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良机,我们可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利用学科优势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语文  课程资源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2019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9JGB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109-02
  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程资源往往就是指单一的教材,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以单一教材为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学界对大学课程资源的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学界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就往往局限于教科书、工具书等传统课程资源的观念。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较弱。如有学者就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1]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普及,据统计,全国已有34.8%的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其中,62.5%的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在32个以内。[2]不少学者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徐中玉,齐森华先生就提出要加强大学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要让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被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3]2004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曾对课程资源有一个界定,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4]通过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的界定可知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实际上指供给大学语文课程活动,满足大学语文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资源。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根据课程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我们可将其分为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基本课程资源指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而拓展性课程资源则包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视频、音频、动画等网络资源,当然也包括蕴涵着中华文明历史以及社会文化元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等等资源。
  二、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课程资源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结构较单一,很多高校以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这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需要。另外,即便是作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唯一,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也较粗糙,错漏之处甚多。
  2.相当多高校大学语文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凭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地上课,缺乏开发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也缺乏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能力,其结果当然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在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有课程建设的意识,也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但只是简单提供了网络资源,没有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时,没有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来进行开发利用资源,忽略了其他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建设,对地域文化特征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不太好。
  三、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路径探究
  开发并利用好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大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大学语文的课程资源建设。
  1.撰写立体化大学语文教材,促进教材的生态化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公开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已有三百多种,但其中的一些教材内容陈旧、数字化程度不够,不太受当下大学生的欢迎。撰写新颖的立体化大学教材已是迫在眉睫。随着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普及,大学语文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也导致了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转型。当下大学语文教材应朝着服务学生为目的,由原先的单一纸质教材向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立体化”教材转变。目前已出版的优秀大学语文教材大都配套有教学课件、教师备课资料、大学语文教学网站等等相关内容。其中南开大学陈洪先生主持开发的《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库饶有特色,具有典型意义,其教材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该教材基于深入研究大学语文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培养指标体系”。该培养指标体系将大学语文课程培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修养”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二级指标,如一级指标“能力”就分为“接受与理解”、“表达与交流”、 “评价与批判”等三个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又可分为三级指标,如“接受与理解”就细分为“说”、 “写”、“所在专业所需的说的能力”、“所在专业所需的写的能力”等四个三级指标。 这种“开放式大纲”式的指标体系,既能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深入介入教学活动,同时特别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
  其二,该教材注重各种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很多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该教材共有 67 篇选文。与这些选文相对应,该教材设计了67则“教学设计”子资源库。其中每一则都由“教學所要实现的‘语文培养指标’”、“教学目标”和 “课堂教学思路及设计”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又都有较详细内容,如“课堂教学思路设计”就可由“教学思路”与“建议使用的素材及安排方法”两项内容构成,其包含了“电子教案”、 “讲课素材”、“图片库”、“示范讲授”等内容。这些丰富多彩,富有层次感的资源既能给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又能将主教材、配套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南开大学陈洪先生主持开发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库极具大学语文教材资源建设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挖掘各种隐性资源,重视教材与各种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网络资源、风土人情、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等课外资源其实都是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由于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优秀文学作品。而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由于传授信息量相对较少、趣味性不强等弊端,已满足不了大学生需求。如果教师能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结合文本分析,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等网络资源,则能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线下教学变为了线上(知识性的教学内容、论坛讨论、答疑)+线下(作品创作、展示、辩论、讨论、访谈)模式。这种模式给予学生一定学习自由度,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重视校园文化资源。大学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精神内涵的学科,它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任务。而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对提升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大学生的健康情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在互联网上举办诸如书法、绘画、诗歌等大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三,新媒体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大学语文应该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语文。”[5]但是目前一些大学语文教学“文化性”并不太突出,尤其在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中,地域文化元素往往被忽略,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较薄弱。其实地域文化对大学语文而言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既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又能够满足地域高校转型要求,对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也有一定的帮助。如能将新媒体与地域文化结合则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媒体主要指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传播媒体,它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个性化、交互性、体验性、共享性、便捷化的信息传播。一方面我们可以设置专门地域文化模块,围绕地域文化主题展开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摄影展、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书法绘画展、朗诵比赛等,也可以发动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自媒体来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文化(文学)专题微信公众号”和“大学语文课程文化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和网络平台,授课老师可布置一些与地方文化研究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完成问题,并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发表各自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加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也可利用微信、QQ展示地域文化的特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地域文化资源融汇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能让大学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熱情,又能开阔大学生视野。当然在互联网背景下挖掘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要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等来挖掘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协同创新,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鸿荃:《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程墨,杨保华,欧阳正宵:《大学语文,何时不再“边缘化”》,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26日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瞿明刚:《文化语文 性情语文 声色语文——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的思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4)
  作者简介:
  胡吉星,泰州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渡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春节,亦承受了重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这再次让我们反思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攫取。在传统文化中,墨家有“天志”“节用”的思想,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对自然万物的占有要“去甚、去奢、去泰”,儒家认为,“天”具有生生不已的创造性力量,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们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重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各院校开始重视引入先进教育观念,并为其制定契合度高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展开教学实践时,也应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本论文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基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之下,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归还学生的“主演”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还需要班主任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基于此,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需要技术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思考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角色充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以求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优化初中班主任的班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 开放式 和谐课堂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100-02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至衣物服饰,大至楼房建筑,化学优化和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在高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化学的基本原理,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助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核心素养 培养探究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思维建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受新媒体时代来临的影响,促使以影视类专业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调整其专业教育模式。即便高校影视教育水平日趋成熟,但是仍无法摆脱传统媒体的局限,出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相脱节的情况,造成毕业生难以满足新媒体行业的岗位要求。如何主动迎合新媒体时代变革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现状和新媒体环境下对影视
期刊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变形计”教学模式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载体,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微课兴趣小组分工制作微课,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制作的具体过程,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此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对专业知识巩固
期刊
【摘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全新途径,因为它能够使得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但是根据我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开展的进程得知,线上线下教学往往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缺陷,即教师在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教师信息化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等。这些方面的困境问题,将会从根本上直接导致高校线上线下教学的质量水平受到阻碍。因此展开此主题的分析具有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力量来源、精神脊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个人素质的关键方法。职业院校一定要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论文首先围绕职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主要概念做了概述,其次是对目前職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院校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鉴于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提出借助能力本位模型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一体化衔接。能力本位模型可以很好地兼顾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以能力本位模型为切入点,将中高职课程分组和模块化,课程组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对中高职共同培养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 高职 课程组 衔接  【基金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