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丈夫家在湖北孝感孝昌县的一个村子。2005年第一次过年回到他家。当时,婆婆身体还不错,小侄子14岁,小侄女12岁。那几年,哥哥嫂子一直跟着四姐、四姐夫在北京工地打工,四姐夫是一个包工头,从老家找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乡里乡亲,干活让人放心,自然,乡里乡亲也能通过姐夫顺利拿到工钱。后来才得知,四姐夫当时赚了不少钱。哥哥、嫂子为维持生计,一直呆在北京工地。这样,侄子侄女事实上就成为祖辈照顾的留守儿童。
情况到2008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婆婆、公公年龄已大,已无法照顾好进入叛逆期的孙辈,这样,嫂子就决定留在家里,一方面照看老人,更重要的是管教孩子。一家人无病无灾,日子倒还过得去。然而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年事已高,子女成家,父母善终的具体压力一件件摆在眼前。但不管怎样,毕竟一家人还能过一种平平安安的日子。但这种平常、安稳的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家庭的走向。
一件事是四姐的工地出问题。由于政府拖欠姐夫承包工程的付款,大量的工程欠款无法到位,直接摧毁了姐夫多年累积的家底,不但导致哥哥、嫂子跟随他们打工多年的工资不翼而飞(这笔钱几乎是他们整个家底,有将近十万块的劳务费,哥哥、嫂子一直指望这笔钱给儿子娶媳妇),而且因为拖欠工人工资,欠下大量无法逃避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四姐甚至找我们借钱。
第二件事,也是更大的打击,则是妹妹的出家。在整个家庭中,妹妹的生活最让人舒心。她生得漂亮,又有着湖北姑娘的泼辣能干,初中念完后,去武汉打工,在工厂做临时工,认识了本厂一正式工并结婚。妹夫后来还当了副厂长。多年来,除了丈夫,妹妹承担了照顾家庭的很多重任。但2013年9月的一天,丈夫忽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是妹妹已经出家,并且决断离婚,就此遁入空门。婆婆因为女儿出家一事,原本硬朗的身体一蹶不振。公公(继父)更是变得木讷,脸上很难看到往日发自内心的欢颜。
除此以外,隐匿于家庭暗处的悲伤随处可见,我每次回到婆婆家,总能听到一些让人压抑的事情。2013年年底,侄子和本县一女孩网恋闪电结婚。但女孩性格极其怪癖,后来才得知,她的家境也极为不幸。听说她妈妈在生下她后,被乡政府捉去结扎,一回来,就变疯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照顾孩子,而且还暴力打人。没有办法,家人只得将她关在一间房子里。谁都知道这种惨剧和结扎有关,但没有任何人有力量去申诉惨剧的真相,而是任由命运的安排以最残忍的方式作用到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妈妈在疯病中去世,年仅四十多岁。
平心而论,哥哥、嫂子一家都是最普通的农民,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本本分分劳动,过一点安生日子。而在农村,像哥哥一家的情况非常普遍,守在乡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外出打工,有可能连工资都拿不回,但全家的基本开销,诸如孩子的念书、成家、房子的修缮和更新,老人的生病、善后,一样都不能少。尽管农村免除了农业税,近几年也推行了合作医疗,但和水涨船高的支出比较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像丈夫这种家庭出生,通过念书得以改变命运,最后在城里找到一个安居之所的人并不少见,以致被冠以“凤凰男”的群体标签,并作为轻易不能下嫁的目标进行讨伐。我丝毫不否认作为个体的选择,与这种男人的结合意味着要面对更多。但这种来自社会单一舆论的道德优势,还是使我感受到掩盖在这个标签背后所蕴含的歧视、无奈和漠然,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造成的不可逆式的生存劣势。
事实就是如此,冷静下来想想,哥哥一家确实看不到太好前景。首先是代际的贫穷已经开始轮回。哥哥、嫂子当年丢下孩子外出打工,现在侄子、侄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随着生存的压力变为现实,也不可避免要重复父辈的命运,踏上下一轮的打工生涯,哥哥、嫂子像当年公公、婆婆一样,要承担起照看孙子的重任。客观而言,农村自身的生产已经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多时候,获取基本的家庭开销,还是不得不以肢解完整的家庭结构为代价。这样,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制造留守儿童,就成为了事实上的轮回。贫穷和贫穷的传递,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宿命。
