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取材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作文教学历来不重视作文取材的指导,这与“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有直接关系。从这样的作文目的出发,学生既不需要博览群书、独立思考,也不需要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所以学生的作文也就不存在取材的问题。
  目前的作文教学仅在指导怎样写上下功夫,似乎写什么事是学生的事,只有怎样写才与教师有关,教师的作文指导也就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写法指导。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既然无话可说,更何谈把话说好?准确地说,是缺乏被认识了的材料。那些名人名家,之所以能写出辉煌的篇章,重要的是他们能具有认识生活、观察、分析生活、收集素材,选取材料的能力。
  现代社会为作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现代社会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作文取材的指导自然成为作文教学改革应该密切关注的一个课题。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取材的指导,是与立意的指导、选材的指导相伴而行的。既然取材的过程与立意、选材交织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那么,指导取材的过程也就应该兼顾到立意和选材指导的内容。这就是在指导选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所以,要提高学习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感知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其次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的能力,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
   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生活材料是第一手材料,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来就会有真情实感。生活材料的获取有以下途径.
  1.学会观察和思考。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多种方法,使他们知道观察事物要细致、有心,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要调动各种感官,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观察。例如:学校组织的读书报告会、国庆文艺汇演、运动会、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用身边现形的事指导学生观察。
  2.写日记。写日记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字、都有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还可提示学生对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各式场景用细致、生动的笔触予以描写。描绘时要抓住特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的东西,精雕细琢。描写方式可多样,如对人物可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场景可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
  3.写读书笔记。利用语文练习作业和周记对所读的文章按要求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争取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来面目记录下来。这是大多数记叙文的雏形,以后只需略加修改提炼即可成为一篇记叙文。
  4.发现法。生活现象时常会引人思索,发人深思。把这些思索记下来,即是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往往是独特的、人无我有的人生感悟,深思细品,可写成大文章。
  5.抒情法。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记录下来,怎么想就怎么写,直抒胸臆,不伪饰,不矫情,类似于日记中的心灵独白,快意倾吐。
  二、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作文教学远离生活、忽略科学精神,其根源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偏差。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写作能力,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应用写作要求做现场考察、搜集资料等工作,这是社会实际工作的研究工作所必需的。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搜集材料不仅对于作文本身,而且对于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的观点看,对于养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培养。
  1.摘抄积累。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
  2.比较积累。在语文课堂阅读中,遇到一些和学生生活贴近或是学生感触很深的生动优美的写景、叙事、抒情的句段,我常常提问学生,如果让你来描绘这些景物,叙述这件事情,你会怎样写呢?或是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描绘一种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景和事,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的精妙,以此积累写作素材和技巧。
  3.阅读积累。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来积累素材。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每人带来一、两本课外书,全班同学相互交换阅读,这样便于交流。
  4.背诵积累。对一些优美的句段,特别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在充分的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但是,这取决于你的思想解放,取决于你的发现,取决于你的归纳整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获取的素材转化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获取的素材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反复练笔,不断强化获取材料的行为,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自由境界。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陕西省洋县书院初中)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兴趣 培养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
期刊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专教育作为职前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就职后即可成为车间、班组的基础技术骨干。  因此,中专的教学体制和形式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来执行。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就目前中专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而言,其重点仍然是理论知
期刊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手段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已经深人到了教学的各个学科,并通过整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期刊
一、为什么要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智力和培养健康高尚审美观。就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是:它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途径,使自身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期刊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也认为学习不应该只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下面是我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点成果与大家同享,希望能使探究性学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大胆猜想大胆探索  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和学生(以下简称甲、乙)对基本不等式 及 进行了探究:  探究1:甲:可以从项数进行拓展猜想是否有 成立?   试证:从 的证明中受到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使课堂富有个性,充满生气和活力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这个问题,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谈谈语文味的生成。  一、个性化的丧失与语文味的匮乏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别的学科之所以没有提出“历史味”,
期刊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城,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  在这里,平时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一样地有表现的机会,学生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学生像鸟儿一样都能展翅飞翔。那么怎样组织语文实践性活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  一、 方程和函数思想  例1: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解放军某部接到了限期打30口井的作业任务。部队官兵到达灾区后,目睹灾情,心急如焚,他们增派机械车辆,争分夺秒,每天比原计划多打3口井,结果提
期刊
摘要: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能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缺点。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因“材”施教;二、因“地”施教;三、因“时”施教;四、因“情”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用爱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
期刊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爱意浓浓的情感语言虽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爱,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