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改遇到的问题浅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近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我们一线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如下问题值得讨论:
  问题一:新知识的重新组合,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后,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变得凌乱松散,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更使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专家”美其名曰“教材循环往复式”、“培养学生跳跃性思维”,岂不知学生在这样教材的指导下,每学期都学习不到完整的知识,反而每个学期都学习的是五个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形成了不完整的知识体系。用学生的话来说:现在的学习是“东一头,西一头。”试问:“这样的教材有何使用价值?”
  问题二:简单问题、直接可以回答的问题,还要做出“课件”演示其过程。这对于解决许多比较复杂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学生好奇心理得到满足,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虽然,做“课件”是现在发展的方向。但是,就我国当今的国情,是否每节课都能做“课件”?特别是对于不少简单问题、直接可以回答的问题,岂不是资源的浪费?我认为盲目的做“课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师代替学生去经历、去思考,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问题三:简单问题、直接可以回答的问题,还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在教学中,对于不少复杂问题、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后,互相交流,相互讨论,互助解决,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每每上“公开课”,无论问题难易,统统讨论解决,似乎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就不像是“公开课”,就不是进行课程改革了。无论对于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都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演绎推理等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问题四:只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淡化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是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掌握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方法。而这一切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服务的。同时在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全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关系,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问题五: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由于我们现有的教材是在《课程标准》下编写的,面对的范围是全国各地。而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因此,教材中对具体的内容的要求比较笼统,再加上对于考核、评价的标准无法确定,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各知识点所达到的标准不明确,只能凭感觉进行教学。
  问题六: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具、学具,各知识点所配置的练习题、探究题、课件的制作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有关教具、学具有其规范性,而我们现在只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由于各地区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再加上教师水平的不平衡,所以必然造成教学上的许多弊端。这是我在课程改革中所产生的问题,为了解除这些问题,通过学习,自己产生了顿悟,特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如果可能的话,重新修订教材。保留以前完整的知识体系,删除那些过时的内容,增加和时代接轨的以内容。如果保留现用的教材的话,应该把知识结构重新调整,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二,有许多做“课件”上课的教师,是为了赶时髦而做“课件”,认为大家都在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那么上课自然不能缺少这个环节。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成分,而对于教育教学更是如此。赶时髦无可非议,但是必须有针对性,要起作用,不能“演戏”,特别不能“演”哗众取宠的“蹩脚”戏。
  其三,对课程改革的精髓没有理解好。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的实际意义,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只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基本技能犯“低级错误”。有的人从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进入课程改革的状态,还仅局限于应付教科书、处理教材。其表现是,不能把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人表面上是迎合了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观念上,实际还是陈旧的。
  其四,各地区没有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很多事情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很重要的标尺。评价体系应当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如果不能改进我们评价体系,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会绕一个大圈子后回到起点。所以,教育改革的前提是,必须及时地讨论出如何构建、完善新的评价体系。否则,就会造成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旧的评价模式相冲突的尴尬局面。
  其五,各地区没有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根据教材制作配套的教具和学具。虽然我们现行的教材,所面对的范围是全国各地,但是,各地区也应该根据其区域特点,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仅仅做一个“大拼盘”。有关部门应把好教具和学具的出品关,多出精品,而不要让教师和学生把时间浪费在鉴别和尝试上。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教育专家王升江老师说过:“教学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受用一辈子。”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新课改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应该贯穿综合素养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计算机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学习使用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 雷锋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楷模,是德育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雷锋精神对于当代树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而言,有着重要的的意义,它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容遗忘的德育资源。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重焕光彩,让雷锋精神成为大学生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成为时代的课题。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大学生 思想道德观     诞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凯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多年来,我校英语组教师集思广益改变传统模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了一系列分层教学措施,并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使得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专英语 分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城乡建设用地用地增减挂钩存在问题的背景,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增减挂钩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出台时社会与相关制度的问题,并简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增减挂钩 问题 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与和谐发展,但却存在诸多难点。单就土地而言,一方面,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总量约2.7亿亩,是城镇建设用地的5倍,
期刊
【摘 要】中职教育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理论探讨与研究尚不深入,观念、理念仍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所认同。因此,职业教育要革新传统观念,强化全面素质教育。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到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素质教育 现状 实践     职业教育是与经
期刊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
期刊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于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对文化与信息的要求日益增强,作为文化与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图书馆,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场所。图书管理现代化也就是说管理信息化、电子化,从我国情况来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在了最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研究了图书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
期刊
教师的课堂不仅在短短的40分钟里,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的。此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就需要向外延伸,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作业,教师就必须及时批改。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审阅,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跨越时间的对话,可以通过作业本、笔和纸模拟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从而完成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  任何一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都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一个学生因师源性心理伤害而产生的问题为例,反思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 师源性心理影响 学生个体成长 身心健康 教育观念     师源性心理影响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品质的影响作用。师源性心理影响在方式上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性质上分为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师源性心理得益”和消极的师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