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很多教师培训“重数量,缺质量”,忽视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图”培训模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以鹿城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可以从对话协商(N-negotiation)、联通整合(U-unification)、方法技巧(M-methodology)、行动研究(A-action research)、专业精通(P-proficiency)等方面来实行,简称“新图”(NUMAP)模式。這一模式通过对话交流、团队展示、实践体验、学习反思等环节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行为获得了整合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图”模式;小学英语;教师培训
一、培训设计的背景
近年来,各种教师培训扎堆,但效果欠佳。许多教师培训仅仅停留在单项“输血型”的层面,没有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培训缺乏主题,导致培训无目标,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参与,导致受训者没有形成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缺乏方法,导致培训无法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缺乏发展,导致培训只为眼前服务,无法对受训者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为了更加清晰地发现问题,结合鹿城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个案研究等方式,针对培训主题、方式、内容等对区域内约100位小学英语教师做了关于学科培训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在学科培训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需要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双向互动能够鼓励教师参与到培训中去,使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学信念得到充分开发。
(2)教师需要联动与整合的机会。教师之间只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才能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
(3)教师需要实际操作的指导。培训只有深入到对获得的教学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与运用,才能使教师真正掌握新理念。
(4)教师需要获得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部动力。
基于对现存培训现象及教师培训需求的思考,笔者试图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分析“新图”(NUMAP)模式在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二、设计“新图”(NUMAP)培训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图”(NUMAP)模式最初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后官群创立的外语教师培训新体系。它总结了国内外语言教师的培训经验,以现代先进的具身认知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以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终极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对话协商(N-negotiation)、联通整合(U-unification)、方法技巧(M-methodology)、行动研究(A-action research)、专业精通(P-proficiency)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构成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创新的核心。实践证明,“新图”(NUMAP)培训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收效颇多。
三、“新图”(NUMAP)模式的培训内容与功能
在具身认知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引领下,“培训什么”和“如何培训”成为“新图”(NUMAP)模式创新的关键。由图1可见,N是交互界面、U作为组织形式、M是方法途径、A是持续助力、P是核心支柱;N在顶端,辐射和渗透到U、M、A三个子系统;P在底端,意味着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从而展示出“新图”(NUMAP)模式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立体化,具体展开如图1。
[N][A][U][M][P]
图1 “新图”模式核心要素
(一)研训结合——培训的内容
纵观本次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个培训过程,从设计培训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反思修正,均体现了行动研究“以研促训”的发展特点。整个培训紧紧围绕“新图”(NUMAP)培训模式展开,促进了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以下是本次“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落实”培训的具体内容,针对“NUMAP”五大要素指向,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本项培训整合了各种有利资源,以“NUMAP”五要素为培训目标指向,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各项培训内容各有侧重,各有作用。
(二)注重实效——培训的功能
1.对话协商(N)
对话协商(N)是指由专家主导式的培训转向更加注重培训者、受训者、管理者、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教材等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对话的培训。这样的培训避免了专家“一言堂”的现象,形成了平等、民主的互动培训关系。本次培训有专家讲座、学员工作坊、观点论坛和以学校教研团队集体亮相为主体的校本教研展示等多项内容。目的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受训者与培训者资源互补、观点碰撞、情感共鸣,共同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如省级教研专家在为教师做专题讲座时,曾将受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请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她在培训过程中提出的具体任务展开讨论、互动,并向其他学员展示、反馈,以求新知识与观点的内化与统一。
2.联通整合(U)
联通整合(U)是指由个体成长和内容分割的组织形式转化为更加注重学习型小组的合作互动和课程内容的模块整合的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更加注重人员联通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和课程的整合。培训中,小学英语一线教学名师运用任务驱动进行疑难课例的探讨,既帮助受训者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让他们体验了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操作和运用,实现了培训目标、内容、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
