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追诉与道德评判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追诉客观事实的真相相比,我们身边热衷于做道德评判的人要多很多。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和是非判定方式是,一事当前,在基本事实还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依据捕风捉影和各类传言所勾勒的大致轮廓,无论这与事实的真相全不相干,还是完全相反,他们的道德评判已经得出结论,并据此进行大张旗鼓的赞扬或抨击。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缘于道德评判所带来的快感。但凡道德评判,离不开黑白、善恶、正邪、是非、高下的定性。进行道德评判的人,不管是夸赞道德高尚者,还是抨击道德低下者,在做出道德评判的同时,仿佛已经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至于他是否有这样的权利,怎样获得这样的权利,他是不考虑的。
  其次,进行道德评判风险小、收获大。这些人进行道德评判所依据的标准,大多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规范,抑或是陈腔滥调。此二者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反正是无须当事人进行任何理论探讨和理性思考,顺手拈来就可驾轻就熟地运用。即使是陈规陋习抑或陈腔滥调,那也不是当事人的发明创造。所以,当事人拿来就用没有任何理论风险,也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心理上却得到极大的抚慰和补偿,堪称收获巨大。
  例如,某草根演员一举成名,获得众人关注,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说:“你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兄弟100万元?”人家是否要给兄弟钱,他是没有兴趣考证的。“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道理,他也置之不顾。不管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态度如何,似乎这样一诘问,就证明了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有多么慷慨似的。
  而对事实的真相进行追诉,远没有进行道德评判这么轻而易举。追诉历史事实的一种方式叫考古,这是一门专学。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叫田野调查,即对于完全被历史淹没、史书没有记载的历史,通过对遗址的发掘,以便找到线索,或发现历史的事实。这项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充分的准备,需要专业人员小心翼翼地进行。而对现实事实的真相进行追诉,甚至比考古、比田野调查更难。因为相关人员是活动的,还具有自身的思想倾向和利益诉求,即使你千方百计找到他,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不见得会说实话;他还可能故意误导你,给你错误的或对他有利的描述;甚至让你失去追诉的正确方向,越费力气离真相越远。
  哲学家罗素说:“智者充满疑惑,蠢人坚信不疑。”中国科学家饶毅告诫青年学子:“遇到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一眼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慢慢地、一步一步扎实地去寻找答案。其间,尤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结论保持警觉。
  其实,这个世界一直如此,越是轻易得到的结论越没有价值,越是饱尝艰辛得到的结论才越有价值。以道德评判为例,它之所以这么容易,不仅因为道德具有主观性,每个人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且因为道德是变化的,不同时空条件下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我们因为道德评判的不同而激烈交锋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在捍衛道德,实际上仅是个人偏好、偏见、执念的展示和反复强调。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也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具体的,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一项活动,都有它具体的内涵与目标,结构复杂成分多元,很难以黑白、善恶、正邪等贴标签的方法进行准确界定。而更不幸的是,在道德观的左右和冲击下,往往事实的真相反而变得微不足道。这对于追求真理而言,已经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应该多做事实追诉,少做道德评判。即使无法避免道德评判,也应该在把基本事实调查清楚之后再进行。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那一年,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与自己同床异梦的爱人离家出走很久了。大年夜,他跟儿子只能靠泡面充饥。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后,他决定辞职,然后领着儿子上山隐居。隱居的日子是寂寞的,但他至少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他独自舔舐伤口,把内心的感触变成了一行行文字,然后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他下山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争抢着邀请他演讲,他也正想一吐胸中的块垒,就欣然同意,带着儿子四处演讲。那一天,刚刚演讲结束的
