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芳菲传古韵 玉树琼花歌满情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琼的歌唱艺术汲取了我国民歌戏曲的精髓,合理的借鉴了美声歌唱的科学方法,打破了唱法的壁垒,用独特的演唱风格诠释中国声乐作品的内涵。她的声音具有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情感表达细腻、声音通透明亮、表演端庄典雅。她的演唱凸显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征,润腔自如、咬字清晰、声线连贯。本文通过对方琼声乐教学及其演唱特点的研究,力求对其歌唱艺术的民族精神及其多样性声乐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方 琼;歌唱风格;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3-0001-03
  方琼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在新疆长大,自幼能歌善舞,学习弹琴、小提琴和唱歌。高中时期,随转业父母回到湖南。1983年,师从于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先后师从于王秀云、郑倜。曾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第一名。大学毕业分配在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任独唱演员,继续师从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2001年以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授课,同时进行美声唱法的研究,致力于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的探索,为其今后的声乐演唱与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戏教授、硕士生导师、 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先后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北京音乐厅、北京保利剧院,以及欧洲、北美、亚洲的多个国家举办40多场演唱会。方琼以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见长,她的演唱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的歌唱特点,并主张多样性的演唱与教学思想;她不仅能完美演绎地方民歌、民族声乐作品,还能完美的诠释艺术歌曲及花腔声乐作品。她在探索中国民族演唱风格和美声唱法发声技巧融合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演唱特点。
  一、传承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师者
  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文化载体,更离不开有奉献、有担当的教育者。中国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精神的人格塑造,是我国高等声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对我国传统声乐文化兴趣不浓,尤其对我国传统唱论及发展历史不甚了解。这种局面并未引起我们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急需我们扭转教育观念。我们欣喜的看到上海音乐学院方琼教授正在践行着传统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理念。方琼不但在演唱上坚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同时在声乐教学中也不断融入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倡导多样性的演唱与教学理念,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将传承的理念贯穿到声乐教学的实践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如邓容是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民族唱法银奖、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银奖的获得者;吴娜是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金奖获得者、陈家坡是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银奖获得者;王喆是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银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银奖获得者等,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方琼同时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的教学工作,基于多样性的演唱与教学理念,她培养出了李炜鹏、蒋倩茹、扎西顿珠、王梓庭、方书剑等音乐剧表演人才,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已经是我国音乐剧教学和舞台实践的生力军。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灿烂艺术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些厚重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外来文化的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声乐教学领域同样表现的尤为突出。方琼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把中国传统声乐文化视为声乐教学的瑰宝。她将古诗词艺术歌曲、传统民歌的教学融会贯通于中西方唱法的精华,注重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强调呼吸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气息是诠释声乐作品的关键,并结合民族戏曲的唱腔与咬字,使学生在演唱《春晓》《关雎》《我住长江头》《枫桥夜泊》等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声音更加松弛、明亮、流动。她要求学生注意咬字归韵,通过对音乐的理解调整适当的音色,以适应古诗词歌曲的音乐表现。她在声乐教学上大胆的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咬字吐字及共鸣处理手段,使学生演唱的声音保持中国声乐演唱的艺术特质,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及民族歌曲演唱的韵味。在民族歌剧片段的演唱教学中,方琼注重培养学生人物刻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演唱表演时的精神气质,始终贯穿于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她认为歌唱者的眼神、表情及肢体语言对表现人物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2011年6月5日晚,笔者有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欣赏了“今宵如此美丽——方琼师生音乐会”。在登台的近20位方琼学生中有青歌赛、金钟奖得主,有来自总政歌舞团、武警文工团的歌唱家,吴娜、邓容等均是方琼精心培养的部队优秀歌唱人才。音乐会最引人注意的是她们演唱的各地不同风格民歌,其演唱韵味浓郁、润腔讲究,准确地将不同地区的民族风韵呈现于观众。她们的演唱个性鲜明、民族风格獨特,体现了方琼因材施教、立足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正因为有鉴于此、有思于此,近年来,方琼已在民族声乐教育的热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做出了的巨大贡献。她在重拾传统文化和品味古人智慧的声乐教育实践中,感受到了我国优秀传统声乐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二、弘扬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歌者
