景域文化发布公告,审议通过《关于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议案》。景域集团董事长、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在内部信中表示:“景域文化申请终止新三板挂牌,为了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和为下一步更大更远资本运作服务。今天下午董事会已经全票通过决议,接下来还要通过股东会决议和获得全国中
期刊
线下商场、超市将空前拥挤,收银台前排起长龙,沃尔玛的股价可能大涨,但昂高的租金、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将推高终端零售的价格,最终要么推动物价飞涨、要么抑制消费,一个消费的时代嘎然而止。  在经济最需要减税的时候,加税之声骤然鹊起,而矛头纷纷对准电商。  备受瞩目的《电子商务法(草案)》在12月底首次提交审议,草案中明确提出“电商需办工商登记并依法纳税”,这一草案还设置了针对从业者的极具争议的前置审批:
期刊
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简政放权”再次成为“关键词”。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并清理规范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审议通过“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推动营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场环境;部署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此外,在依法依规推动综合市场监管上,会议要求,各地区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市场领域,不得限制外地企业进入,并不得要
期刊
对于今后的中国来说,最危险的不是制造业搬家,最危险的是麦当劳这样的公司搬走!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2016年我跑了几个地方去搞调研,感谢各地的领导,他们让我看到了好多没有想到的事情。我看到的情况是,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是,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佳处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姥姥不痛,舅舅不爱,都快要到自生自灭的阶段了,官员们都是一股劲的腾笼换鸟。  第二点是,
期刊
近三十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迅速崛起,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不少金融机构逐渐从“引进国外金融人才”,转向“培养国内金融人才”。而纵观全球,金融机构培养人才的模式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形成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金融机构人才培训部门主导培训。在培训实施管理架构方面,将培训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与该机构的其他业务部门合作,根据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