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的问题及成因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职业指导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它关系到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也关系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幸福感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专业性质和社会偏见,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尤其是理工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理工院校文科专业学生更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疏于平时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提高,更别提对其所学专业深入思考和对专业发展的认真关注,在求职择业中极易出现种种的思想困惑和挫败感。这样的消极心态进而助长了学术虚无心态的蔓延,导致读大学“无用论”、读文科专业只为“混学历”的不良心态。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理工院校在开展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引起理工院校的关注。
  一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对文科学生职业指导未给予足够重视
  国内大部分理工院校开设文科专业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社会知名度、影响面也较低。在职业指导教育开展较晚的大背景下,专门针对文科生的职业指导很容易被忽视。理工科大学“以理工为主”的发展战略,使得学校集中大部分资源发展理工科,对文科的发展和投入不足。社会期待理工院校的文科生既有理工科的实践能力强、解决问题严谨等工科特色,也希望具有文科思维灵活、文字表达能力强等特点。但实际上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在理工院校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诸如质量不高、竞争力弱、缺乏特色等问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部分学校未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学生本身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2职业指导与文科人才培养规律相脱离
  长期以来,“学理科走遍天下”的传统观念制约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在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在观念上形成一种误区:文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容易被代替,文科类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这些观念误区的存在,早已影响到文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把文科生打造成市场所需的特色人才,让他们各显身手、发挥所长,让大学学到的知识有应用导向,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3文科学生职业指导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把本科教育划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然而,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市场不会考虑社会办什么样的大学,做什么样的本科教育,市场关心的是企业或者岗位上有适合的人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效益。从学生及学生家长角度考虑,上大学出来就得有份工作,甚至是好点的工作。高校职业指导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必须关注用人单位、家长、大学生自身乃至国家层面的需求。文科教育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只关心文科生是否具有“学富五车”的专业知识,不能把培养学生当成单纯的学术来研究,更不能认为就业是职业学校或者专科培养的问题,而较少关心学生所学知识的社会适用性和发展性,较少关心培养人才与社会的对接问题。本科教育放在整个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关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就业,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不是什么“掉身价”的事情,任何教育形式和层次,都要关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高校有义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4学校为文科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途径单一、形式有限
  目前职业指导为文科学生提供的形式有限,途径单一,很多高校利用讲座或者教师授课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而此类的指导往往侧重于理论灌输,缺乏对于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诸如一对一辅导、拓展训练等其他方式,大多数的学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开班上课”的初级阶段,与此对应的是,文科生表达出“希望学校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职业指导”的呼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也应强调对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生涯规划的技能、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培养,仅仅依靠一种方式的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5职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纷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置了职业指导课程,但课程设置不很规范,有的学校根据老师的专长和研究方向来设置职业指导的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随意性大,授课教师主观性强,不能达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更不能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引导。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务虚多而务实少,以介绍知识为主,而较少涉及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特色[1]。此外,学校、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的心理,更有甚者则是对于职业指导课程根本就置之不理,“混混学分,混着脸熟”,这对职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发展都极其不利[2]
  6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未体现灵活性和吸引力
  在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本是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然而,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理工院校文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据调查,目前高校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比较低,学校的职业指导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招生、政策咨询等程序性的工作过程中。与此相似,职业指导课程亦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只是一味地理论、政策“灌输”,缺乏生动实际的案例;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系统性,这样,不仅不能在深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缺乏对职业指导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更无法体现文科教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二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文科生职业指导开展晚,研究有限
  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就业指导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普遍起步较晚。“职业指导”实际上是个外来词,而对于高校文科生的专门的职业指导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高校中缺乏一整套规范、完整、有效的职业指导系统。相当数量的高校为了应对“就业难”问题而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中很多内容多是借鉴西方职业指导经验而来的,关于高校自身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却非常有限,特别是针对于文科生的专门职业指导更是少之又少。“拿来主义”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一味地借鉴而忽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开展职业指导,将不利于职业指导学科的发展,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很难向前迈进。   2职业指导工作专业性不强,缺乏分类指导
  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少数专家、学者组成。普遍缺乏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很多人并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拥有在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家职业指导师双重资格和身份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分类,指导千篇一律,没有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往往使职业指导工作在推动就业问题上流于形式,陷入被动。
  3忽视体验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各高校职业指导内容多侧重职业发展理论的介绍,以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宣传和求职技巧的指导。学校职业指导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缺乏针对文科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育、轻德育”。一些职业指导教育内容设置严重脱离实际,缺乏系统的、实用的职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对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等知识的相应教育,使得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
  4对职业指导课程和性质认识存在偏差
  国外社会对学校职业指导的支持与鼓励方面很有效果,说明职业指导对推动就业有独特的作用。虽然各高校都将职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思想上都对学校职业指导的重视不够。因此国家开始极力倡导在高等学校推行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但就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措施仅仅停留在言语鼓励层面,缺乏真正强有力的落实。[3]
  5职业指导与文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面亟需加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只有与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作为当前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就业难”问题亟需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尤为关键,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亟需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中构建一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使职业指导与文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特长、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职业道路,进行正确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真正实现“人—职”匹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卢美芬.大学生就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2]张成水.高等师范院校应开设职业指导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5).
  [3]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研究与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要求,勾画了宏伟蓝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新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牧民增收有了新突破,现代农业初露端倪。在此新形势下,新疆农业大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科教
期刊
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收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口述史研究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独特方法,它以口述凭证为基础,以访谈和其他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手段。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的现有研究大多以文献资料为主,本研究通过对两位校长的访谈,掌握了大量口述史料,尝试真实鲜活地再现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  一赫哲族及被访谈者简介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赫哲人口
期刊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在大学创新教育的现有形式中,科技活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共识。高校拥有众多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先进完备的科研条件,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富于创造,应积极参加科技活动,这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目前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战略指导下,国内高等院校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优化大
期刊
隐性课程作为一个舶来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其在正式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作用就已经被许多学者意识到了。1966年,杰克逊在其著作《课堂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会了读、写、算等显性知识,并且获得了态度、人格、价值观等其他隐性的成长。我国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隐性课程是指“非计划的学习活动”[1];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
期刊
大学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大学生如何迅速融入大学生活,迅速明确自身定位对合理规划整个大学生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大学新生教育的弊端  (一)新生教育实施时间短,缺乏可持续性  新生开学是各高校实施新生教育的集中时间段,新生教育的具体实施往往由各系开展,实施时间集中在军训期间,大多为一月甚至只有一个星期,整个新生教育的实施时间短,内容单一,军训结束后缺乏有效的关注和干预措
期刊
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传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全面贯彻“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原则,以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在“做什么”和“如何做”两个方面,对传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与改造。内容涉及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期刊
高校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接班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开设不仅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能力和性情的培养大有裨益,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各高校对选修课的教学较为重视,在选修课的开设科目上也较为广泛,而选择乡土教学作为选修课的一个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尝试。  一乡土教学的意义  乡
期刊
中新网11月5日电据韩联社报道,首尔大学国际本部5日表示,截至今年10月,就读于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休学学生和结业生都相加,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总计2080名,交换、访问学生等非学位课程321名等共达2401名。这比2009年的1891名增加27.0%。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美日三国的留学生数量逼近留学生总数的一半。  就读于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2009年1891名,2010年2264名,去年228
期刊
说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杰出人才的期盼,我们都会想起钱学森先生的那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段话他用了两个动词,一是“培养”,二是“冒出”。人才的“培养”与“冒出”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为什么钱老如此强烈地呼吁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问题呢?我
期刊
“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是2006年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发起,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当中实施的一项教改计划,是一个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项目。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