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作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去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一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几何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识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那么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同时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如何指导谈几点浅见。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教师指导学法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读法”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沿用小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粗略掌握本章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书本读“簿”,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二、“听法”指导
  
  “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1)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2)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5)听课后小结。
  
  三、“思法”指导
  
  “思”指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1)敢思、勤思,随谈随思、随读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更多思;(2)善思。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3)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问法”指导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提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迫不舍,创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问题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等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当然,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因人而异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
  
  五、“记法”指导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听”和“思”中有选择地记录。(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4)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发展,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语文学习途径的拓展,而且更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外更有丰富而便捷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一、对教材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现编教材所选取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富有时代特征,我们要让学生凭借教材的亮点、疑点、空白点,大胆走出教
期刊
教育是一种相互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沟通情感、交流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迅速发展阶段,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就是学生各方面经验积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逐渐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想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为他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积极运用感官,充分地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创新精神”,在于解放学生,解放学生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让学生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都尽快释放出来。实践证明,教学人物描写作文,利用课堂表演素描法、校外采访写作法、情感表现激思法、迁移训练法,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  【关键词】写人“四法”,作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己表
期刊
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语言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同时也是数学教师不可少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达成,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运用得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言运用能力的好坏,直接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运用好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 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曾一度被忽视的美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探索新课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几年来,我注重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略谈拙见,与同仁共勉,以期“抛砖引玉”之初衷。    一、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    语文教材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载体,更是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是这样一个模式:指导——写作——批阅——讲评。教师的指导发生在学生的写作之前,这样做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使学生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心中有数,写作时少走弯路,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一方面,这样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惰性。教师在审题、立意等方面给予讲解式的指导后,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受影响,同时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使其思维产生类同性。例如:我在教学“我也追星”时就是先
期刊
有些同学总认为数学是门令人生畏的科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课较为枯燥,抽象难懂。每逢上数学课,有些同学就不禁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越是心里无底就越没信心,领会理解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于是有些同学把学不好数学归咎于自己脑瓜子不灵,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很多数学科较弱的同学并不笨,只不过是听课效率太差而已,要改变这种情况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新课标英语要求高、难度大,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兴趣却非常差,教学质量很低。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差的原因我从教师、学生、教材难度、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试述,并以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去改变现状,调动学生兴趣。做法是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教育模式,保持兴趣;其次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再次是更新教学方法;最后是创新性的作
期刊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这是值得深思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转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时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非常规的思考方法。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