  纵观方琼的学习经历不难看出,她受到了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专业熏陶,演唱技巧中西合璧,使其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拥有明亮集中、连贯通透的声音,并极具表现力;在演唱艺术歌曲作品时拥有连贯的气息支持、流畅的音乐线条及丰富的感染力。方琼曾主演过多部歌剧,为二十多部影视作品演唱主题插曲及主题歌,出版多部个人专辑,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由于她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歌唱技巧并巧妙运用到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之中,使她演唱的中国声乐作品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她演唱的《春江花月夜》是由器乐曲改编的声乐曲,是一首演唱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她凭借扎实的气息控制能力,完美的诠释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她用声音塑造出了引子部分洞箫空灵的意境,运用美声唱法技能将花腔部分的跳音演唱的灵巧、清脆,她运用连贯深厚的气息,将作品大气磅礴的旋律线条推向高潮,与结尾洞箫声渐行渐远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到了民族声乐的博大精深,近年来,方琼已经举办多场中国古诗词音乐会,所到之处反响强烈,备受观众的欢迎。   2017年06月26日,《长相知——方琼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也是她全国高校推广古诗词歌曲音乐会的第一站。音乐会曲目包括《越九歌·越相侧商调》《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凤凰台上忆吹箫》《长相思》《黄莺吟》《伯牙吊子期》《板桥道情》等古典诗词歌曲,同时也包括《关雎》《杨柳枝》《秋风辞》《送孟浩然之广陵》《伐檀》《长相知》《幽兰操》《静夜思》等古词新曲。古典诗词歌曲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作品旋律原貌难以准确地直接呈现。为了演唱时能将古典诗词歌曲的古韵之美呈现于观众,她多次求教于相关专家,并将每一首作品的旋律、韵味、意境、情感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音乐会中的古词新曲部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是作曲家们利用现代作曲技法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而进行的创作,对作品的情感内涵及意境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场音乐会的舞台形态呈现出古朴大方、意境深远、古韵典雅的气氛。她创新性的将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运用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使演唱声音极具通透性,同时又具有流畅性和穿透性,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融入了现代元素,换发出新的时代色彩。方琼的演唱善于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及音韵特点,融于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强调原词的吟诵性;她的演唱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美学追求,很好地把握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原则。方琼说:“读史书可以让人们传承前代的智慧和文化 ;吟古诗可以让世人感受先贤的志趣和情操 ;唱古曲可以让今人倾听祖先的心灵和呼吸。”这是一位歌者应有的民族情怀。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时代所需,更是每一位歌唱家的历史责任,也是我国声乐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尤其随着全球化的极速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而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歌唱家和教育家,方琼担起了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追求。应该说,在国家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之中,而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和民间歌曲,就是我们回望历史和寻根朔源之旅,也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方琼对中国民歌演唱艺术的探索,以及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实践和文化内涵的诠释,不仅符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繁荣发展的希望所在。
  三、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索者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回望我国百年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每一次飞跃无不是基于艺术创新。声乐艺术的创新当然包含技术创新,但又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去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其实,声乐艺术创新既是技术的创新,更是艺术家民族情怀和审美意识的对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声乐艺术亦是如此。可以说,人们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决定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不同的演唱形态。方琼执着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研究,积极倡导演唱艺术的多样性,在民族声乐演唱实践中不断求新求变,顺应了艺术发展的规律,使她的演唱艺术形成了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同时又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的演唱声音既不失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审美意蕴,又富有现代声乐艺术演唱的共性审美表达,她认为,演唱声音不是固化不变的,應是多样性的,演唱的声音形态一定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事实上,我们在继承传统的艺术实践中,正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这也是艺术存在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方琼在演唱传统古曲中,遵循的标准是表达古韵之美,她不仅借鉴了很多昆曲的元素,比如咬字归韵,揉弦音等。她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的歌词“长相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中的“绝”字,是用苏州方言xie演唱的,强化了声音的表现力。在演唱其它类型的艺术歌曲或者歌剧选曲的时候,她注重夸张表现音乐和歌词的内容,使演唱声音更加通透流畅。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表现方式应是内在的、含蓄的,因为中国古代文人是细腻内向的。因此,她在演唱和表现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中,追求古朴典雅的声音线条,声音控制的恰到好处,充分突显出她在运用声音和控制声音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力。方琼除了演唱中国古曲及中外古典传统声乐作品外,多年来一直倾心于上海老歌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她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等多地举办过多场以上海老歌为主题的音乐会,并录制出版了上海老歌专辑。方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作为音乐学院的老师,不只应该在台上演唱上海老歌,更应该肩负起传承老歌的使命。我们应该赋予这些歌更多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的内涵……”方琼在演唱和传承上海老歌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她也在不断追寻上海老歌中的文化精神。
