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果实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与基因定位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高糖自交系西州蜜(X25)和低糖自交系伽师瓜(JS)为亲本构建F2群体XJ F2,以高糖品种网纹甜瓜M157自交系和低糖自交系伽师瓜(JS)为亲本构建F2群体MJ F2.通过分析两个群体的果实糖度频率分布,发现两个群体的果实糖度均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典型特征.利用SSR标记通过集群分离分析法对糖含量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发现XJ F2群体中具有3个SSR标记ECM134 (LG4),MU3349 (LG11)和CMAGN45 (LG11)与甜瓜果实的糖含量性状连锁,并在MJ F2群体中发现两个SSR标记MU5035 (LG10)和chr10-0380 (LG10)与甜瓜果实的糖含量性状连锁.通过对己知甜瓜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基因组中位点分析,发现与果实糖含量性状相关的位点与基因组中糖代谢酶基因存在共定位关系.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对与果实糖含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番茄斑萎病毒(ta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世界10种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之一,番茄受侵染后损失可达80%甚至绝收.近年来番茄斑萎病毒越来越严重,抗病品种育种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了加快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育种速度,本研究以长沙、昆明、三亚三地穿梭育种,达到一年三代,结合分子标记辅助筛选,2年内能获得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材料,为育种者提供快速转育的新方法.
炭疽病是南药植物益智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为明确其病原类型,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显示,18份样本中分离纯化到8个菌株,形态学上分为四类,均具有炭疽菌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结合8个菌株的ITS序列测定、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序列之间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YZ-HN-022鉴定为 C.aenigma,YZ-HN-015-1、YZ-HN-001-1-2、YZ-HN-016-2、YZ-HN-010和 YZ-
为建立泽林考兰薄层细胞的再生体系,以其试管苗茎尖薄层细胞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薄层细胞在1/2MS+6-BA2.0mg/L+TDZ 2.0 mg/L+NAA 0.1mg/L培养基上的类原球茎的诱导率最高,达53.3%;类原球茎在1/2MS+6-BA 2.5 mg/L+NAA0.1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增殖系数为9.6,类原球茎在1/2MS+6-BA 0.5 mg/L+NAA 0.15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分化出小苗,分
本试验对10个甜高粱亲本及其24个杂交组合F1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糖锤度、产量和榨汁率三个方面,中亲优势由大到小分别是产量、榨汁率、糖锤度,其数值分别为62.40%、35.65%、2.68%,超亲优势与中亲优势排序相同,其数值为59.22%、30.80%、1.20%.综合分析后得出甜高粱杂交组合F1中组合S8/T52最好,主要表现为糖锤度较其他组合杂种优势强,糖锤度为18.40%,榨汁率较其他组合杂种优势最强,榨汁率为41.62%,产量较其他组合杂种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更好地保护高粱的种质资源,本试验构建了高粱SCoT-PCR的最佳反应体系.试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高粱SCoT-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即dNTP用量、DNA的用量、Mg2+浓度、引物用量、Taq DNA聚合酶浓度分别进行梯度设计优化分析,并对得到的最佳体系进行验证.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明确在高粱SCoT-PCR 25 μL反应体系中,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2.0 μL,DNA 1.25 μL,dNTP 1.0 μL,Taq DNA聚合酶0.2 μL,Mg2+ 2.0
利用SSR标记技术和I2-KI染色法指导大豆杂交种的选育.针对大豆杂交种的育种特点,以课题组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20对SSR标记,呈现出多态性,用20对SSR标记对不育系JLSXCMS1,恢复系中119-99及两者的杂交组合JLSXCMS1×中119-99(定名为优势豆-A-5)进行亲子鉴定研究,鉴定制种生产的杂交种是否为真杂交种;用I2-KI染色法对杂交组合JLSXCMS1×中119-99的F1育性表现进行研究,检验是否符合“三系”大豆杂交种育性要求,保证杂交种正常结实,
获得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是构建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甜瓜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裂解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及pH对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种类和培养基琼脂浓度等再生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高效制备甜瓜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将分生孢子培养18 h后收集菌丝体,以1.2 mol/L的KC1作为稳定剂,在pH 6.0的条件下,加入10 mg/mL
为筛选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在侵染芒果叶片过程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技术检测和分析病原细菌的16S rRNA、gyrB、GAPDH、danK和rpoD这5个看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表明,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5个基因均扩增出单一条带,且条带大小与预期产物相符,特异性较好,符合基本稳定性要求.利用geNorm软件分析发现,GAPDH和rpoD稳定性最高,M值均为0.122.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gyrB (M=0.17)>danK (M=0.325)> 16S rRN
通过对枇杷花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开发新的枇杷分子标记,为研究枇杷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MIcroSAtellite (MISA)和Blast2GO对无冗余Unigene进行SSR搜索、筛选、识别及富集分析,并采用Primer 3进行SSR引物设计.搜索发现44622个SSR位点分布于28617个Unigene中,SSR位点出现的频率为47.51%,平均分布距离为4.87 kb.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是枇杷花转录组中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总SSR的52.09%和32.83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4个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和38个常规甘蔗栽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显示,在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0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介于1~5条之间,平均2.4条.引物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3.1,平均值为1.8098;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611,平均值为0.3079;Shanoon指数(Ⅰ)介于0~1.2382,平均值为0.5912;Ne\'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6778,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