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转型进行时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在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作用下,中国纺织工业面临重大考验。在这场考验中,早在此前就被纺织界提出的行业转型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9月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纺织工业转型经济论坛”于天津工业大学举办,多位专家畅所欲言,共同为纺织业的转型出谋献策,给行业带来了深入的思考。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业转型升级必须立足现有的优势和基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提升发展纺织业,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要明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品牌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占领产业链的高端,会让纺织业的出路更为广阔。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
  
  行业遭遇“软肋”
  
  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纺织生产大国,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均高居世界第一。然而有些尴尬的是,我们微薄的利润却与此地位颇不相称。在21世纪初蓬勃发展了几年之后,近一二年,行业在快速发展上遭遇了一些障碍因素。
  
  尴尬的困局
  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很多中小纺织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成功,主要受益于大批量出口,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如今,靠“薄利多销”打天下这条路子恐怕要走到尽头了。
  “今年,紫荆花的销售额预计达到7亿元,但其中有5个亿的销售来自传统纺织品,而这一块却是近乎零利润。”江苏紫荆花纺织公司是常熟一家专业生产各种灯芯绒、麻布及各类弹力布的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不久前该公司董事长刘国忠仍用“举步维艰”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企业。
  紫荆花纺织公司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缩影。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以加工模式快速发展起来的纺织业,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升高、资源价格上涨、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企业正面临转型和淘汰倒闭的危险。再加上对未来预期成本和收益的担忧,以及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纺织制造业的信心下滑,有些悲观的人士因此认为纺织业正逐步进入“寒冬”。
  山东是我国棉纺织大省,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47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近4670亿元,仅次于江苏、浙江,居全国纺织行业第三位。据山东省最近调查,因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目前这个省30%的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亏损,30%的企业利润下降1/3左右,其中纺织服装企业仅人民币升值汇兑损失约13.5亿元。业内预计,今年山东省将有2/3的纺织出口企业面临亏损或利润下降。
  据统计,今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利润率仅有0.62%。纺织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不接出口产品订单吧,单单是机器折旧成本、银行贷款利息、税收成本等等就把纺织厂商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关门停产这一条路可走之外别无它径。接出口订单吧,挣得那点利润连工人都养不住,倘若要是2个月之后国外的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来,那可就亏大了。在这种背景下纺织生产厂家们多是以“半停产半开工”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营,有的厂家干脆把机器设备变卖了准备改行。
  去年开始的一场“寒流”,刮晕了纺织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企业今后该怎么办?是改行,还是重操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移,还是坐以待毙;要是转,该怎么转,往那转。一时间,他们不知所措。
  