3.方法技巧(M)
方法技巧(M)是指由先进理念主导的培训转向更加注重方法技巧、减负增效的实操技能的培训,这一培训方式避免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传授。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教”与“教什么”,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本次培训设置了许多微型课堂演练,受训者能够亲身参与、体验实操技能,反思与总结可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 4.行动研究(A)
行动研究(A)是指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培训转为更加注重教学反思和研训一体化,为有效培训和教师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器的培训,实现“以研促训”的效果。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比如学校教研团队展示了以“解决疑难课例”和“基于目标有效落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将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動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螺旋式上升的课例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规范有序的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模式,以A小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主题教研为例,如图2所示。
可见,教研团队以解决“教学目标落实”这个具体问题为教研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手段,组织全员受训者在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中开展教研活动,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促进了校本教研范式的推进。这种将受训者当作培训主人的行动研究式培训极大地增强了受训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的成效。
5.专业精通(P)
专业精通(P)是指由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转化为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文化的综合素质的培训,这一培训方法使过硬的英语专业素质成为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省级师资培训专家就教师如何通过提高自身英语素养来提高教学能力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外教为教师送来了国外教学目标制定的前沿信息与方法。在对话交流中,受训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虽然每个单项培训内容都有各自侧重的培训方式、要求与目标的指向,但是五大培训要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四、培训成效与启示
“NUMAP”模式认为,理想的培训应坚持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NewMa Markee出版的《管理课程创新》指出:“课程发展与教师发展密不可分。”新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动与教材、与教师、同学、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形成新的教学“生态系统”。在本次培训中,培训者依照新课程的理念组织培训项目,使受训者亲身体验新课程的实施与贯彻,将所感所悟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听、观、做、思”四箭齐发,全面提升培训成效
1.专家引领,对话交流,“听”有所获
本次培训的授课者有大学教授、省市级研训专家与一线名师,专家们一改往常“一言堂”的单项式讲座方式,多与学员进行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的。专家用英语将前沿的教改信息原生态地交给受训教师,教师“听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外语教学经验,用英语与授课者进行互动。
2.名师示范,团队展示,“观”有所思
在培训期间,三支教研团队展示了以“解决疑难课例”“基于目标有效落实”和“教材文本的解读”为主题的团队教研活动。教研团队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自身示范给学员提供了可操作的教研范本。
3.微型课堂,实践体验,“做”有所得
微型课堂展示也是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在学员们学习先进理念与做法的同时,各小组选择教学话题开展集体备课,推荐优秀学员做微型课堂展示,其他教师则运用课堂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诊断课堂的有效性。聆听的教师轮流充当学生的角色,体验课堂学习的过程。微型课堂展示让教师从授课者、观课者与学习者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并践行了教学新理念,使培训更加彻底与到位。
4.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思”有所悟
教师成立了学员工作坊,分小组进行再学习和实践、反思、交流活动。学员们从合作确定观察点到形成观点汇报交流,从教学目标解读到微型课堂示范,都全身心投入,积极尝试。从学员们的观点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教师参与工作坊的热情,也看到了学员在合作中较强的学习反思能力和教学教研诊断能力。
(二)培训启示
1.创新的培训形式与行动内容形成“立体系统”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体验、自主学习,教师要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让学生与教师、教材、同伴、学校等形成互动关系。培训者只有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培训贯彻到具体行为中,才能使受训者切实感受和领会新课程精神,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五位一体化的立体型、多方位培训,使教师真正得到了多方面锻炼,获得了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
2.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成果实现“互补共助”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的互补性,反对学习行为的个人化。“新图”(NUMAP)培训模式强调培训元素的多元构成,提倡专家授课与学员体验学习的沟通协商。由专家发挥理论优势,受训者发挥实践优势,通过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此时的培训者既是授课专家,又是受训者的合作同伴,二者形成资源共享、观点碰撞、情感共鸣的新局面。
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行为得到“整合提升”
基于“新图”(NUMAP)模式的教师培训能够充分开发受训者的优势资源,鼓励受训者以主体意识参与培训,全面提升受训者的学科专业素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理念、探究新规律,实践新做法,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影响教学其行为。
参考文献:
[1]官群.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07).