  方琼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丰硕成果。2018年,她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音乐会《长相知》巡演”,方琼曾说:“我是岳阳人,小时候在岳阳楼上看到有老人在吟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很难听到吟唱了。于是,许多年来我和学生们都在做这项工作,希望让这些历史长河中的雅韵能留下来。”相信她在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巡演之旅中,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世界传播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瓶颈,教学渐渐地成为一种固有模式,保守且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没有效率,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不过硬,直接导致毕业后工作时面对各种尴尬和无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很好地反思一下,做好学习与教学中的加和减,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有效、有序、有价值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
期刊
中華书法
期刊
[摘要]壮族山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处于逐渐衰落的状态。壮族歌圩,是壮族山歌诞生的文化土壤。对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除了原始性的口耳相传、音乐生产社会分工后利用乐谱等纸质媒介记录整理等传统方式,个人、社会与政府还应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到歌圩文化的保护中来,支持和鼓励壮族人民使用现代多媒体等音乐技术传播的新手段,实践壮族歌谣传承的新模式。  [关键词]壮族山歌;歌圩;非遗保护;文化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化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在此期间产生了不少融合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优秀现代音乐作品,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作品对钢琴协奏曲创作技法进行“民族化”处理,在创作素材、旋律特征、结构布局等方面有着创新的应用和突破,营造出极具民族韵味的音乐场景,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张朝;哀牢狂想;民族性;钢琴协奏曲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深入化,各大中专院校艺术院系也加快了管乐课程的建设步伐。本文就寸金学院管乐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授对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安排、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授课质量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进一步提升管乐教学水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课程;教学;管乐表演;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  在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中,思潮研究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不少海内外学者均有尝试使用思潮视角对音乐史进行回视的做法。21世纪以来,多位学者基于史料写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史学批评意味的音乐思潮著作,《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反映了居其宏先生的治史观念,并且为当下研究当代音乐史的史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该文作为对《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研究》一书的述评,笔者除对该
期刊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本质与存在孰前孰后,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本质决定存在”和“存在决定本质”是两个命题,前者是本质主义一派的主张,后者则是存在主义一派所坚持的。其实本质与存在本是一回事,本质就是存在,其本身是动态式的,只是由于认识主体对事物的观察方式有静有动,才会有本质和存在的说法,本质即是静态的说法,存在则是动态的说法。  [关键词]本质;存在;共存性;多层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期刊
[摘 要]民族性是近现代一个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概念,它的形成有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地域原因等等。民族性通过某一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节日、共同的记忆、共同的信仰形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是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内在力量。民族认同感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将社会中的个体紧密团结集中在民族核心周围。民族性经常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讨论,本文将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曲《七一的传说》为研究对象,在音乐的语境下探讨其
期刊
[摘要]中国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期间,运用最具有朝鲜民族音乐特色的“长短”(旋律)为体裁,并融合民歌风格,将中国朝鲜民族特色打击乐与西洋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而成的钢琴组曲《长短组合》,以其严谨的曲式结构加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旋律,呈现出鲜明的、具有朝鲜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在海内外深受好评。本文笔者主要分析《长短组合》的节奏,这样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朝鲜民
期刊
[摘 要]乔治·库塔格的钢琴练习套曲《玩耍与游戏》第三、第四卷,曲目自身具有独特的音高组织方式和特点,彼此间以小二度音程为线索贯穿其中,所以在整体上又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音级集合;音列;音阶;音块;小二度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7-0114-03     匈牙利当代作曲家、钢琴家乔治·库塔格为儿童而作的钢琴练习套曲《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