  迫在眉睫的产业转型
  不管是“寒流”的突袭,还是经济形势的不可逆转,这场“战斗”迟早要开战。随着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我国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生产国,但其“小、散、乱”的生产规模和管理体制,在企业发展、壮大中,成为最致命的要害。
  过去,由于时代发展条件所限,我国民营纺织业多是从手工作坊和大集体企业中发展而来。但随着纺织业迈进国际化一体化时代,这种“小、散、乱”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就显示出其固有的极大弊病:一是议价能力不足。由于“小、散、乱”,导致外商在下订单时,总是拿着甲方的报价去压乙方的报价,再拿乙方的报价去压丙方的报价,挑动国内生产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结果使得外商获得了最高的利润,而我们只从中挣得了一笔最为微薄的加工费。二是缺乏品牌效应。由于“小、散、乱”,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信用效应,导致多数厂家只能成为国际品牌、国际名牌的贴牌加工商。在国际纺织业的生产链条中成为最底层、最脆弱的一环。三是缺乏规模效应。由于“小、散、乱”,缺乏相应的生产规模既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研发投入,无法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花色、新品种、新工艺,只能是被动地抄袭和追随别人开发的新花色生产,降低了产品的毛利率。
  自2007年年底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和国内CPI高起,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中国的制造企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年的广交会都被看作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晴雨表”。然而刚刚结束的第103届广交会,却被媒体称为“没落的”广交会。报道说,今年广交会最遭重挫的是纺织服装展区。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每年都要向中国进口大量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不过现在他的采购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了,因为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的东西似乎更便宜。中国的服装价格要像以前那样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在当前企业遇到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人民币升值,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等诸多困难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比如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之后就很难降下来,而有些因素也许以后能得到改善,比如国际市场的需求,但这些因素绝非企业所能掌控。所以如果企业完全依赖于出口退税,或者等待欧美市场转好,或者指望即将颁布的劳动法实施细则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这样的企业即便今天能侥幸存活,但也绝不可能做大做强,它们也不能代表中国制造的新方向。
  面对行业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说:“出口退税率回调,取消棉花滑准税,都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行业内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科技与品牌方面的价值创新来提高收益,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被动调整不如主动转型
  面对外贸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以及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一些抗压能力较差的小型企业纷纷歇业,甚至停业,但江苏阳光集团却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进步能力,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增长率。
  “目前,我们所加工服装的面料,80%以上都是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自豪地说。阳光集团正在走与国际名牌 企业结成战略伙伴,通过服装定牌生产,进而创造自身品牌的新路子。在逆境中,他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品牌,加快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主动参与产业链上游的竞争,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开辟了新的市场,取得了企业“破茧成蝶”的成功。
  事实证明,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府接下来也还会有出台一系列的后续扶持政策,以帮助纺织企业度过“寒冬”。但无论是政府扶持,还是投资商注资,均属外因的范畴。纺织企业能否安然度过这个严峻时期,关键还得靠其自身的努力,从内因中求生存。因为,与其坐以待毙,被动迎战,不如主动出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品牌和技术新的利润增长点,从生成加工型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才是获得企业长久生存发展最有效的武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阳光集团,就是最好的见证。
  今年夏天,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纷纷走访调研,为纺织业发展频开“绿灯”。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两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似乎纺织业离经济“复苏”的春天越来越近了。要知道,面对全球经济疲软,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上调出口退税率也只能帮助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延长过渡期;“两率”下调也只能在短期一定程度上降低纺织业的资金压力和财务成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出口需求不足、内销增速放缓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
  这些迹象表明,国家对纺织业的转型非常关注,这也是行业转型的一个良好契机,行业应该抓住机会,把被动转型变为主动转型,才能在今后更好发展。
  
  聚焦纺织业转型之道
  
  我国纺织工业必须转型,当前中国纺织所面临的困境,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所必须跨越的必然阶段,已经成为广大业界的共识,但究竟如何进行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今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中国纺织工业转型经济论坛上,业界很多专家教授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教授他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纺织工业必须转型,是在增长方式、管理方式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进行变革。纺织工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纺织工业的转型不可能像韩国、日本等直接转产到汽车等行业,而应该从行业本身出发进行改革。
  
  国家调整政策
  我国纺织工业就业的员工约2000万人,占制造业就业总量的20%。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当纺织工业的发展遇到新困难的时候,由于纺织工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特别是关系到就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业界希望国家采取坚持、扶持和促进的政策,比如降低企业税负,降低增值税,以减少纺织企业的亏损面等等。
  中国原有的制造业模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从宏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以实现经济从依赖廉价产品出口向依靠内需拉动的稳定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社会所要求的趋势,也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
  行业应抓住机会。像今年8月1日上调了出口退税率,略微缓解了出口纺企困难的局面,但从长远看,这只是减轻生存压力,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国家政策扶持上。纺织业遇到的困难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有些是长时间存在的,比如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之后就很难降下来,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可能以后会改善,但这些因素绝非企业所能掌控。所以如果企业完全依赖于出口退税,或等待欧美市场转好等等,即便今天能暂时存活,也绝不可能做大做强,它们不代表中国制造的新方向,一切还是看自身的调整和转型。
  