[2]孟万金,官群. 教育研究——创新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325000)
【关键词】“新图”模式;小学英语;教师培训
一、培训设计的背景
近年来,各种教师培训扎堆,但效果欠佳。许多教师培训仅仅停留在单项“输血型”的层面,没有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培训缺乏主题,导致培训无目标,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参与,导致受训者没有形成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缺乏方法,导致培训无法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缺乏发展,导致培训只为眼前服务,无法对受训者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为了更加清晰地发现问题,结合鹿城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个案研究等方式,针对培训主题、方式、内容等对区域内约100位小学英语教师做了关于学科培训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在学科培训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需要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双向互动能够鼓励教师参与到培训中去,使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学信念得到充分开发。
(2)教师需要联动与整合的机会。教师之间只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才能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
(3)教师需要实际操作的指导。培训只有深入到对获得的教学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与运用,才能使教师真正掌握新理念。
(4)教师需要获得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部动力。
基于对现存培训现象及教师培训需求的思考,笔者试图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分析“新图”(NUMAP)模式在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二、设计“新图”(NUMAP)培训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图”(NUMAP)模式最初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后官群创立的外语教师培训新体系。它总结了国内外语言教师的培训经验,以现代先进的具身认知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以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终极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对话协商(N-negotiation)、联通整合(U-unification)、方法技巧(M-methodology)、行动研究(A-action research)、专业精通(P-proficiency)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构成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创新的核心。实践证明,“新图”(NUMAP)培训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收效颇多。
三、“新图”(NUMAP)模式的培训内容与功能
在具身认知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引领下,“培训什么”和“如何培训”成为“新图”(NUMAP)模式创新的关键。由图1可见,N是交互界面、U作为组织形式、M是方法途径、A是持续助力、P是核心支柱;N在顶端,辐射和渗透到U、M、A三个子系统;P在底端,意味着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从而展示出“新图”(NUMAP)模式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立体化,具体展开如图1。
图1 “新图”模式核心要素
(一)研训结合——培训的内容
纵观本次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个培训过程,从设计培训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反思修正,均体现了行动研究“以研促训”的发展特点。整个培训紧紧围绕“新图”(NUMAP)培训模式展开,促进了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以下是本次“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落实”培训的具体内容,针对“NUMAP”五大要素指向,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本项培训整合了各种有利资源,以“NUMAP”五要素为培训目标指向,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各项培训内容各有侧重,各有作用。
(二)注重实效——培训的功能
1.对话协商(N)
对话协商(N)是指由专家主导式的培训转向更加注重培训者、受训者、管理者、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教材等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对话的培训。这样的培训避免了专家“一言堂”的现象,形成了平等、民主的互动培训关系。本次培训有专家讲座、学员工作坊、观点论坛和以学校教研团队集体亮相为主体的校本教研展示等多项内容。目的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受训者与培训者资源互补、观点碰撞、情感共鸣,共同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如省级教研专家在为教师做专题讲座时,曾将受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请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她在培训过程中提出的具体任务展开讨论、互动,并向其他学员展示、反馈,以求新知识与观点的内化与统一。
2.联通整合(U)
联通整合(U)是指由个体成长和内容分割的组织形式转化为更加注重学习型小组的合作互动和课程内容的模块整合的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更加注重人员联通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和课程的整合。培训中,小学英语一线教学名师运用任务驱动进行疑难课例的探讨,既帮助受训者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让他们体验了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操作和运用,实现了培训目标、内容、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
3.方法技巧(M)
方法技巧(M)是指由先进理念主导的培训转向更加注重方法技巧、减负增效的实操技能的培训,这一培训方式避免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传授。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教”与“教什么”,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本次培训设置了许多微型课堂演练,受训者能够亲身参与、体验实操技能,反思与总结可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 4.行动研究(A)
