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7年2月22日团中央召开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在全体共青团员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如何将“一学一做”紧密的融入到高校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之中,提高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关键词 :一学一做 创新 共青团员 意识
“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大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锻炼个人修养的必要平台。以“一学一做”为核心,创新性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高校校園文化活动的质量,广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加强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当前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在内容上色彩纷呈、在教育意义和开展目的上也十分明确。但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却又许多隐形的问题,如果高校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不够,校园文化活动不能起到提升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目的等。因此,以“一学一做”为指引,精化校园文化活动、反思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提升高吸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一、高校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意义
1.“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党中央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而批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2017年2月22日团中央召开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在全体共青团员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指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从严治团各项工作” 。
2.“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共青团员创新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贯彻中央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重要实践,是推进从严治团、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创新性、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3. 深刻认识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在高校广泛组织各级团组织深刻认识共青团员这一团的肌体的细胞、团的活动的主体在保持和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创新性性中的基础性作用,引领广大共青团员认真落实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努力提升创新意识”。
二、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中校园存在的问题
1.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形成体系。高校在培养共青团员创新意识中多数是通过科技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报告等形式开展,从而形成了多而杂的局面,在此过程中重视了数量忽略了质量。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具体、不专业、不规范,没有形成体系和系统,经常是上级抓的紧高校就开展的好,还没有切实的意识到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共青团员远比教育出墨守陈规的青年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要的多。创新意识培养方向不明确,传承的多,创新的少,多数是在为了开展而开展,往往是应付了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从而导致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2.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2015年0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目前高校很少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创新教育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专业的老师做理论指导、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氛围,导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理论指导不足、活动层次不够,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3.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与专业培养相脱节。创新不能凭空臆造,更不是简单的创新意识培养,高校培养创新意识的团员,应该将创新意识与学科意识相关联,而不是单一的培养创新意识,放弃了专业培养或者只顾培养专业学科人才,而忽略了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有为青年。当前高校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十分严重,学生活动由团委负责,专业培养由分院负责,经常是你搭你的抬,我唱我的戏。创新意识和专业培养往往隔离。高校尚没有意识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专业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专业学科教育对它的支撑。
三、以“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契机提升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
1.以“一学一做”为思想引领开展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思想引领的方向。高校应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理论基础,通过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导读会等形式提升高校共青团员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挖掘潜能,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号召广大在校青年争做合格共青团员。
2.以“一学一做”为活动载体开展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团员提供了活动载体。高校共青团应以“一学一做”为活动载体,以主题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即加强了“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又提高了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3.以“一学一做”为框架加强创新意识的体系建设。“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今后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目标。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团员创新意识时,应以“一学一做”为框架,以引领政治思想方向、专业技能培养、志愿服务社会为方向,不断开拓进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第一,在引领思想方面,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认真落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历史纪念日、周年日等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结合实际活动开展理想信念,爱国爱党教育: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纪念五四运动宣讲,在七一党建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方面能够抓住历史事件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第二,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校共青团应与二级学院合作认真研究一些既能吸引团员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提升了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意识。第三,在志愿服务社会方面,服以“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框架,以创新性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目标,开展志愿服务是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是每个共青团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共青团以爱心捐赠、义务支教、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助学等为着力点,创新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提高共青团员创新意识提供实践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海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黄丹羽.内蒙古共青团:“一学一做”变出新花样[N]. 中国青年报,2017-07-19(001).
[2]刘岚欣,李洪波.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6):123-125. [2017-08-09].
[3]洪庆.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孙利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41-42.[2017-08-09].DOI:10.16320/j.cnki.sdqnzzxyxb.2009.04.011.
※基金项目:共青团吉林省委科研立项:“吉青家园”基层服务型团组织阵地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项目编号:2017jqy—42,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一学一做 创新 共青团员 意识
“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大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锻炼个人修养的必要平台。以“一学一做”为核心,创新性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高校校園文化活动的质量,广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加强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当前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在内容上色彩纷呈、在教育意义和开展目的上也十分明确。但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却又许多隐形的问题,如果高校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不够,校园文化活动不能起到提升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目的等。因此,以“一学一做”为指引,精化校园文化活动、反思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提升高吸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一、高校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意义
1.“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党中央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而批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2017年2月22日团中央召开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在全体共青团员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指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从严治团各项工作” 。
2.“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共青团员创新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贯彻中央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重要实践,是推进从严治团、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创新性、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3. 深刻认识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在高校广泛组织各级团组织深刻认识共青团员这一团的肌体的细胞、团的活动的主体在保持和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创新性性中的基础性作用,引领广大共青团员认真落实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努力提升创新意识”。
二、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中校园存在的问题
1.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形成体系。高校在培养共青团员创新意识中多数是通过科技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报告等形式开展,从而形成了多而杂的局面,在此过程中重视了数量忽略了质量。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具体、不专业、不规范,没有形成体系和系统,经常是上级抓的紧高校就开展的好,还没有切实的意识到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共青团员远比教育出墨守陈规的青年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要的多。创新意识培养方向不明确,传承的多,创新的少,多数是在为了开展而开展,往往是应付了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从而导致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2.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2015年0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目前高校很少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创新教育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专业的老师做理论指导、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氛围,导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理论指导不足、活动层次不够,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3. 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与专业培养相脱节。创新不能凭空臆造,更不是简单的创新意识培养,高校培养创新意识的团员,应该将创新意识与学科意识相关联,而不是单一的培养创新意识,放弃了专业培养或者只顾培养专业学科人才,而忽略了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有为青年。当前高校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十分严重,学生活动由团委负责,专业培养由分院负责,经常是你搭你的抬,我唱我的戏。创新意识和专业培养往往隔离。高校尚没有意识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专业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专业学科教育对它的支撑。
三、以“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契机提升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
1.以“一学一做”为思想引领开展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思想引领的方向。高校应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理论基础,通过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导读会等形式提升高校共青团员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挖掘潜能,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号召广大在校青年争做合格共青团员。
2.以“一学一做”为活动载体开展高校共青团员创新意识培养。“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团员提供了活动载体。高校共青团应以“一学一做”为活动载体,以主题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即加强了“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又提高了共青团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3.以“一学一做”为框架加强创新意识的体系建设。“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的开展,为高校共青团今后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目标。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团员创新意识时,应以“一学一做”为框架,以引领政治思想方向、专业技能培养、志愿服务社会为方向,不断开拓进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第一,在引领思想方面,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认真落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历史纪念日、周年日等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结合实际活动开展理想信念,爱国爱党教育: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纪念五四运动宣讲,在七一党建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方面能够抓住历史事件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第二,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校共青团应与二级学院合作认真研究一些既能吸引团员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提升了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意识。第三,在志愿服务社会方面,服以“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为框架,以创新性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目标,开展志愿服务是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是每个共青团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共青团以爱心捐赠、义务支教、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助学等为着力点,创新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提高共青团员创新意识提供实践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海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黄丹羽.内蒙古共青团:“一学一做”变出新花样[N]. 中国青年报,2017-07-19(001).
[2]刘岚欣,李洪波.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6):123-125. [2017-08-09].
[3]洪庆.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孙利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41-42.[2017-08-09].DOI:10.16320/j.cnki.sdqnzzxyxb.2009.04.011.
※基金项目:共青团吉林省委科研立项:“吉青家园”基层服务型团组织阵地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项目编号:2017jqy—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