  创新是命脉
  纺织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眼下,纺织业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期,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转变,这些都是创新的范畴。提升纺织产品档次、走高档化道路;调整产品结构,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动脑筋;突破企业经营模式、销售渠道以及产品同质化的短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应该是纺织企业的出路所在。
  毕竟,以产能扩张和同质化初级产品贴牌出口为主的行业增长模式正在逐步遭遇阻力,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
  目前我国纺织业呈现出这样的弱点,设计研发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中高档产品少而“大路货”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国内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品牌占领,纺织企业众多但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落后,这对中国纺织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
  “国际品牌企业是在创造需求,而国内多是按需求来生产。”著名企业耶莉娅集团的高层这样认为,创新的设计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短板,为弥补这块短板,耶莉娅集团每年派人到国外培训,并不断请来自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一流设计师来培训指导。目前公司聘请的意大利专家是当年欧洲五大著名设计师之一,曾是皮尔·卡丹首席设计师。
  国内服装业往往在生产成本增长时表现出不适应,其原因在于产品的价值中生产成本价值占了绝大份额,品牌价值不高,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国内服装产业应朝着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赋予服装更多的非物质的文化创意。
  杜钰洲也指出,从文化层面来说,中国品牌文化创新不够,内在素质方面亟待提升。比如色彩,中国设计师对色彩的把握与现代流行有距离,对比色、协调色等做不好,我们对色彩的理解还没有完全解放思想。
  路子有很多,比如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纺织加工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都是创新的途径。
  总之,纺织企业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在传统产业盈利空间压缩的背景下,探寻新的商机,开拓新的产业领域
  
  扩大国内需求
  这一年多来,“出口转内销”成为我国服装企业的热门话语,这是部分纺企在出口受阻后的变通之举,事实上扩大内销确实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近年来注重内销的纺企相对于以出口为主的纺企活得也要更好些,比如雅戈尔、红豆等著名国内纺企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相对较小。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逐渐从外销市场独腿走路转向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2001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为6.76%,显著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水平。国内消费需求直接影响到纺 织工业的发展,纺织企业不得不需求扩大出口。
  一般来说,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越来越重要,经济结构通常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和越来越开放,而国内市场相比国外市场也会日益显示出重要性。有专家认为,注重国际市场,单纯的出口产品换回别国货币只会增加金融风险,而满足国内市场的中高端需求却可以真正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内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8日至19日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扩大内需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内地。纺织产业向内地转移可以兼顾出口和内需的双重要求。
  从长远发展看,国内市场将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毕竟,任何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都很难维持长久的出口增长率。有关方面应从鼓励内需、减少储蓄等方面做文章,促使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尽快在内销市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而出台鼓励消费的实质性举措应当成为下一步促进内需政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也是缓减纺织行业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矛盾的最佳途径。
  
  转变企业经营方式
  有业界人士认为,目前的宏观形势逼迫企业必须转型,而有条件企业的转型可以考虑进入中高端领域,低端产品市场往往会衰竭得比较快,因为这部分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而高端客户对价格则不太在意,如果转型还只是做中低端品牌,就会面临二次转型的风险。
  依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前阶段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生产能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很难避免。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后,企业应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前面提到的江苏阳光集团在中国毛纺行业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他们正是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进步能力取得现今的成绩。如今,江苏阳光集团70%的产品(包括成衣)出口欧洲,是众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指定面料。该企业所加工服装的面料,80%以上都是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这点让他们占据了很大先机。
  在企业经营上,目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还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的数据,目前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0.24%,而国外知名品牌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到5%。研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国内服装业的产品格局。经营模式上,企业在物流配置、终端服务、营销模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整合创新,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有企业家称,“企业经营思路转变了,内部管理做好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样的企业能倒吗?”当前的困境正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要把自身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安然“过冬”其实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适当的产业转移
  我国纺织与服装工业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出口额占全国的七到八成。从发展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集群,提高纺织工业集约化程度看,这种生产集中化格局有利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地区空间的局限性,已经出现企业分布过密的问题。
  在能源原材料、土地、人工、治理污染的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向中西部转移是必要的。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依托天然纤维生产基地的优势、土地和能源等资源价格相对便宜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有序转移。
  虽然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优势仍然存在。目前我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正在不断提高中,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比较低。而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中国低,但在工业配套能力、能源原材料供给能力以及交通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方面仍落后于我国。我们应当通过产业调整、技术与品牌创新,劳动组织的改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克服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促进纺织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专家表示,南方沿海等地的大型纺织企业可以适度向西南、西北等纺织业原料产地梯次转移,利用西部地区的原料优势、土地成本相对低廉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在西部的棉花产业基地周围重新打造我国新型纺织业生产中心,而把现有的南方沿海地区的纺织生产企业改造成为产品设计中心、花色品种中心,形成沿海设计、西部生产的格局,以此换取生产成本的下降,提高纺织业的生存能力。
  