分别来得太突然,像傍晚这场雷阵雨。  上午,我给2个班认真讲评完了期末试卷,以为只是上完了这个动荡学期的最后一课,我的心平静得就像镶嵌在窗玻璃上的那块蓝天。当领导告诉我下学年“只教6班”的时候,沉重的雷声恰好滚过,屋里陡然一团漆黑,儿子那屋的窗户“嘭”地一声,吓我一跳。“晴得好好的,怎么要下雨?”没人理我,儿子继续写作业,老婆依然玩着手机。原来,天也会发疯。  “8班的同学,不得不跟你们说再见了。
不要为一时的妥协,堕入一世的苦累  中考临近,几次模拟考试下来,我的学习成绩原形毕露,被抛得远远的。我觉得考试无望,白花钱还出丑,于是我有了放弃中考的念头,正好这次双休日,我回家得好好跟父母说说。  晚上,妈妈忙活着给我炒了几个好菜,还说:“你爸爸捉了个鳖喂着呢,只等你回来杀。学生娃读书很辛苦,回来好好补补。”一会儿又说:“快中考了,争取考好点。”看到妈妈心疼的样子与期盼的眼神,我几次欲言又止,怕
人生总是一边失去一边得到  1930年9月7日,一个男婴在北京协和医院呱呱坠地。当时他还没有起名,所以出生证明上写着“袁小孩”。负责接生的,是刚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林巧稚博士。  这一年林巧稚虽然只有28岁,却是当时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籍女医生。而这个“袁小孩”则是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林巧稚这一生共接生5万多个婴儿,被誉为“万婴之母”,冰心、林徽因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可她接生
我们登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看到自己,  而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看世界  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坐在操场上说:“说真的,我并不喜欢学习,我也并不认为以后买菜会用得上勾股定律,但它却可以决定你以后是买菜的还是卖菜的……”我当然不反对小女孩对学习的重视,不过她对于学习的初心,却令人质疑。她把学习的初心建立在“买菜的比卖菜的高贵”上。  是的,将来买菜不会用上勾股定律,但是在恰当的工作岗位上把恰当的知识用好,
欲望从来不是幸福的源,而是一切痛苦的根  2019年,阿磊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之后,他就职于深圳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成为一名年薪过20万元的白领。按说能有这样的收入,真的是相当不错的,但他却不满足于现状,觉得像自己这种人才,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才行,至少要挣到百万年薪。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选择辞了职,准备到深圳发展。  可深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挣到大钱的,阿磊到了好几家企业应聘,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正当
宠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  一天晚上,澳大利亚国立艺术戏剧学校的演出大厅,正在进行一场紧张激烈的选拔赛。最后胜出的3名同学,将有机会被保送到澳大利亚戏剧学院,一所培养影视明星的高等学府。第7个上台表演的是一位小姑娘,有些怯场,她原本背好的台词念得结结巴巴的,观众嘘声四起,评委们摇头叹息。愈是这样,小姑娘就愈紧张。结果,她被淘汰出局。  按照比赛规定,所有比赛选手无论输赢,均要在比赛结束后上台谢幕。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差带回来一盏天蓝色的小台灯给我。但台灯发出非常刺眼的光,经常使我眼睛疼,所以,我并不愿意在做作业的时候打开它。  一天,父亲对我说:“你为什么不把台灯打开?那不是更方便你做作业吗?”  我说:“我不喜欢这盏台灯,一点也不喜欢。”  父亲问:“为什么?”  我對父亲说:“我不喜欢它的灯光颜色,它的灯光照在书本上会使我的眼睛疼。”  父亲说:“这是我的错。但是既然你不喜
自律最难,自弃最易  俗话“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意思是,看人不是听说家里有多少财宝,只需要看他家门前的草,就能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品。  清末首富盛宣怀把胡雪岩整垮了,那么又是谁整垮盛宣怀的呢?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盛恩颐。盛宣怀妻妾3个,共育5子,只活下来1个。慈禧太后为他的小儿子赐名恩颐。?对盛恩颐的教育,老盛可谓下了血本,先是送到伦敦大学读书,又送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就当上津浦铁
鲁迅在杂文《这个与那个》一文中写道:“民元革命的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未尝‘读经’(?),但倒是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王金发曾领导浙江洪门会党平阳(洋)党,号称万人,故此鲁迅谑称王金发为“绿林大学”(社会大学)出身。而实际王金发是秀才出身,鲁迅这般戏称绍兴革命志士王金发,他俩的熟识可见一斑。  王金发出生在绍兴嵊县,性情豪侠,18岁加入反清会党,毕生从事反清斗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