行动研究(A)是指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培训转为更加注重教学反思和研训一体化,为有效培训和教师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器的培训,实现“以研促训”的效果。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比如学校教研团队展示了以“解决疑难课例”和“基于目标有效落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将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動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螺旋式上升的课例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规范有序的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模式,以A小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主题教研为例,如图2所示。
可见,教研团队以解决“教学目标落实”这个具体问题为教研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手段,组织全员受训者在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中开展教研活动,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促进了校本教研范式的推进。这种将受训者当作培训主人的行动研究式培训极大地增强了受训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的成效。
5.专业精通(P)
专业精通(P)是指由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转化为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文化的综合素质的培训,这一培训方法使过硬的英语专业素质成为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省级师资培训专家就教师如何通过提高自身英语素养来提高教学能力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外教为教师送来了国外教学目标制定的前沿信息与方法。在对话交流中,受训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虽然每个单项培训内容都有各自侧重的培训方式、要求与目标的指向,但是五大培训要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四、培训成效与启示
“NUMAP”模式认为,理想的培训应坚持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NewMa Markee出版的《管理课程创新》指出:“课程发展与教师发展密不可分。”新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动与教材、与教师、同学、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形成新的教学“生态系统”。在本次培训中,培训者依照新课程的理念组织培训项目,使受训者亲身体验新课程的实施与贯彻,将所感所悟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听、观、做、思”四箭齐发,全面提升培训成效
1.专家引领,对话交流,“听”有所获
本次培训的授课者有大学教授、省市级研训专家与一线名师,专家们一改往常“一言堂”的单项式讲座方式,多与学员进行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的。专家用英语将前沿的教改信息原生态地交给受训教师,教师“听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外语教学经验,用英语与授课者进行互动。
2.名师示范,团队展示,“观”有所思
在培训期间,三支教研团队展示了以“解决疑难课例”“基于目标有效落实”和“教材文本的解读”为主题的团队教研活动。教研团队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自身示范给学员提供了可操作的教研范本。
3.微型课堂,实践体验,“做”有所得
微型课堂展示也是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在学员们学习先进理念与做法的同时,各小组选择教学话题开展集体备课,推荐优秀学员做微型课堂展示,其他教师则运用课堂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诊断课堂的有效性。聆听的教师轮流充当学生的角色,体验课堂学习的过程。微型课堂展示让教师从授课者、观课者与学习者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并践行了教学新理念,使培训更加彻底与到位。
4.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思”有所悟
教师成立了学员工作坊,分小组进行再学习和实践、反思、交流活动。学员们从合作确定观察点到形成观点汇报交流,从教学目标解读到微型课堂示范,都全身心投入,积极尝试。从学员们的观点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教师参与工作坊的热情,也看到了学员在合作中较强的学习反思能力和教学教研诊断能力。
(二)培训启示
1.创新的培训形式与行动内容形成“立体系统”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体验、自主学习,教师要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让学生与教师、教材、同伴、学校等形成互动关系。培训者只有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培训贯彻到具体行为中,才能使受训者切实感受和领会新课程精神,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五位一体化的立体型、多方位培训,使教师真正得到了多方面锻炼,获得了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
2.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成果实现“互补共助”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的互补性,反对学习行为的个人化。“新图”(NUMAP)培训模式强调培训元素的多元构成,提倡专家授课与学员体验学习的沟通协商。由专家发挥理论优势,受训者发挥实践优势,通过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此时的培训者既是授课专家,又是受训者的合作同伴,二者形成资源共享、观点碰撞、情感共鸣的新局面。
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行为得到“整合提升”
基于“新图”(NUMAP)模式的教师培训能够充分开发受训者的优势资源,鼓励受训者以主体意识参与培训,全面提升受训者的学科专业素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理念、探究新规律,实践新做法,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影响教学其行为。
参考文献:
[1]官群.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07).
[2]孟万金,官群. 教育研究——创新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