  转型的标本
  
  近年来,行业转型进入了风起云涌的时期,一些传统纺织基地开始了新的变革。即使在纺织业暂处困境的情况下,依旧有很多企业活得滋润。这些企业早在困难到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比如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调整,对管理技术进行升级,通过这些调整,它们主动参与产业链的竞争,既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更开辟了新的市场。
  
  上海:老基地的新活力
  纺织业被称为上海的“母亲工业”,在上海工业发展史上贡献极为巨大,研究上海的纺织产业转型对我国纺织业转型具有标本意义。作为国内纺织业调整的先行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历时10年的纺织产业结构大调整,使上海国有纺织企业从业人员从全盛时的50多万人减到了现在的几万人,但调整之后,由于外资介入、民营纺企的兴起,上海纺织业依然存在新的活力。
  由于生产成本高,在上海生产每吨纱的成本要比周边省份高出1000元,这就决定了上海必须从传统初级产品生产序列中稳步退出,实现产业转型,走高端产品研发、生产之路,事实也证明了这道路的正确。
  上海的三枪内衣是我国著名内衣品牌。“穿内衣,找三枪”,是不少人心中的一个印象。三枪中国内衣行业第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三大殊荣的企业品牌。近两年来,三枪集团的“sQ舒绒莱卡针织面料”及“吸湿发热面料”和“纯棉麻纱面料”的项目开发,为企业累计销售2亿多元,创利税达2000多万元,并被上海市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随着三枪订单的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客户对19针细针罗纹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三枪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改装原有机器设备方案,实施项目攻关并取得成效,这种依靠三枪自己技术力量设计改装的专利设备增加到了200多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进口设备费用,项目还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并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经过努力,三枪 产品还走出国门,进入了名牌云集的意大利市场。
  上海中大科技公司近年来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年科技投入占销售额的5%以上,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研发水平和能力,使企业成为印染行业的成功者和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三枪、中大是上海纺织业的创新运作的佼佼者,类似的企业还有不少。据了解,上海纺织界还将加大品牌运作的力度,引进国际通行的品牌运作方式,加强对品牌资源的整合和发展战略的筹划,今后大力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积极融入现代服务业之中,汇聚时尚元素,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绍兴:集体转型
  毋庸讳言,浙江绍兴的纺织产业可说是国内纺织产业集群的名片之一,地位显著。在当地,纺织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的四成,上年纺织品出口达66.44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48.1%,上下游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百万。
  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表示,“绍兴经济转型升级要争取走在全省前列,首先看纺织,这个挑战躲不开,也避不了。”据有关资料,绍兴纺织业人均创利为全国的118倍,劳动生产率为全国的1.6倍,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因此在行业遭遇“寒流”之时,绍兴坦然面对这一切,积极进行着全新的转型。经历多次风雨的绍兴纺织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不等不靠,不慌不忙,从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挖掘潜力,从容化解困难。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含量掌控定价权,企业生产的涤纶工业长丝,能用于汽车棚、灯箱广告、体育馆等设施,产量已占到全球的1/4。它生产的一种高强超低收缩丝,直径0.3毫米的一束丝便能承重8公斤,制成的产品能代替钢索用于集装箱运吊,因其产品独特,今年上半年已经提价三次,利润增长130%以上。
  起步于印染业的凤仪集团以品牌撬动内需,投资1亿元,与香港莎鲨国际集团“联姻”,组建了浙江莎鲨家纺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莎鲨家纺”这一高端家纺品牌。今年4月份起,已陆续在杭州、成都、长沙等10多个省会城市发展了一批加盟店。为了符合产品高端定位,企业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工艺控制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从生产到包装53道工序每道都要检验。
  绍兴县夏履镇以非织造布产业作为“产业突围”的突破口,成功缔造了产业转型的榜样,从零起步,该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如果没有近5年来的负重转型,今天夏履工业的日子绝不会好过。”夏履镇党委书记喻光耀说。
