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涵谈起,进而分析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价值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探析提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
一、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优势
1.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设置学习内容,解决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的难题;教学内容灵活并具有针对性,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专注投入,在实现快乐教学的同时,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体育教学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理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这就为学生自由灵活选择体育学习内容提供了条件,这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俱乐部教学还能够与课下运动竞赛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进而延伸了教学时间。基于此,俱乐部教学能够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3.有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
俱乐部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专业优势,从而吸引学生选择,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高水平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体育运动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压力和竞争氛围,进而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以达到优化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目前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俱乐部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致使学生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俱乐部的教学信息;而且俱乐部在教学时间的设置上也不合理,致使多数高校场地在上午处于闲置状态,而下午却十分拥挤,利用效率较低;其次,体育俱乐部教学呈现两极分化,一些热门项目十分火爆,而一些項目却无人问津,以至于无法达成俱乐部教学的初衷。两极分化现象不仅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而且浪费了教学资源,并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最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环境仍需进一步提升,例如瑜伽等新兴课程,俱乐部的场地设备就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像篮球、游泳等项目对场地的质量要求较高,陈旧的设施和老化的场地已经严重制约了俱乐部的教学质量,并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健全、优质、完善的场地设备和器材是俱乐部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三、提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
1.加强对俱乐部教学的投入
首先,高校要继续加强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结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合理制订俱乐部教学规划,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现有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一方面要增加体育教学器材的数量并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扩大体育场地规模,以保证为俱乐部教学提供物质基础。此外,还要积极应对俱乐部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各项运动的普及与宣传工作,尽量避免教学压力的集中出现,并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
2.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
体育俱乐部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而且教学形式也十分灵活、开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俱乐部教学中提高管理能力,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严格监督教学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当学生表现优异或进步时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进而使全体俱乐部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和总结。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
高校俱乐部教学需要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培训和科研活动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指导水平。
4.丰富教学类型
学校和教师要不断丰富俱乐部教学类型,力求俱乐部类型全面、合理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富俱乐部内容和形式,进而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使得课内外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机结合并互补,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的重视及持续的努力、付出和投入。只有完善俱乐部教学体系,才会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
一、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优势
1.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设置学习内容,解决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的难题;教学内容灵活并具有针对性,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专注投入,在实现快乐教学的同时,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体育教学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理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这就为学生自由灵活选择体育学习内容提供了条件,这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俱乐部教学还能够与课下运动竞赛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进而延伸了教学时间。基于此,俱乐部教学能够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3.有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
俱乐部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专业优势,从而吸引学生选择,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高水平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体育运动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压力和竞争氛围,进而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以达到优化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目前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俱乐部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致使学生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俱乐部的教学信息;而且俱乐部在教学时间的设置上也不合理,致使多数高校场地在上午处于闲置状态,而下午却十分拥挤,利用效率较低;其次,体育俱乐部教学呈现两极分化,一些热门项目十分火爆,而一些項目却无人问津,以至于无法达成俱乐部教学的初衷。两极分化现象不仅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而且浪费了教学资源,并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最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环境仍需进一步提升,例如瑜伽等新兴课程,俱乐部的场地设备就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像篮球、游泳等项目对场地的质量要求较高,陈旧的设施和老化的场地已经严重制约了俱乐部的教学质量,并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健全、优质、完善的场地设备和器材是俱乐部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三、提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
1.加强对俱乐部教学的投入
首先,高校要继续加强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结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合理制订俱乐部教学规划,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现有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一方面要增加体育教学器材的数量并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扩大体育场地规模,以保证为俱乐部教学提供物质基础。此外,还要积极应对俱乐部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各项运动的普及与宣传工作,尽量避免教学压力的集中出现,并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
2.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
体育俱乐部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而且教学形式也十分灵活、开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俱乐部教学中提高管理能力,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严格监督教学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当学生表现优异或进步时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进而使全体俱乐部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和总结。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
高校俱乐部教学需要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培训和科研活动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指导水平。
4.丰富教学类型
学校和教师要不断丰富俱乐部教学类型,力求俱乐部类型全面、合理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富俱乐部内容和形式,进而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使得课内外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机结合并互补,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的重视及持续的努力、付出和投入。只有完善俱乐部教学体系,才会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