(黄灯/文,摘自《十月》)
情况到2008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婆婆、公公年龄已大,已无法照顾好进入叛逆期的孙辈,这样,嫂子就决定留在家里,一方面照看老人,更重要的是管教孩子。一家人无病无灾,日子倒还过得去。然而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年事已高,子女成家,父母善终的具体压力一件件摆在眼前。但不管怎样,毕竟一家人还能过一种平平安安的日子。但这种平常、安稳的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家庭的走向。
一件事是四姐的工地出问题。由于政府拖欠姐夫承包工程的付款,大量的工程欠款无法到位,直接摧毁了姐夫多年累积的家底,不但导致哥哥、嫂子跟随他们打工多年的工资不翼而飞(这笔钱几乎是他们整个家底,有将近十万块的劳务费,哥哥、嫂子一直指望这笔钱给儿子娶媳妇),而且因为拖欠工人工资,欠下大量无法逃避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四姐甚至找我们借钱。
第二件事,也是更大的打击,则是妹妹的出家。在整个家庭中,妹妹的生活最让人舒心。她生得漂亮,又有着湖北姑娘的泼辣能干,初中念完后,去武汉打工,在工厂做临时工,认识了本厂一正式工并结婚。妹夫后来还当了副厂长。多年来,除了丈夫,妹妹承担了照顾家庭的很多重任。但2013年9月的一天,丈夫忽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是妹妹已经出家,并且决断离婚,就此遁入空门。婆婆因为女儿出家一事,原本硬朗的身体一蹶不振。公公(继父)更是变得木讷,脸上很难看到往日发自内心的欢颜。
除此以外,隐匿于家庭暗处的悲伤随处可见,我每次回到婆婆家,总能听到一些让人压抑的事情。2013年年底,侄子和本县一女孩网恋闪电结婚。但女孩性格极其怪癖,后来才得知,她的家境也极为不幸。听说她妈妈在生下她后,被乡政府捉去结扎,一回来,就变疯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照顾孩子,而且还暴力打人。没有办法,家人只得将她关在一间房子里。谁都知道这种惨剧和结扎有关,但没有任何人有力量去申诉惨剧的真相,而是任由命运的安排以最残忍的方式作用到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妈妈在疯病中去世,年仅四十多岁。
平心而论,哥哥、嫂子一家都是最普通的农民,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本本分分劳动,过一点安生日子。而在农村,像哥哥一家的情况非常普遍,守在乡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外出打工,有可能连工资都拿不回,但全家的基本开销,诸如孩子的念书、成家、房子的修缮和更新,老人的生病、善后,一样都不能少。尽管农村免除了农业税,近几年也推行了合作医疗,但和水涨船高的支出比较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像丈夫这种家庭出生,通过念书得以改变命运,最后在城里找到一个安居之所的人并不少见,以致被冠以“凤凰男”的群体标签,并作为轻易不能下嫁的目标进行讨伐。我丝毫不否认作为个体的选择,与这种男人的结合意味着要面对更多。但这种来自社会单一舆论的道德优势,还是使我感受到掩盖在这个标签背后所蕴含的歧视、无奈和漠然,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造成的不可逆式的生存劣势。
事实就是如此,冷静下来想想,哥哥一家确实看不到太好前景。首先是代际的贫穷已经开始轮回。哥哥、嫂子当年丢下孩子外出打工,现在侄子、侄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随着生存的压力变为现实,也不可避免要重复父辈的命运,踏上下一轮的打工生涯,哥哥、嫂子像当年公公、婆婆一样,要承担起照看孙子的重任。客观而言,农村自身的生产已经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多时候,获取基本的家庭开销,还是不得不以肢解完整的家庭结构为代价。这样,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制造留守儿童,就成为了事实上的轮回。贫穷和贫穷的传递,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宿命。
(黄灯/文,摘自《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