  跳出生产领域,联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支撑纺织工业提升。眼下,绍兴最传统的纺织市场正加紧升级换代。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不断加大。近期政府加大了对低污染和解决劳动力就业行业的扶持,对纺织服装企业也由前期的调控转为扶持政策。    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  8月1日,沪深两市大盘继续低开,受此消息影响,
期刊
纺织工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和主要的制造业之一,在我国近代史上是较早工业化的行业之一。我国纺织工业一直承担着扩大就业、出口创汇、支援“三农”等重要的历史重任的,在全国向新型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目标下,并且根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等新的发展约束条件,深化对纺织工业的认识,对于
期刊
全球的消费者都在为提高生活品质而寻找更好的产品,对于服装,样式设计的推陈出新让外观引人注目,而精良质地的面料带来全新的质感,而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服装在人们消费生活中逐渐增多,抗静电、抗皱、排汗、除菌等等功能因素都在服装中有所体现,那么究竟人们对于功能性服装的态度如何,人们又更加看重哪些功能因素呢?在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美国棉花公司和Synovate三家公司共同进行的每两年一次的消费
期刊
夏奈尔等品牌不断地将传承其梦想的产品投入市场,他们的创意总是令人如痴如醉。在不断强化自身形象的同时,他们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这是一种战略手段,也是一种巧妙的营销方式,往往凝聚了几个世纪的想象创意。而这复杂的宣传手段背后后,实际上演着一场将他国遗产财富兼收并蓄的文化之战。对于时尚品牌,这种对他国文化的融合同化是如何进行的呢?中国时尚品牌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有何受益,从而更好发展呢?    女性身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秀水街无疑是商业零售市场中一个沸腾的热点。商铺日进斗金,客流统计每日过万,“商业鸟巢”“奥运分会场”等名头异常响亮。从8月1号到25号秀水街的客流量就超过了100万。仅8月12日,单日客流就突破4.2万人,8月19日,单日客流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3万人,首次突破历史记录。其中80%是外国消费者,而这期间有32个国家的政要、贵宾以及各国的运动员和体育明星来到秀水购物,这在其他任
期刊
品牌到底是什么呢?杨大筠给出了一个明确的释义:“品牌就是在消费者以及所有利益关系体的头脑中能够感知的一个集合体。”他认为品牌应该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美国的Tommy Hilfiger,代表着美国的精神文化,还有LV、JEEP车和Zippo打火机等等,都曾经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中国,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中国品牌面临最可怕的局面就是—
期刊
据预测:如果每人每天喝一只瓶装水,仅仅在北京奥运期间,观众与运动员喝剩的矿泉水瓶能把鸟巢填满。北京奥运会的现场观众可能达到700万人次,仅他们在赛场外产生的废弃瓶就可能达到5000万个。  众所周知,塑料瓶的材质塑料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腐烂,变成垃圾后会严重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是“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同时,塑料是从天然石油中提炼的化工产品,本身又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白色杀手”。  毫无疑问,
期刊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未来的产业精英候选人,是产业升级的未来中坚力量,他们拥有青春与活力,胸怀抱负与理想,是的,他们一定会有着灿烂无比的未来,但是,他们必须迈过迷茫的当下。  又是一年六月到,这是大学生毕业的月份,而今年的六月,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来得更快。至今还不能明确判断是否触底与回暖的金融危机影响,让以往本就不太轻松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紧张,大学生就业,这一年年都被全社会关注的六月焦点话题,今天
期刊
不和谐 Off-Kilter    萎顿的甜美变得苍白。随着惊惶袭来,鲜花凋谢,这是疯狂科学家充满海地梦想和小丑幻想的国度。不和谐的鲜亮颜色和暗哑色调的强烈对比。黑色怪异的马戏团,幽灵娃娃游荡在威尼斯的嘉年华,迷惑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神秘的戏服和狂欢的化妆舞会透露着隐约的快乐。事物并不如同表象,一切都有点不和谐。    色彩  继续了哥特式怪诞的风格,加入了略显苍白的糖果色调。这样的色彩搭配很好
期刊
6月31日,台湾“经济部”公告开放一百九十二项陆资可来台投资项目,由此,两岸双向投资时代正式开启,这也是第三次海基会与海协会高层会晤(台湾媒体称其为“江陈会”)达成的重大协议,为推动这一协议落实,从6月下旬开始,大陆官方分别组织了电子、纺织、商贸服务及公共建设等4大投资环境考察团赴台。7月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许坤元副会长率领的纺织业代表团抵达台湾,与台湾方面负责接待的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就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