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经ATRA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血细胞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CDdim 45 细胞和CD+33 CDdim 45细胞,监测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以及CD+13 CDdim45 细胞和CD+33 CDdim 45细胞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5个月~70个月(中位数36个月),白血病复发3例,复发率17.65%,总生存率(OS)94.12%,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和FCM检测MRD转阴率分别为23.53%、29.41%和23.53%.结论:APLCR后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可以较好地减少或消除APL患者体内的残存白血病细胞,减少白血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APL的临床治愈率。

其他文献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7岁.2001年3月因"肢端肥大"至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MRI提示:垂体瘤.手术切除后结合病理诊断为:分泌性垂体腺瘤.术后,患者接受垂体放射治疗1个月(共30Gy).
目的:探讨HLA基因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蛳SSP)DNA分型技术,对105 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42名
1病例介绍1.1 例1,女,40岁。因腹胀、多汗、乏力1 a,于1999年4月住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
为了探讨解毒通络方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后DND的机理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合用腹腔注射硝普钠为模型 ,实验分为正常、模型、解毒通络方、尼莫地平 4组 ,用光化学方法检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D Ara-C)治疗,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采用IFNα-2b(300万U/d)+Ara-C(20mg·m2·d-1,每月用10 d)治疗CML慢性期(CP)患者30例,检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并与IFNα-2b+羟基脲(Hu)治疗组和单纯Hu治
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