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第三要求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都蕴含着这样的思想: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反映学科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课程。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研究证明:学生的道德不是直接教会的,道德的教授更多依靠间接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笔者认为:许多德育的内容蕴含于各学科的内容、活动和练习之中,如何开发和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知识点,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有效找到德育的切入点和途径,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又可以细分为下列类型:一是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二是教材本身的价值取向;三是课程文化或称之为课程价值观;四是渗透在教法中的道德影响;五是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六是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一、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最显而易见的道德影响首先体现在教材的思想内容上。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精辟地总结为“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原则。事实也的确如此,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道德资源,如,名人诗词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描述了我国北方寒冷的天气,呈现了黄河、太行山的自然景观,渲染出了一种冰天雪地、山险水高的“行路难”境况,也暗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难。今天重吟或适时引用这些地理名句,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如,巧用歌曲,激活课堂。在介绍“三江源”环境保护及生态破坏对长江水源的影响时,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几句唱下来,有的同学已能跟着唱起来,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黄河的爱;同时,进一步了解了长江、黄河,增强了环保意识,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
  
  二、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除了显而易见的思想内容之外,教材还有本身暗含的价值取向,它们都对中小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拿课程改革来说,发到教师或学生手中的新教材,它的改变决不止于具体内容的变化那么简单,更多是深层价值取向的变化,因为内容只不过是承载价值的载体而已。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强调贴近生活,强调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如果教师不能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价值取向,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符合现代精神的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师的课程文化观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还和教师本人的课程文化观密切相关。重视课程内在价值的教师,把教材看作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促进学生理性能力进步的手段,他会积极鼓励学生学以致知,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相反,重视课程工具价值的教师,会把教材看作谋求社会或个人福利的手段,鼓励学以致用,为完满的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而学习。如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认为,在以应试为基本课程文化取向的教师那里,无论编写得如何精致和完美的教材,蕴藏怎样丰富的道德资源,他都会一概视而不见,所以同样无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自私吸收和排他性竞争的状态中,学生养成的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相反,如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在现代学校生活中,知识的授受占去了教师和学生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直接的道德教学(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即使十分成功,也不可能在时间分配上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又由于意识不到位、课时过于紧张、任务繁重等种种原因,不太可能优先考虑教材内容的道德因素,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渗透道德影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五、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道德表率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道德表率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于口头上的说教和要求,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每位教师的重视。
  道德是极富有感染力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课堂中,耳濡目染,会形成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等亲善品质。相反,学生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紧张、相互戒备、充满敌意和排他性竞争的课堂气氛中,形成的将是自私、偏狭、互不信任、相互攻击等破坏性品质。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许多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除了竞争,同学之间应怎样加强合作,如何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师生之间如何做到平等相待,如何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温暖,这些已不仅是教学课所能涵盖的了,一切教师都要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而努力。
其他文献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一门语言,不论是上学读书,还是参加工作,学好英语都是十分重要的。众所用知,高中生习惯了中式思维,甚至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些思维的方法和模式依然会停留
咖喱煮鸡蛋原料:白芝麻2茶勺 香菜籽2茶勺 干椰丝2茶勺 番茄汁350克 面粉2茶勺 姜茸1茶勺 辣椒粉1茶勺 阿魏胶1/4茶勺 食盐适量白糖1茶勺 熟鸡蛋6只 芝麻油2茶勺 姜黄籽1茶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的理念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更了解、更熟悉身边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去掌握物质必然有化学的方法。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教材编排放在第二章,证明这两种气体是学生系
2006年12月17至21日,2006台北市全球华人资讯教育创新论坛在台湾宜兰县圆满举办。
研究了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内核AR166的控制软件开发过程,解决了任务划分及协调工作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冗余的容错设计,给出了性能评价的方法,并结合全数字化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软件
金秋,天高气爽,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遐想,但秋天也会使人感到有些不适应气候变化.秋季的气候变化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其主要特点就是燥.特别是秋天的早晚温
荸荠是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下球茎,又名乌芋、地栗,一些地方也常常俗称慈菇(但与学名为慈菇的品种并不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用原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支持着人们对学习的需求,然而大量的学习资源虽被生成着,但同样被浪费着。研究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内容集展(Content Curat